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1-05-28 发布
山西省太原市五十三中 2019-2020 学年
高二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原因在于
①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在人们精神生活中会有所反映
②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封建思想和文化还存在
④丰富文化生活的必然结果
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任然存在原因在于:封建思想和文化
还存在、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现代市场经济中某些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所影响等,
①③⑤符合题意。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任然存在原因并不是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不符合题意。丰富文化生活不是导致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存在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
本题选 B。
2.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面
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地批
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绝不含糊,勇当
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
①加强理论武装,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②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文化
④把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
理,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敢于亮剑,激浊扬清,
绝不含糊,勇当战士,不当“绅士”。这要求我们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
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①②符合题意。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
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③错误。
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④错误。故
本题选 A。
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献礼片,本片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
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
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截止 10 月 30 日,该片票房 28.42 亿元影片。成功来自于“中
国人对新中国 70 年发展和成就的认可。”该片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创新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④弘扬正能量,削弱大众文化的社会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先进文化。①:影片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
故事,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获得成功,说明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
符合题意。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错误。③:该
片票房 28.42 亿元影片,成功来自于“中国人对新中国 70 年发展和成就的认可。”,这说明
影视作品的创作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③符合题意。④:“削弱大众文化的社
会影响”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 A。
4.“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在文艺工作会上深情嘱托广
大文艺工作者: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的过程,发挥先进文化育人化人
作用,推动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文艺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
②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成为价值内核
③让科技为文化传播提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支持
④通过艺术形式鲜活地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②选项错误,公民的科学素养不是价值
内核。③选项强调科技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根据题意,文艺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文化意义在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通过艺术形式鲜活地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价
值。①④选项入选。选 B。
5.校训是学校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大学的历史使命感,反映出大学的办学
理念和教育思想,体现了大学的独立思想、精神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起到了主导和影响的作用。这说明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校训是学校精神追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在很大程度上对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起到了主导和影响的作用。这说明校训的实质内涵要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①②正确。③:
校训并没有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③排除。④:校训宣传并不是培育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故本题选 A。
6.《玛纳斯》史诗主要以描写柯尔克孜族传奇英雄玛纳斯家族八代英雄反抗异族侵略压迫,
争取自由幸福生活的故事。也是柯尔克孜族语言、历史、民俗、宗教等方面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答案】A
【解析】A:《玛纳斯》史诗主要描写柯尔克孜族传奇英雄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的民族
性,A 正确。BCD:材料中的表述不涉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区域性
的特点,排除 B、C、D。故本题选 A。
7.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
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A.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B.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C.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汉字决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
【答案】B
【解析】汉字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美感,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语言美感荡然无存,说明汉字
在网络时代面临危机,因此需要拯救汉字,保护汉字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B
符合题意;“历来”表述绝对化,A 排除;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C 表述错误;“汉
字决定了”表述夸大了汉字的作用,D 错误。故选 B。
8.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5 月 2 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
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那么,如何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
念教育
①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③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④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①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
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①③正确。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
保障,这属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②不符合题意。④:要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属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
9.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举世景仰的崇高地位,从诸子百家等思想巨匠、四大发明等
科技成果,到震撼人心的文化遗存、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无不体现中国人民伟大
A.团结精神 B.创造精神 C.奋斗精神 D.梦想精神
【答案】B
【解析】ACD:这三项在题目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A、C、D。B: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华
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从诸子百家等思想巨匠、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到震
撼人心的文化遗存、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B
正确。故本题选 B。
10.我们的文化自信表现为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信。①③④符合题意,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前途充满
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②
不合题意,文化自信的表现不包括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满自信。故选 C。
11.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互联网上庸俗的“恶搞”、不健康的信息正
挑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这启示我们
①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④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互联网上庸俗的“恶搞”、不健康的信息的治理与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无关,①
不符合题意。②:抵制不健康信息需要提升全民的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②
正确。③:抵制不健康信息需要肃清互联网不健康的内容,因此③正确。④:不健康的信息
也有腐朽文化,因此需要政府积极肃清和取缔,因此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12.当下,一些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平台存在一些不良现象:有的作品格调低下、用语粗
俗,有的甚至含有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有的背离了传统社会道德和规范……出
现上述不良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D.出现了专门从事文化产品制作的群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B:出现不良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市场
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B 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不良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产生、存在
的主要原因,ACD 排除。故本题选 B。
13.兰州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公园的主题雕塑、园林景观:
白塔山公园突出勤俭节约,雁滩公园突出爱国主义,水车博览园突出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
百合公园突出诚信和法治……这一做法有利于
①推动指导思想多元化,使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②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公园建设中,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能够让市民在休闲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题肢③和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不能多元化,题
肢①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精神文明,没有涉及物质文明,题肢②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D
选项。
14.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④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
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②符合题意。③:选项③说法错误,排除。④:中华民族精神在创造
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中华民族精神创造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④错误。故本题选 A。
15.2019 年 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
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
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表明
①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④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
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说明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
作领导权,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①②符合题意。③:要把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③观点错误。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 A。
16.中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
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
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传统艺术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材料重在强调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非源远流长,故①
正确,③错误。②:材料指出中国画吸收不少西方艺术技巧,②正确。④:中华民族精神集
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④错误。故选 A。
1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答案】D
【解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D 正
确且符合题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
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18.《上新了·故宫》是故宫出品的首档文化综艺节目,打破了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零距
离”走进公众视野,突破性地将这些未开放区域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透过“故宫兄弟”徜徉
