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50 KB
  • 2021-05-13 发布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本质属性与力量之源 冯鹏志 在5 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民族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家园、共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理想信念,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建构出独特高标的精神气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道路和命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在漫长历史中确立起来的包括理念自信、道德自信、人文自信等在内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系了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理念自信,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文化心性,开拓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和心灵空间;道德自信,维系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团结统一、泱泱大国的伦理秩序和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感;人文自信,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创造了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在人类文明史上矗立起卓越而独特的中国传统和中华格局。‎ 文化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在世界的东方生息繁衍、超越突破、融合交流、开放发展,积淀并升华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崇高的天地境界。理念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天下理念、大同追求和知行观念;道德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刚毅朗健的担当意识、爱国情怀、优良品格和荣辱观念;人文自信,塑造出中华民族仁恕宽厚的为人之道、处世方法、理想抱负、进取精神、教化观念、博大胸怀和生活理念。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昂扬而现实地展现中国的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提供了最根本的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建构了中国方案的文明气度。“中国特色”文化自信,不论是体现为中国道路的深化扩展和坚持完善,还是体现为中国方案的实践推进和意义呈现,其所坚守和强调的始终都是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道路之间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其所瞩望和践行的始终都是在对话学习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在共存共赢中美美与共。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展开和实现,以中国方案为重要内容和表征的“中国特色”及其文化自信,必将在21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 ‎(节选自2017年7月12日《学习时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独特高标精神气质的中华文化自信,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维系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 C.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新时代中国之崛起提供了最根本的精神支撑。‎ D.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21世纪结出了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 ‎2. 下列对原文论说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述了中华文化自信及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精神气质和文明气度的关系。‎ B.文章第二段采用总分式的结构阐述了文化自信是如何维系着中华民族历史命脉的。‎ C.文章三、四两段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对于精神气质和文明气度的重要性。‎ D.文章先总论什么是“中华文化自信”,再分论“中华文化自信”的作用,条理清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论何时,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B.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在漫长历史中确立形成的理念自信、道德自信、人文自信等。‎ C.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包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 D.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中国方案为重要内容和表征的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多数消费者还比较狭隘地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的汽车,汽油、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EV,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为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来源。‎ 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名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而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其发展趋势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2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致,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其中,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对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支持尤为明显。