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50 KB
- 2021-05-28 发布
第 2 课时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
用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免疫失调 1,6,7,9,12
2.免疫系统的功能 2,3
3.免疫学的应用 4,5,10,11,14,15
4.综合考查 8,13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人体免疫失调病的是( A )
A.糖尿病
B.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病(SCID)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析: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疾病,不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
病;重症联合型免疫缺陷病(SCID)属于免疫缺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三者均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
疾病。
2.如图表示 A、B 两妇女在 1 到 5 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
对含量(其中妇女 A 在 1 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 4 月份感染
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妇女 A 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 B 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要抗原的刺激
C.两人在 5 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 A 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
D.两人体内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
靶细胞
解析:妇女 A 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
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B 细胞必须接受抗
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妇女 A 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
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
并且强烈;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
3.下列各项与免疫无关的是( D )
A.监视识别并杀伤体内的癌细胞
B.维持内环境平衡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或受损细胞
C.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D.含铜铅的有害物被肝脏转化成无毒物质,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
解析:A 项和 B 项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 项属于免疫系统的
防卫功能,D 项属于肝脏的解毒功能,与免疫无关。
4.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 C )
A.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解析:预防接种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等制成各种特异
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些疫
苗需多次接种是因为接种之后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少,
记忆细胞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另外,由于个体之间存在体质的差异,一
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或足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5.关于免疫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实例中最科学的是( C )
A.给患者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
免疫作用
B.注射乙肝疫苗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
D.服用抗过敏药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解析:抗毒素属于抗体,注射后不会刺激机体再产生抗体;注射的疫苗
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可降低机体的
免疫能力,减少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作用;服用抗过敏药物能降低机体的
特异性免疫能力,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
6.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
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
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是相同物质(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
疫失调,当其第一次进入机体引起的是免疫反应,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
过敏反应。
7.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变化
分别是( A )
A.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增加
B.通透性降低、组织液减少、淋巴液减少
C.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减少、淋巴液增加
D.通透性降低、组织液增加、淋巴液增加
解析: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
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加,组织液会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故淋巴液增
加,综上所述,A 正确。
8.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C.抗体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一经靶细胞接受即被灭活
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解析: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合的,抗原不一定
是细胞;激素和酶都有高效性,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
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抗体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抗体与靶
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即突触后膜上的
受体结合后,能将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
息。
9.人体感染 HIV 后,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
A.HIV 与 T 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患者体内的 HIV 的数量与 T 细胞的数量呈负相关
C.浆细胞产生的 HIV 抗体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D.艾滋病患者若死于癌症,则主要是因为机体失去监控、清除功能
解析:HIV 属于 RNA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 HIV 识别并结合 T 细胞
表面受体没有体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刚侵入人体时,HIV 和 T 细
胞浓度成正相关;浆细胞产生的 HIV 抗体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艾滋病病毒侵染人体 T 淋巴细胞,艾滋病患者有很多死于癌症,主要是
由于 T 淋巴细胞受损,免疫系统不能及时监控和清除发生癌变的细胞。
10.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B 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B.B 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
C.T 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 T 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疫苗是抗原,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
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
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 T 细胞能释放
淋巴因子;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11.早在公元 1 000 年宋朝真宗年间,我国劳动人民已会用患轻微天花
病人的痘痂接种给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这里所说的痘痂和这种
方法分别属于( D )
A.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 特异性免疫
解析:由“用患轻微天花病人的痘痂接种给健康人的方法来预防天花”
可知,痘痂属于抗原,这种免疫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
1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过敏反应是机体第一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
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受过敏原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
疫病;过敏可能会危及生命;艾滋病患者免疫能力逐渐降低,甚至丧失,
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13.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
b、c 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 免疫,图中 b 在人体
内由 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 a、b、c、d 能够识别抗原的是 。
(3) 当 抗 原 经 过 ④ ⑤ 过 程 时 , 人 体 内 产 生 d 过 程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 d 可攻
击 心 脏 瓣 膜 , 使 人 患 上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 这 属 于 免 疫 失 调 中
的 病。
解析:(1)由图可知,抗原刺激 B 细胞,使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2)a、b、c、d
分别为 B 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
能力。(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
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
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
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体液 B 细胞或记忆 (2)a、c、d (3)数量多、速度快 (4)
自身免疫
14.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单链 RNA 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
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
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进入人脑导
致出现病症。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 2 周到 3 个月
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痉挛、抽搐等症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
能裂解靶细胞的是 ,产生该免疫的途径称
为 。
(2)被疯狗咬伤后 24 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
果吗? ,原因是
。
(3)注射疫苗后经常会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 39 ℃,机体产热
量 散热量。
解析:(1)抗体的功能是与病原体(抗原)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能使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 T 细胞,该免疫途径为
细胞免疫。(2)因为狂犬病病毒从感染到发病有 2 周到 3 个月的潜伏期,
在被疯狗咬伤后 24 小时内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进而
消灭病毒。(3)体温一直处于 39 ℃,即体温不变,说明机体产热量等于
散热量。
答案:(1)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效
应 T 细胞 细胞免疫 (2)能 从咬伤到发病有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后,
在这段时间里机体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 (3)等于
教师备用
免疫的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是指抗原性物质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病能力。被动免疫是机体被动
接受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将现存的免疫力转移给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甲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
免疫能力。物质甲是 ,这种免疫属于 (填“主动
免疫”或“被动免疫”),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的原因是
体内产生了相应的 。
(2)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乙的作用下增殖、分化,
物质乙是 ,由受抗原刺激后的 细胞分泌。
(3)给动物注射抗体属于 (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
这种免疫持续时间 (填“长”或“短”)。
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
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特征;吞噬细胞将抗原呈
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
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
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淋巴因子由 T 细胞分泌。(3)
由题意可知,给动物注射抗体属于被动免疫,由于抗体在体内存在的时
间短,所以这种免疫持续的时间短。
答案:(1)抗原 主动免疫 抗体和记忆细胞 (2)淋巴因子 T (3)
被动免疫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