故宫的脚步来探索它的历史秘密,破解它的文化密码,寻求历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从中
获取新的灵感,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
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该节目
①坚持文化创新,以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和传递优秀传统文化
②发挥了大众传媒的作为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
③把故宫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深厚底蕴转化为持久的精神愉悦和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体现出该节目坚持文化创新,以年轻群体
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和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把故宫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深厚底蕴
转化为持久的精神愉悦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
发展,题肢①③④说法正确。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途径,题肢②说法错误。本
题选择 C 选项。
19.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
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指出:“中国的这种统一,是由语言加固的,不
是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这说明
①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汉字是所有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中文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唯一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中国的这种统一,是由语言加固的,不是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
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说明了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说明了汉字是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题肢①和④说法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题肢②说法错误;
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载体之一,文字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的基本载体,不是唯一载体,
题肢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 C 选项。
20.人们在谈论爱国主义时往往有不同的认识。关于爱国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②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是近现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错误。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
情,②正确。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③正
确。④:爱国主义并不仅仅是近现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④错误。故本题选 A。
21.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
①《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汇
②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
③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④“孔子学院”“鲁班工坊”掀起中国文化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①②: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又兼收
并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汇、岭南文化同异质文化嫁接形成独特流派均体现
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②符合题意。③: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体现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科技成果,不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与题意不符。④:“孔子学
院”“鲁班工坊”掀起中国文化热说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但未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与
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A。
22.近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证明,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高举
民族精神这面旗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
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知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本题①③符合题意;“主心骨”是指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排除;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
因此④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 A。
23.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宏伟的堤坝、城墙和建筑遗址,
反映出几千年前的良渚已经具有了复杂的社会分工和高超的工程水平。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良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C.古代科技注重实用
D.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答案】A
【解析】A: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宏伟的堤坝、城墙和
建筑遗址,反映出几千年前的良渚已经具有了复杂的社会分工和高超的工程水平,这说明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A 符合题意。B:良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B 错误。C:古代科
技注重实用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C。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D 错误。故选 A。
24.“河神”禹王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尊奉的精神神祗,承载着中华民族克服艰难、筚路
蓝缕寻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历程,其身上展现出的奉献、忍耐、坚韧、勇猛等美好品质至今仍
然是最具感发力量的社会核心价值。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精神
④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承载着中华民族克服艰难、筚路蓝缕寻求幸福生活的生命历程,其身上展现出的奉
献、忍耐、坚韧、勇猛等美好品质依然在影响我们,说明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
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也是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题肢①和②说法正确。
题肢③说法错误,世界上的文化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题肢③的说法违反了各民族文化一律
平等的原则;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作用,题肢④排除。本题
选择 A 选项。
25.收录于《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中的《系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史书实物。该篇共 138
枚简,分作 23 章,在战国出土文献中卷帙最为庞大,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早期的诸国史
事。由此可见
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我国编撰的史书规模之大为世界所仅有
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④史书典籍的编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系年》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战国早期的诸国史事,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保
存历史资料,也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
有体现我国史书的规模大,存量丰,②项不合题意;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史书典籍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 B。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10 月 24 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跨越伶仃洋,
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 55 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
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是世界上最具挑
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 4 年,创造了“一
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
港珠澳大桥的奇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
中体现。如此庞大的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背后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全体建设者的默默付
出,14 年、几千个日夜..可以说,全体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汗水,攻
克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
的精神紧密相连。正是这些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谈谈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大桥建设者们花了 4 年,创造了“一
年十管”中国速度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②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港珠澳大桥的奇迹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继承和发
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③港珠澳大桥所展现
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以 2018 年 10 月 24 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
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
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如何弘扬中华
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的表述,学生可直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
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M 市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为着力点,促进
核心价值观从“认同”向“践行”迈进,从“价值遵循”向“生活习惯”转变。该市大力推动核心价
值观融入当地茶馆文化、家风文化,融入公共场所、窗口单位、学校、社区、乡村、网络空
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方
面,在群众生活中落地生根。
材料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
族就有希望。青年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
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
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追梦需要激
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此时,正需要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
理想,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嘱
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M 市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怎样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
任的时代新人。
【答案】(1)①积极引导,注重“践行”,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②
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③推动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生活中落地生根。
(2)①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坚定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
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④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
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解析】本题以 M 市立足当地实际情况,促进核心价值观从“认同”向“践行”迈进和青年时
国家的未来为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M 市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的。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知
识相对接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促进核心价值观从‘认同’向‘践行’迈进”可知让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
和行为习惯。
根据材料“核心价值观切实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在群众生活中落地生根。”可知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
根据材料“该市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当地茶馆文化、家风文化”可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怎样成为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
材料中“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
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知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国家观、
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
信念之基。
材料中“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可知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材料中“当此之时,正需要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
春理想,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可知要加强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
科学文化修养,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
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