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时跟踪训练(10)拿来主义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拿来主义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炙(gēng) 冠冕(miǎn) 脑髓(suǐ) 吝啬(lìng) B.礼尚往来(shāng) 自诩(xǔ) 蹩进(bié) 鱼翅(chì) C.发扬国光(yáng) 国粹(cuì) 玄虚(xuán) 磕头(kē) D.佳节大典(jiā) 孱头(chàn) 摩登(mó) 针灸(ji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诩 冠冕 孱头 祟洋媚外 B.譬如 国萃 古董 残羹冷炙 C.脑髓 磕头 蹩进 故弄玄虚 D.吝啬 惴摩 恐怖 勃然大怒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当年之所以弃医学文,是因为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的缘故。 B.1926 年 8 月,因鲁迅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 任。 C.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是孱头。 D.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当代意义不仅是鲁迅学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对于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更 有着重要的价值。 B.这些年来我经常审稿,发现有些论文虽有导师署名,但读来文理不通,尤其是英文文稿, 更 是破绽百出、不忍卒读。 C.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分歧颇多,针对这些,鲁迅 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D.那次在长沙步行街,我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一同打过工的老朋友,虽然十多年没 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评传》是我国已故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先生的一部学术力作。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剖析他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 ①作者说他写鲁迅既不仰望也不俯视 ②作者通过对鲁迅心路历程、文艺观、思想政治观的评述 ③他把鲁迅视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 ④曹聚仁写的《评传》是最具个性的 ⑤在国内外数十种关于鲁迅的传记、评论中 ⑥写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香港 A.⑤②①⑥③④ B.⑥⑤④③①② C.④⑤③⑥①② D.③⑤②⑥④①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_____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 了疯。中国也不是,_____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_____,几百年 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_____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但是 不管 可是 因而 B.可是 纵使 然而 因此 C.因为 不管 然而 当然 D.然而 虽然 但是 所以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B.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C.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D.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8、下列句子中,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C.鲁迅在文章中是主张要痛打落水狗的。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9、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是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是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 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 “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 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 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 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 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 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 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 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 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 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 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 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 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 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 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 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 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 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 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 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 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 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选文第 1、2 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目的是引出 “拿来主义”。 B.“抛给”与“抛来”有着本质的不同:“抛给”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 来”是有目的的,定会有附加条件。 C.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 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紧密相连的。 D.“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的原因,正是那些洋货“是‘送来’的,而不是 ‘拿来’的”。 E.节选部分着重揭露“送去”的本质和“送来”的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 出“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 2.文中的“大宅子”指代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论证方法,批判了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是 什么? 4.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 “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5.文章最后一段主要意思是什么?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本段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凝望那道横眉 卞毓方 20 年代中期至 30 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 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 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 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 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 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 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 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 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 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 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 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 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 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 着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 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 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 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 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 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的。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 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 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 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 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 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 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 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其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 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 B.“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 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 C.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 鲁迅的全部对手。 D.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 不同的。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第 3 自然段的作用。 3.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 鲁迅的杂文语言幽默。 请以“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对幽默的理解。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手法,举出一个事例,100 个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吝 Iìn 啬;B.礼尚 shàng 往来;D.孱 càn 头 2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崇洋媚外:B.国粹;D.揣摩 3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项,句式杂糅,“之所以……是因为……”和“……是……的缘故”混用,删掉“的缘 故”。B 项,成分残缺,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造成主语缺失,“因”应在“鲁迅”之后。C 项,语序 不当,“徘徊”应放在“不敢”前。 4 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玫击或遭遇灾难。望文生义。B.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 文章悲惨动人。不合语境。C.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 张。D.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不合语境,选项中并非初次见面 5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选 B 空格前的内容是定位《鲁迅评传》的,分析六句话可以看出,主要介绍曹聚仁写这本书采 用的手法等。应该先介绍写作的时间,然后分析不同的版本中曹聚仁的《鲁迅评传》的优点, 再介绍曹聚仁写作时遵循的原则等。 6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文意及句间关系来确定。 7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A 项,分号改为逗号;B 项,书名号改为双引号;C 项,顿号都改为逗号。 8 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A、C、D 三项为借喻,B 项为明喻。 9 答案及解析: 答案: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 解析: 10 答案及解析: 答案:但我们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 国货”的这些“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解析:该题的这一组短句很显然是总分关系,第一句是中心句,后几句是围绕着“‘送来’的 东西”展开的。所以可以以第一句为基准句,后面的句子作为“‘送来’的东西”的定语,然 后词语稍作调整即可。 11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C; 2.文化遗产; 比喻论证;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3.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 表现。 4.尼采的“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与中国的“送去主义”一样,都是荒谬的。作者举尼采的例 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尼 采的例子与中国的“送去主义”具有相似点,“尼采”“发了疯”,中国的“送去主义”也是 荒谬的,此处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5.①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②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先驱,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 神家园,这篇深刻的文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③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地球 村意识,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之广阔,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 ④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 “不薄洋人爱古人”,所以,我们要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首先要拿来。然后再进行挑选、创新。 ⑤我们要沐浴在古今中外文化圣贤的光辉里学会成长。 解析:B 项,理解错误,“抛来”是没有目的的,不会有附加条件;而“抛给”是有目的的,定会 有附加条件。 C 项,理解错误,“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12 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①“你有多重要”首先指车祸发生后主人公在车上所处位置的重要性,他的举 动可能会让整个汽车因为重心失衡而坠落;②“你有多重要”也指主人公毅然选择留下来帮 助车内的人脱险,由于他的存在,一车人的性命才得以保全;③标题与第二段中主人公认为 “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的想法形成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3.①小说的结尾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暗示主人公重新拾起希望的心理变化;②照应 小说开头,再次写到回家,使文章首尾圆合;③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表明“他”要从家乡出 发,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解析: 13 答案及解析: 答案: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以大气和超逸为精神基础。有报纸说马克·吐温死了,马克·吐 温得知后说道:“报纸的报道千真万确,只不过提前了一些。”不计较别人的歹毒,用幽默化恼 怒为烟云,使可能的雷霆万钧顿时变成微风习习,难道不值得点赞吗? 解析:本题可采用观点加阐述的方法进行扩展,即把“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作为开头,然后 对其进行阐述。阐述时要举出事例,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