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50 KB
- 2021-05-28 发布
第 5 章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 D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 错误;常绿阔叶林包括生物及其无机
环境,属于生态系统,B 错误;群落是指该区域的所有生物,除树木之外还有动物、
微生物、草本植物等生物,C 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D 正
确。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①生产者 ②分解者 ③消费者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⑤食物链和食物
网 ⑥物质循环 ⑦能量流动
⑧信息传递
A.①②③④ B.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
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指的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
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属于生
态系统的功能。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食物网中的一个营养级
C.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答案 A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A 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 错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等为分解者,食肉动物最低处
于第三营养级,C 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光合细菌、铁细菌和硫
细菌等是生产者,D 错误。
4.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答案 A
解析 图示的各种成分中既有生物也有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
正确;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B 错误;在题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
构成,与蝉不能构成竞争关系,C 错误;在该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
级消费者,D 错误。
5.草原上的老猎人说:“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
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还能活吗?”就蕴含了食物链关系及生态平衡的规则。
下面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
馈调节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意义
D.调查草原上的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 A
解析 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
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A 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
链和食物网,B 正确;捕食者即消费者的存在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意义,C 正确;黄羊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
查其种群密度需要使用标志重捕法,D 正确。
6.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向
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呼吸作用释放
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流入狐狸体内
答案 B
解析 兔的粪便所含有的能量属于兔的上一营养级(草),没有被兔同化。
7.某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
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C.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2
D.图中 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
答案 C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
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 B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丁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 正
确;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还包括营腐生生活
的动物,如蚯蚓、秃鹫等,B 正确;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
量一般处于 K 值,C 错误;图中 D 表示分解者,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如
B 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 A 同化的能量,D 正确。
8.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情况,各个字母表示相关能量的多少,
其中 d、e、f 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h、i 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B.兔子同化的能量可以表示为 b=h+e+c+k
C.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相同,则有关系 b2=ac
D.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0%,则 a=10b
答案 B
解析 g、h、i 分别表示相应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A
正确;兔子同化的能量为 b=h+e,B 错误;如果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相同,则有关系 b/a=c/b,即 b2=ac,C 正确;如果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
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0%,则 b/a=10%,a=10b,D 正确。
9.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 C1 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 B1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B.图中 B 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 C 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 D1/D 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桑树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即 A;生产者桑树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一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
形式散失,即图中的 B,另一部分则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
殖等生命活动,即图中的 C;图中 D 表示蚕同化的能量,A1 表示蚕以呼吸作用散
失的热能,如果 C1 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 B1 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A、
B、C 正确;D1/D 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 错误。
10.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B.消费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
D.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进行流动
答案 B
解析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A 正确;消费者的
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可见其参与了碳循环,B 错误;光合作用将二
氧化碳固定为绿色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进入群落,C 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
正确。
1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来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 CO2 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 E 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中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 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根据 C、D 间具有双向箭头,可推
断 C、D 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 CO2 库;再由所有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 CO2
库可知,D 为大气中的 CO2 库,则 C 为生产者;根据其他箭头可推知 E 为化石燃
料;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传递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
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1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 3 条食物链
C.图中的 a 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c、d、e 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传到 b
答案 B
解析 图示中 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c、d、e 是消费者,f 是大气中的二氧
化碳库,A 正确;图示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 错误;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
和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C 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 正确。
13.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答案 D
解析 大部分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B 正确;
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
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 错误。
14.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山东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
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 C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人和家禽、家畜以农作物为食,所以处于第二营养级,
A 正确;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植物属于生
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 正确;能量传递效率在 10%~20%,构建新型农
业生态系统,只能使能量实现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传递效率,C
错误;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加了生物种类,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正确。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
不利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
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 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同
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物种之间或环境与生物之间,而植物激素只是在同
一个体的内部发挥作用,B 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信息,C 正确;一定范围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 错误。
16.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
性的化学物质,经雨淋进入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
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趁机生长繁盛,直到此灌木再
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B.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答案 A
解析 由于该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和种子萌发,调
节的是种间关系,A 错误;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 正确;灌木与
它抑制的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竞争,C 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信息传递来控制有
害动物,例如,利用音响设备播放害虫天敌声音,这属于生物防治,D 正确。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 A 捕食物种 B,A 与 B 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B.有些植物,如莴苣、茄子、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一定的信息素才能萌发
C.蚊子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属于行为信息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能来自群落内的各种生物
答案 A
解析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A 正确;有些植物,如莴
苣、茄子、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这是物理信息应用
实例,信息素是指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B 错误;蚊子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属于物理
