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00 KB
- 2021-05-27 发布
- 1 -
关键点 2:立足文本,找本质—— 结构思路题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 分)
建水记①(之四)
于 坚
①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
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砌以砖石,周围六里,高
二丈七尺。为门四,东迎晖,西清远,南阜安,北永贞。”(《建水县志》)
如果在城外 20 世纪初建造的临安车站下车,经过太史巷、东井、洗马
塘、小桂湖……沿着迎晖路向西,来到迎晖门,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依
然有一种由外到内,从低到高,登堂入室,从蛮荒到文明的仪式感,似乎
“仁者人也”是从此刻开始。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
天大楼。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
旦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
阁、酒旌食馆、朱门闾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
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
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
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同,这边的女性身体
- 2 -
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子火红欲燃的
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
买几个来解渴。
③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大摇大摆,扶老携幼,走在正中间,俨
然是这个城的君王。满大街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令
司机们缩头缩脑,不敢再风驰电掣。城门不远处就是有口皆碑的临安饭
店,开业都快七十年了,就像《水浒传》里描写过的那种,铺面当街敞开,
食客满堂,喝汤的喝汤,端饭的端饭,动筷子的动筷子,晃勺子的晃勺子,
干酒的干酒,嚼筋的嚼筋,吆五喝六,挑三拣四,叫人望一眼就口水暗涌,
肚子不饿也忍不住抬腿跨进去。拖个条凳坐下,来一盘烧卖!这家烧卖
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大锅猛蒸,熟透
后装盘,每盘十个,五角一个。再来一土杯苞谷酒,几口灌下去,夹起一
枚,蘸些建水土产的甜醋,送入口中,油糜轻溢,爽到时,会以为自己是
条梁山泊好汉。
④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那
郑屠、张屠、李屠、赵屠……正在案上忙着呢。如果是七月的话,在某
个胡同里走着,忽然会闻见蘑菇之香,环顾却是老墙。墙头上挂着一窝
大黄梨。哪来的蘑菇耶?走,找去,必能在某家小馆的厨房里找到,叫作
干巴菌,正亮闪闪的,在锅子中央冒油呢。这临安大街两边,巷子一条接
一条流水般淌开去。在电子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巷是大片空白,
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只是标出一些大单位的地点和最宽的几条街,抹去
了建水城的大量细节,给人的印象,似乎建水城是个荒凉不毛之地。其
- 3 -
实这个城毛细血管密集,据统计,建水城 3.3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 30 多
条街巷,550 多处已经被列为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性建筑。这是很粗疏
的统计,许多普通人家雕梁画栋的宅子、无名无姓的巷道并不在内。在
巷子里面,四合院、水井、老树、门神、香炉、杂货铺、红糖、胡椒、
土纸、灶房、明堂、照壁、石榴、苹果、桂花、兰草、绵纸窗、凉粉、
米线、青头菌、炊烟、祖母、媳妇、婴孩、善男信女、市井之徒、酒
囊饭袋、闲云野鹤、翩翩少年、三姑六婆、环肥燕瘦、虎背熊腰、花
容月貌、明眸皓齿、慈眉善目、鹤发童颜……此起彼伏,鳞次栉比。
⑤在这个城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他们还能够像四百年前的
祖先们那样安居乐业,不必操心左邻右舍的德行,都是世交啦。有一位
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提着在龙井市场买来的水淋淋的草芽(一种建水
特有的水生植物,可食,滚油翻炒数秒起锅,甜脆)、莴笋、茄子、青椒、
豆腐、毛豆、肉糜、茭瓜……一路上寻思着要怎么搭配,偶尔向世居于
此的邻居熟人搭讪,彼此请安,磨磨蹭蹭到某个装饰着斗拱飞檐门头的
大门前(两只找错了窝的燕子拍翅逃去),咯吱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
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
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
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
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瞌睡呢。
(有删改)
【注】①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 4 -
文章用“看哪”开头,以一个导游的旁观者的角度将建水城的风貌一一
铺叙在读者的面前。
第①段引用历史记载,将今日之城和“原始之城”的风貌联系起来。既
突出了建水城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又写了建水城的城外、车站和城门,
给人一种总体风貌。
第②段文章写出了由城外初入城内的所见所感。
第③段主要写街面上的“雕梁画栋”“摊贩食廊”“耄耋之辈”,突出对
临安饭店食客满堂众生百态的描写。
第④段描写了“临安饭店后面”的龙井菜市场,使用了大量的同类词语
和词组,表现了建水城物阜民丰的世俗生活气象。
第⑤段文章写归家,绕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推开门,跨过门槛,绕过照壁,
来到天井,提及了“曾祖父”“祖母”并以“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
庇瞌睡”作结。
作者由外到内、由整体到部分清楚条理地描绘了一幅建水生活图。
【文本小结】
全文始终贯串对历史与现实的描写,体现了建水城当下的日常生活中
处处弥漫着历史文化的痕迹。表现了这座古城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生
命活力和文化传承。
读
文
小
妙
借助线索读文
1.空间线索:描写建水城首先从①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写起,沿着
迎晖路,……,穿过拱形的门洞进城。 ②城内:“进入城门” 是“主
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然后集中描写临安饭店。
- 5 -
招 ③龙井菜市场:“临安饭店后面,……龙井菜市场”。④“在这个城
里,有个家的人真是有福啊”。
2.时间线索: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既写了“原始之城”,
又写了今日的建水城,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
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答题
卡 1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
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
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
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
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
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
