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8.00 KB
- 2021-05-27 发布
出塞
[唐]王昌龄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两首之《芙蓉楼送辛渐
》
执教:淤泥彝族乡中心小学:肖支文
二O一四年十月二十四日
芙
蓉
楼
送
辛
渐
唐
王
昌
龄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
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
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
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
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这一
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另
一首为“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说的
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
景。
写作背景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
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
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
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
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等。
作者简介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的事。首句从昨夜
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凉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
”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
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
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
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
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
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
”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
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
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
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
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鉴赏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
苏省镇江市)西北。
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
平明:清晨天刚亮。
楚山:春秋时期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
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洛阳: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华夏文明和
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
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之一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玉壶:美玉制成的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平明/送客/楚山孤。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
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亲友/如相问,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
一片/冰心/在玉壶。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仍如晶莹
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因流落
他乡而改变自己的气节的思想感
情。
相关文档
- 人美小学美术五上《第13课:拼贴添画2021-05-27 23:40:492页
- 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课件2021-05-27 23:37:4522页
- 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课件-2021-05-27 23:37:2313页
- 小学生《英雄之城》观后感学习心得2021-05-27 23:37:094页
- 人教小学美术四下《第13课吹塑纸版2021-05-27 23:36:352页
- 人美小学美术四下《第19课电脑美术2021-05-27 23:35:402页
-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2021-05-27 23:34:4012页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2021-05-27 23:34:374页
- 人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8课旅2021-05-27 23:34:342页
-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试卷2021-05-27 23:32:5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