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 MB
  • 2021-05-08 发布

历年中考数学题型归类成功集团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00-2009年上海市 初中升学考试与学业考试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按大知识块分类)‎ 一、数与式 ‎15、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 (A)a4·a3=a7; (B)a6÷a3=a2; (C)(a3)2=a5; (D)a3·b3=(a·b)3 .‎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D.‎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x·x3=2x3; (B)x3÷x=x2; (C)(x3)2=x5; (D)x3+x3=2x6.B.‎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1、计算2a·3a的结果是……………………………………………………………( )‎ ‎(A)5a; (B)6a; (C)5a2; (D)6a2. D.‎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计算:(x2)2=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x4 .‎ ‎1、计算(a3)2的结果是……………………………………………………………( )‎ ‎(A)a5; (B)a6; (C)a8; (D)a9. B.‎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计算:(a-2b)(a+2b)=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a2-4b2 .‎ ‎1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a3•a2=a6; (B)(a+b)(a-b)=a2-b2;‎ ‎(C)(a+b)2=a2+b2; (D)(a+b)(a-2b)=a2-ab-2b2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BD.‎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千米,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平方米.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9.6×106 .‎ ‎3、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内,被称为“神威‎1”‎的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384000000000次,这个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每秒 次.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3.84×1011 .‎ ‎7、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全长30千米,单程运行时间约8分钟,那么磁悬浮列车的平均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 米∕分钟.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3.75×103 .‎ ‎2、新建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能容纳91 000位观众,将91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91×103; (B)910×102; (C)9.1×103; (D)9.1×104.D.‎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2、分解因式:a2-‎2a=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a(a-2).‎ ‎4、分解因式:x2+xy= .x(x+y).(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2、分解因式:‎2a2-2ab=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2a(a-b).‎ ‎8、分解因式:x2-4= . (x+2)(x-2).‎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6、分解因式:x2-y2-x+y=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x-y)(x+y-1).‎ ‎4、分解因式:a2-b2-‎2a+1=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b-1)(a+b-1). ‎ ‎8、分解因式xy-x-y+1=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x-1)(y-1).‎ ‎16、下列多项式中,能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的是……………………………( )‎ ‎(A)x2+4; (B) x2-2; (C)x2-x-1; (D)x2+x+1.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BC.‎ ‎2、如果分式的值为零,那么x=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 ‎3、化简:-=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21、计算:+-.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1、计算:=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4.‎ ‎2、如果分式无意义,那么x=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 ‎2、计算:+= . .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9、计算:·-.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 ‎19、计算:÷(a+1)-.(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原式=·-…………………………………………7分 ‎ ‎=- ……………………………………………………………………1分 ‎=………………………………………………………………………………1分 ‎=-1.………………………………………………………………………………1分 注意:第一步的7分是这样分配的:因式分解,每个2分;除法变乘法,1分.‎ 考点:因式分解、分式的四则运算.‎ ‎1、计算:= . 2.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8的平方根是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 ‎15、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 ‎(A)0; (B)-3.5; (C); (D).C.‎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B)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C)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D)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D ‎15、在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 ‎(A)π; (B) ; (C); (D).