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3.20 KB
  • 2021-05-22 发布

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南平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位于南澳岛的自然之门建筑,是我国建成的第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图甲为自然之门建筑景观图,圆球中心有一个圆孔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垂直对应。正午太阳光线穿过圆孔投射下的日影,与玻璃圆孔的相对位置每天都发生变化,成为南澳的新景点。图乙为某日日影与玻璃圆孔相对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完全重合时,日期大致是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2. 正午日影如图2所示的情况,一年中会出现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D. 四次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自然之门建筑位于北回归线,圆球中心有一个圆孔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垂直对应,当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完全重合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大致是6月22日。故选B。‎ ‎【2题详解】‎ 正午日影如图乙所示的情况时,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不完全重合。太阳接近直射北回归线一年中会出现一次,正午日影与地台的玻璃圆孔在同一位置不完全重合一年中会出现两次,这两个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时间差相同)。故选B。‎ 鸽子依靠大脑感应地球磁场来定位方向。1988年7月上旬,4万多只鸽子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国际信鸽大赛。令人吃惊的是,参加过多次大赛且经验丰富的“信鸽选手”却纷纷迷航。‎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导致该事件的起因顺序是 ‎①太阳活动导致黑子、耀斑爆发 ‎②产生一股电流,形成附加磁场 ‎③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磁场 ‎④叠加在地球磁场上,使磁场迅速增大产生磁暴现象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4. 该事件发生期间,同样受到较大影响的是 A. 机械生产部门 B. 航空运输部门 C. 钢铁生产部门 D. 纺织生产部门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参加过多次大赛且经验丰富的“信鸽选手”却纷纷迷航是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造成的,太阳活动导致黑子、耀斑爆发,向外抛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磁场,产生一股电流,形成附加磁场,叠加在地球磁场上,使磁场迅速增大产生磁暴现象,影响了“信鸽选手”的导航系统。导致该事件的起因顺序是①③②④,故选D。‎ ‎【4题详解】‎ 太阳活动会影响到航空电子设备,扰乱卫星导航信号,影响航空导航系统,B正确;机械生产部门、钢铁生产部门、纺织生产部门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小。故选B。‎ 下图示意某地的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泰山地质构造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6. 比较①②③④四处岩层的年龄,最老的岩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5. D 6. A ‎【解析】‎ ‎【5题详解】‎ 泰山是断块山,与图示d示构造相同,岩层发生断裂并相对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c是岩层相对于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下沉形成的地堑带;a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背斜山;b是岩层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向斜谷。‎ ‎【6题详解】‎ 越往下的岩层越老,①②③中①岩层最老,④穿过了岩层①②③,④最年轻,故最老的岩层是①。故选A。‎ ‎2019年11月8日,日本著名的樱岛火山再次剧烈喷发,火山灰从火山口喷射至5500米的高空。图4是火山喷发景观,图5示意地球圈层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火山喷发的岩浆一般认为来自于 A. 地壳 B. 下地慢 C. 地核 D. 软流层 ‎8. 此次火山喷发物质蔓延到的圈层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幔,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对。地壳 、下地慢、地核不是岩浆的发源地,A、B、C错。故选D。‎ ‎【8题详解】‎ 火山喷发后,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后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在地表 沉积下来进入岩石圈。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水圈、③为地壳、④为生物圈(地壳属于岩石圈)。①②③④正确,⑤为上地幔的顶部,位于地球内部,不会受到影响。故选A。‎ ‎2019年10月22日上午8时,“博罗依”台风中心位于美国关岛偏北方约410km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下图为“博罗依”移动路径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受此次台风影响较大的国家是 A. 中国 B. 韩国 C. 旧本 D. 菲律宾 ‎10. 当“博罗依”中心位于35°N附近海域时东京吹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11. 台风期间,下列行为不恰当是 A. 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 B. 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 C. 当台风风力减小或者静止时即可外出活动 D. 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答案】9. C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的路径经过日本的东部海域,台风的影响较大;台风的路径距中国、韩国、菲律宾较远,影响较小,故选C。‎ ‎【10题详解】‎ 当“博罗依”中心位于35°N附近海域时,东京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吹西北风。故选B。‎ ‎【11题详解】‎ 台风期间,海上风浪较大,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台风会带来大风,‎ 应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应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当台风风力减小或者静止时,可能是位于台风眼附近,还会出现狂风暴雨,不可外出活动。故选C。