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 MB
  • 2021-05-08 发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 城市与环境 课件 (32张PPT)(浙江专版)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专题十一 城市与环境 考点 26  城市区位因素 考点 27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 考点 28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 考点 26  城市区位因素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城市空间结构 1. 城市区位分析 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1)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c 11 27(5) (2) 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b 28(1) 3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图 1111 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完成 1 ~ 2 题。 1 .影响新城区区位 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 A .公路 B .铁路 C .航空 D .水运 图 1111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C 【 解析 】 据图可知,新城区有机场,没有铁路和河流,故影响新城区的区位因素与铁路和水运无关。新城区和老城区都有高速公路分布,可知高速公路不是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影响新城区的区位因素是航空, C 项正确。 2 .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    ) ① 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A 【 解析 】 从图中看出,新城区距老城区有一段距离,这样布局能避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同时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分散城市人口,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3 .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图 1112 为我国局部区 域略图。 2015 年中央通过了京 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 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 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 域率先取得突破。 图中太行山东麓有一条古都密集的长廊,分析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等等。 【 解析 】 古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方面回答。 图 1112 一、城市的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核心知识整合 自然因素 分布地区 原因 实例 地形 平原  多数城市位于平原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节省交通和建筑投资  西欧平原、五大湖沿岸平原 高原  热带地区的高原  气候相对凉爽    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 山区  山区的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渭河谷地 气候 气候适宜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有适宜的气温和降水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恶劣  雨林区、高寒区、荒漠区  水、热不足或过多  亚马孙平原、青藏地区 河流 供水  沿河分布 生活、工农业用水 长江沿岸 运输 河流交汇处 货物在此集聚、中转,推动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武汉、重庆 河运起点或终点 赣州、梧州 河流入海口 上海、广州 2 .社会经济因素 (1) 矿产资源的开发:煤矿 —— 山西的大同、神府;石油、天然气 —— 黑龙江的大庆、甘肃的玉门;铁矿 —— 辽宁的鞍山、本溪,安徽的马鞍山。 (2) 交通运输:铁路的开通或铁路交会处推动城市的发展,如河北的石家庄、湖南的株洲等。 (3) 政策:政治中心的搬迁或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如合肥、深圳等。 3 .其他因素: 军事 ( 嘉峪关 ) 、宗教 ( 麦加 ) 、旅游 ( 黄山 ) 、科技 ( 日本筑波 ) 等。 核心知识整合 二、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 1 .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 .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在大的河流入海口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 .在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 .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摩洛哥位于非洲大陆西北部,轮廓形状如图 1113 所示。 材料二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受地形影响,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西北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 典型题组 图 1113 据图归纳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特点并解释其自然原因。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 ( 西北部 ) 沿海地区。 原因:北部、西部 ( 西北部 ) 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该地区海拔绝大部分在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 ( 地处沿海平原 ) 。 【 解析 】 影响城市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从图中可以看出摩洛哥城市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 ( 西北部 ) 沿海地区。从气候来看,北部、西部 ( 西北部 ) 为地中海气候,气候温和宜人;从地形来看,该地区绝大部分在 200 米以下,地势平坦。 区位和地理位置的区别 区位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条件都是类似于区位的概念。地理位置是某事物的位置,分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加试强化归纳 加试强化归纳 加试强化归纳 图 1114 所示地区为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 ( 乙城市附近 ) ,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列。 提升训练 图 1114 简述甲、乙两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 解析 】 影响城市布局的区位条件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去思考,社会经济条件从交通、工农业、政策等方面去总结。 考点 27  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结构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城市空间结构 2. 城市土地利用 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a 3.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 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a 4 、 5 (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b 3 27(1) 4.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b 27(1) 1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 采用 GIS 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 (    ) A .汽车加油站 B .度假村 C .垃圾处理场 D .大型超市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汽车加油站往往布局在城市主干道路附近,以接近消费市场;度假村要求环境优美,因此应布局在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垃圾处理厂应布局在城市外缘,远离居民区和河流上游,尽量减少土壤污染;大型超市应布局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和主干道路附近地区。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 ( 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 ) ,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 2 ~ 3 题。 2 .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 A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B .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 .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D .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A 【 解析 】 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防止随意占用耕地。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均不是其根本目的。 3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 ① 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不能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有利于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进行区际流动。 4 .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图 1121 为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2015 年中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提高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将得到疏解,受距北京近的地缘优势影响,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将提高。 图 1121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将 __________( 填“提高”或“降低” ) 廊坊的城市功能等级。