‎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D.‎ ‎1、计算:()2=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3.‎ ‎19、计算:()2+(-)-12•(-1).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 ‎2、在、、、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6、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和; (B)和; (C)和;(D)和.‎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BC.‎ ‎13、在下列二次根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C )‎ ‎(A); (B); (C); (D).‎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2‎ ‎4‎ ‎(图一)‎ ‎12、如图一,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 为4和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2.‎ ‎1、计算:•=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6 .‎ ‎3、计算:(+1)(-1)=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1 .‎ ‎1、计算(-1)0 =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1.‎ ‎2、当x<0时, =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x.‎ ‎17、-1的一个有理化因式是……………………………………………( )‎ ‎ (A); (B)1-; (C)1+; (D)-1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C.‎ ‎7、分母有理化:=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9、化简:= .2+.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19、化简:+-4.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原式=3+(—1)2-……………………………(1分)(2分)(1分)‎ ‎=3+3-2-……………………………………………………………(2分)‎ ‎=3.……………………………………………………………………………………(1分)‎ ‎19、计算:+(-)+.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原式=+1+3-3+2………………………………………………(8分)‎ ‎ =4.……………………………………………………………………(2分)‎ ‎17、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原式=÷……………………………………………………………(2分)‎ ‎=÷……………………………………………………(2分)‎ ‎=·……………………………………………………(1分)‎ ‎=,……………………………………………………………………(2分)‎ 当x=时,原式==+1.…………………………………………(2分)‎ ‎19、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b=-1.‎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解:原式=÷(-)…………………………………………(3分)‎ ‎=………………………………………………………(2分)‎ ‎=,………………………………………………………………(2分)‎ 当其中a=+1,b=-1时,原式==.………………………(3分)‎ 二、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2、如果x=2是方程x+a=-1的根,那么a的值是…………………………( )‎ ‎(A)0; (B)2; (C)-2; (D)-6. C.‎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3、不等式x—6>0的解集是 .x>6.(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7、不等式x-3<0的解集是 . x<3.‎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3、不等式7-2x>1的正整数解是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2.‎ ‎7、不等式2-3x>0的解集是 .x<.(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2‎ ‎≥4x ‎5、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2<x≤3.‎ ‎>5(x-1)‎ ‎≥‎ ‎20、解不等式组: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x<3.‎ ‎>5-x,‎ ‎<x,‎ ‎19、(本题满分8分)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由3x+1>5-x,得x>1 .………………………………………………(2分)‎ 由2(x+1)-6<x,得x<4 .……………………………………………………(2分)‎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4 .……………………………………………………(2分)‎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 ……………………………………………………………(2分)‎ ‎17、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0‎ ‎1‎ ‎2‎ ‎3‎ ‎4‎ ‎5‎ ‎–4‎ ‎–3‎ ‎–2‎ ‎–1‎ ‎–5‎ 解:由3-x>0,解得x<3.………………………………………………………(3分)‎ 由+>-,解得x>-1.…………………………………………………(3分)‎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1分)‎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2分)‎ ‎>0‎ ‎<1‎ ‎2、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x>-1; (B)x<3; (C)-1<x<3; (D)-3<x<1.C.‎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6、已知0<b<a,那么下列不等式组中,无解的是…………………………( )‎ ‎(A); (B); (C); (D).‎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C ‎<0‎ ‎>0‎ ‎2、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是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x=0、l.‎ ‎21、2001年以来,我国曾五次实施药品降价,累计降价的总金额为269亿元.五次药品降价的年份与相应降价金额如表二所示,表中缺失了2003年、2007年相关数据.