‎ ‎2012年11月18日,中国帆船第一人郭川从青岛出发,穿过赤道无风带,东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二过赤道,航程约40000公里,于2013年4月5日回到青岛,全程不借助机械动力行驶。下图为此次环球航海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赤道无风带的成因是 A. 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 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 下垫面性质均一 ‎13. 帆船从合恩角航行到好望角期间 A. 始终顺风顺水 B. 先顺风顺水后逆风逆水 C. 始终逆风逆水 D. 先逆风逆水后顺风顺水 ‎【答案】12. A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赤道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无风带,A正确,BC错误;赤道附近有陆地也有海洋,下垫面性质不均一,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合恩角和好望角都位于30°S~60°S的西风带上,这个区域盛行西风强烈。而合恩角又位于好望角的西边(西南边),从合恩角航行至好望角,是向东航行的,所以受西风影响,船是顺风的。这一航线上的洋流是西风漂流,所以也是顺水的。故选A。‎ 热浪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酷热天气,其最低温在25℃以上,最高温度超过35℃,造成一定的死亡和致病率。上海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对于热浪事件承受更大的风险。图甲为上海市城、郊地区热浪期与非热浪期间平均日气温图,图乙为2016、2017年6-8月上海城郊11个观测点日最高气温平均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热岛强度由城郊同一时刻的温差决定,据图甲判断 A. 热岛强度最低的时间是12-15时 B. 热浪期间的热岛强度比非热浪期间更弱 C. 热岛强度最高的时间是6-9时 D. 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 ‎15. 与图乙所示热浪事件时间分布有关的是 ‎①全球变暖 ‎②7、8月多伏旱天气 ‎③6月多梅雨天气 ‎④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8月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 上海应对热浪事件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A. 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地面积 B. 城市主干道沿东北—西南分布 C. 降低城市建筑物的高度 D. 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答案】14. D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热岛强度由城郊同一时刻的温差决定,据图甲判断 ‎6-9时城郊温度相差最小,热岛强度最低;热浪期间的热岛强度比非热浪期间温差更大,热岛强度更强;热岛强度最高的时间是12-15时;热浪和非热浪期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城市热岛现象;故选D。‎ ‎【15题详解】‎ 图乙所示热浪事件期间,6月多梅雨天气,气温较低,7、8月多伏旱天气,气温较高;7月正午太阳高度大于8月,7月气温最高;全球变暖的影响每个月相差不大;②③④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增加城市内部的绿地面积可减轻城市热岛强度,A正确;上海受季风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城市主干道沿东南—西北分布,有利于热量扩散,B错误;降低城市建筑物的高度不现实,C错误;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污染小了,但对城市热岛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2019年10月黄金周,福建武夷山共接待中外游客42.53万人次。下图为武夷山玉女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玉女峰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A. 风力沉积和侵蚀作用 B. 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 C. 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 D. 岩浆喷发和风化作用 ‎18. 武夷山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季雨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节理的形成可以是因为形成岩石的沉积物在缩水时形成的裂缝,可以是岩浆在冷却时的收缩而形成,可以是因岩石变形而引起,也可以是由风化、山崩等外力作用引起等等。玉女峰有垂直节理结构,应为岩石受到地壳运动抬升后,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故选C。‎ ‎【18题详解】‎ 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选A。‎ 下图为闽江流域某河段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①②两处哪 A. ①为凸岸,是堆积作用形成 B. ①为凹岸,河床剖面更陡 C. ②为凹岸,有利于聚落形成 D. ②为凸岸,适合建港口 ‎20. ①②两处,河流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B.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C. 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D. 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21. 随着河道弯曲度不断增大,①②两处河流的流速 A. ①变慢,②变快 B. 都变快 C. ①变快,②变慢 D. 都变慢 ‎【答案】19. B 20. A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①为凹岸,是侵蚀作用形成,河床剖面更陡,适合建港口,AD错误,B正确;②为凸岸,有利于聚落形成,C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①为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②处为凸岸,流速慢、含沙量小,故选A。‎ ‎【21题详解】‎ 随着河道弯曲度不断增大,①②两处受河流的阻挡作用,水流不畅,河流的流速都变慢。故选D。‎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下图为地理要素关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甲代表的是 A. 修建水库 B. 破坏森林 C. 气候变化 D. 围湖造田 ‎23. 此图主要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 A. 相互联系产生平衡功能 B. 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 C.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 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破坏森林,植被覆盖下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侵蚀严重,肥力下降,水旱灾害加剧,B正确;修建水库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气候变化只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或水土流失加剧,不会导致两者都发生;围湖造田一般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故选B。