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8.49 KB
- 2021-05-28 发布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深入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
形象。
3.把握欲扬先抑的手法,感悟鲁迅对“阿长”的
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鲁迅(1881—1936):原
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
集《朝花夕拾》。
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
妈,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
厚的感情,在《朝花
夕拾》中,有好几篇
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
有关的往事,其中
《阿长与〈山海经〉》
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
的。 鲁镇全景
感知内容 理清思路
请同学们思考: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重点写的是什么?
切切察察的毛病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规矩
教给“我”许多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隐鼠
买《山海经》
略写
详写
表
现
中
心
的
需
要
同学们,你从那些与阿长有关的事情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
情有什么变化?
抑
不大佩服
买来《山海经》
深切怀念与祝福
不耐烦 新的敬意
空前敬意 憎恶
扬
二、探究问题 体会写法
新的敬意
热爱关心
孩子
为“我”买
《山海经》
特别的敬
意
无知、淳
朴
讲“长毛”
的故事
不耐烦善良真诚
令人厌烦
的规矩
粗俗、
不拘小节
摆成“大”
字
的睡相 先
抑
后
扬
不大佩服
饶舌多事
切切察察
的毛病
写作手法
“我”的
感情变化
人物性格事件
先抑后扬,起伏跌宕
• 这都是一些生活的琐事,看似漫无目的的
记流水帐,细细品味,原来这样的安排是
大有学问的。
• “文如看山不喜平”,侧重写人的文章尤
其如此,唯其这样,才能让人物血肉丰满
,个性鲜明,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所谓不
喜平,就是说:行文要有起伏,有跌宕,
有抑扬。鲁迅先生笔下的阿长就是这样一
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
。
• 我认为:对这个人物形象刻画成功的关键
之处在于三点,1.欲扬先抑;2.抑中有扬;3.扬
中有抑。
• 第一,先抑后扬,起伏跌宕。七件事中前
四件事是“抑”,第五件事是“扬”;第
六件事再“抑”,第七件事又“扬”;这
样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 第二,抑中有扬,耐人寻味。如果把前面
的四件事仅看成是对阿长“抑”的话,那
未免有些对文义曲解。其实这四件事都是
抑中有扬。
• 第三,扬中有抑,错落有致。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文章也要做到这样,叙事不能平铺直叙
,记人忌讳专门“高大全”,否则文章会
显得平淡乏味。《阿长与〈山海经〉》一
文,为我们写人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直中
见曲,平中有奇;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一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阿长跃然纸上
,作者对她的敬仰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让
我们也来学学大师的手笔,在今后的作文
中,适当的运用一下先抑后扬,抑中有扬
,扬中有抑;或许能在我们写作遇到“山
穷水尽”时再次出现“柳暗花明”……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阿长与《山海经》2021-05-28 18:38:5539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中英香港政权交2021-05-28 18:37:3318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信 客 (12)_鲁2021-05-28 18:19:4320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列子一则》 (2021-05-28 18:04:3110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神舟五号航天员2021-05-28 17:59:141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背影 (10)_鲁教版2021-05-28 17:15:2211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苏州园林 (1)_鲁2021-05-28 16:51:282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黄河颂4_人教版(202021-05-28 16:43:4732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礼记》一则 (72021-05-28 16:42:2511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老王 (15)_鲁教版2021-05-28 16:40:4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