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 KB
- 2021-05-27 发布
父亲的菜园(教学反思参考 4)
《父亲的菜园》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历尽艰
难为家人开垦菜园的动人故事。故事中的父亲敢于同困难作斗
争,勇于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他带给子女的,不仅是一个菜
园,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子女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因新修公路失去菜园,父亲毅然
决定开一块新菜地。课文重点叙述了开荒、填土和育肥的过程 ,
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言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敬佩和
感激之情。因此,让学生画一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语句,来理解“父亲的菜园”来之不易,
进而感悟父亲坚毅、执着的品质和对土地的热爱,这是本节课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基于体现略读课文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自学
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探
究”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父亲的品质,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中,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以后,我出示练习,让学生
填一填,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品读句子,感受品质”
这个环节时,让学生通过读文本,找出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并
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会。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
联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每天天还没亮,我们还在呼呼大睡
呢!”“这位父亲真勤劳、真坚强!”“我太感动了!”“开辟这一块
菜地真不容易!”最后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学生懂得了:在父
亲的菜园里收获了勤劳、自信、坚强;课文中父亲的精神很值得
学习;今后的学习,也应当要勤劳、认真……
虽然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紧凑,凸显学生主体
地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训练、提升。但在教学过
程中,我也发现自己身上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盲点。
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要素,给予学生学法指导 。在引导学生时,没有找到很好的切
入点。同时,没有捕捉住学生精彩发言进而展开有效生成。虽然
我的预设实现了,实现教学的第一步,但没有抓住学生这个资源,
进行生成教学,而这才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学的制高点。 这
将成为以后我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