‎ ‎【23题详解】‎ 此图主要反映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故选C。‎ ‎2016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职责包括:①加强水资源保护;②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③加强水污染防治;④加强水环境治理;⑤加强生态修复;⑥加强执法监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实施“河长制”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小的是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下渗 D. 地表径流 ‎25. 实施“河长制”最直接的效益是缓解我国水资源 A. 空间分布不均 B. 时间分布不均 C. 水源型缺水 D. 水质型缺水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河长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影响了地表径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植被增加,蒸发量增加;加强生态修复,下渗量增加;对水汽输送的影响较小。故选B。‎ ‎【25题详解】‎ ‎“河长制”最直接的作用是保护了水环境,减少了污染,直接的效益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缺水,即缓解了水质型缺水。对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没有直接的影响。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上演了多个精彩天象:11日水星凌日率先登场,凌日时太阳、水星、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水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18日,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可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黎明前是最佳观测时间;29日土星、月球、金星、木星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图甲为太阳系示意图,图乙为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1)不仅水星有凌日现象,_(行星)也会有凌日现象。‎ ‎(2)“四星连珠”中等级最低的天体是________,其与最近的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 ‎(3)不考虑天气因素,若图乙为11日某时刻光照图,最有可能看到水星凌日现象的是________地(填字母);若图乙为18日某时刻光照图,观测流星雨的最佳地点是________(填字母)。‎ ‎(4)图乙中ABCD四地,按昼长从长到短排序_ ,南平此日的昼夜状况是________‎ ‎【答案】 (1). 金星 (2). 月球 (3). 地月系 (4). CA (5). DCBA (6). 昼短夜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行星与地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位于地球轨道以内运行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结合凌日现象发生的条件可知金星可能出现凌日现象的。‎ ‎(2)“四星连珠”包括土星、月球、金星、木星,月球为行星卫星,等级最低,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 ‎(3)凌日时太阳、水星、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水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只有C位于白天,可以看到太阳,最有可能看到水星凌日现象;若图乙为18日某时刻光照图,观测流星雨的最佳观测时间是黎明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图示为晨线,A位于黎明前,为最佳地点。‎ ‎(4)11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短,故ABCD四地,按昼长从长到短排序是DCBA,南平位于北半球,此日昼短夜长。‎ ‎27.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图甲为舟山渔场位置图,图乙为表层海水等温线示意图。‎ ‎(1)钱塘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 ‎(2)从海水运动角度,说明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 ‎(3)大量的浮游生物会促使鱼类生长繁殖。判断舟山渔场浮游生物的含量,冬季比夏季更________。推测5-7月鱼群在渔场附近索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近年来,舟山渔场附近海域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洋流对此现象带来的可能影响是________。‎ ‎(5)图乙中,能正确表示甲洋流的是________,其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答案】 (1). 海陆间循环 (2). 寒暖流交汇 (3). 海水发生扰动,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水障,使鱼群集中 (4). 少 (5). 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正值河流汛期,入海径流水量较大,浮游生物含量较高,饵料充足 (6). 一方面加速污染海区的净化;另一方面污染范围扩大 (7). C,降温减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舟山渔场位置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水循环和洋流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钱塘江流入海洋,为外流河,参与的水循环的海陆间循环。‎ ‎(2)从海水运动角度,图中显示舟山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将底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同时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冷水鱼和暖水鱼在此聚焦,使鱼群集中,故渔业资源丰富。‎ ‎(3)舟山渔场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夏季气温高,浮游生物生长快,冬季比夏季浮游生物的含量更少。从图中可以看出,舟山渔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季风气候区,5-7月正值河流汛期,入海径流水量较大,带来营养物质多,浮游生物含量较高,饵料充足,故5-7月鱼群在渔场附近索饵。‎ ‎(4)洋流可将污染物带到其他地方,可加速污染海区的净化;同时其他地方也受到了污染,污染范围扩大。‎ ‎(5)图乙中,甲洋流位于北半球,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北半球寒流,BD往北气温升高,位于南半球,排除BD;AC位于北半球,A图中洋流向北流,为暖流,C图中洋流向南流,为寒流,故选C。寒流其对沿岸气候产生降温减湿的作用。‎ ‎28.绿洲泛指干旱半干旱地区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图甲中阴影部分示意某种地貌类型,图乙示意该地貌的垂直剖面。