近日,昆明发布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否则不予发放营运证。有这样规定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摘编自《畅所欲言: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谁将主导汽车的未来?》,易车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二:‎ 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646项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此次发布的国家标准涉及道路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将在促进纯电动汽车节能技术应用、电动汽车降低能耗、电力能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该标准规定,座椅三排以下且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120公里/小时的电动汽车车型,整车整备质量在750公斤及以下时,能量消耗率限值应在13.1千瓦时/100公里。‎ ‎(摘编自《我国发布全球首个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技术标准》,人民网2019年2月20日)‎ 材料三:‎ 德国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表示,计划延长对电动公务用车的税收优惠,旨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奥拉夫·舒尔茨在接受外媒采访时称:“德国汽车销售中,近半数都是公司公务用车。因此决定,到2021年不仅不会结束对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而且可能延长到整个10年。”他认为此举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实现气候目标。‎ 但他也表示,插电式混动汽车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会进一步收紧,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混动车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不过,德国联邦汽车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政府的补贴计划提高了电动汽车销量,但去年电动汽车仅占新车注册率的1%。德国政府承认,到2020年100万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目标或无法完成。‎ ‎(摘编自《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提振新能源车需求》),英国路透社2019年2月1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能源汽车的“新”表现在其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而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HEV)仍采用传统燃料作为唯一动力来源,因此不属于新能源汽车。‎ B.由调研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插电混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要好于纯电动汽车,而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C.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等国家标准,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D.德国拟延长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税收优惠,但后者只有在纯电动模式下,且续航里程比现款有所提高的才有资格获得税收优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方面源自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而地方政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助力较大。‎ B.相关部门发布的《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且实际增长率连年提升,这有力证明了材料一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事实。‎ D.中国和德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有政策上的倾向与扶持,其中对纯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更大,而对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优惠政策不尽相同。‎ ‎6.请结合以上几则材料,简要概括促进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黎明前夜 陈德鸿 大勇说:“娘,回吧。”‎ 娘抓住大勇的右手说:“到西风口寻找到你弟,就让他回家来。一时走不脱,也让他寻机跑回来。”娘顿了顿,又说,“你爹这一没,日子眼瞅就过不下去了。”‎ 大勇抽出手,揩了揩娘脸上的泪说:“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 娘蹒跚着回了屋,一会儿又跑出来,冲走远的大勇喊:“路上千万当心,寻不到,就早点回家。”‎ 走到村外一片收割后的田野时,大勇停下来,在地头找到一个写着父亲名字的木橛,就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小勇啊,咱家有地了,是政府分的,哥使不上力,你回来帮哥种吧!”‎ 第二天傍晚,大勇赶到西风口时,长长的队伍仍在不停地过着,土道旁,挤满了一层又一层的人。‎ 大勇挤进人群,看着队伍中一张张稍纵即逝的脸,犯起愁来,这可上哪儿找小勇啊!听说兵是从昨天开始过的,小勇也不知过去了没有。‎ 大勇想了想,也学旁人从队伍边拽出一个兵问:“同,同志,我向你打听个人?”‎ 兵停住脚:“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 ‎“叫赵小勇,是,是3纵的。”‎ ‎“不认识,”兵摇摇头,“3纵还没过来,你再等等吧。”‎ 大勇舒了口气,刚在离土道不远的一个土墙边坐下来,一个40多岁的男人便挤坐在他旁边。‎ 大勇往边上挪了挪,男人又挤过来,说:“兄弟,俺姓韩,刚才你和那个长官的话俺都听到了,俺儿子也是3纵的。”‎ ‎“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 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 ‎“那地方我去过,有个牲口市。”大勇问,“那边的地也分了?”‎ ‎“分了,分了。