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7.50 KB
- 2021-05-28 发布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
C.所采用的基本原理相同
D.都能形成杂种个体
答案:C
2.培养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细胞时发现,细胞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在仅含有人的 1 号染色体的
融合细胞中,合成出人的尿苷单磷酸激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与人或小鼠细胞相比,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B.研究方法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细胞融合诱导技术
C.在融合细胞中,人的 1 号染色体 DNA 与小鼠 DNA 发生了重组
D.这种研究可能发现人的某一特定基因与特定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细胞与人或小鼠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
改变,属于染色体变异,并非 DNA 重组。
答案:C
3.下列哪一选项中的两个过程都存在细胞融合而且都与形成新个体有关?( )
A.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分泌抗体
B.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C.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受精作用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存在原生质体的融合,而且操作的目的是培育杂种植株。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融
合,形成的受精卵最后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D
4.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B.需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C.需要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
D.利用生物导弹治疗癌症就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清除癌细胞
解析:生物导弹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酶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因带有单克隆抗体而能自动导向,在生物体
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主要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
答案:D
5.基因型为 Aa 与基因型为 Bb 的动物体细胞混合,用灭活的病毒处理后,不可能获得下列哪种基因型的细
胞?( )
A.AAaa B.AaBb
C.Aabb D.BBbb
答案:C
6.英国一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单克隆抗体,经实验模型验证,该抗体与干扰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对抗肺结核感染。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新的结核病治疗手段。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单克隆抗体制成诊断盒,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B.该单克隆抗体只能在体内生产,不能在体外生产
C.工业化大量制备该抗体,需用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该抗体与干扰素结合可制成杀死结核杆菌的“生物导弹”
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每一种杂交瘤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因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所以可
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诊断。目前,体外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是将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
成杂交瘤细胞,在体外、体内都可以进行培养,最后经提取获得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也可以与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本题中的信息告诉我们,该抗体与干扰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对抗肺结核感染,
由此推测可能是一种杀死结核杆菌的“生物导弹”。
答案:B
7.单克隆抗体是指( )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B.单个 B 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高度专一的抗体
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C
8.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
( )
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B.在动物体内,每种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可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
C.每一个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D.每一个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解析:B 淋巴细胞寿命短,它能够参与特异性免疫,但不一定都参与;B 淋巴细胞的免疫具有特异性,即每一个 B 淋
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
答案:D
9.用 a 表示骨髓瘤细胞,b 表示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则细胞融合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为( )
A.a、aa、ab、bb、b→a、aa、ab→ab 培养
B.a、aa、ab、bb、b→ab、bb、b→ab 培养
C.a、aa、ab、bb、b→ab→产生特定抗体的 ab 培养
D.a、aa、ab、bb、b→aa→能无限增殖的 aa 培养
解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即 ab;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
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
答案:C
10.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 X 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①将 X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 X 抗体的 B 淋巴细胞 ②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③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细胞发生融合 ④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⑤筛选出能产生抗 X 抗体的杂
交瘤细胞 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A.实验顺序应该是①②③⑤④⑥
B.④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也为克隆
C.③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③~⑤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解析: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细胞发生融合,若只考虑两个细胞发生了融合,则有三种情况:两个骨髓瘤细胞融
合、两个能产生抗 X 抗体的 B 淋巴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两个能产生抗 X 抗体的 B 淋巴细胞融合不能无
限增殖。
答案:C
11.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 T 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解析: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浆细胞,用来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A 项错误;诱导动物细
胞融合的方法有生物方法(某些灭活的病毒)、化学方法(PEG)、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B 项错误;杂交瘤
细胞同时具有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特点,C 项错误;经过筛选培养获得的④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群,D 项正确。
答案:D
12.下图表示高等动植物细胞融合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部分过程,欲将丁细胞培育成植株,可选用 技术,这一技术的两个
关键步骤是 和 。
(2)若上图表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甲细胞为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则乙细胞为 。在
分离乙细胞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 。过程①区别于植物细胞常用的诱
导因素是 ,过程②可利用 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丁细胞还需进行
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上述制备过程涉及的生物技术有 。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 再分化 (2)已免疫的 B 淋巴细胞 将特定的抗原注入小鼠体内 灭活的病
毒 特定的选择性 克隆化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3.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细胞的密度不同,在地面上受重力影响,细胞的融合非常困难,在太空进行此实验比在地面实验的细
胞融合率要高得多。“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了 B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
一号烟草原生质体的融合两个科学实验,在电融合仪内经过 160 min 后,终于获得成功。
材料二:下图为哺乳动物生殖过程及相关细胞工程的示意图,其中 b 为卵细胞,c、d 为体细胞。
(1)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
(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 。
(3)动物个体甲、乙的产生分别属于哪种生殖? 。
(4)在“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的“太空融合”,与上图中的方法 的原理相同。
(5)人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相同的是都可以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此外动物细胞融
合还可以用 作为诱导剂。
解析:(1)细胞融合与精卵结合相比,通过人工的方法克服了存在于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从而能够按照人们的主
观意愿,把来自不同物种的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融合起来,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动物细胞融合最
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3)动物个体甲是通过精卵结合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而动物个体乙是通过体
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4)“太空融合”是细胞融合,与方法三的原理相同,都应用了细胞膜的流
动性。(5)动物细胞融合,除了可以利用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答案:(1)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2)制备单克隆抗体
(3)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4)三
(5)灭活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