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8 KB
  • 2021-05-12 发布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 ‎ ‎1.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改革制度 B.开凿运河 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生产 ‎ ‎ ‎2. 若要为隋炀帝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 A.创立了科举制度 B.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实行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D.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 ‎ ‎ ‎ ‎3. 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材料表明科举制度( ) ‎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C.为历朝发掘培养了人才 D.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 ‎ ‎ ‎4.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现象表明( ) ‎ A.唐太宗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B.唐太宗比较注重整顿吏治 C.唐太宗比较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D.唐太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 ‎ ‎ ‎5.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武则天开创科举制度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 ‎ ‎6. 唐玄宗是对唐朝历史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君主。以下属于他在位时期的重大史实有 ①整顿吏治 ②玄奘西行 ③注重文教 ④文成公主入藏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 ‎7.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 ‎ ‎8. 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上,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 ‎ ‎9.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 ‎ ‎ ‎10. 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 ‎11.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历史功绩在于(        ) ‎ A.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B.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 ‎ ‎ ‎12.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以下名词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 A.澶渊之盟、宣政院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西域都护、中书省 D.大都、玄奘西行 ‎ ‎ ‎ ‎13.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著名的诗人、词人层出不穷。以下每个选项中两人的作品风格相近的是(  ) ‎ A.李白、苏轼 B.辛弃疾、李清照 C.李白、杜甫 D.白居易、辛弃疾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 ‎14. 下列人物在《史记》和《资治通鉴》都能查到的是(  ) ①秦始皇 ②汉武帝 ③唐太宗 ④宋太祖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 ‎15.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    )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 ‎ ‎16. 下图所示,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 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 ‎ ‎17.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的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 ‎ ‎ ‎18. 清朝一秀才晨读,见风吹翻书页,作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因此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 ‎ A.闭关锁国政策 B.设特务机构 C.大兴文字狱 D.八股取士 ‎ ‎ ‎19. 归纳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刘涵同学归纳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正确的是( ) ‎ A.宋朝(广州十三行)﹣﹣清朝(市舶司)‎ B.宋朝(市舶司)﹣﹣清朝(广州十三行)‎ C.宋朝(勾栏)﹣﹣清朝(市舶司)‎ D.宋朝(瓦子)﹣﹣清朝(广州十三行)‎ ‎ ‎ ‎20. 如图,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开始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请判断与明清小说有关的场景是 ‎ A. B. C. D. ‎ 二、综合题 ‎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 (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 (推测) 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请回答: ‎ ‎(1)材料中所说的“指浮针”是指什么?它发明于何时?‎ ‎ ‎ ‎(2)材料二中是指什么?是谁发明的?‎ ‎ ‎ ‎(3)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除了材料中所提到外,还有哪些大发明?‎ ‎ ‎ ‎(4)“指浮针”的发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 ‎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 ‎ ‎(2)元世祖忽必烈为现实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措施作用 ‎ ‎ ‎(3)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 ‎ ‎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 ‎ ‎ “盛世”与“统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是紧密联系的,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与思索。 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与统一”的探究活动。 ‎ ‎(1)为更好地探究学习,小明同学准备制作一张《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简表》,但还没有全部完成,请把下面表格里的序号代表的内容,填写在表格下面序号后面。 ‎ 朝代 西汉 东汉 唐朝 清朝 盛世局面 ‎①‎ 光武中兴 ‎②‎ 康乾盛世 开元盛世 清朝前期统治者在反击外来侵略和巩固边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答案写在序号后面的横线上。 ‎ 区域 新疆 ‎ 西藏 台湾 设置管理机构 ‎③‎ ‎④‎ 设立台湾府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 ‎ ‎(2)请以唐朝其中一个盛世局面为例,说明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促成了盛世局面的形成。‎ ‎ ‎ ‎(3)请结合以上活动简要说明“统一”与“盛世”的关系。‎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隋朝大运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 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他的统治被称为“开皇之治”,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开凿运河的是隋炀帝 ,不是隋文帝,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隋朝大运河 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不是在隋炀帝时期,所以D项不能出现。故选D.‎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C ‎【考点】‎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的创建与影响。‎ ‎【解答】‎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隋朝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材料中所说的“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表明科举制度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即为历朝发掘培养了人才。‎ ‎4.‎ ‎【答案】‎ D ‎【考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特别注重任用贤才,材料中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都体现了唐太 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文材料内容涉及的角度不符故排除。所以本题应选D.‎ ‎5.‎ ‎【答案】‎ A ‎【考点】‎ 开元盛世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故A项叙述错误但符合题意;BCD项叙述正确符合史 实但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6.‎ ‎【答案】‎ B ‎【考点】‎ 开元盛世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安史之乱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文教,开创了“开元盛世”,○③符合题意;②玄奘西行和④文 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时期的事件,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答案】‎ A ‎【考点】‎ 安史之乱 ‎【解析】‎ 本题考查了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解答】‎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8.