我这次找儿子,就是告诉他这件事。这回家里有地了,俺再倒腾点牲口啥的,日子就更好了。”‎ ‎“家里还有啥人,能忙过来?”大勇问。‎ ‎“家里还有个小的,不顶啥事。他娘病在炕上好几年了。”男人说,“俺一个人,多点辛苦就是了。”‎ 看着男人满足的笑意,大勇忽然想起来,前年在马家洼买骡子时,曾经和这个男人打过交道。‎ 那时,大勇相中了一头骡子,这个男人要价15个大洋。大勇磨了半天,男人死活不吐口。眼瞅着太阳快落山了,一个年轻人突然把男人拉到一边,互相把手伸进对方的袖子里……大勇急了,拽过男人说,15个大洋,这骡子我要了。到家没几天,大勇发现这骡子走路爱往右边去,找来八爷一看,说是骡子左眼受过伤。听大勇讲了买骡子时的情况,八爷说,你这是让人唬了,那是爷俩,专好下扣子。‎ 见大勇不吭声,男人说:“我儿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呢!”‎ 大勇愣了愣,问:“你这次来,是想把儿子叫回家去帮你?”‎ 男人撇了撇嘴说:“那哪行啊,俺就是想儿子,让他对家里放心,告诉他在部队好好干,全国都解放了再回来。”‎ 大勇尴尬地笑了笑,不吭声了。‎ 半夜时,许多汽车和马拉的炮车驶过之后,又开始过起长长的队伍。男人问了几个兵,高兴地对大勇说:“这是3纵的,咱俩精神点,互相帮衬着打听。”‎ 天快亮时,男人找到大勇说:“兄弟,你慢慢打听着,我,我回家了。”‎ ‎“咋?”大勇一边盯着队伍,一边问。‎ ‎“俺儿,俺儿他没了。”男人蹲在地上,呜呜哭了起来。‎ 大勇不知怎样安慰男人,只是用右手轻轻拍着男人的肩膀。‎ 过了好久,男人站起来,擦了擦脸上的泪,踉踉跄跄边走边说:“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 走了几步,男人又折回来,对大勇说:“兄弟,那事对不住了。等回去,俺给你寻头好的送家去,换回那头病骡子……”‎ 男人的身影在黑暗中消失了很长时间,大勇才回过神了,泪水早已湿了眼睛。‎ 快中午时,大勇终于看到了扛着机枪的小勇。‎ 小勇吃惊地摇着大勇的右手问:“哥,你的左手呢?”‎ 大勇含糊着说:“我这只右手也啥都能干,不耽误事儿。”‎ 小勇问:“爹娘都好吗?”‎ ‎“都好,都好,地也分了,咱家分了20多亩呢。”大勇说,“爹妈特意让我来告诉你,家里不用你操心,在部队上好好干,不解放全国不许回家。”‎ 大勇往家走时,觉得自己的脚步比来时坚定了许多,也踏实了许多。‎ ‎1950年4月,赵小勇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光荣牺牲。‎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暗示意义明显,意味着翻身做主拥有土地的农民思想觉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B.开头对大勇的语言描写,点明了其寻找弟弟回家的真实目的,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C.小说安排大勇和韩姓男子巧遇,巧妙地绾结了两个家庭的故事,使情节更具有真实性。‎ D.以赵小勇牺牲结尾,既呼应小说的开头,又交代了人物的归宿,使小说完整且有张力。‎ ‎8.联系全文概括分析“韩姓男子”的形象特点。(6分)‎ ‎9.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上官均,神宗熙宁亲策进士,擢第二。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 元祐初,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均言:“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愿除开封、大理外,余皆释禁,以明洞达不疑之意。”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常平籴粜之法。又言官冗之弊,请罢粟补吏,减任子员,节特奏名之滥,增摄官之举数,抑胥史之幸进,以清入仕之源。‎ 又言:“治天下道二,宽与猛而已。宽过则缓而伤义,猛过则急而伤恩。术虽不同,其蠹政害民,一也。间者,监司务为惨刻,郡县望风趣办,不暇以便民为意。陛下临御,务从宽大,为吏者又复苟简纵弛,猛宽二者胥失。愿明诏四方,使之宽不纵恶,猛不伤惠,以起中和之风。”诏下其章。‎ 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张璪、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愿复舜民职。”不从。‎ 时傅尧俞为中书侍郎,许将为左丞,韩忠彦为同知枢密院。三人者,论事多同异。均言:“吕大防坚强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苏)辙素与大防善,尽力排将。臣恐纲纪法令,自此败坏矣。”绍圣初,召拜左正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B.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C.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D.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策,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中以写策论方式进行考试,上官均在皇帝亲自主持的策试中考取了进士第二名。‎ B.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宋代经义文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具备八股文的一些特征。‎ C.风宪,是古代掌管风纪法度、检举弹劾百官、整治地方官吏作风和考核治绩的官职,亦称御史,隶属吏部。‎ D.枢密院,古代官署名,宋代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其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官均敢于直言进谏。他为法官窦莘之事上疏被贬为光泽县县令后,还进言阻止宰相废除经义。‎ B.上官均主张为政考虑民生。对于青苗法,他认为没有给予百姓真正的实惠,应该恢复为常平籴粜之法。‎ C.上官均决不徇私枉法。在审理蔡硕非法借贷官府钱币的案件中,上官均不因其曾推荐自己为官而徇私。‎ D.上官均言论切中时弊。他指出谒禁让人只想苟且免于罪罚,冗官之弊要从根本上整治,政令要有中和之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大防坚强自任,每有差除,同列不敢异,唯许将时有异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________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________,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________,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________,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地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事半功倍无懈可击巧舌如簧夸夸其谈 B.事倍功半无懈可击巧言令色夸夸其谈 C.事半功倍天衣无缝巧言令色夸大其词 D.事倍功半天衣无缝巧舌如簧夸大其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B.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 C.