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50 KB
  • 2021-05-19 发布

2020秋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性提能作业:单元评估1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单元评估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呢?这需要在文化传播的理念、框 架以及方式等方面用心用力。 首先,在理念上,告别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理念。无论 是对内传播,还是对外传播,一厢情愿地认为受众会无条件地接受传 播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为此,需要尊重受众的接受期待,平等地与 受众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盛气凌人的说教没有人愿意听, 受众只会背你而去。所以,宣传工作就不能以“传者”为中心,而应 充分尊重受者的权利和感受,提升传播的质量和水平,用受众喜闻乐 见的方式,将所要传播的价值理念植入到目标受众心中去。 其次,在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国内传播与国际传 播框架问题。如今,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内外有 别的宣传模式需要修正。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经成 为传播现实,这就需要从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 二是主流价值观、非主流价值观、中国文化之间的秩序问题。三者完 全重合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何寻求三者之间的最大“交集”,这是文 化整合需要破解的课题。将三者有效地整合起来,获得“共识”之后, 构建一个立体的传播框架,将三个维度的价值理念有效地运转起来。 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非主流价值观传播处在中间 层,文化传播应该是金字塔的基座。三个层面的传播是上下贯通的尤 其是主流价值观不是孤悬在金字塔的顶部,它应从非主流价值观和中 国的文化基座中汲取最大共识,获得丰厚的民意支持和文化地气,这 样才能实现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其三,创新传播方式。习近平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 成功的经验。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的内容演绎,就是成功的文化 传播案例之一。比如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设计者通过现代高科技 手段,复活了张择端笔下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生活,让原先静态的历 史名画变成了生动的动态场景。场景生动再现了古代中国城市的祥 和、热闹生活,智慧地表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兼容的理念。 (摘自张涛甫《中国文化如何输出?》,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90后”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 季,开始酿樱桃酒、烘樱桃干;从手工造纸,养蚕缫丝,再到制作各 种家居物……子柒的视频多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独特的物产为 中心,充满着浓郁的烟火味道和恬静的田园气息。 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 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 静楠认为,李子柒视频中的劳作和生活方式、饮食服饰、手工艺品等 内容,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蕴,田园牧歌式的影像满足了国 外一些观众对于传统中国的想象,说明中国文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 扬光大。 在北大教授张颐武看来,李子柒视频创新方式,让外界看到了中 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 积极意义。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大众文化从感 性上会让人形成对一种文化的初步和基本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 效率,也为更多的高雅文化传播打开了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吸引着 海内外关注的目光:“a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 语词汇,先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 澳新票房成绩亮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也成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润物细无声”地日益凸显出文 化对外传播的正面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李子柒视频从专业性上看,视频作品质量较高, 甚至不输成熟的工业化纪录片:视频中充满了数天及数季度的跟拍, 大量延时拍摄则被运用于展现时节变化之美,此外还有滤镜调色、微 距特写、中远景切换等技术运用。 据抖音视频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在在海外有影响的文化视频 作品质量都较高。“然而不足的是,国外民众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大多 还停留在功夫、美食、服饰等具象和器物层面,体现中国当代文化特 征的文化产品还较少在国外产生较大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 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指出,对外文化传播中必须坚定 文化自信。“我们的故事里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所积累的思想、道 德和价值观,如果这些故事得到外国读者的喜欢,就意味着中国文化 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他们的喜欢。”作家唐家三少说。 “文化传播要了解受众需求,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 虑‘他对什么感兴趣’。”张颐武说,“李子柒视频能够引发人们的 强烈兴趣,说明了传播题材的吸引力。” (据新华社北京 12月 12日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C ) A.目前中国的文化传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文化传播理 念有偏差、框架不清晰以及传播方式陈旧。 B.为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需要修正当下内外有别的宣传模式, 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 C.设计者运用高科技手段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生活 动态化,更好地表达了和谐、兼容的理念。 D.李子柒视频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顺应观众需求而选择了充 满烟火味道和田园气息的中国传统乡村生活。 解析:A项,“框架不清晰”错,不能把“传播框架上亟需解决 两个问题”等同于“框架不清晰”;B项,“将国内问题国际化,国 际问题国内化”错,文中说“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已 经成为传播现实”;D项,以偏概全,从文中看,李子柒视频之所以 受追捧,原因不止一个。故选 C。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现在中国文化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既得益于国力的 提升,也与大众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不无关系。 B.大众文化一般具有感性化的特点,便于让外界接受,能够让 外国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C.本文在充分肯定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 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等问题。 