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90 KB
  • 2021-04-13 发布

《教育心理学》课件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章要点 描述学生智力差异相关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描述个体学习风格差异的具体表现 描述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方法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三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二、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斯皮尔曼认为,特殊因素与智力不相关,因为它只能解释个体在单一测验中的表现,并没有提供综合信息,而一般因素与智力是相关的,因为它是一般的、总体的,这个因素才是关键,是由智力活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 斯皮尔曼的弟子,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卡特尔,把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与后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区分开来,不仅在智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对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一) 多元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二) 三元智力理论 二、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一、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三、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一) 生理刺激 1.声音 :学习者对学习的背景声音(或噪声)的偏爱或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2.光线:当光照条件满足个体需要时(分给偏爱强光者以强光,偏爱弱光者以弱光),各类学习者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均得到提高。 3.温度:不同个体对同样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或合适,或冷,或热。而冷热均会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 每个学习者的适宜温度略有差异,有的需要室内温暖,有的需要室内凉爽。 一、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二) 时间节律 每个个体对一之中学习时间的偏爱是不同的,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早晨学习效率高(百灵鸟型),有的人在晚上至深夜学习效率高(头鹰型),有的人在上午易于集中注意,而另一些人则在下午学得更好。 (三) 感觉通道 听觉型则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听觉刺激敏感,对语言、声响、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强。 动觉型则以动手、动口来学习,效果最好。 (四) 大脑的单侧化 这是指左侧或右侧大脑半球何者占优势的问题。每个人单侧化优势不同,在学习的有关材料上就会有差。 一、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一)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威特金提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型 。 (二) 冲动型和沉思型 冲动型( impulsive ) 学生一直有一种迅速确认相同图案的欲望,他们急忙做出选择,犯的错误多些;沉思型( reflective )学生则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做出的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三)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深层加工(deep processing)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 表层加工(surface processing)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四) 整体型和系列型 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这种策略被称之为系列性策略(serial strategy),就是说,从一个到下一个假设是呈直线的方式进展的。而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这种策略被称为整体性策略(holistic strategy),就是指从全盘上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五) 分类风格 分类风格(classifying style)是指当个体知觉彼此相似的物体时所采用的标准。 它反映了个体组织信息的个人偏好,可 以用分类任务加以评定。 分类风格有三种:相关的、描述的和类 别 的 。 二、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或多或少受到同伴、师长的影响,因而具有社会性。学生在学习的社会性因素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风格。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 (1) 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2) 竞争与合作。 (3) 成人支持。 三、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第三节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一、超常儿童 二、智力落后儿童 三、感官障碍儿童 四、学习障碍儿童 五、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 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也被称作才儿童,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 “超常教育”的实施有多种模式和多种途径、手段。 课程设计的形态主要有加速制(acceleration)和充实制(enrichment)。 一、超常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指一般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教学中应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个差异特点,为每个儿童设计他们所达到的基本的学习量,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发展;在活动中需要灵活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发展;在知识、技能的练习过程中要遵循充分练习的原则,将教师情感渗透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身心在愉悦中得到协调发展。 二、智力落后儿童 感官障碍儿童主要是指听觉障碍(hearing impaired)和视觉障碍(visually handicapped)两类儿童。 补偿听力缺陷,形成和发展语言是 聋校 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及合格的劳动技能。针对盲生缺乏事物视觉表象,需要制作特殊的教具、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教学过程与视觉补偿结合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特是语言及身体动作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三、感官障碍儿童 1962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了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这一名词。1988年,美国学习障碍全国协会(NJCLD)提出学习障碍是不同学习异常的统称,包括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使用上出现明显困难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学习障碍儿童中存在的个差异。其次寻找适合的教育训练方法。认知学习的许多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来提高这些学生的注意、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四、学习障碍儿童 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emotional or behavior disorders)指儿童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教育法进行问题的矫正;针对每个行为障碍儿童的特点,为他们制订个 化教育计划,对行为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制订完整的教育计划。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同伴关系上,运用一些具体的教育技术,如行为矫正法,对儿童外在的行为进行矫治,结合儿童自身的认知 达到教育目的。 五、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