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5-28 发布
《蝈蝈和蛐蛐》教案
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
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实践活动。
4.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琴、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导入: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
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出示两幅图片)
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很多
人一直误认为蝈蝈吃庄稼,其实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
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等,只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才不得不吃少量
的植物。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
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学习歌曲《蝈蝈和蛐蛐》。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生活入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
情。)
2.聆听范唱:(课件聆听歌曲《蝈蝈和蛐蛐》)
师: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歌曲讲述的内容,说明了
一个什么道理?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
区别?
生 1: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
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
人。
生 2: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
韵儿歌。具有诙谐、幽默像京剧的特点。
(设计意图:艺术、德育渗透。)
3.自主听唱
(1 学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
生:(随琴跟唱一乐段)
师:“吹牛皮”的旋律 5 5 5 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顿音。
师:有顿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2)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
得意劲。
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
师:大家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吗?
生:可以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
生:(边唱边表演)
(3) 学唱第三乐段
(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第一、二个乐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唱?
生:拖得很长,有京剧拖腔的韵味。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
生:(重点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
(范唱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这一乐段比较难唱,节奏型较难掌握,通过老师的范唱让学
生感受听辩并找出自己唱错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
听辩能力,同时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
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
(4) 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4.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
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节奏感)
师:(对表现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个别同学进行评价)
5.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
生:(小组设计并表演)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装饰品,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拓展延伸
蝈蝈与蝗虫的区别:蝈蝈学名螽斯,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
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看
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
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
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螽斯的个
头与鸣声也不尽相同,体型亦有差异,有瘦长的,也有短胖的蝈蝈。蝗虫是一
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关于跳跃。
蝗虫、蟋蟀和螽斯是三个不同的昆虫科类,它们都属于昆虫纲直翅目,但
螽斯是直翅目螽斯总科,蝗虫是蝗总科,而蟋蟀是蟋蟀总科昆虫的通称。以前
曾有一些早期译作如法布尔的《昆虫记》,误把螽斯和蟋蟀混淆了,导致了一
些误解。
四、评价总结及作业
1.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
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设计意图: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不足及改进的方法。)
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教师自评)
2.教师总结留作业
师: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蝈蝈和蛐蛐》,
也学习到了好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回家后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听。
相关文档
- 2020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试卷2021-05-28 01:50:306页
- 四年级下语文单元测试四年级下册语2021-05-28 01:50:303页
-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海泉学校2021届2021-05-28 01:50:191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第二单元 写简单2021-05-28 01:50:1611页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2021-05-28 01:50:165页
- 安徽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2021-05-28 01:50:1433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快2021-05-28 01:50:1313页
- 山东省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部2021-05-28 01:50:0263页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3周)鉴赏2021-05-28 01:49:404页
-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杜2021-05-28 01:49:39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