- 1.09 MB
- 2021-05-28 发布
1.掌握蒸馏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技
能。
2.掌握萃取、分液的实验原理和
操作技能。
3.通过对离子的检验、物质提纯
方法的讨论,加深对离子检验原理和
物质提纯方法的理解。
一、蒸馏
1.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不同,除去液
态混合物中 、 或
的杂质的方法。
沸点
易挥发 难挥发
不挥发
2.制取蒸馏水
(1)仪器及装置图
(2)实验操作
①检验Cl-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
和几滴 溶液,试管中产
生 。说明水中含有Cl-。
②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自
来水,再加入几粒 ,按上图连接好
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AgNO3
白色沉淀
稀硝酸
1/3
沸石
③再次检验Cl-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
后滴入几滴稀硝酸和几滴AgNO3溶液,试
管内 。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不含Cl-。无沉淀
二、萃取与分液
1.原理
(1)萃取
利用物质在 的溶剂里
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
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2)分液
将 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溶解度互不相溶
两种互不相溶
2.主要仪器: 、 、
。
3.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分液漏斗 铁架台
烧杯
(1)加萃取剂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
倒入 ,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
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溶液分层。
在下层。
(2)振荡萃取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 ,左手
握住 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
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
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活塞
四氯化碳
分液漏斗
口部
(3)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
体分层。上层为 ,无色;下层为碘
的 ,显 色。
(4)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
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 对准
),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
拧开,使下层液体沿 流下。上层
液体从分液漏斗 倒出。
水层
四氯化碳溶液 紫
凹槽 漏斗
上的小孔 活塞
烧杯壁
上口
从碘水中提取碘时能不能用酒精
代替四氯化碳?
【思考·提示】 不能,因为酒
精与水互溶。
思考
1.蒸馏操作注意事项
蒸馏和萃取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多种液体时需使用蒸馏烧瓶和温度计,
且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
防止液体暴沸。
(3)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
(5)给蒸馏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2.萃取操作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的使用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方
法是: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
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后把
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
①萃取剂和水互不相溶;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
中的溶解度。
(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
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②分液时要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
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保证
漏斗内与外界大气相通,同时漏斗下端管
口要紧贴烧杯内壁,从而使液体顺利流下。
③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
要从上口倒出。
分液既是萃取操作中的一个步骤,也
是一个独立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工业生
产和实验室中经常利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
离提纯物质,如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时
可用分液的方法。
特别提醒
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
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
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可分
解为如下各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
台的铁圈中;
B.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
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
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溶液;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
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
的编号字母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A→H→____
__→E→F
(2)D步骤为什么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3)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
以下两点:
(1)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
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而进行的提
取操作。
(2)熟练掌握萃取、分液的操作及
注意事项。
【解析】 (1)题中给出了八个步骤,
后五个步骤的顺序也已给出了其中四个:
A→H→( )→E→F,只要考虑到静置、
分层后才能分液,操作顺序应为
A→H→(G)→E→F。前三个步骤应为:查
漏→装液→振荡,即C→B→D。
(2)振荡分液漏斗时,会产生气体,导
致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险。
(3)操作时要注意使漏斗下端管口紧
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
液体流入烧杯中。
(4)为保证分液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
在进行分液操作时应注意漏斗内部应与
外界大气相连通。
(5)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应是两种溶剂
不互溶,且要提取的物质在萃取剂中的
溶解度应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答案】 (1)C B D G
(2)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发生危
险
(3)使分液漏斗下端漏斗颈紧靠烧杯内
壁;及时关闭活塞,防止上层液体流出
(4)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
进行E操作时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
