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50 KB
- 2021-05-12 发布
2.线段垂直平分线
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
运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连结该
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最后沿垂直平
分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新课导入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
的距离相等
推进新课
直线MNAB,垂足是C,
且AC=CB.点P在MN上.
已知:
PA=PB求证:
A BC
N
M
P
证明:
∵MN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义)
在PCA和PCB中,
AC=CB(已知),
PCA=PCB(已证)
PC=PC(公共边)
∴ PCA ≌ 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 BC
M
N
P
A B
C
M
N
条件 结论
性质定理
逆命题
一直线是一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该直线上的点
到线段两端的
距离相等
点到线段两端
的距离相等
该点在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B
P
C
已知: 线段AB,且PA=PB
求证: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
平分线MN上.
过点P作PCAB垂足为C.
∵ PA=PB(已知)
∴ PAB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
形的定义)
∴AC=B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是底边上的中线)
∴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即点P在线段AB的垂直
平分线MN上.
证明:
A
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
逆定理
例 已知:如图ABC中,边AB、BC的垂直
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PA=PB=PC.
∴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
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证明: ∵ 点A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
同理 PB=PC
∴ PA=PB=PC.
A
CB
M
P
N
M/
N/
填空:
1.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D上一点,
且BE=CE,则ABC为 三角形.
2.已知: 等腰ABC,AB=AC,AD为BC边上的高,
E为AD上一点,则BE EC.(填>、<或=号)
A
B C
E
D
A
B C
E
D
1题图 2题图
等腰
=
随堂演练
3.已知:如图,AB=AC,A=30o,AB的垂
直平分线MN交AC于D,则 1= ,
2= . A
B C
DM
N
30o
1
2 75o
30o
60o
45o
2
填空:
4.已知: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E=3cm, 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 的周长
为 cm
A
B D C
E
3cm
3cm
19
13cm
5.如图,CD、EF分别是AB、BC的垂直平分
线.请你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AD =BD
CF = BF
AC = BC
CE = BE
1
2
3
CF =DF
即:BF=CF=DF
A C E B
FD
小结: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
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
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互
逆
命
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存
在疑问,不妨与同伴交流。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和是10的加法2021-05-12 13:26:1521页
- 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2021-05-12 13:26:0714页
- 人教PEP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7综2021-05-12 13:26:077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21-05-12 13:26:078页
- 浙江省镇海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2021-05-12 13:26:068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同样多 多些 2021-05-12 13:25:494页
-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2021-05-12 13:25:4919页
-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北师大版第2021-05-12 13:25:3910页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复习与提高(小2021-05-12 13:25:3019页
-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3用水测量2021-05-12 13:25:1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