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00 KB
- 2021-05-28 发布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
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七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0 分钟·70 分)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
1.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
A.DNA B.RNA
C.DNA 和 RNA D.DNA 或 RNA
【解析】选 B。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但其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
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而艾滋病病毒只含有 RNA,因此 RNA 是其遗传
物质。
2.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二者所用的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两种肺炎链球菌
B.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C.二者均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处理并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D.体外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解题指导】
(1)明确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原理。
(2)理解生物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并能与两实验过程联系。
【解析】选 C。二者所用的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两种肺炎链球菌,A
正确;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B 正确;肺炎链球菌体内
转化实验没有把 DNA 和蛋白质分开,C 错误;体外转化实验是在体内转
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D 正确。
3.(2019·浙江 6 月学考真题)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通过某
操作实现下图所示变化。该操作是 ( )
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 DNA
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
D.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解析】选 C。图中所示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这应该是通过搅拌实
现的。
4.(2017·全国卷Ⅱ改编)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
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
的是 ( )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链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相同
【解析】选 C。T2 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链球菌,A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不可以
合成蛋白质,B 错误;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其 DNA 进入大肠杆菌,
以大肠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而核苷酸中含有 P,
则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C 正确;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 RNA 病毒,T2 噬菌体为 DNA 病毒,二者所含核酸类
型不同,D 错误。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
高低的关系图如下,下列关系中最合理的是哪一组?(注 35S 标记的噬菌
体记为甲组,32P 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 )
A.甲组—上清液—b B.乙组—上清液—b
C.甲组—沉淀物—c D.乙组—沉淀物—c
【解析】选 B。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保温时间过短、过长均会导
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高。
6.某实验甲组用 35S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 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 35S 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
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
B.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
C.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
D.该实验能证明 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 C。35S 标记的是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在子代噬菌体中不会出现 35S,32P 标记的大肠杆菌能为 T2 噬菌体增殖提
供原料,使得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乙组用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DNA 是遗传物质,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35S 标记的大肠
杆菌能为 T2 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提供原料,因此子代 T2 噬菌体也具
有放射性。该实验不能证明 T2 噬菌体的 DNA 是遗传物质。
【补偿训练】
关于遗传物质的发现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美国科学家艾弗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
提出挑战
B.格里菲思将 R 型活菌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
体内两种细菌均有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 35S 和 32P 同时标记一组 T2 噬菌体,进行了侵染大
肠杆菌的实验
D.若要利用同位素标记 T2 噬菌体,需先利用含有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
其宿主细菌
【解析】选 C。艾弗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
提出挑战,其实验是在格里菲思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A 正确;格里菲思
将 R 型活菌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部分 R 型活菌会
发生转化,产生 S 型细菌,所以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均有,B 正确;赫尔希
和蔡斯利用 35S 和 32P 两种同位素分别标记两组 T2 噬菌体,并非同时标
记一组 T2 噬菌体,C 错误;若要利用同位素标记 T2 噬菌体,需先利用含
有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其宿主细菌(大肠杆菌),再用 T2 噬菌体侵染含
有同位素标记的细菌(大肠杆菌),D 正确。
7.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 TMV 变种 X 的蛋白
质外壳和变种 Y 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
些病毒为( )
A.变种 X
B.X 蛋白质外壳包裹 Y 核酸的病毒
C.变种 Y
D.Y 蛋白质外壳包裹 X 核酸的病毒
【解析】选 C。由题意知,重组病毒的核酸来源于变种 Y,因此由重组病
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的病毒是变种 Y。
8.下列实验中,不符合“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其在遗
传中的作用”这一实验思路的是 ( )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
【解析】选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的 DNA、蛋白
质和多糖等成分没有被分开;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将 S 型
细菌中的蛋白质、脂质、RNA 分别去除,利用减法原理研究它们的作用;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和 35S 分别
标记 T2 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探究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烟草
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中,科学家们将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和蛋白质分