(5)CCl4与水既不反应也不互溶,且碘
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
已知苯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有机溶剂,
能否用苯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提示】 能用苯代替CCl4,萃取剂
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
1.(2010年南京高一检测)某工业酒精是含
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该工业酒精中加入生
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
醇:CaO+H2O===Ca(OH)2。要在实验中将该
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________。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2)在选择的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
需用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中,紧挨加热之
前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
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3)用酒精灯作热源,在加热的过程中
要适时调整酒精灯的位置,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Ca(OH)2和CaO都是不溶于
酒精、难挥发的固体,酒精是较易挥发
的液体。因此,答案为C项。
(2)根据题中的要求,实验方法是蒸
馏,有关玻璃仪器除酒精灯以外还要有
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和
锥形瓶;在蒸馏操作中,为了确保馏分
及时得到冷却,要先向冷凝管内通入冷
凝水,然后才能进行加热;为了提高冷
凝管的冷却效率,冷凝水要从冷凝管的
下口进,上口出。
(3)做蒸馏实验时要根据混合物中
各组分沸点的情况,使蒸馏烧瓶内的
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温度的测量
靠温度计,温度的升降可以通过控制
热源的强弱来实现。
答案:(1)C (2)蒸馏烧瓶、温度
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向冷
凝管内通冷凝水 使冷凝水从冷凝管
的下口进,上口出 (3)使蒸馏烧瓶内
的支管口处保持某一恒温
1.物质的检验方法
(1)物理方法
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加
以区别,如区分CuSO4溶液和Na2SO4溶
液可根据其颜色,区分Na2CO3和CaCO3
可根据其溶解性。
(2)化学方法
常用指示剂、点燃、加热、加试剂
等方法,如区分盐酸、NaOH溶液和
NaCl溶液,可用石蕊试液。
细胞中的水
2.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
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
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所表现的现象不同,
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1)生成气体,如NH4
+、CO32-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Cu2+、Fe3+等。
3.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操作、现象及结论
H+ 向待测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证明溶液显酸性,有H+
OH- 向待测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
溶液显碱性,有OH-
CO32- 向待测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浑浊,证明有CO32-
SO42- 向待测液中加入稀盐酸,然后加入几滴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2-
Cl- 向待测液中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Cl-
1.当试样是固体时,需要先将
少量试样配成溶液。
2.每次应取少量溶液进行检
验。
特别提醒
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
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
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
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
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SO42-
B.一定有CO32-
C.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解析】 向①中生成的白色沉
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
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
中一定含有SO42-和CO32-。
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gCl,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
Cl-,因为原溶液中已经加入了稀盐
酸。
【答案】 D
【规律方法】 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
法要从原理、干扰离子、操作顺序等几个
方面考虑,如在确定是否含Cl-时,一定要
注意操作中是否引入了Cl-;又如含Cl-的
溶液中若有SO42-,在检验Cl-的存在时,
需加过量Ba(NO3)2溶液,除去SO42-后,然
后再取上层清液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
液检验Cl-是否存在。若不除SO42-,则
Ag2SO4会干扰Cl-的检验。
2.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
几种:SO42-、SO32-、CO32-、Cl-。
(1)当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不可能存
在________;
(2)当溶液中有大量Ba2+存在时,不可能
存在________;
(3)当溶液中有________和________阳离
子存在时,上述所有的阴离子都不可能存在。
解析:(1)CO32-+2H+===CO2↑+H2O;
SO32-+2H+===SO2↑+H2O。弱酸的酸根离
子与H+(强酸)不能共存。
(2)除Cl-外,其余的均可与Ba2+反应生
成沉淀。
(3)Ag+与Cl-反应易生成AgCl沉淀。
答案:(1)SO32-、CO32- (2)SO42-、
SO32-、CO32- (3)Ag+ Ba2+
相关文档
- 苏教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1-05-28 19:51:4619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 下册教2021-05-28 19:51:4029页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课件-Mod2021-05-28 19:51:3429页
-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6、5、4、3、2021-05-28 19:51:1634页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除数2021-05-28 19:51:1530页
- 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课文12021-05-28 19:51:1442页
- 外研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课件-Mod2021-05-28 19:51:1225页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课堂教学2021-05-28 19:50:3820页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运算2021-05-28 19:50:1919页
- 冀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1-05-28 19:50: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