已知2007年药品降价金额是2003年药品降价金额的6倍,结合表中信息,求2003年和2007年的药品降价金额.(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2分)‎ ‎…………………………………………(2分)‎ 解:[解法一]设2003年和2007年的药品降价金额分别为x亿元、y亿元.……(1分)‎ 根据题意,得 ‎………………………………………………………(2分)‎ ‎………………………………………………………(2分)‎ 解方程组,得 答:2003年和2007年的药品降价金额分别为20亿元和120亿元.……………(1分)‎ ‎[解法二]设2003年的药品降价金额为x亿元,……………………………………(1分)‎ 则2007年的药品降价金额为6x亿元.………………………………………………(2分)‎ 根据题意,得54+x+35+40+6x=269.…………………………………………(2分)‎ 解方程,得x=20,∴6x=120.……………………………………………………(4分)‎ 答:2003年和2007年的药品降价金额分别为20亿元和120亿元.……………(1分)‎ 三、一元二次方程 ‎8、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为1,那么这个方程可以是 (只需写出—‎ 个方程).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x2-x=0等.‎ ‎19、已知x2-2x=2,将下式先化简,再求值:‎ ‎(x-1)2+(x+3)(x-3)+(x-3)(x-1).‎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原式=x2-2x+1+x2-9+x2-4x+3 …………………………………………3分 ‎ =3x2-6x-5…………………………………………………………………1分 解法一:=3(x2-2x)-5 …………………………………………………………2分 ‎ ∵x2-2x=2,∴原式=3×2-5=1 ………………………………………1分 解法二:从x2-2x=2中解得x=1±,…………………………………………1分 分别代入,答案正确.…………………………………………………各得1分 ‎9、如果关于x的方程x2+4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4 .‎ ‎13、关于x的方程mx2+mx+1=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 .‎ ‎4.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9、如果关于x的方程x2-x+k=0(k为常数)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 . .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20、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3m-1)x+‎2m-1=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根.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由题意得:m≠0 .‎ ‎ 而且△=[-(‎3m-1)]2-‎4m(‎2m-1)……………………………………………(1分)‎ ‎ =‎9m2‎-‎6m+l-‎8m2‎+‎‎4m ‎ =m2-‎2m+1=1,‎ ‎ ∴m2-‎2m=0,…………………………………………………………………………(1分)‎ ‎ ∴m1=0(舍去),m2=2.……………………………………………………………(2分)‎ ‎ 将m=2代人原方程得2x2-5x十3=0,……………………………………………(1分)‎ ‎ 解得方程的根为x1=,x2=1.……………………………………………………(2分)‎ ‎6、若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则x1+x2= .2.‎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5、如果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6x-2=0的两个实数根,那么x1+x2的值是( )‎ ‎(A)-6; (B)-2; (C)6; (D)2. C.‎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7、方程x2+3x—4=0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则x1·x2= .‎ ‎—4.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5、若一元二次方程4x2+x=1的两个根分别为x1、x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x1+x2=-,x1·x2=-;(B)x1+x2=-,x1·x2=-1;‎ ‎(C)x1+x2=,x1·x2=; (d)x1+x2=,x1·x2=1. A.‎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7、如果x1、x2是方程x2-3x+1=0的两个根,那么代数式(x1+1)(x2+1)的值是____________.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5 .‎ ‎2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m-1)x+m-2=0(m>0).‎ ‎(1)求证:这个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如果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且(x1-3)(x2-3)=‎5m,求m之值.‎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 解:(1)证明:△=‎4m+1 .因为m>0,所以‎4m+1>0,所以方程必有两个不相的实数根;‎ ‎(2)m=1.‎ ‎9、某公司今年5月份的纯利润是a万元,如果每个月份纯利润的增长率都是x,那么预计7月份的纯利润将达到 万元(用代数式表示).‎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1+x)2.‎ ‎25、某电脑公司2000年的各项经营收入中,经营电脑配件的收入为600万元,占全年经营总收入的40%.该公司预计2002年经营总收入要达到2160万元,且计划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经营总收入的年增长率相同.问:2001年预计经营总收入为多少万元?‎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600÷40%=1500,1500(1+x)2=2160,∴x=1800万元.‎ ‎14、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如果经过两次降价,且每次降价的百分率都是m ‎,那么该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元(结果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100(1-m)2.‎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20、(本题满分8分)解方程:+=.(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去分母,得x(x-2)+(x+2)=8.………………………………………(2分)‎ x2-2x+x2+4x+4=8.………………………………………………………………(2分)‎ 整理,得x2+x-2=0.………………………………………………………………(1分)‎ 得x1=-2,x2=1.……………………………………………………………………(2分)‎ 经检验,x1=1为原方程的根,x2=-2是增根.∴原方程的根是x=1 .