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D.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语言和作品有了真情的灌注,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B.语言和作品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史弥新,是因为有了真情的灌注。‎ C.有了真情的灌注,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D.有了真情的灌注,语言和作品就可以历久弥新而抵御时光,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 ‎20.下面是某中学50周年校庆公告的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作出修改。(5分)‎ ‎××中学50周年校庆公示 金秋十月,我校将迎来建校5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表现学校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我校将于2018年10月20日隆重举行学校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诚邀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 特此公示,敬祈周知。‎ ‎××中学 ‎2018年9月20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的文字说明了我国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规划,请概括这个规划的三个步骤。(6分)‎ 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对于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结合国情,我们的发展规划是:2000年,建成了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句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9月《开学第一课》的窘境大家还有印象。却有电视人同情地说:没办法,现在的孩子就是喜欢小鲜肉,就是喜欢中性人,没有他们,电视没有收视率和广告,网站没有流重。这是硬道理。今年9月1日晚上的《开学第一课》变脸,没有教育部要求统一收看的文件,没有小鲜肉,没有大明星,也没有广告。但,刷屏了。家长们都在朋友圈发着自己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样子,都在九方格上面评论:被感动了,被震撼了,“难得的亲子时光”。登山英雄夏伯渝、打海盗的英雄严冬、上海的三个男孩跳绳冠军、中国创造了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的记录等等,这些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英雄情结。这一期开学第一课居高临下的收视率告诉我们,比起那些横行多年的阴柔和细腻,我们现在更需要阳刚和崇高。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倡议大家“致敬英雄,走向崇高”,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 ‎1.解析:A项,“具有独特高标精神气质的中华文化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建构出独特高标的精神气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分析可知,是“精神气质”,不是“中华文化自信”。C项,“最根本的精神支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天下一家的历史命脉”分析可知,“最根本的精神支撑”于文无据。D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21世纪结出了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必将在21世纪结出更加丰硕的实践成果,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中国光焰。”分析可知,变未然为已然。‎ 答案:B ‎2.解析:D项,“文章先总论什么是‘中华文化自信’”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始终把中华民族和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分析可知,直接引出“文化自信”,不是论述什么是“中华文化自信”。‎ 答案:D ‎3.解析:C项,“包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概括不全。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在世界的东方生息繁衍、超越突破、融合交流、开放发展,积淀并升华出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崇高的天地境界”分析可知,还包括“崇高的天地境界”。‎ 答案:C ‎4.解析:曲解文意。“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要好于纯电动汽车”表述不当,根据调研结果,只能看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且“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作者的看法,并非从“调研结果”而知的内容。‎ 答案:B ‎5.解析:不合逻辑。《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标准的发布,不能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答案:B ‎6.答案:①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可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在补贴、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鼓励其发展;②技术方面,科研部门、汽车厂家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提升其技术水平;③法律法规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解析:C项,“使情节更具有真实性”表述错误,几年前大勇从韩姓男人手中买过一头病骡子,现在又让他俩相遇,同时寻找在3纵的亲人,这样安排应该是“使情节更具有戏剧性”。‎ 答案:C ‎8.答案:①识大体、明大义,支持革命,具有家国情怀。儿子“在部队表现可好了,打锦州时还立了功”,这令他非常自豪;他让儿子继续呆在部队并不是为了立功,而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在儿子光荣牺牲之后仍能识大体、明大义。②狭隘的小农意识,自私狡猾。他在卖骡子时欺骗过赵大勇。③淳朴、善良。主动和大勇搭讪,互相帮衬找人;得知儿子死讯后仍然再找到大勇告别才离开;儿子死了,虽然悲伤却并不怨恨别人。④知错能改。跟大勇道歉,承诺大勇换回那头病骡子。‎ ‎9.答案:①口语化特点(或质朴自然)。如“娘,我知道了。外面冷,回吧!”“叫啥名,是哪个部队的?”