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1.50 KB
  • 2021-05-13 发布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6课-人教部编版(共22张PPT)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六年级下册 第 36 课 内容一 货殖列传序(上) 内容二 正气歌(中) 内容一 货殖列传序(上) 温 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 《 叔向贺贫 》 。 尝试初读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 輓 ( wǎn ) 近世涂民耳目,则几( jī )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 《 诗 》《 书 》 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chú huàn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 miào )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 dǎo )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 穀( gǔ )、纑( lú )、旄、 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 liàn )、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 zhān )、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分步练读 · 文白对读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翻译:老子说:“治理得最好的社会状况是,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到,但各国百姓各自只爱自己的饮食,只爱穿本土的服装,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安乐于自己的行业,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是堵塞百姓的耳目,几乎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 《 诗 》《 书 》 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翻译: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至于像 《 诗 》《 书 》 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总要听到最好听的声音、看到最好看的美色,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以夸耀权势、才干为荣。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也不能改变什么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旄、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翻译: 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盛产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是中国百姓所喜好的,是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翻译: 所以,粮食要靠农民来耕种,山泽要由虞人开采,器物要由工匠制造,货物由商人流通。这哪里用得着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呢?人们都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卖东西,到物价贵的地方去;买东西,到物价低的地方去。人们各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不用召唤便会自动前来,东西不用去请求便会被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然发展的证明吗? · 素解文意 文章第一段作者借老子的话引出自己的观点,指出老子构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在近世几乎无法实现。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时代,兼并战争不断,贫富两极分化严重。老子深深厌恶这样的社会现状,因此他构想了一个“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人们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互不往来,就像后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美好。 在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对待当时人人追求声色犬马、爱慕荣利的社会风气,应该采取听其自然、因势利导的办法,这实际上正是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 第三段罗列了各地不同的物产分布情况,指出各个行业的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自觉地参与生产、交易等活动,这都是符合自然规律,并且不需要外力加以干涉的。从而呼应了前文“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的观点。 “虞人”又称虞、山虞,是西周时设立的林业职官名,主要掌管山泽的物产、田猎及皇家园林,到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虞人”。 多形式熟读文本 熟读成诵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本课总结 内容二 正气歌(中) 温 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 《 正气歌(上) 》 。 解诗题 “正气”即历代忠臣义士的“浩然正气”。这首诗作于文天祥被元军关押在元大都监牢中的两年之后,即至元十八年( 1281 )。 正诗音 · 标注易读错字词 塞( sè )苍冥、节乃见( xiàn )、张良椎( chuí )、睢( suī )阳、笏( hù )、实系( xì )命 · 标注入声字 明诗意 · 文白对读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 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 含和吐明庭。 天地之间有正气, 此气聚合之后成为各种形体。 在地上形成山河, 在天上形成太阳和星星。 在人身上就是浩然之气, 这种气充满天地之间。 国家太平昌盛之时, 这种正气在朝廷显示为祥和之气。 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 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 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 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 为颜常山舌。 国家危难之际,正义的气节就会显露, 有这种气节的人会被一一载入史书。 齐国有秉笔直书的太史简, 晋国有一字不易的董狐。 秦代有用椎刺杀暴君的张良, 汉代有持节不辱使命的苏武。 它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 表现为舍身勤王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巡杀敌时咬碎的牙齿, 表现为颜杲卿骂贼时被割掉的舌头。 或为辽东帽, 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 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 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 凛烈万古存。 有时表现为管宁避乱辽东时戴的黑帽, 他高洁的品格胜过冰雪。 有时表现为诸葛亮写下的 《 出师表 》 , 他鞠躬尽瘁的忠诚令鬼神感慨悲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敲击的船桨, 慷慨激昂,气吞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用来痛击叛贼的笏, 逆贼的头顿时破裂。 这正气广博浩大, 严肃忠烈万古长存。 当其贯日月, 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 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 道义为之根。 当正气贯穿日月的时候, 生和死又怎值得一提! 大地靠它维持, 上天靠它支撑。 人伦之情靠它维系, 道义是它的根基。 · 字词释义 沛乎:盛大的样子。 苍冥:天空。 皇路:国运。 清夷:清明而安定。 丹青:这里指史册。 太史:史官。 简:上古用来写字的竹片。 厉:猛烈,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楫:船桨。 胡羯:胡和羯都是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 笏:手板。古代臣子上朝时所执的长方形板子。 逆竖:叛乱的贼子。 凛烈: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 地维: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柱子支撑,地有粗绳维系,故称地维。天柱: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 三纲:指儒家伦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称为三纲。 品诗味 政治清平时,正气表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在国家危难之际,它表现为忠臣义士们的坚贞气节。 作者先点明了天地之间有正气存在,然后对它进行描述和赞美。天地日月、山川河流都是由它化成,因此正气是永恒、崇高的。正气也体现为人的浩然之气,这些身怀正气的仁人义士们为国家、民族付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名垂青史。 作者连用了十二个历史名人的典故,来写浩然正气在人身上的体现,他们不惧死亡的威胁,或秉笔直书,或持节不辱,或誓死护主,每一位都是名垂千古的正义之士。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式,一气呵成,显得颇有气势。 链接:十二正人:齐国太史、董狐、张良、苏武、严颜、嵇绍、张巡、颜杲( gǎo )卿、管宁、诸葛亮、祖逖、段秀实。 “是气所磅礴 …… 道义为之根”:这一部分,诗人讲了“浩然正气”的重要性,天地靠正气的支撑,世间的伦理纲常也依赖它而存在,它还是道义的根本。因此,只要有正气在,生死也可以被置之度外。 背诗句 · 复沓式读诗 · 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 镂空记忆背诵 想诗境、悟诗情 在 《 正气歌(中) 》 这一部分,诗人列举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名人事迹。这些人物为了正义,置生死于度外,作者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因此能经受住元军的威逼利诱,最后舍身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