D.尽管人们对李子柒视频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引起 了人们的兴趣和争论,这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解析:C项,“也指出了它存在肤浅简单、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 丰富的表现等问题”不是本文的观点,文中说“有人说她的视频肤浅 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 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而文化学者贾静楠认为……说明中国文 化可以通过创新手段发扬光大”,可见文章对李子柒视频是赞同的。 故选 C。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D ) A.为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中国在许多国家和 地区,开设了以汉语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院”。 B.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林语堂,用英文写了《生活的艺术》一书, 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 C.京剧文化海外推广者孙萍说:“传播的目的在于接受,我们 要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D.“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语词汇,先 后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 解析: D项,“add oil(加油)”“guanxi(关系)”等许多中式英 语词汇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是国家实力增强带来的影响,而非 “中国文化如何输出”的内容。故选 D。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答:①以设问开篇,引出中心论点。②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的 论证结构。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5.请简要概括李子柒视频在全球走红的原因及意义。(6分) 答:原因:李子柒视频内容上尊重受众需求,制作质量高,传播 方式新颖。意义:传播了中国文化,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理解;有利 于坚定文化自信;为当下中国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 男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 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 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 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 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 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 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 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 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铮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 倒的一种精神。 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 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 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氲,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 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 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 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 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 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 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 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可见竹子的 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 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 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 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 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 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潇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 4月 4 日生于湖南省 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 范学校,1926年 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 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1928年 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 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 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 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 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 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 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 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 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 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 1952年, 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 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 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 《井冈山的翠竹》中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 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 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 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 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 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 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文章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D ) A.“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这表明作 者认同了井冈山的竹子,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一样。