别提取出来进行实验,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共 22 分)
9.(12 分)如图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
(2)该实验是在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3)S 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中,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最可能是
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细胞提取物中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物质的化学成分,
他们又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中加入 DNA 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当细胞提取物中加入 DNA 酶
时,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实验图解可看出,这是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艾
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
(2)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的化
学成分而设计的。
(3)组成 S 型细菌的有机化合物中,除去大部分蛋白质、脂质、糖类等,
剩余的物质最可能是核酸。
(4)酶具有专一性,DNA 酶可以特异性地水解 DNA,细胞提取物中加入
DNA 酶时,培养基中只出现 R 型细菌。
(5)通过对照实验说明,蛋白质、RNA 和脂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
物质。
答案:(1)艾弗里及其同事 (2)格里菲思
(3)核酸
(4)催化细胞提取物中 DNA 的水解 培养基中只出现 R 型细菌
(5)蛋白质、RNA 和脂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是遗传物质
10.(10 分)继发现 DNA 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们又将目光转
向部分不含 DNA 的 R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
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下图所示为相关的实验过程,据图分析并回
答问题:
(1)图中 X 溶液通常用水和苯酚配制而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据所学知识推断,物质甲和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可从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组中分离出完整的 TMV
病毒。
【解析】(1)利用水-苯酚溶液的目的是将 TMV 分离,获得 TMV 的蛋白质
和 RNA。(2)能感染正常烟草使之出现相应的病斑的是 TMV 的 RNA,所以
题图中甲为 TMV 的 RNA,乙为 TMV 的蛋白质。(3)实验结束后,能分离得
到完整的 TMV 的有甲、丙两组,因为只有这两组感染了病斑。
答案:(1)将病毒的 RNA 和蛋白质分离 (2)病毒的 RNA、蛋白质 (3)
甲和丙
(10 分钟·30 分)
1.(5 分)下列关于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究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推测出转化因子的存在
B.艾弗里发现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35S 标记的 T2 噬菌体能将放射性成分传递给子代
D.科学家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使健康的烟草感染病毒
【解析】选 C。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已经被加
热致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可将无毒性的 R 型活
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A 正确;艾弗里通过肺炎链球菌体外
转化实验,发现 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B 正确;赫尔希
和蔡斯实验中 35S 标记的是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侵染过程中其没有
进入细菌,所以不能将放射性传递给子代,C 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
物质是 RNA,能使健康的烟草感染病毒,D 正确。
2.(5 分)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 a、b 两个不同品系,它
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 4 组实验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
是 ( )
实验
编号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
类型
病斑中的
病
毒类型
① a 型 TMV→感染植物 a 型 a 型
② b 型 TMV→感染植物 b 型 b 型
③
组合病毒(a 型 TMV 的蛋白质+b 型 TMV 的 RNA)
→感染植物
b 型 a 型
④
组合病毒(b 型 TMV 的蛋白质+a 型 TMV 的 RNA)
→感染植物
a 型 a 型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解析】选 C。烟草花叶病毒是 RNA 病毒,遗传特性是由 RNA 决定的,
实验③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b 型 TMV 的 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应该是 b 型。
3.(5 分)下图是格里菲思实验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组实验对照,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第一组小鼠不死亡,是因为肺炎链球菌的 DNA 和蛋白质均已变性
C.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有 R 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进一步说明 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D.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都会
产生光滑菌落
【解析】选 C。两组实验无法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
质,A 错误; S 型细菌有致病性,第一组实验中,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
注入小鼠,小鼠不死亡,说明加热后 S 型细菌失去活性,不能说明肺炎链
球菌的 DNA 和蛋白质均已变性,B 错误;只有 S 型细菌有致病性,会导致
小鼠死亡,第二组小鼠死亡,说明有 R 型细菌转化成了 S 型细菌,进一步
说明 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C 正确; 从第二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出
的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上培养,会产生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两种细菌,
故产生的菌落不一定都是光滑菌落,D 错误。
【实验·探究】
4.(15 分)(2017·全国卷Ⅰ)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
组成,可将病毒分为 RNA 病毒和 DNA 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
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
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
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DNA 与 RNA 的区别及同位素标记在实验中的应
用。
(1)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不同,DNA 含有碱基 T,RNA 含有碱基 U,可
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分别培养宿主细胞,得到
分别标记的宿主细胞后再分别培养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
并检测其放射性。
(2)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需消耗相应的核苷酸,若遗传物质是 RNA,则新
合成的 RNA 中一定含有碱基 U,则标记 T 的一组检测不到放射性,而标记
U 的一组检测到放射性;若遗传物质是 DNA,新合成的 DNA 中一定含有碱
基 T,则标记 U 的一组检测不到放射性,而标记 T 的一组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1)实验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放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
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放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
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 RNA 病毒;反之为 DNA 病毒。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