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63 KB
- 2021-05-28 发布
回延安
贺敬之
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于山
东省峄县。40年代开始诗
歌创作,已出版《放歌
集》、《雷锋之歌》、
《贺敬之诗选》、《回答
今日的世界》等诗集。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
剧《白毛女》中 担任执
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
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
华人民共 和国文化部部
长。
思路结构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4)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
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
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
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
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
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
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
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
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
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
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
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
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
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
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
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
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
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
了和谐统一。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
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
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
“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
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
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
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
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
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三峡 (13)_鲁教版2021-05-28 00:49:114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13-教材习题课件_2021-05-28 00:15:32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观 潮 (11)_鲁2021-05-28 00:07:0336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 (2021-05-28 00:03:192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台阶 (9)_鲁教版2021-05-27 23:25:5416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答谢中书书 (13)_2021-05-27 23:16:0713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4-写作 课件_人教2021-05-27 23:07:5613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我们家的男子汉2021-05-27 22:50:5323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第一单元阅读指导2021-05-27 22:20:19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最苦与最乐4_人教2021-05-27 21:41:08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