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8.00 KB
- 2021-05-28 发布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多地少。千百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满足人类增长的需要,人们不惜毁林(草)开
垦农田。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破坏当地植被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甚至形成沙尘
暴。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003 年 1 月 20 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经过这些年的实施,西部地区
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后生态旅游业、畜牧业、林业等也蓬勃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
质量都得到提升。
答案:D
2.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 )
A.多获取农产品 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C.使粮食增产 D.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生态农业是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而并非只强调经济效益。
答案:B
3.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
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
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答案:C
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B
5.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 13 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
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
解析: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类的过度开发破坏。
答案:C
6.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的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解析:应该控制污染,而不是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D
7.下列处理城市垃圾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分解者少,分解功能弱,因此城市垃圾不能依靠微生物的自然分解来处理。
答案:D
8.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 )
A.山甸 B.草原
C.荒漠 D.湖泊
解析: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是治理土地荒漠化,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
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C
9.下图是根据生态工程原理设计的“多功能生物氧化塘”工艺流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工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设计能净化污水,原因是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
B.该设计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C.如果污水中有机物较少,则应采用流程Ⅰ
D.该工艺不仅能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
解析:“多功能生物氧化塘”较好地运用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利用植物和藻类的协同作用,不仅能
净化污水,还可使污水资源化。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则采用流程Ⅰ;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低,则采用
流程Ⅲ、Ⅳ。
答案:C
10.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违反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解析:认真分析题图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没有过多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对环境的破坏会导致系统的失
衡。
答案:B
11.利用生态工程对传统的经济模式改造和完善的过程中,哪项指标的发展一定与右图坐标曲线相符?( )
A.企业收入
B.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C.环境污染
D.综合效益
解析:A 错:生态工程建设有可能降低企业收入。B 错:生态工程建设有可能增加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
定性提高,而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 错:生态工程建设能降低环境污染的水平。D 对:利用生态工程对传统的经
济模式改造和完善后形成生态经济,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
答案:D
12.下面图甲、图乙分别表示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和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化示意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稻—鱼—蛙共生农业生态系统
乙 普通稻田物质能量转化
(1)分析说明鱼和蛙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
(2)分析说明稻—鱼—蛙共生生态系统的生态优势。 。
(3)上述两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
自 。
(4)甲和乙相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原因是 。
(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立甲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
(6)为了使稻获得高产,稻田乙需要经常使用农药,而甲则不需要,原因是 。
(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
解析:(1)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
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各种生物所需的有机物都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
太阳光能。(4)由于甲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故甲和乙两个生态系统相比较,
甲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设置生态农业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
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由于甲生态系统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因而不需要经
常使用农药。(7)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废弃农田发生的
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1)鱼、蛙是消费者,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在原有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环节(将人们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农副产品),有利于
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减轻了环境污染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光能
(4)甲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大
(5)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引入害虫天敌——蛙,有效控制了害虫数量
(7)抵抗力 次生演替
13.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 1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 6~8 头猪,100~120 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
20%,草鱼占 40%,鲤鱼、鳙鱼占 40%,每亩投放鱼苗 4 500 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
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 2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
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 1 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 。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
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 的现象。
(2)下图表示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生物体的生长呈 型曲线。根据图示结果,最
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 个月左右。
(3)模式 2 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
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解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即 K 值。不同鱼类生活的水层不同,体现了生物
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2)图示曲线为“S”型,最佳捕捞时间是既获得较大的捕获量又能保持鱼类资
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故是在接近 K 值时捕捞,捕捞后的鱼类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左右。(3)光能通过生产者
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产甲烷杆菌为分解者。(4)“四位一体”模式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物质循环再
生原理。
答案:(1)环境容纳量 分层 (2)“S” 8 (3)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分解者 (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14.1985 年以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
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下图是 2006 年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
(1)试分析 1985 年以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至少举两个方面) 。
(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 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 等特点。
(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
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 。
(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 。
解析:(1)农作物秸秆的燃烧,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农作物只是利用了直接施入农田的粪便被分解后的无机
盐,而粪便中的能量几乎不被利用而白白浪费了。(2)该生态工程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工程最大的优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按照协调与平衡原理,需要增加种植
农作物的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答案:(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
(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减少原养殖家畜的数量,答出一项即可)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
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