‎ ‎【答案】‎ A ‎【考点】‎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是为宋太祖,A正确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是宋代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B排除;赵普是北宋初年的大臣,石守信是北宋初年的将领,CD排除。故 选A.‎ ‎9.‎ ‎【答案】‎ D ‎【考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戚继光抗倭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秦王扫六合”、“开元盛世”、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相关内容。“奏王扫六合”是指奏统一六国。“忆昔开元全盛日”指的是唐朝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直把杭州作汴州”指的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成吉思汗”指的是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但愿海波平”指明朝戚继光抗倭。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C ‎【考点】‎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解答】‎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过度发展.商业繁荣,主要表现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两宋时期的农业获得发展,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故选C。‎ ‎11.‎ ‎【答案】‎ D ‎【考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解析】‎ 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解答】‎ 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这是他的主要历史功绩。 故选D。‎ ‎12.‎ ‎【答案】‎ B ‎【考点】‎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题干中关键词“元朝社会,结合课本所学,为了对辽阔的新疆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 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如:澎湖巡检司;元朝建 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B符合题意;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A不 合题意;西汉时期设立西域都护,C不合题意;唐玄宗是玄奘西行,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3.‎ ‎【答案】‎ A ‎【考点】‎ 宋词和元曲 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李白、苏轼、辛弃疾、都属于豪放派的风格;杜甫属于沉郁顿挫的风格;李清照属于婉约派的代表 ;白居易属于浪漫主义诗人。A符合题意,故选A。‎ ‎14.‎ ‎【答案】‎ C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考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迁和《史记》‎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两本书都没有写到唐朝和宋朝的历史,故排除唐太宗和宋太祖,都写到了奏朝和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故答案是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B ‎【考点】‎ 明朝的文学艺术 近代文学艺术 ‎《红楼梦》‎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小说《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形象。故选B。‎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A ‎【考点】‎ 郑和下西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故选A。‎ ‎17.‎ ‎【答案】‎ C ‎【考点】‎ 明清小说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世情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从内容上看都反映了工商业市镇居民生活,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当时工商业市镇繁荣密切相关,C符合题意。 AB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8.‎ ‎【答案】‎ C ‎【考点】‎ 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经常从知识 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题干中读书人因作诗“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而被杀即是反映了文字狱的恐怖。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故选C.‎ ‎19.‎ ‎【答案】‎ B ‎【考点】‎ 闭关锁国政策 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 ‎【解答】‎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当时,清政府最初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外贸事宜和外国商人。‎ ‎20.‎ ‎【答案】‎ B ‎【考点】‎ ‎《红楼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可知,如梦令是唐宋时期的的词牌,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诗作,窦娥冤是关汉卿的著名戏曲,《红楼梦》是明清小说 达到顶峰的标志,B项符合题意;ACD三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答案】‎ 指南针;北宋。‎ 活字印刷术;毕昇。‎ 造纸术、火药。‎ 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考点】‎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纸的发明和改进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由材料一“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 (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 (推测) 南北”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指浮针”是指南针。指南针发明于北宋,它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由材料二“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除了印刷术、指南针外还有造纸术、火药。‎ 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答案】‎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废丞相、设六部;军机处.‎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考点】‎ 军机处的设立 历史开放性问题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省六部制 ‎【解析】‎ ‎(1)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2)本题考查行省制度. (3)本题考查明朝和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解答】‎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负责案件的侦办和审理.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 明朝时期,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朝设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明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皇权得到高度加强;总体趋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皇权高度不断加强.‎ ‎【答案】‎ ‎(1)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设立伊犁将军,④设置驻藏大臣 ‎(2)措施: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任用贤能,重视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等。 开元盛世时期,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关系:统一是盛世的前提和基础;盛世更有利于巩固统一。‎ ‎【考点】‎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开元盛世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唐的盛世局面以及清朝巩固边疆的相关知识的识记。‎ ‎(2)本题主要考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③清朝乾隆帝统治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④清朝顺治帝时期,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有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农民的负担。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采用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从而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相,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等,从而使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盛局面。‎ ‎(3)本题属于考查能力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国家统一与盛世局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国家统一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盛世则更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等。‎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