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 KB
- 2021-05-28 发布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参考 5)
《永生的眼睛》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
文,描写了“我”的父辈尽其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使别人
生活得更美好的高尚品德,并借此来教育“我”和所有的人:“如
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
的。”
一部分老师认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已经不再生活化。文笔
优美,语言深奥。那是因为我们老师没有细心地解析文本。我想
《永生的眼睛》这么感人的故事我要是讲不出感觉来,毋庸置疑,
那就是失败的课堂。于是我用心的感受着,用心的朗读着,我的
泪水一次又一次的夺眶而出,我想到了原瑞丽市团委副书记棉弄
双,身患骨癌,右手右腿都被截肢,但他依然在舞台上为人们塑
造了一只傲然的孔雀形象。在与癌症抗争三年之后,不幸辞世。
2007 年 4 月 28 日,“感动云南十大人物”颁奖现场,他获此殊
荣,可是这只折翅孔雀飞走了,他的遗愿是把眼角膜捐给需要的
人们。在黑暗中摸索了 12 年的 51 岁的金老人颤抖着说:“棉弄
双是个好人啊!”当我给学生们讲述这个故事时,看到他们眼里
分明闪着泪光,我想,这堂课的开端起效了,棉弄双不就是给了
金老人一双永生的眼睛吗?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此前的气氛渲染下,让学生自己
阅读,小组讨论感悟,就一路畅通无阻。
琳达一家人却对捐赠遗体器官这件事是那么的平静。在失去
亲人的极度悲痛中还能够捐赠出器官给别人,并以此为骄傲。这
怎能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呢?备课之时,我已经被文本深深
的感动了,我要通过教学,把这份感动带给我的学生,我要让他
们理解、懂得捐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从而升华主题:永生的眼睛。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师,不能
离开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空洞乏味的讲解,单纯的说教会使课堂
失去本该有的灵动。我让学生读中感悟,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积累,
探究课文有关词句的内涵,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入情入境
的体会。以“情”为主线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
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并唤醒学生要有爱心,培
养奉献意识,树立起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对他人的关
爱。
实施完一堂课,我觉得情感教育目标达到了,探究过程也很
流畅,不过,学生动手写一写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原因是
我的导语部分讲述棉弄双的故事过于细致,渗透太重的情感因
素,以致自主研究时间少,显得讨论起来很紧张,我想在今后的
教学设计中我会牢牢把握文章的主旨,理清设计的思路,做到张
弛有度,不断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