………(1分) ‎ ‎18、解方程:+=0.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去分母,得x2-3x+(2x-1)(x+1)=0,…………………………………(3分)‎ 整理,得3x2-2x-1=0,……………………………………………………………(2分)‎ 解方程,得x1=1,x2=-.………………………………………………………(2分)‎ 经检验,x1=1,是增根,x2=-是原方程的根.∴原方程的根是x2=-…(2分)‎ ‎20、解方程:+=.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去分母,得:6x+5(x+1)=(x+4)(x-1).……………………………(3分)‎ 整理得:x2-8x-9=0,……………………………………………………………(2分)‎ ‎∴x1=-1,x2=9.…………………………………………………………………(4分)‎ 经检验:x1=-1是增根,x2=9是原方程得根.…………………………………(1分)‎ ‎5、用换元法解方程x2++x+=4,可设y=x+,则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是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y2+y—6=0.‎ ‎8、用换元法解方程+=2时,如果设y=,那么原方程可化为 .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y2-2y+1=0(或y+=2).‎ ‎9、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2时,如果设=y,并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 y2-2y-1=0.‎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7、在方程x2+=3x-4中,如果设y=x2-3x,那么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是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y2+4y+1=0 .‎ ‎18、如果用换元法解方程-+2=0,并设y=,那么原方程可化为………………………………………………………………………………………( )‎ ‎(A)y2-3y+2=0;(B)y2+3y-2=0;(C)y2-2y+3=0;(D)y2+2y-3=0 .‎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D.‎ ‎3、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1=0时,如果设=y,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 ‎(A)y2+y-3=0; (B)y2-3y+1=0;(C)3y2-y+1=0;(D)3y2-y-1=0.A.‎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20、解方程:.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x1=-9,x2=3.‎ ‎20、解方程:-=.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解:[方法一]y=,……………………………………………………………(2分)‎ 则原方程化为y+=, 整理得2y2-5y+2=0,……………………………(2分)‎ ‎∴y1=,y2=2;……………………………………………………………………(2分)‎ 当y=时,=,得x1=2,………………………………………………(1分)‎ 当y=2时,=2,得x2=-1,………………………………………………(1分)‎ 经检验x1=2,x2=-1是原方程的根;……………………………………………(2分)‎ ‎[方法二]去分母得:2(x-1)2+2x2=5x(x-1),………………………………(3分)‎ 整理得x2-x-2=0,…………………………………………………………………(2分)‎ 解得x1=2,x2=-1,…………………………………………………………………(3分)‎ 经检验x1=2,x2=-1是原方程的根.……………………………………………(2分)‎ ‎25、为加强防汛工作,市工程队准备对苏州河一段长为‎2240米的河堤进行加固.由于采用新的加固模式,现在计划每天加固的长度比原计划增加了‎20米,因而完成此段加固工程所需天数将比原计划缩短2天.为进一步缩短该段加固工程的时间,如果要求每天加固‎224米,那么在现在计划的基础上,每天加固的长度还要再增加多少米?‎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设现在计划每天加固河堤x米,…………………………………………………(1分)‎ ‎ 则原来计划每天加固河堤(x—20)米,‎ ‎ 根据题意得:-=2,…………………………………………………(4分)‎ ‎ 整理得,x2-20x-22400=0,………………………………………………………(2分)‎ ‎ 解得x1=160,x2=-140(不合题意,舍去),……………………………………(1分)‎ ‎ 经检验:x=160是原方程的根.……………………………………………………(1分)‎ ‎ ∴224-160=64(米).‎ 答:在现在计划的基础上,每天加固的长度还要再增加‎64米.…………………(1分)‎ ‎6、方程=1的根是 . 1 .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0、方程=3的根是 .x=5.(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7.方程=2的根是 .x=-3.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10、方程=2的根是 . x=-1.‎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8、方程=1的解是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x=2.‎ ‎22、解方程:3-=x. (2000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x=2 .‎ ‎8、方程=-x的解是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x=-1.‎ ‎4、方程=x的根是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x=1.‎ ‎6、方程2+=-x的根是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x=-2. ‎ ‎4、方程=x—1的根是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x=3.‎ ‎13、在下列方程中,有实数根的是…………………………………………………( A )‎ ‎(A)x2+3x+1=0; (B)=-1;‎ ‎(C)x2+2x+3=0; (D)=.(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8、(本小题满分9分)解方程组: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消去y得x2+x-2=0,…………………………………………………………(3分)‎ ‎ 得x1=-2,x2=1,……………………………………………………………………(3分)‎ 由x1=-2,得y1=-5,……………………………………………………………(1分)‎ 由x2=1,得y2=-2,………………………………………………………………(1分)‎ ‎∴原方程组的解为……………………………………………(1分)‎ ‎(1)‎ ‎(2)‎ ‎20、解方程组: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由(1)得(2x+y)(2x-y)=0,∴2x+y=0,2x-y=0 .