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1.00 KB
- 2021-05-28 发布
第七单元 第二十四课
一、选择题
1.如图是 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
可以说明( B )
A.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解析]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
石集团所占据。美国在知道无法拒中国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后,抛出了“双重代表权案”,实
质上是分裂中国。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双重代表权”提案,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必须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出联合国,故 B 项正确。
2.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他所说的“改变世界”是指( C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
C.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进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而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解析]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正常化,这制衡了苏联,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C 项正确。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A
项错误;“冷战”时代终结的标志是 1991 年苏联解体,B 项错误;中国在 1971 年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在尼克松访华之前,D 项错误。
3.(2019·海口高一期末)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
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此可
知( B )
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文化交流
B.中日邦交正常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C.经济文化交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创造了条件
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
[解析] 材料时间为 20 世纪 70 年代,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
交流更加频繁,答案为 B 项。
4.(2019·铜陵高一期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 50 年代“一边倒”,
60 年代反“两霸”,70 年代“一条线”,80 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 B )
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两霸”
是反对美苏两霸,“一条线”是指联合美国反对苏联,“全方位”是指新时期中国政府奉行
不结盟外交,所以排除 A、C、D 三项,选 B 项。
5.2001 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F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 APEC
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2003 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 年东南
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
的是( A )
A.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合作与共赢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解析]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根本的出发点。故选 A 项。
二、非选择题
6.中日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年后(1982 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
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
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国建立正常国家关
系,比在亚洲建立 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 50 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
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
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 1995 年 6 月 9 日《终战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解析] 注意从中日双方和国际局势等角度分析积极影响。
[答案] 缓和了中日关系和远东地区的紧张局面;日本的国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促
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建交,中国的外交局面进一步打开,国际影响扩大,国际地位得到提
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此《终战决议》。
[解析] 时至今日日本政府和部分极端右翼政客在二战侵略问题上仍没有真正反思,再
联系材料中措辞即可作答。
[答案] 评析: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其没有认罪的诚意。决议中
使用“这类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否认对外侵略
的历史,表明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这种态度不利于中日
友好关系的发展,深深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受害国家人民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 人教PEP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周周清六2021-05-28 10:19:395页
- 精选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汽2021-05-28 10:18:166页
- 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第5单元过关2021-05-28 10:16:567页
- 三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2021-05-28 10:15:134页
- 2018-2019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2021-05-28 10:14:3511页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海洋地理第1课时2021-05-28 10:14:284页
- 人教(pep)版英语 五年级上学期期末2021-05-28 10:13:355页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2021-05-28 10:13:048页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一、二单元2021-05-28 10:11:3710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5-28 10:11: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