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 “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 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解析:D项,“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 理”错,前文的“命”是说自己没有打算到井冈山,结果因为学习却 来了井冈山,命中注定与井冈山有缘;而文末说“不是宿命,而是必 须”,是因为这次井冈山之行有很多感悟,井冈山对自己的人生也有 很多启迪。所以二者并不矛盾,也没有纠结心理。故选 D。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 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作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摹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 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震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 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 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解析:C项,“魂归故里”错,是革命老人曾志“魂归井冈”。 故选 C。 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 请简述。(4分) 答: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 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 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 了革命主题。 9.“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意蕴? (6分) 答: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已不是单纯 的一处自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 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牺牲的精 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人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 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公讳.修,字永叔,天圣中进士..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用王文康 公荐,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以书责谏官不论事,谏官以闻, 谪峡州夷陵县令。 庆历初,公方登朝,数论天下事,为策以揣敌情,及指陈利害甚 众。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忧者仁 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是时西师久,京东、西盗贼群起,中外骚然。 仁宗..既进退大臣,欲遂改更诸事,公感激恩遇,知无不言。 燕王薨,议者以国用不足,请待丰年以葬。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 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非所以示四方也。卒从公议。 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字。公言今四海..骚然,未见太平之 象。又太平之道其意可推,自古帝王致之,皆有道,得道则太平,失 道则危乱。今见其失,未见其得,愿陛下忧勤万务,渐期致理,其瑞 木请不宣示于外。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 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 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塞。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 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 麟州得不废。 自保州之变,河北兵骄,小不如意,即谋为乱。人情务在姑息, 公乞假将帅权,事从镇重以销未萌,河北卒无事。叛乱之胁从者二千 余人,分隶河北,宣抚使恐复生变,欲以便宜悉诛之。公权知成德军, 遇之于内黄,宣抚使夜半屏人以告公。公曰:“祸莫大于杀降。昨保 州叛卒,朝廷许以不死,今戮之矣。此曹本以胁从,故得脱,奈何一 旦杀无辜二千人?且非朝旨,若诸郡不肯从必生变,是趣其为乱也。 且某至镇州,必不从命。”遂止。 (节选自吴充《欧阳修行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A.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 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B.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 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C.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 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D.既而有诏/百官上封事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力陈当时之所宜 忧者/仁宗增谏官员/首预其选 解析:句子翻译:不久皇帝下诏,要求百官上密封的奏章,他又 上疏指出很多有弊端的事,极力陈述当时所应当忧患的事情,仁宗增 设进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公又上疏言三弊五事”,“公”是 主语,“言”是谓语,“三弊五事”是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 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B、D;“仁宗增谏官员”,“仁宗”是主语, “增”是谓语,“谏官员”是进谏的官员,作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 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讳是指已死去的尊长或所尊敬之人的名字。旧时生前曰名, 死后曰讳。君亲之名,其在世时也讳。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 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 再授官职。 C.仁宗是一个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 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D.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 之内为海内或四海。 解析:B项,“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说法错误。参 加殿试的为贡士,非举人。故选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欧阳修为人耿直,敢于直言进谏,而他的直言进谏也曾冒犯 了谏官,受到了打击,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 B.仁宗增设任谏官时,首先考虑到欧阳修,欧阳修感激天子的 知遇之恩,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以报答仁宗。 C.澧州进柿木时,欧阳修认为当时社会内忧外患,天下太平需 要励精图治才能实现。 D.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稍微有不如意就谋划叛乱, 欧阳修采取措施让叛乱在没有萌芽的时候消除。 解析:B项,“仁宗增设任谏官时,首先考虑到欧阳修,欧阳修 感激天子的知遇之恩,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以报答仁宗”说法 错误。“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的是仁宗而不是欧阳修。故选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言士大夫家有所待而侈,不如及时薄葬,况天子叔邪,且 非所以示四方也。(4分) 译文:公说士大夫人家有所凭借的奢侈,不如及时薄葬,何况是 天子的叔叔呢,而且这不是用来启示天下的惯例。(“待”,等候的 引申义,依赖,凭借;“邪”,同“耶”,语气词;“四方”,天下) (2)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 麟州得不废。