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0 KB
  • 2021-05-13 发布

人教音乐四年级下册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三单元 五十六朵花(总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 生:聪明,有智慧。 ‎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 生:滑稽的。 ‎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 生:不是,是蠢才。 ‎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  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 三、学唱歌曲: ‎ ‎1、导入: ‎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 生:想。 ‎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 生:委婉动听地。 ‎ 生:甜美柔和地。 ‎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 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 生:(略) ‎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 ‎2) 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 ‎9、设计演唱形式: ‎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 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 生:想。 ‎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生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 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六、课后小结:‎ 随笔:能基本正确而流畅的演唱本歌曲。知道了解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 ‎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 教学目标:‎ ‎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辩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小山羊》的听赏。‎ ‎2、初听作品,组织简短的讨论。‎ ‎3、第二次听赏作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聆听第二部分两个声部的变化。‎ ‎4、组织学生分别哼唱《小山羊》两个声部的曲谱后,再播放范唱,让学生随录音哼唱。‎ ‎5、组织学生简短讨论。‎ ‎6、巧设“话题”,转移欣赏内容。‎ ‎7、板书曲名及简谱后,播放录音《天山之春》‎ ‎8、组织简短讨论。引导学生就“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这个话题 ‎ ‎9、再次欣赏《天山之春》。为加强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或模仿琵琶演奏进行听赏。‎ ‎10、板书设计:曲名及简谱 ‎11、课后小结 随笔:感受侗族及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风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2、即兴创编。 ‎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而流畅地演唱《久不唱歌忘记歌》,并知道该作品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2、能体会歌词中衬词对情趣表现的作用,并能以风趣的演唱进行表现。 ‎ ‎3、主动参与创编实践,并能作出简单的填词创编或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 教学重、难点:‎ ‎1、简单的填词。‎ ‎2、欣赏别人作出的有价值的创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出示大歌篇,聆听歌曲范唱。‎ ‎3、组织简单的讨论。‎ ‎4、介绍《久不唱歌忘记歌》的相关背景与布依族人文风情。‎ ‎5、引导学生关注录音范唱后,听取学生的评述。‎ ‎6、指导学生练习衬词的朗读和演唱。‎ ‎7、完整演唱及多种形式的练唱。 ‎ ‎8、引导学生按曲调即兴填词。‎ ‎9、个人表现与小组合作表现。‎ ‎10、学生公认的好的填词给予表扬,通过板书,组织全体演唱。‎ ‎11、板书设计:久不唱歌忘记歌 乐观 风趣 ‎12、课后小结 随笔:会唱本歌曲。体会到歌词中衬词对情趣的表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