信息,C 错误;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D 错误。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系统常常趋向稳态的方向发展
B.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
C.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D.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答案 C
解析 自然情况下,随着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增加,食物链和食
物网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也越来越强,最后趋向稳定,A、
B、D 正确;由于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则生态系统必须依赖于外界能量输
入,C 错误。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森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减弱
D.一块弃耕的牧草地经若干年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 B
解析 播种杂草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增多,故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
力稳定性增强,A 正确;在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意味着杂草
和害虫等的减少,生物种类减少,则抵抗力稳定性减弱,B 错误;森林生态系统或
灌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都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故牧草地演替成森林或灌木
林后,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D 正确。
20.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中能量只能单向流动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
正确;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B 正确;生态系统中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流
入下一营养级及分解者,D 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下图 1 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 2 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情况。
据图 1 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B 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
字母)。
据图 2 回答:
(4)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
(5)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6)鹰占有_________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____。
答案 (1)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D B (4)8
(5)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4 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或食虫鸟)→蛇→鹰
(7)捕食和竞争 增多
解析 (1)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 1 中 A 是消费
者,B 是分解者,C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是生产者。
(2)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3)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
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4)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 2 中
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 8 条食物链。
(5)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6)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三、四、五、六共 4 个营养级,其中鹰占第六营养
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
(7)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或老鼠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若蛇
绝种,鹰的数量可能增多,原因是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
22.(2014·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
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
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
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具有信
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
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答案 (1)
(2)捕食 消费者
(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解析 (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和能
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
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
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
网为:
(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
丙和丁都为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碳循环是生态系统
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23.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驱
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 CO2 等释放到无机
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
该物质经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
的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5)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 A 是一种气体,B、C、D、E
和 F 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
图中 A 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 E 表示________。生物成分 F 表示________,
________表示初级消费者。
答案 (1)CO2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
(3)3 兔和鼠
(4)食物链 营养级
(5)大气中 CO2 库 生产者 分解者 C
解析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以 CO2 的形式循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
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 CO2,释放到无机环
境。
(3)该图中有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 3 条食物链,
初级消费者为兔和鼠。
(4)有毒物质如果在生物体内既不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产生生物富集作
用,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
(5)分析图形可知,图中 A 是大气中 CO2 库,E 与 A 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 E
是生产者;C 以 E 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 是次级消费者,D 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
物的能量均流向 F,且 F 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 CO2 释放到大气中,所以 F
是分解者。
24.养殖技术人员对某人工池塘(需要补充饵料)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
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图甲所示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
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甲生物中,含
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
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
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
(3)图甲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
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5)y 表 示 外 来 干 扰 对 生 态 系 统 的 影 响 , y 越 大 , 说 明 该 生 态 系 统
________________;x 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一个生态系统的
x 与 y 组成的面积越大,该生态系统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及人工饵料所含能量
黑鱼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三、四
(2)提高 下降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5)抵抗力稳定性越小 恢复力稳定性越小 稳定性越差
解析 (1)流经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浮游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及人工饵料所含能量。图甲中黑鱼所占的营养级
最高,其所含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食物网
中食物链有 3 条,即: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双翅目幼虫→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鲫鱼→黑鱼。鲫鱼处于第三
和第四营养级。
(2)若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黑鱼则由原来的第四、五营养级变为单纯
的第四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增加,则黑鱼的产量将会提高;由于物种丰富度降低,
因此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
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的功能。
(4)图乙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可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5)y 表示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偏离程度越大,说明越容易受到破坏,
抵抗力稳定性越小;x 表示破坏后恢复平衡的时间,x 越大则恢复平衡越慢,说明
恢复力稳定性越小。
2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一个简化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能等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
现的基础。
(3)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图中的____________,为了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时
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
(4)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生物己每同化 1 kJ 的能量至少需要甲
固 定 ________kJ 的 太 阳 能 来 支 持 。 研 究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一 般 将
____________________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
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该系统发生大火,若干年后逐渐恢复原有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______________。演替过程中出现优势植被,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
________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甲 随机取样
(4)5 25 一个营养级的全部生物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光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
网。
(2)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分别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它们的正常
进行,都需要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
(3)食物网中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
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一定要注意随机取样。
(4)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5 条。在甲→乙→己或甲→丙→己食物链中,己处
的营养级别最低,同化相同能量消耗甲固定的太阳能最少,己每同化 1 kJ 的能量
至少需要甲固定 1÷20%÷20%=25(kJ)的太阳能来支持。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是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所以需要将一个营养级中的全部生物当成一个
整体来研究。
(5)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主要是因
为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演替过程中出现优势植被,从
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