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1-05-28 发布
课时作业 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基础巩固
1.“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着人们用手头
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
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解析:“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的过度
消费是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材料
中论述的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 B 项错误;凯恩斯
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的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 C 项错误;享乐消
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在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 8 000 美
元上升到 20 000 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 15 000 美元升至 25 000
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 20 000 美元跳到 75 000 美元。”造成
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供应紧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B.分期付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
C.炒房投机直接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
D.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提高了消费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材料反映土地价格过高,这与分期付
款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有关。
答案:B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 1929 年夏季
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 151 上升到 286,通用电气公
司的股票从 268 上升到 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 165 上升到 258。
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
A.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虚假繁荣景象
B.美国金融证券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金融证券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金融证券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解析: 解题的钥匙还是在 1929 年上,材料中的股票的价格上升
幅度过大,是一种虚假繁荣。
答案:A
4.“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
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
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 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这说明 1929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解析:题干中提到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
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
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导致供需严重失衡,
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 D。
答案:D
5.下图是 1935 年一个描述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线的
无赖打斗在一起的镜头。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几
名昏迷的男子躺在地上。这反映经济危机( )
A.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B.关税壁垒严重
C.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解析:从材料中“1935 年”“工会罢工者与试图穿越工厂警戒
线的无赖打斗在一起”“一个罢工者打着‘法西斯主义’的标语”等
信息可知,受大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答案:A
6.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 1932 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
的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
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
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1929 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32 年”,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
爆发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加深了各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国际关系更趋紧张,因此选 B 项。
答案:B
7.1929-1932 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 158 亿美元下降到 9 亿
美元,降幅达 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 91.6 下降到 70.2,
降幅为 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这说明( )
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
B.应扩大生产规模以提供就业机会
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
D.应大幅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消费
解析:经济大萧条之所以发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弊
端,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 A 项错误;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主要是因
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 B 项错误;经
济大萧条充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信奉的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 C
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 D 项错误。
答案:C
8.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反映
出( )
时间 措施
1932 年 1 月 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用以扩大富有农场主的救援
1932 年 7 月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
贷款
1932 年 8 月 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1932 年 12 月 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
A.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
B.美国已经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
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政府开始干预经济,故选 A 项。B 项“大
规模”、C 项“放弃”、D 项“精准预测”表述错误。
答案:A
9.1933 年 6 月资本主义各国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无果而
终。这突出的说明经济大危机( )
A.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空前紧张
B.瓦解了国际金融体系
C.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D.中断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33 年,正是大危机时代。各
国为摆脱危机,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导致
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关系渐趋紧张。
答案:A
10.在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之时,美国有些银行缺乏足够的财
力来战胜金融风暴,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储户纷纷
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
应。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美国( )
A.建立连锁银行机构是消除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
B.金融业自身的弱点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C.银行领域的危机是经济大危机的开端
D.整顿银行业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解析: A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了当时银行单独经营、规模较
小,无法应对经济危机,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这体现了当时金融领域
的弱点,故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综合创新
11.下面是美国 1919 年和 1929 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观察表
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一项是( )
时间
汽车
产量
家电
产值
汽油
产量
……
国民
总收入
人均
收入
1919 年
150
万辆
960
万美元
8 600
万吨
……
650.9
亿美元
620 美元
1929 年
440
万辆
4.16
亿美元
4.39
亿吨
……
828.1
亿美元
681
美元
A.数据的出现是统计机构造假的结果
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
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大萧条之前经济出现繁荣现象,但这是表面
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数据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
但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 B 项正确;“造假”“良
性”“缩小”等,明显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A、C、D 项均排除。
答案:B
12.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是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空前
严重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项最符合你的
心理感受(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解析: 经济危机爆发时,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锐减;
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根据这些表现,
可以看出应该选 B。
答案:B
13.1932 年 12 月 4 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
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
这反映了当时( )
A.胡佛政府开始干预农业经济
B.罗斯福政府推行减耕减产政策
C.出现农产品严重过剩的现象
D.煤炭资源不足的危机暴露出来
解析:题干材料未涉及干预农业,与材料中“利用谷物作燃料”
不符,故 A 项错误;1933 年 3 月,罗斯福就职总统与材料中“1932
年 12 月 4 日”不符,故 B 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是产品
严重过剩,“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是由于谷物产量
过剩,价格下降,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
反映了更便宜,没有涉及煤炭资源不足,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4.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无不人山人海,
储户争相提出存款。纽约市有一位少妇,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
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这一时期可能是
( )
A.1923-1928 年 B.1929-1933 年
C.1934-1937 年 D.1993-1998 年
解析:1929-1933 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银行丧失信用,全
国储户掀起提款狂潮,导致多家银行倒闭,这更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
信用,引发更大规模的提款狂潮,出现了题干中所描述的历史情境。
因此,本题选 B 项。
答案:B
15.“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
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
因比产生上述言论的原因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加强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失败
C.苏联实力壮大威胁西方安全
D.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解析:根据材料“1931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西方正爆发
大规模经济危机(1929-1933 年),“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
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表明西方的政治制度
遭到了人们的质疑,结合所学,当时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主
义和工人运动兴起,故 D 正确。
答案:D
综合创新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
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
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
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
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 40%,1932 年相当于
1900 年的水平,20 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
“饥饿总统”。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据材料一、二归纳美国人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
观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
了共识?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
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
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
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共同缺陷:都没有认
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正如前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
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相关文档
-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2021-05-28 18:23:1514页
- 大兴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2021-05-28 18:22:4613页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清检测内容2021-05-28 18:22:085页
-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现代文阅2021-05-28 18:21:4014页
-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试题-第一单元2021-05-28 18:21:338页
- 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一中图版必修32021-05-28 18:21:3312页
-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2021-05-28 18:21:324页
- 2020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考质量检测2021-05-28 18:19:3519页
- 2019秋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2021-05-28 18:19:2121页
- 人教PEP小学六年级下英语期末检测2021-05-28 18:17:42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