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0 KB
- 2021-05-28 发布
[基础对点]
知识点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 50~
100 次,统计小球组合为 DD 的比例为( )
A.1/3 B.1/4 C.1/2 D.1/5
答案 B
解析 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小球数目相等,
即 D∶d=1∶1,该实验从两个小桶内随机抓取小球放在一起,模拟的是雌雄配子
的随机组合,因此分别同时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 50~100 次,统计小球组
合为 DD 的比例为1
2
×1
2
=1
4
,B 正确,A、C、D 错误。
2.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 2 个小桶内各装入 20 个等大的方
形积木(红色、蓝色各 10 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 1
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 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
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 50~100 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将某桶内的 2 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答案 D
解析 使用方形积木可能使两种积木混合不均匀,因此应把方形积木改换为
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A 正确;如果每次抓取
后没有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会使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不相等,所以每次抓
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B 正确;重复抓取 50~100 次,保证足够大的样
本数,以减少实验误差,C 正确;小桶中配子的数目若过少,误差将会增大,不能
保证两种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且该实验不需要保证雌配子数量比雄配子数量少,
D 错误。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3.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1 比例的有( )
①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 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子一代测
交后代性状分离比 ④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
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⑥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①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Dd,则子一代产生的配子
及比例为 D∶d=1∶1,①正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1,②错误;子一代
D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③正确;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数少于雄配子数,
二者比例不是 1∶1,④错误;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及不同类型的
雄配子比例都是 1∶1,⑤⑥正确。故选 B。
4.用黄色公鼠 a 分别与黑色母鼠 b 和 c 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 b 产仔为
9 黑 6 黄,母鼠 c 产的仔全为黑色(假设 c 产仔足够多)。那么亲本 a、b、c 中为纯
合子的是( )
A.b 和 c B.a 和 c
C.a 和 b D.只有 a
答案 B
解析 根据黄色公鼠 a×黑色母鼠 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
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 c 为显性纯合子;又根据黑
色母鼠 b 与黄色公鼠 a 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鼠和黄色鼠可知 b 为杂合子。
5.测交法可用来检验 F1 是不是纯合子的关键原因是( )
A.与 F1 进行测交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B.测交子代出现不同的表现类型
C.测交不受其他花粉等因素的影响
D.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 F1 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答案 D
解析 用测交法检验 F1 是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含隐
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所以从后代的表现类型和比例可直接得出 F1 的配子类型和比
例。
6.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一个纯合显性亲本与一个纯合
隐性亲本杂交产生的 F1 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75%
答案 C
解析 假设控制高、矮性状的显隐性遗传因子用 A、a 表示,根据题意可知,
P:AA×aa→F1: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Aa×aa→Aa∶aa=1∶1,可见后代中
杂合子占 50%。
7.豌豆高茎(Y)对矮茎(y)为显性,用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高、
矮茎豌豆,再将得到的全部种子播种后授以矮茎的花粉,则第二次杂交组合的遗
传因子组成是( )
A.YY×yy B.Yy×Yy
C.Yy×yy、yy×yy D.Yy×Yy、yy×yy
答案 C
解析 高茎与矮茎杂交,得到数量相等的高茎与矮茎豌豆,说明双亲的遗传
因子组成为 Yy×yy,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Yy∶yy=1∶1。对这些后代种子播
种后全部授以矮茎的花粉,即杂交组合为 Yy×yy、yy×yy。
知识点三 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8.下图是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分离定律发生于
( )
Aa――→
①
1A∶1a ――→
②
配子间的 4 种结合方式――→
③
子代中 3 种基因组成、2
种性状表现
A.① B.② C.③ D.①②
答案 A
解析 分离定律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9.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 )
A.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
综合、总结规律
B.个案研究→综合比较→提出假说→归纳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验证假说→归纳
综合、总结规律
D.个案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归纳综合
答案 A
解析 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推理
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
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
说是错误的。
10.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
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是孟德尔所做的假
设内容之一
C.孟德尔预测矮茎豌豆与 F1 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
矮茎=1∶1,这属于演绎推理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答案 B
解析 孟德尔在对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遗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问题,A 正确;孟德尔时期还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B 错误;孟德尔预测矮
