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5-08 发布
其他论文之用好课堂观察技术,解决教研“三难”
教学研究是我们从教者永恒的话题,但教研在缺少主动性之后,在领导强制要求之后,就变得流于形式了。这种教研会呈现出以下几点现象:难处一上课难:上课者不积极,甚至抵制教研,不愿人来听课,认为大家来听课就是来找茬。为了不让大家来找茬,只好吧教研课当成一个艰巨的任务来完成。根本没有意识到教研之目的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难点2听课者盲目:不知道看什么。认为听课的任务就是把老师上课设计记录下来,是把上课教师的教案自己再次写下来,所有目光集中在上课教师身上。难点3议课无据:教研时,评课泛泛而谈,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不提建议,认为提了建议就是针对上课老师,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评课。这样的教研形式大于实效;任务大于作用;过场大于目的。当老师们教研完成之后会有一种迷茫——我学到了什么?答案往往是:一无所获。
我的一位长者告诉我:会思考的老师有可能成为名师,不会思考的老师只会成为匠者;会研究的老师有可能一日千里,不会研究的老师只能固步自封。的确,大家都愿成为一名会思考,会研究的老师,那就必须改进我们的教研。课堂观察这门技术能解决以上教研的种种弊端,让教研之恙得以“根治”。课堂观察技术的流程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研讨。这与我们传统教研相比,只是多了个“课前会议”
为何有那么大的功效呢?
原因一:用好课前会议,解决“上课难”。
上课者畏惧教研,是认为自己是“靶子”,大家听课是“向我开炮”。心里的抵触,行动上就消极,懈怠。课堂观察提出:观察者和上课者是学习共同体,是共同进步,身份是平等的,在一堂课中大家一起发现问题,下来共同分析,找到解决的办法。即使找到问题,也不是针对上课的老师。再者,课前会议时,上课者把自己的教学设计阐述之后,大家应集思广益,共同来把教学设计修改完成,把“这堂课应该怎样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就减轻了上课老师的负担。而上课者更多的是把课“展示”出来。课前会议中的“集体备课”从高层解决了上课难的问题。
原因二:用好观察量表,解决“听课盲目”。
听课老师只会重复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这张旧船票,是因为听课没有目的性。观察量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量表让听者把多余环节舍弃,只关注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目光无限“聚焦”。在这样的“焦点”下,老师能看到很多,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有老师教学设计之内的,也有课堂生成的,更有老师意料之外的,把这些记录下来,会得到一份与“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课堂实录”。从“实录”
中会收获颇丰。如:一位观察者在课堂中观察一位学生的倾听。他观察到该生游离次数很多。听者观察到:该生前十分钟倾听认真,后十分钟多次举手,但老师没抽到该生,最后二十分钟该生就游离到课堂之外了,从这样的观察中我们都能找到问题----给学生展示机会。
原因三:利用数据分析,解决“议课无据”。
议课泛泛而谈,是因为听课盲目,不能找到关键点,还有是没有议课的经验。在课堂观察技术用了之后,利用好观察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中会发现问题,再反思我们的教学就能找到解决之道。这样的议课也让人“口服心服”。如:让学生读一篇几百字的课文,而老师只给了一分钟的时间,显然这是不科学的。其实,我们在分析整理数据时,也是对“上课者”“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的反思,从中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也是一种老师提高的过程。如:学生回答不积极,我们可以观察老师用的激励手段是不是丰富。
课堂观察是门技术,只要你熟练掌握了它,并在教研中运用,你会斩获多多,最重要的是:它会改进我们的教研,它让我们的教学提高,它让我们轻松于课堂。好东西,就应该拿来用,你说是吧?
相关文档
- 小学优秀教师学习体会心得2021-05-06 12:38:166页
- 精选关于读书思廉活动心得体会心得2021-04-29 01:49:239页
- 2020入党培训班学习体会心得感悟(32021-04-28 17:57:377页
- 银行优秀青年员工研修班学习体会心2021-04-28 11:17:033页
- 微笑服务的体会心得2021-04-27 17:58:462页
- 2020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六年级个2021-04-27 14:04:054页
- 2019实习收获体会心得大全2021-04-27 10:57:217页
- 师德培训的体会心得2021-04-27 10:45:103页
- 老师抗击疫情心得体会 抗击疫情体2021-04-21 20:08:236页
- 精编 [2020入党培训班学习体会心得2021-04-21 15:53:4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