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1-05-28 发布
考
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座
号
_
_
_
_
_
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厦门市翔安一中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中考考试卷
地理科(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 80 分)
一、 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40 题,合计 80 分)
图 3—5—1 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初步走向示意图。读图回答 1~3 题。
1.二线管道与—线管道两线分界点地名和二线管道到达的最南城市分别是( )。
A.兰州、上诲 B.塘迹,广州 C.鄯善、南宁 D.中卫、南宁
2.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
A.中亚 B.俄罗斯 C.西亚 D.乌克兰
3.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除污 D.保证能源安全
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4—6 题。
4.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叙述正确的( )
A、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B、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
C、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原因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发展的必然趋势
6.该鞋厂如果要改变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的不利地位,提升自身的产业价值,需要( )
A、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B、尽量节省生产成本
C、进行产业空间转移 D、企业创新,拥有自己的品牌
图 3-4-1 是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有( )
①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②促使中
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 ③ 密切了中西部的协
作关系 ④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
了地区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东北地区牧业发展的重点是( )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B、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
图 3—5—7 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政策 D.④为原料
10.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不应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免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都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解决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
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发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
的景观。图 3—2—1 是我国内陆甘肃某地区图,读图完成 11—12 题。
11.形成图中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位于内陆气候干旱 B、地球变暖气候异常
C、地球运动地形上升 D、过度开发水土流失
12.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加剧加速 的 主
要原因是( )
E、农业灌溉 B、人口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C、矿产资源开发 D、气候异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 市化
持续推进。图 3—4—4 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 13—15 题。
13.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
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的 10 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
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工业稳步增长
15.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
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
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构建大城市群,增加自然环境容量 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和环境 污染治理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图
3—4—3 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6—19 题。
16.M 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17.M 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8.P 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
①净化空气 ②美化环境 ③调节气候 ④涵养水源⑤调节径流 ⑥蓄洪防旱 ⑦降解污染 ⑧保
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9.图示平原区域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应该是 ( )
A 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 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完全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 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图 3
-3—l 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 20~21 题。
20.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③减缓当地气候 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
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 3-4-1 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
图完成 22—25 题。
22.东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3.东北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雨热同期,热量条件好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黑土广布,人均耕地多 D、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
24.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
A、4 月—10 月 B、10 月—次年 4 月
C、3 月---6 月 D、11 月—次年 3 月
25.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油菜和青稞 D、菠萝和椰子
图 3—5—6 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读图完成 26~27 题。
26.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首先应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 7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 39%,图 3-5-2
是西点东送示意图,读图回答 28 ~30 题。
28.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 东
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
A. b B. d C.c D.a
29.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的电力 输
出地是( )。
A.a、b B.b、c C.c、d D.d、e
30.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 )。
A. 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B. 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 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 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图 3—4—5 是 珠江
三角洲与长江三角 洲地
区国际直接投资和 外贸
额占全国比重的变 化图,
该图回答 31~33 题。
31. 20 世纪 80 年 代 以
后,珠江三角洲工 业 化
和城市化较快的关 键 因
素是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 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 1993 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3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一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 0 0 8 年深圳市 GDP 达 78 0 6.5 4 亿元,比上年增长 l2.1%,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图 3—5-4 完成 34~35 题。
34.结合图 3—5-4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 年的深圳市 GDP 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 2007 年相比,2008 年深划怖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35.下列部门在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
A.服装制造 B.生物制药 C.金融 D.玩具制造
图 3—5—3 是我国不同产业地区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
度或专业屯程度越高),读图回答 36~37 题
36.20 世纪 80 年代以采.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
的产业是( )。
A.电子制造业 B.服装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黑色金属冶炼业
37.服装制造业分布趋势的变化,直接引起了我国
( )。
A.北煤南运 B.南水北调 C.西气东输 D.人口迁移
图 3—5—8 是世雾汽车产量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回答 38~40 题。
38.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
国,这使增加,其有利条件是( )。
A.劳葫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39.进入加世纪肋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人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人
40.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
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地理理科 期中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8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C A A D A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D C D B A C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C A A B D D B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D A B C B D B D D
二、综合题(共 20 分)
41(1)B
(2)污染(或填“破坏”、“影响”)
(3) 失业率升高,某些产业空心化,市场萎缩,经济下滑
(4)日本的资源、能源缺乏,尤其是来自西亚的石油,都经过这里的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日本。
相关文档
- 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学业水平模拟2021-05-28 10:47:5512页
- 陕西省延川县中学 2016-2017 学年2021-05-28 10:30:5612页
- 高二地理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2021-05-28 10:10:498页
- 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2021-05-28 02:17:178页
-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地理 第2021-05-28 01:58:388页
- 武威六中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2021-05-28 01:54:048页
-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2021-05-28 01:18:007页
-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 2016-2017 2021-05-28 00:57:1910页
-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2021-05-28 00:57:0218页
- 山西省永济市涑北中学高二地理 第2021-05-28 00:16:3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