以时间的变化为线索,介
绍了建水城的发展变化。
回答笼统,不能
结合文章主旨
展开分析,特别
是第二个要点,
围绕时间这一
线索分析得不
够深刻具体。
1.通读全文,整体
感知文本,厘清行
文思路。
2.考虑命题意图及
其指向,联系文章
主旨进行作答。
3.深度挖掘。解答
时不可停留表面笼
统分析。如本题,需
要从空间和时间两
个方面来把握文章
答题
卡 2
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条线
索展开,两条线索交织,从
多个角度展现出建水城的
审题不准确,答
非所问,答成作
用了。
- 6 -
内容。发展和变迁,给人以身临
其境之感,增加了其历史
意蕴。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阅卷者,从阅卷者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
题原则
阅卷老师关注重点 考生解答原则
题 目 的指 向 把 握是 否 准
确,答案能否针对题目要
求作答。
①立足对原文内容的理解;②能够结合文
章主旨内容进行作答;③明确题干指向,
针对作答。
答案组织是否有层次性,
是否完整。
①熟悉和理解常见概念,能够结合文本进
行分析;②看清题干要求,准确、全面作
答。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比 邻 而 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
- 7 -
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
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
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
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
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
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
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
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
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
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
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
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
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
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
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
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
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
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
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
- 8 -
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
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
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
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
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
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
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
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
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
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
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
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
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
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
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
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
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
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
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
- 9 -
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
色。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明确任务要求和设题陷阱。
【任务要求】(1)任务:叙述线索及其作用;(2)要求:结合原文分析。
【设题陷阱】(1)原文内容的结构层次;(2)叙述线索的概念在原文的理
解。
明确答题规则,利用规则准确答题。
【答题规则】
第一,找出并点明文章的线索。找线索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二,分析作用。先指出其作用,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或全文内容具体
分析。
第三,运用答题模板:①线索+②作用+③分析。
【运用规则】
- 10 -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
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
为本文的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串起来,描写了比邻而
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
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厘清结构思路题“四字”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失语的秋天
天才蒙蒙亮,老黄便起身打点行装。透过窗户,依稀可见小村高矮
错落的瓦房升起的袅袅的炊烟,疲惫的脸孔不由掠过一缕悲哀,他感受
到一阵迷惘、屈辱和压抑……
两个月前,他作为县农业合作银行的信贷员,被抽调来到四英岭下
- 11 -
小村蹲点扶贫。他的目光盯住了村后一片弃荒而又不可多得的红碱土
地。年初,他看到一本科技杂志刊载红碱土地培植西洋香菇获高产的经
验,他也去函联系购买了少许菌种,意想谋求推广。
他不会忘记他发动大伙儿培植西洋香菇的那个夜晚。低矮剥落的
村部小屋,人声嚷嚷,挤着村中的父老兄弟姊妹。
村长姓李,睨着眼,干咳两声,说:“老黄是镇上营业所的,从科技兴
农着眼,有心让大家脱贫致富,大家欢迎!”小屋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
掌声。
他咧口一笑,从一只衣袋里掏出一把菌种,说:“这是西洋香菌种,
一月余一个种植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
秋天收获后再从菇菜款中扣……”
“那样金贵的西洋香菇,恐怕我们侍养不活。”有人顾虑说。
“种植技术,由我负责,种不活的不收钱。不过有个条件,菇菜收获
了,一定卖给我,每千克十元。”
“哟,每千克十元。”屋里人吵嚷起来。
“老黄,真能那样,你算是为大伙儿办了件积德事!”