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貌名称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外力作用)形成。‎ ‎(2)该地貌从上游至下游,物质的颗粒大小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________分布规律,原因是________。‎ ‎(3)该地貌的上中下部,绿洲主要出现于________部和________部,理由是________。‎ ‎(4)图甲所示地区的水源补给最主要是________。‎ ‎【答案】 (1). 冲(或洪)积扇 (2). 流水堆积(沉积) (3). 由粗到细 (4). 从上游至下游,地势趋于平缓,流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流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 (5). 中 (6). 下 (7). 水源充足,土层较厚(或土壤肥沃) (8). 冰雪融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冲积扇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质地貌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该地貌呈扇形,位于河流出山中的位置,为冲(或洪)积扇,主要由于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而形成,冲(或洪)积扇由流水堆积(沉积)形成。‎ ‎(2)该地貌,从上游至下游,地势趋于平缓,流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流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下来,故物质的颗粒呈现出由粗到细分布规律。‎ ‎(3)该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是其绿洲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下部,海拔较低,有利于地下水出露,水源充足,土层较厚,有利于绿洲出现。‎ ‎(4)图甲所示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主要水源补给为冰雪融水。‎ ‎29.图一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二为乙地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北半球的季节是_季,此时甲地盛行________风,主要成因是_。‎ ‎(2)甲地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不利影响是_。‎ ‎(3)据图二判断乙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若仅考虑天气,适合到乙地旅游的时间是________月至次年________月,理由是________。‎ ‎(4)民居往往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甲地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乙地民居特点为底层架空,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夏 (2). 东南(季)风 (3).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4). 雨热同期 (5). 旱涝频繁 (6). 热带季风气候 (7). 10月(或11月) (8). 3月(或4月) (9). 降水少,多晴朗天气,便于出行;气温较低,天气凉爽,较为舒适 (10). 年降水量较多,利于排水 (11). 气候炎热潮湿,利于通风散热;避免蚊蝇毒虫滋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季风气候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亚洲的季风气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图一南亚盛行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甲地位于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东南风。‎ ‎(2)甲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但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旱涝频繁,不利农业生产。‎ ‎(3)据图二判断,乙地降水量最大的月份超过500毫米,最低气温高于15℃,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可以看出,若仅考虑天气,10月(或11月)3月(或4月)降水少,多晴朗天气,便于出行;气温较低,天气凉爽,较为舒适,适合到乙地旅游。‎ ‎(4)民居往往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多,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炎热,降水丰富,湿度大,民居特点为底层架空利于通风散热;气候湿热,蚊蝇多,底层架空避免蚊蝇毒虫滋扰。‎ ‎30.《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下图为各地入秋时间和寻秋线路示意图。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条活动路线的起止点中,最早入秋的地点是________,最晚入秋的地点________,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造成喀喇昆仑山与连云港入秋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②线路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4)①②③④四条路线中,“层林尽染”景观最为壮观的是________线路(填数字),理由是________。‎ ‎(5)推测甲地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答案】 (1). 漠河 (2). 五指山 (3). 纬度 (4). 喀喇昆仑山比连云港海拔高,大陆性强,降温快,入秋早 (5). 赤道向两极 (6). ②线路入秋时间由北向南推迟 (7). ④ (8). 沿④线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地势起伏大,层林尽染景观壮观 (9). 盆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各地入秋时间和寻秋线路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自然环境差异性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漠河的入秋时间在8月1日之前,为最早入秋的地点,五指山入秋时间在11月1日之后,为最晚入秋的地点;漠河纬度高,入秋时间早,五指山纬度低,入秋时间晚,两地纬度不同,入秋时间不同。‎ ‎(2)喀喇昆仑山与连云港两地纬度相当,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比连云港海拔高,大陆性强,降温快,喀喇昆仑山入秋时间较连云港早。‎ ‎(3)②线路沿线自南向北随纬度变化,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②线路入秋时间由北向南推迟。‎ ‎(4)①②③④四条路线中,沿④线路森林分布面积较大,由第三级阶梯过渡到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层林尽染景观壮观“层林尽染”景观最为壮观。‎ ‎(5)甲地的入秋时间较四周晚,说明中部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应为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