(4分) 译文:请求移兵驻扎到黄河附近的清塞堡就食,(如果)遇到情势 急迫(的情况)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麟州得 以保存下来。(“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特殊句式,状语后置;“缓 急”,情势急迫的情况;“馈运”,运输) 14.欧阳修为什么不同意宣抚使悉诛“叛乱之胁从者”?请简要 说明。(3分) 答:①杀投降的人是一种灾祸;②朝廷答应不杀他们;③这些人 是被迫参加;④不是朝廷的命令,有郡不听从的话,会造成变故,再 次导致叛乱。 参考译文: 公的名讳是修,字永叔,天圣时高中进士甲科,补任西京留守州 郡长官的属官。因为王文康的推荐,皇帝召来面试,官升为镇南军节 度掌书记。用文字责备谏官不做事情,谏官禀告(皇上),被贬为峡州 夷陵县令。 庆历初年,公刚被朝廷任用,多次谈论天下大事,写了策论来揣 测敌情,指出陈述了很多利害关系。不久皇帝下诏,要求百官上密封 的奏章,他又上疏指出很多有弊端的事,极力陈述当时所应当忧患的 事情,仁宗增设进谏官员,欧阳修最先入选。当时与西夏之间的战事 处于僵持状态,京城东、西各地的盗贼纷纷而起,朝廷内外都很动荡 不安。仁宗任免大臣后,想要对很多事情进行改革,公感激天子的知 遇之恩,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燕王去世,议论的人认为国家经费不足,请求等待丰年时再下葬。 公说士大夫人家有所凭借的奢侈,不如及时薄葬,何况是天子的叔叔 呢,而且这不是用来启示天下的惯例。最后听从了欧阳公的建议。澧 州进献柿木上有“太平之道”的文字。公说如今天下动荡,没有看见 太平盛世的景象。“太平之道”,它的意思是可以推求的,自古以来 帝王的治理要达到天下太平,都各自有治国之道,得道就天下太平, 失道就会出现危险和混乱。(我)观察现在的形势,只见到失误,没有 见到恰当和顺畅的施政,希望陛下要操心国事,勤于政务,可以期望 (有希望)逐步把天下治理好,这瑞木的事情请求不对朝臣宣示。淮南 转运使吕绍宁到任后,向他进献十万贯盈余的赋税,他拒绝不接受, 以防侵夺剥削。从陕西用兵之后,黄河以东困顿疲惫,军队用的饲料 和粮食不足,主持谋划的人打算请求放弃麟州,有人请求移兵到合河 津,有人请求废弃五塞。公出使黄河以南地区,写了四个奏议来讨论 比较麟州的利害关系,请求移兵驻扎到黄河附近的清塞堡就食,(如 果)遇到情势急迫(的情况)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 输,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自从保州兵变之后,黄河以北的士兵骄横起来,稍微有不如意的 地方,就谋划叛乱。人情一定在纵容,公请求给予将帅权力,处事用 武力维持安定来让叛乱在没有萌芽的时候消除,黄河以北最终平安无 事。被迫参加叛乱的两千多人,分别交给黄河以北各郡管理,宣抚使 恐怕这些人以后另生变故,想要不加请示地全部杀了他们。公暂代管 理成德军,和他在内黄会见,宣抚使在半夜时屏退左右告诉欧阳修他 的打算。欧阳修说:“祸莫大于杀投降的人。以前保州叛乱的士兵, 朝廷答应不杀他们,如今却想杀了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被迫参加的, 所以得以逃命,为什么要在一天之间杀死无辜的两千人?况且这不是 朝廷的命令,如果有郡不肯听从,一定会造成变故,这是催促他们叛 乱呀。而且我到镇州,一定不听从这个命令。”宣抚使于是停止了这 个计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题。 送友人南归① 王 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 ② 倚门望 ③ ,遥识老莱衣 ④ 。 【注】 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召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 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 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 “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 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 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 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 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 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 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解析: “羡慕”“追随”之意不存在,颈联倒是有一些对友人 的劝勉、慰藉之意。 16.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分) 答:①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 的孤单。②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 尽孝的行为。③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 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 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把贤才比 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高洁,情感纯洁、 美好的诗句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3)《归园田居(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 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了束缚人性的世俗之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被雨淋湿的风,以 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如刚从冰水里撩 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 养了皮肤上的灼热。 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 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一场风, 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 __①__。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 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 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 么,赤脚走,多自在。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 我觉得改得好!风从天上下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 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凉席裸露在雨 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__②__。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 尖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 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 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D ) A.比喻 拟人 对偶 B.借代 对比 对偶 C.借代 对比 排比 D.比喻 拟人 排比 解析:比喻:“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中将“风”比作 “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拟人:“拥抱”“领养”运用拟 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 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中,赋予风人的 “叫了一声”这一动作。排比:“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 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中 “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结构相同、 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故选 D。