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1-05-08 发布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二节植物细胞教案新版 人教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二节 植物细胞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能力目标:‎ ‎1.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2.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情感目标:‎ ‎1.学习与人合作的精神。‎ ‎2.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 ‎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PPT4)‎ ‎1.教师明确任务,学生独立自主学习。‎ 自主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P42内容,结合教材中图形,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自主活动二:阅读分析教材P44~45的内容,回答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法指导:实验法、认识关键词。‎ ‎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1.两人合作探究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2.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P42页,完成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问题(1) ‎ ‎①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标本上。‎ 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②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将观察材料染色?‎ ‎③怎样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问题(2)‎ 3‎ ‎① 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的形态。‎ ‎②练习画出细胞结构简图。‎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初步认识得到:(1)显微镜的玻片类型。(2) 初步会制作临时玻片。(3)植物细胞的结构。‎ ‎3.师生互动 教师点拨、讲解玻片的类别。1.玻片标本:(1)按材料分为:切片、涂片、装片。(2)按存放时间分为:永久玻片、临时玻片。(PPT5~7)‎ 示例:教师示例观察植物细胞。(PPT8~12)‎ 问题:实验步骤分哪几步?用一个字表示。‎ 总结: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步骤:擦→滴→取→盖→染。(PPT13~14)‎ 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PPT15)‎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不容易看清楚,起控制物质的进出和保护的作用;细胞质:缓缓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含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近似球体,内含遗传物质;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液泡:含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有丰富的糖分等营养物质及色素。(PPT16~17)‎ 问题: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或黑藻叶片细胞)有哪些相同的结构? (PPT18)‎ 问题:(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PPT19)‎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PPT20)‎ ‎(3)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哪一部分?(PPT21)‎ ‎4.教学评价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 ‎2.学生回答:(1)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 (2)如何制作临时装片?(3)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 ‎3.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22~23) ‎ 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1)按材料分为:切片、涂片、装片。(2)按存放时间分为:永久玻片、临时玻片。‎ ‎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擦→滴→取→盖→染。‎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含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液泡 ‎1.巩固训练一。(PPT24~28)‎ ‎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 ‎3.巩固练习三: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完成本节学习情况记载与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 教学效果 3‎ 学生学习行为 ‎ 教学过程 中再优化 ‎ ‎ ‎ ‎ ‎ 优化问题 优化方法 ‎ 1‎ ‎ 2 ‎ ‎ 教学反思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