“只怕嘴说不算,等种出菇菜,你不收,一拍屁股走了,怎么办?”
他手一挥,说:“大家不要担心,种了菇菜,我哪有不收之理?告诉大
家,菇菜收后还要经过加工、消毒……最后出口外销。为了慎重,我们
还是订个合同吧。到时,我还怕你们不卖给我呢!”
“不卖给你卖给谁?我们不懂得消毒,如何脱手?”村长抢过话,笑
开了怀,“你放心,有我在,菇菜一定能卖给你,不过履行手续,订下合同
- 12 -
也好!”
之后,他从县农业合作银行贷款一万元,亲自跑了一趟省城,买回
了八百斤菌种。他跑东家、走西舍、去南院,订合同、核亩数,指导播
种、点粪、浇水、遮阳……
月把一过,红碱土地长出了白花花的香菇菜,映照在一张张喜悦的
脸上。
收获季节到了,他估算了一下全村的菇菜收成,又跑了趟县农业合
作银行,贷款十万元用来收购菇菜。
他刚回小村,就踏进村长的家,说:“村长,你没白忙。你种香菇收
成有四百千克,可赚四千元呀。”
村长却眨了眨眼说:“老黄,把这香菇每千克十元卖给你,你转卖给
别人每千克多少元?”
“村长,不瞒你说,我同别人订了合同,每千克卖十二元!”
“十二元?一千克赚两元,全村有万余千克,你就赚了两万多元,好
轻松呀。”村长打着哈哈说。
“没有这么多,村长你也知道,我收了香菇,还要同别人联营过滤、
消毒,除去贷款本息、过滤成本、货运杂费……能有三两千元就不错
了。”
“老黄,不是我作难你。我同大伙儿说了,香菇菜,我们自己联系自
己卖,卖了后,菌种钱,我们给。待到你蹲点走时,我们再好好聚一
餐……”村长盯着他像一个陌路人。
“村长你怎能这样?我们订了合同的呀!”
- 13 -
“订了合同有屁用,你上告,也没有人理。”
村长嗓门提上来,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黄知道拗不过村长,他跑东家,他走西舍,他去南院……
他没有想到,大伙儿支支吾吾,都是同样的回答。
转眼,香菇菜收获完了,村长派人外出联系,销路一直没有着落。
等到有一天,村长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找上门来。老黄跑去一看,愣
住了:原先白花花的西洋香菇变质、长霉、褪色了,失去了销售的价值,
他顿感一阵悲哀。
一万余千克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菌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他赔去了
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了一番,
毫无结果。
昨天,镇政府来人,找他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农民脱贫致富不能急
于求成,更不能蛮干,一下子就想富起来……未了,调整他到别个村庄
去。
天渐渐地亮了。他拎起了行李,走出门去。门外,站了一帮憨厚朴
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
愧、不安……
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形式,从蹲点扶贫的老黄离开小村写起,然后讲述
了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叙事起伏有波澜。
- 14 -
B.在培植西洋香菇的动员会上,村民们兴致勃勃,但也流露出心中的顾
虑和对老黄的不信任,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
C.村民看到白花花的香菇菜时的喜悦,与不愿将之卖给老黄时的冷漠
形成反差,突出了村民们的自私冷酷、贪得无厌。
D.“失语的秋天”中的“失语”一词,意蕴丰富,既表现了老黄经历风
波后的无奈,更表现了村民们事后的负疚和惭愧。
2.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黄”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5 分)
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
肖复兴
①南疆是金色的。
②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
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
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那种纯
- 15 -
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
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
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
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
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宏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
舍此其谁,别无选择。
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
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
了。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
和古城遗址。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
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
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
一样的。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
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
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
一样。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
云托月的作用。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这让我想
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普鲁斯
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壮观。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
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不同凡响,
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
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
- 16 -
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
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这种
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
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沙漠的苍老和沧桑,
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
害而能够长久地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
叠加那样地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
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同样,沙漠因有了这样
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
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
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
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
大。
⑦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
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康奥依古城、库尔勒
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
历史中的灵魂。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
天地之间的黄昏。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
金色的。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
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