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核心知识整合 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 .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核心知识整合 主要功能分区 特征 形态 位置 商业区  付租能力最高,接近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占地面积小  城市的几何中心附近 居住区 占地面积广  成片分布  各个区域都有分布 绿化带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条带状  位于城区外围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 工业区  考虑大气、水污染因素  集聚成片状 城区外围 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图 1122 核心知识整合 3 .城市的空间结构 (1)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 图 1123 核心知识整合 (2) 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中心地:为周围提供货物或服务的地方,可以是城镇、学校、医院等。 ②数量:中心地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③服务范围: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④等级差别: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反之。 ⑤包容关系: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覆盖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核心知识整合 核心知识整合 2016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发布的 《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 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完成 1 ~ 2 题。 图 1124 典型题组 1 .住宅建设从大院模式向街区模式转变,将会 (    ) ① 提升主干道路密度 ②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③降低商业网点密度 ④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C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住宅建设从大院模式向街区模式转变。随着空间的扩大,这一转变将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2 .以下城市功能区中不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的是 (    ) A .仓储区 B .绿地 C .高等院校 D .小学、幼儿园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D 【 解析 】 并不是所有的功能区都适合“街区式”布局,例如小学、幼儿园。小学生和幼儿缺少自主保护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不宜采用“街区式”布局。 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 .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图 1125 加试强化归纳 2 .交通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1) 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好,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2) 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3) 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图 1126 加试强化归纳 二、常见的城市地租变化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城市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分析。   图 1127 加试强化归纳 三类图像都可以反映出: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内不同区位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1) 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是地租最高峰,一般形成商业区 ( 如图中 A) 。 (2) 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的两边以及其与城市环线的交会处:交通通达度高,是地租次高峰,一般形成商业区 ( 如图中 B) 。 (3) 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一般形成居住区 ( 如图中 C) 。 (4) 城市边缘:交通通达度较低,地租较低,一般形成工业区 ( 如图中 D) 。 加试强化归纳 加试强化归纳 [2017· 浙江“五校联考”第一次考试 ] 图 1128 是我国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 1 ~ 2 题。 1 .该城市拟建一所 大学、一所医院和 一座污水处理厂, 应分别布局在 (   ) A .⑥⑤② B .②①⑤ C .③②⑥ D .③①② 图 1128 提升训练 【 答案 】 B   【 解析 】 在我国的南方平原地区布局大学、医院和污水处理厂,根据城市功能分区一般规律可知,大学布局原则是在环境优美、技术先进的地区,科技区符合条件;医院要布局在人口聚集的居住区;污水处理厂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正确答案为 B 。 2 .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城市是特大城市 B .区位类型为铁路枢纽城市 C .⑤适合布局重化工企业 D .④河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D 【 解析 】 城市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其人口规模的大小。在我国,特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的城市,本题无此信息。据图可知,该城市的铁路从城市边缘经过,因此铁路交通并不是城市早期发展的主导因素。重化工企业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该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及主导风的下风向;据图可知,当地主导风向为偏东风,⑤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因此不合理。④河的流向可根据河道的宽窄状况及支流汇入干流的方向判断,流向为自西向东。正确答案为 D 。 考点 28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5. 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b 6. 城市化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 21 17 7. 城市化特点 (1) 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 b 25 22 16 (2)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b 27(4) 选考考点分布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10 月 4 月 10 月 4 月 11 月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 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d 12 15 9.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c 10.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b 1 . [2015· 浙江 10 月选考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解决城市问题、协调京津冀发展,北京加快了产业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转移。 材料二 图 1131 中图甲为 2011 年辽、吉、黑三省和全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能源消费总量 / 地区生产总值 ) 图。图乙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 ( 单位:百帕 ) 分布图。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逆城市化 【 解析 】 北京产业和人口外迁,符合逆城市化的特点。 图 1131 北京产业和人口的外迁,反映出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__________ 。 2 .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农业发展水平 B .人口自然增长率 C .工业发展规模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最为发达,城镇人口比重最高;广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低,经济最为落后,城镇人口比重最低;辽宁居中。据此可知,影响三省级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 .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 A .高新科技 B .交通状况 C .自然资源 D .人口规模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A 【 解析 】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最为发达,城镇人口比重最高,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新科技。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2016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图 1132 为其理想模式 ( 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 。完成 4 ~ 5 题。 图 1132 历次真题试练 4 .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    ) A .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 .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 .提高城镇人口密度 D .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B 【 解析 】 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可使不同区域发展不同的产业结构与环节,从而有利于城镇的协调发展;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对扩大城镇总体规模影响不大;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可分散大城市人口,减小城市人口密度;改善城镇交通联系不是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 5 .