“兄弟,管咋,俺儿这是光荣,没给俺韩家丢脸。”②多用短句。如大勇和韩姓男人的对话“那敢情好,”大勇说,“我是赵家堡的,你是哪的?”“男人说:‘俺家在马家洼’。”③不事雕琢的白描艺术,文章几乎没有使用修辞。④用词准确,细节传神。如“蹲在地上,用右手抓了一把土,紧紧攥在手里”。‎ ‎10.解析:“穷治”是彻底查办的意思,宾语为“莘等”,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明”是申明的意思,宾语为“其冤”;“上疏”的目的是“言之”,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 答案:B ‎11.解析:C项,“隶属吏部”错误。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六部,从周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职务在秦汉时本为九卿所分掌,魏晋以后,尚书分曹治事,曹渐变为部,隋唐始确定以六部为尚书省的组成部分。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比附《周礼》的六官,秦汉九卿之职务大部并入。御史不属于六部。‎ 答案:C ‎12.解析:C项,“上官均不因其曾推荐自己为官而徇私”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分析可知,曾推荐上官均为官的是蔡硕的哥哥蔡确。故选C。‎ 答案:C ‎13.答案:(1)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 ‎(2)吕大防性格强势刚愎自用,每当任命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 参考译文:‎ 上官均,神宗熙宁年间皇帝亲自策试进士,选为第二名。元丰年间,蔡确推荐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当时,相州富家子弟杀人,案件的审理受到审刑、大理寺的怀疑,京城中谣传法官窦莘等人接受贿赂。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但因此获罪,被贬谪为光泽县县令。‎ 哲宗元祐初年,有谏官请示兼用诗赋来考试录取士人,宰相就想废除考试经义。上官均说:“经学以理为主,使人得到的是根本;诗赋以文为主,使人追逐的是末梢小节。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从熙宁时期以来,京城众多官府禁止接待外人。上官均说:“以诚待人,别人就会竭力尽忠;用怀疑的态度待人接物,人们就会只想苟且免于罪罚而得过且过。希望除了开封、大理之外,其它地方都取消禁令,以表明胸襟磊落,对人不疑之意。”接着又评论青苗法,认为它只有惠及百姓的名声却没有惠及百姓的实际,虽有眼前利益但却成为常年的祸患,希望停止青苗法而恢复常平籴粜法。又进言说官吏冗多的弊端,请求停止入粟补官,减少任命子员,控制过多的“特奏名”,增加代理官职的数量,抑制办事人员做官,从根本上来整治冗官的现状。‎ 又进言说:“治理天下无非宽和猛两种方法,过于宽松则(好的)政令就会推行缓慢,太严厉就会过激有损德惠。方法虽然不同,但危害国家和人民是一样的。近来,监司(监察官吏)用法严酷苛刻,郡县等地方官员(也就)跟风催促办理(强行推行政令),来不及把便利百姓放在心上。陛下亲自主持朝政时,力求宽大为怀,官吏们就又草率简略,放纵松懈,(这样)政令在宽猛两方面都有所失。希望皇上明令诏告天下,使政令宽松而不纵恶,严厉而不失恩德,以此来兴起中正和顺之风。”皇帝按他的奏章之意下诏书。‎ 蔡确的弟弟蔡硕非法借贷官府的钱币数以万计,他的案件呈上后,上官均抨击蔡确身为宰相,却伙同坏人犯法,应当揭露他的罪行,来告诫百官。张璪、李清臣等人掌权,与正直的人的志向不同,将正派的官员相继排挤出朝廷。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塞的事情,因为涉及宰相文彦博,张舜民被贬官。上官均说:“御史官员可以议论传闻的事情,这有利于增长见闻。张舜民的话正确,就应当听从;他的话不对,就应当宽容。希望恢复张舜民的官职。”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批准。‎ 当时傅尧俞任职中书侍郎,许将任职左丞,韩忠彦任职同知枢密院。这三个人论事多有不同意见。上官均说:“吕大防性格强势刚愎自用,每当任命官员,同僚都不敢表示异议,只有许将有时发表不同意见。苏辙与吕大防交好,尽力排挤许将,我担心国家的纲纪法令,从此败坏了。”绍圣初年,被任命为左正言。‎ ‎14.解析:首句第一个“穷”并非指“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此处“居穷道不穷”指人处于困境仍注重修养。‎ 答案:A ‎15.答案: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每点2分)‎ ‎16.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7.解析:第一处,“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根据文中论及“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的效果,应选择“事半功倍”。第二处,“无懈可击”:指没有一处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说话办事等十分严密,找不到漏洞。“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在事实和逻辑层面”应选择“无懈可击”。第三处,“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根据文中“投机者”“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应选择“巧舌如簧”。第四处,“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措词夸张,超过事实。根据文中“强调善用语言”“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应选择“夸夸其谈”。根据分析,A项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A ‎18.解析:A项,“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递进失当,应改为“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B项,“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语序不当。根据前文指出要“重视语言,善用语言”,那么“反过来看”,“轻视语言”则应放在句首,后面递进失当。D项,“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定失当。删掉“切忌不要”与“否则”。‎ 答案:C ‎19.解析:根据前文“依稀可见斑斑泪痕”,应该承接“有了真情的灌注”,排除A、B两项。D项“历久弥新”“抵御时光”“永不枯竭的活力”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故选C。‎ 答案:C ‎20.答案:(1)“诞辰”改为“华诞”;‎ ‎(2)“表现”改为“展示”或“展现”;‎ ‎(3)删除“惠顾”;‎ ‎(4)“我校”改为“母校”;‎ ‎(5)“公示”改为“公告”。‎ ‎21.答案:第一步:建成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建成亚太导航系统;第三步:建成全球导航系统。‎ ‎22.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