相通,和历史的接近。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
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
- 17 -
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的班超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近,仿佛就在
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
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四围山色,一
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
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
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
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 40 千米的莽莽苍苍
的胡杨林。
⑨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
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
色丰富起来。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
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
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
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
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文中说:“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地保鲜”,又说“而不是现代化妆术
后的形象”,表明作者对于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戕害的忧心忡忡。
C.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
说理更透彻。
- 18 -
D.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作者驰骋思维的
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
2.结合全文,谈谈“南疆:一枚金色的书签”中“书签”的含义。(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试做简要分析。(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关键点 2:立足文本,找本质—— 结构思路题
///数据链·失分诊断区///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
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
院落;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
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技巧通·制霸考试力///
- 19 -
【典例】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不同的油烟味来贯穿全文。
作用:①结构浑然一体;②以不同的油烟味为线索,写出了不同的生活
状态,充满生活气息;③以不同的油烟味为线索,突显出不同的生活理
想与现实况味。便于描绘“比邻而居”的生活画卷,表达出对人生“和
而不同”的体悟。
///模拟练·冲刺双一流///
1.A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B
项,“这为后面村民的违约做了铺垫”错误,村民们不信任老黄说明村
民们谨慎,这与后文的违约没有关联;C 项,“自私冷酷、贪得无厌”,
分析不妥当,这是农民内心的真实感受,种出了西洋香菇,都想卖个好
价钱,不能说是“自私冷酷、贪得无厌”,且从文末“站了一帮憨厚朴
实的农民,呼地围了上来,嘘寒问暖,他们仿佛欠了什么重债,负疚、惭
愧、不安”;D 项,递进关系错误,既表现了村民们事后的负疚和惭愧,
更表现了老黄经历风波后的无奈,这样改正更符合小说主题。
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
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从文本中“这是西洋香菌种,一月余一个种植
周期,希望大家都种上。五元一斤,不过现在不收钱,等秋天收获后再从
菇菜款中扣”“一万余千克的西洋香菇报废了,菌种的钱自然也收不上,
他赔去了一万元贷款本息不算,没有想到,竟有人怨起他领着大伙蛮干
了一番,毫无结果”“他心头一热,大步流星,离开了小村”等语句中可
以具体把握。
- 20 -
答案:①引进种植西洋香菇,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时的积极热心。②村民
违约后,面对西洋香菇报废,贷款无法收回时的悲哀。③事后被人埋怨,
被调整到其他村庄时的迷惘、屈辱和压抑。④离开村庄时,为村民的憨
厚朴实而感动。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查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
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
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
答案:①村长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村长的狭隘、
愚昧导致了老黄脱贫致富项目的失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引人深思。
③村长这一形象,对“老黄”起到了反衬作用,使“老黄”的形象特点
更为鲜明。
///预测练·命题风向标///
1.B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 项,“文中
说:‘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地保鲜’,又说‘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
象’,表明作者对于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戕害的忧心忡忡”说法错误。结
合原文“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
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地保鲜存真。也让它们历史
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地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
够看得出来。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
象”,并没有表现作者对于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戕害的忧心忡忡。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书签”,夹在
- 21 -
书里的,有书签自然有书,因此,先要搞明白“书”指的是什么。本文一
直在写南疆的风景,因此,这“书”指的是南疆风景。另外关键词“金
色”指金色的南疆,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
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
答案:①既指壮丽恢宏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如同标有书名的南疆风
景。②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
历,沉浸在记忆中。
3.【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首先
要把文章划分出层次段落并总结段落大意。通过分析可以将原文分为
三部分,本文首尾呼应,即可判断出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
整篇文章是围绕南疆的金色来写,因此可以确定本文的线索为“金色”。
答案: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
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②以“一枚金色的书签”为题目与结尾,相互
照应,行文中以“金色”为主线组织材料,抒发感想。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