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 上,带走灼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4分) 答:①原文用“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比喻冰冷晚风,生 动形象;“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生 动活泼;②“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化大为小,写出了 身体各个部位被风渐次吹拂的细腻感受,有过程性和层次感,有强调 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字。(4分) 答:①而是无与伦比的宁静 ②裸露在夜的竹林里 21.下面是一个求职人员在参加面试时说的一段话,有四处语言 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4分) ①尊敬的经理,您好!②贵公司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③经济 效益显著,管理制度健全,④社会影响很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 位。⑤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非常适合我的专业和兴趣。⑥我喜欢做 销售,觉得推销成功以后很有成就感。⑦在大学读书时,我卖过手机 卡,推销过《李阳疯狂英语教程》等书籍,⑧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 销售员的潜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的要求。⑨请您给我一个机会。谢 谢! 答:②句句式不一致,“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改为“经营理念 先进”;③句语序不当,“经济效益显著”和“管理制度健全”调换 位置;⑤句偷换主语,“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应改为“今天我申请 的这个职位”;⑧句句式杂糅,“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 质”改为“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 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个字。(5分)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协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 念馆、南京市律协集 17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和 2处纪念地图片,绘制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打开高德地图,输入 关键词“丛葬地”,出现的纪念堂一样的红色小图标,即为丛葬地、 纪念地准确位置。点开任意图标,即可查到具体地址、开放时间,用 户可根据导航前往祭拜。 答:关键信息:①南京市绘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 地电子地图;②用户可利用地图准确定位,查询具体信息,根据导航 前往祭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19年 3 月 30日 18时许,四川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 镇立尔村发生一场森林火灾。3月 31日下午,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 影响,扑火人员在转场中,突遇山火爆燃,30名扑火英雄遇难。全 国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纷纷自发祭奠英雄。 材料二:著名爱国主义作家、抗日烈士郁达夫《忆鲁迅》:“一 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 可救药的。”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纪 念章仪式上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 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 族的脊梁。”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 【写作指导】 英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如何评价英雄,如何看 待英烈,反映的是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时代的精气神。对光辉历史 的铭记、对英烈的怀念和崇敬,是我们砥砺前行中强有力的鼓舞、鞭 策和激励,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题目给了三则材料,三 则材料层次感强,角度多元。第一则讲述了四川凉山灭火英雄的故事, 告诉我们要铭记英雄,致敬英雄;第二则借郁达夫的话告诉我们应当 敬重爱惜英雄;第三则说明英雄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三则材料的核 心是:如何看待(对待)英雄、英雄精神? 写作上,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是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 什么? 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英雄精神 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 【参考立意】 ①弘扬英烈精神; ②一个不尊重英雄的民族没有未来; ③传承英烈精神,没有旁观者; ④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 ⑤不能忘记英雄; ⑥礼赞英雄,助力时代发展; ⑦追随英雄的脚步,实现中国的崛起;等等。 例文: 扬时代英雄精神,助力中华民族兴盛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吟的是戴叔伦不惧生死 的爱国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诵的是陆游出 师北伐的雄心壮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歌 的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无私大爱。时代英雄的光辉精神,不仅深藏于古 代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中,时至今日仍以鲜活的笔触描绘我们奋斗前 进之路,我们应传承发扬时代英雄精神,勇立潮头,助力新中国兴盛 蓬勃。 弘扬时代英雄精神,需要树牢坚韧不拔的远大志向。苏轼曾言,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这是苏轼 奋斗终生的真实写照。他上任不久,便遇变法,宁丢官弃爵仍坚守志 向,反对变法。后遭屡次贬黜,却依旧以民之事为志,于愤懑郁结之 际造福百姓。守望初心,坚持志向,定能发光发热,流芳百世,若其 放弃、懒散,则只会暗淡于世。从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最终茁壮成长为苍天大树是一个漫长美妙的过程,需要坚持目标,奋 斗终身去实现。学习时代英雄的坚韧奋斗精神,方能破茧成蝶,继往 开来。 弘扬时代英雄精神,需要怀揣淡泊名利的安定之心。名利如浮云, 终为南柯一梦,唯有淡泊名利,方能获得长足安定,贡献于世。“三 无科学家”屠呦呦一生致力于青蒿素研究,不只是为了诺贝尔奖的荣 誉表彰,更是为了破解困扰人类多年的疟疾治疗难题,为了拯救身患 疟疾者。反观如今社会的个别群体,乐于建功善于邀功而忘乎所以, 或政绩观错向,或藏污纳垢,最终沉迷堕落深渊,难以生存,只能缴 械投降,甚至遗臭万年。这一正一反的事例,揭示了淡泊名利的无私 价值所在。唯有做到淡泊以明志,方能坚守初心原则,实现人生价值, 造福于万千家,因此要怀揣一颗淡泊名利的安定之心,弘扬时代英雄 之精神。 弘扬时代英雄精神,力行无私奉献的至善乐事。时代英雄最震撼 人心的便是其无私奉献,造福社会,为国利民之事。张玉滚甘做十八 弯山路的一轮明月,照亮贫困山区学生的暗淡,传道授业;苏和甘做 大漠深处的一道绿色屏障,抵挡荒芜黑城的寂寥戈壁,植树造林;袁 隆平甘做田间地头的一锄一锹,耕耘万千人民生命的来源,身体力行。 这些时代英雄秉持着上善若水、润泽万物的高尚情怀,为教育事业塑 造优秀学子,为生态建设点亮绿意生机,为农业发展贡献一生。我们 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更应立足平凡角色,撰写量身剧本,演绎不平 凡的作品,力行无私奉献之事,弘扬时代英雄精神。 时代英雄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和一个社会的价值楷模,为国 为民,造福于世。我们唯有锲而不舍追求远大志向,淡泊名利,立足 自身,默默奉献,方能弘扬时代英雄之精神,助力民族兴旺,国家富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