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    ) A .中原城市群 B .长株潭城市群 C .成渝城市群 D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历次真题试练 【 答案 】 D 【 解析 】 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发达,因此在不同城镇可发展不同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处于刚刚发展阶段,其自身产业结构不成熟,因此目前产业发展格局不适合该理想模式。 一、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核心知识整合 过程 含义 原因 城市化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 主要标志 )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经济发展,工业化使城市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业现代化使农村有更多剩余劳动力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甚至郊区人口向外迁移,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减少  中心城区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农村地区环境不断改善,交通日益发达 再城市化  城市中心和大都市区人口回流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实施城市复兴计划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 图 1133 核心知识整合 三、城市化特点 1 .城市化的地域差异 核心知识整合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或中期阶段 起步时间  早 ( 英国最早, 18 世纪工业革命开始 )  晚 (20 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 ) 水平、速度  目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  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 个性特征  逆城市化 ( 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拉丁美洲地区出现过度 ( 虚假 ) 城市化 ( 城市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 ) ,南亚地区出现滞后城市化 ( 城市化显著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 2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2) 实质:既是乡村 — 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核心知识整合 (3) 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图 1134 核心知识整合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知识整合 影响要素 表现 原因 河流  河道被填埋或被分割,使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残留河道的水质差;洪涝加剧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环境  城市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 “ 三废 ” ,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知识整合 表现 结果  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  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  乡村景观逐步被城市景观取代  农业生态系统转变为城市生态系统  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  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  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  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核心知识整合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 ( 亦称波士华城市带 ) 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图 1135 为 1970—2008 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据此回答 1 ~ 2 题。 图 1135 典型题组 1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Ⅰ 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 Ⅲ 阶段与 Ⅱ 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 Ⅳ 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 . Ⅳ 到 Ⅴ 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A 【 解析 】 A 项 Ⅰ 阶段五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项 Ⅲ 阶段与 Ⅱ 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 C 项 Ⅳ 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是更加严重了。 D 项 Ⅳ 阶段到 Ⅴ 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 2 .影响 Ⅳ 到 Ⅴ 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核心知识整合 【 答案 】 B 【 解析 】 以巴尔的摩、费城为代表的制造业中心,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退,中心城区人口持续负增长。纽约、波士顿由于制造业的外迁导致中心城区人口大幅减少,以后由于以金融、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增长。 一、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加试强化归纳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相同点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不 同 点 成因  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城市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城市中心区衰落 所处阶段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化的后期成熟阶段 所在国家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 1136 加试强化归纳 三、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加试强化归纳 主要表现 成因危害 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  居民燃煤排放的烟尘,工厂排放的烟气,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  合理布局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地面径流  使地表水质和地下水质变坏,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殖  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建立污水处理厂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居民消费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理,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人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加试强化归纳 主要表现 成因危害 治理措施 光污染  玻璃幕墙的广泛应用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适当控制玻璃幕墙的使用 电磁波污染  无线电设备的使用  影响人体健康  远离电磁波发射源 交通拥挤  城市人口膨胀,汽车数量增加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的浪费;使污染加重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加快城市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产业结构调整  造成失业人口增多,以及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加试强化归纳 读某城市相关地理要素变化图 ( 图 1137)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 1137 提升训练 (1) 该城市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根据图中信息解释原因。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1) 绿地面积比重下降。原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占用绿地;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成活率下降;城市污染,影响植被生长;等等。 【 解析 】 读图即可得出答案。 (2) 根据图中相关信息,描述城市面积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并推测可能带来的后果。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2) 地下水位下降,径流变率增大。后果:造成城市缺水现象出现和城市内涝灾害增多等。 【 解析 】 第 (2) 题,据图可知,城市面积扩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径流变率增大,从而可能会产生城市缺水、城市内涝灾害增多等问题。 (3) 根据图中相关信息,描述市区与郊区温差的变化特点,这种变化会形成什么现象?请解释该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3) 市区与郊区温差增大。形成热岛效应。原因:主要是市区大量释放废热所致。 【 解析 】 第 (3) 题,据图可知,市区与郊区温差增大。随着城市的发展,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受这些人工热源以及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和绿地减少等因素影响,市区与郊区温差增大,从而产生热岛效应。 (4) 城市面积的扩大及建设,可能给地貌及土地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加试强化归纳 【 答案 】 (4) 破坏地表形态和结构,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及工业、生活废弃物导致土地污染,使土地质量下降。 【 解析 】 第 (4) 题,城市面积的扩大及建设,会破坏地表形态和结构,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及工业、生活废弃物会导致土地污染,使土地质量下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