茎豌豆与 F1 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
绎推理,C 正确;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正确。
[能力提升]
11.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B.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F2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D.若要鉴别抗锈病小麦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答案 D
解析 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不一定表现出隐性性状,如杂合子,含有隐
性遗传因子却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纯合子才表现出隐性性状,A 错误;最能说
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不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的
比例,B 错误;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不能推测出产
生配子的数量,C 错误;若要鉴别抗锈病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以测交还可以自交,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交,通过自交,观察后代中是否有性状分离就可以判断其是
纯合还是杂合,D 正确。
1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 A、a 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
3 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 1 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红果为 AA,黄果为 aa
C.实验 2 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 3 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Aa 或 AA
答案 C
解析 由实验 2 或 3 可知,番茄的果实颜色中红色为显性性状,黄色为隐性
性状,A 错误;实验 1 亲本中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后代才会出现红果∶黄果=1∶1,B 错误;实验 2 亲本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后代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C 正确;实验 3 亲本红果
遗传因子组成为 Aa,后代红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 或 Aa,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
aa,D 错误。
13.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遗传因子用R、r表示)。
据表分析作答:
(1)根据组合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
(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 A 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遗传因子组成: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圆粒 (2)B (3)D
(4)RR×Rr 或 RR×RR
解析 (1)C 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
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可推断圆粒为显性性状。
(2)B 组合: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D 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性状表现型比例接近 1∶1,则为测交。
(4)A 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RR×Rr 或 RR×RR。
14.豌豆子叶黄色、绿色受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现将子叶黄色豌豆与子
叶绿色豌豆杂交,F1 为黄色。F1 自花受粉后结出 F2 种子共 8003 粒,其中子叶黄色
豌豆种子为 6002 粒。试分析完成:
(1)________为显性性状,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3)F1 产生配子的类型是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4)F2 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比例约为________,其中子叶绿
色为________粒。理论上,子叶黄色中能稳定遗传的约为________粒。
(5)F2 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___,其比例是________。
答案 (1)子叶黄色 子叶绿色 (2)YY yy
(3)Y 和 y 1∶1
(4)子叶黄色 子叶绿色 3∶1 2001 2001
(5)YY、Yy、yy 1∶2∶1
解析 (1)子叶黄色与子叶绿色豌豆杂交,F1 为黄色,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
性状。
(2)亲本是子叶黄色豌豆与子叶绿色豌豆,F1 为黄色,说明亲本为纯合子,又
因为豌豆子叶黄色(Y)与绿色(y)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因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YY(子叶黄色)、yy(子叶绿色)。
(3)由以上分析可知,F1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Yy,F1 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
Y∶y=1∶1。
(4)F1 自花受粉后结出 F2,F2 会发生性状分离,子叶黄色∶子叶绿色=3∶1;
子叶黄色种子 6002 粒,则子叶绿色种子是 8003-6002=2001(粒);理论上,子叶
黄色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
3
,约为 2001 粒。
(5)F1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Yy,F1 自花受粉后结出 F2 种子,故 F2 的遗传因子组
成为 YY、Yy、yy,比例为 1∶2∶1。
15.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 B、b 这对遗传因子控制。非糯
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液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
支链淀粉,遇碘液变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非糯性水稻与隐性个体测交,子代中非糯性∶糯性=1∶1,则该株水稻
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
(2)为进一步验证 B、b 这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可用该
株非糯性水稻作为材料进行________实验,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还可以
取该植株的花粉,滴加碘液,染色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
证明该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 (1)Bb
(2)自交 子代中的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3∶1 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
=1∶1
解析 (1)由测交结果子代中非糯性∶糯性=1∶1,可知该水稻的遗传因子组
成为 Bb。
(2)为进一步验证 B、b 这对遗传因子组成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可
以让该非糯性水稻自交,自交子代中的非糯性水稻∶糯性水稻=3∶1;还可以采
用花粉鉴定法,即取该植株的花粉,滴加碘液,染色结果为蓝黑色花粉∶橙红色
花粉=1∶1,也可证明该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