…………1分,1分 它与方程(2)分别组成两个方程组:‎ ‎(﹡)…………………………………………………………………1分 ‎(﹡﹡)………………………………………………………………1分 分别解这两个方程组,可知方程组(﹡)无解.………………………………………1分 方程组(﹡﹡)的解是:‎ ‎ ……………………………………………………………1分,1分 ‎∴原方程组的解为 ‎ ‎20、解方程组: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由方程①得:y=x+1,③ …………………………………………………………1分 将③代入②,得2x2-x(x+1)-2=0,………………………………………………1分 整理,得x2-x-2=0, …………………………………………………………………2分 解得x1=2,x2=-1,……………………………………………………………………3分 分别将x1=2,x2=-1代入③,得y1=3,y2=0,……………………………………2分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1分 四、一次函数 ‎15、已知数3、6‎ ‎,请再写出一个数,使这三个数中的一个数是另外两个数的比例中项.这个数是 (只需填写一个数).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12或等..‎ ‎7、已知a<b<0,则点A(ab,b)在第 象限.‎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三 . ‎ ‎5、函数y=的定义域是 .x≠3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4、函数y=的定义域是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x≥0 .‎ ‎5、函数y=的定义域是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x≥2.‎ ‎5、函数y=的定义域是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x>1 .‎ ‎5、函数y=的定义域是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x≤1且x≠0 .‎ ‎3、函数y=的定义域是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x>-1 .‎ ‎11、函数y=的定义域是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x≥0 且x≠1.‎ ‎5、如果函数f(x)=x+1,那么f(1)=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2 .‎ ‎ 10、已知函数f(x)=,那么f(3)=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3、已知函数f(x)=,那么f(-1)=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 ‎4、已知函数f(x)=,则f(1)=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1.‎ ‎11、已知函数f(x)=,那么f(2)= .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8、已知函数f(x)=,那么f(3)=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4、点A(-3,4)和点B(3,4)关于 轴对称..‎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y.‎ ‎4、点A(1,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3).‎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3),点B的坐标为(-1,6).若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则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 . 3.‎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6、点A(2,4‎ ‎)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y=2x.‎ ‎6、如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那么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y=2x.‎ ‎6、如果f(x)=kx,f(2)=-4,那么k=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 ‎(图一)‎ x y O A ‎1‎ ‎3‎ ‎8、如图一,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A,该函数解 析式是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y=3x.‎ ‎(图一)‎ ‎100‎ 金额(单位:元)‎ 数量(单位:升)‎ ‎509‎ ‎0‎ ‎9、某型号汽油的数量与相应金额的关系如图一所 示,那么这种汽油的单价是每升 元.‎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5.09.‎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双曲线y=(k≠0)经过点(2,-1),那么k= . -2.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2、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函数图像过点P(2,m)、Q(1,n),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m n (选择填“>” 、“=”、“<”).‎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y轴的垂线段,与x、y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12,那么该函数解析式是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y=.‎ ‎18、在函数y=(k>0)的图象上有三点A1(x1,y1)、A2(x2,y2)、A3(x3,y3‎ ‎),已知x1<x2<0<x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C.)‎ ‎ (A)y1<0<y3; (B)y3<0<y1;‎ ‎ (C)y2<y1<y3; (D)y3<y1<y2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1、反比例函数y=图象的两支分别在第 象限.(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一、三.‎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1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 A.‎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7、如果直线y=3x+b在y轴上的截距为-2,那未这条直线一定不经过第 象限.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二.‎ ‎14.如果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且与y轴负半轴相交,那么( B )‎ ‎(A)k>0,b>0; (B)k>0,b<0; (C)k<0,b>0; (D)k<0,b<0.‎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O A x y ‎1‎ ‎2‎ ‎1‎ ‎2‎ ‎3‎ ‎4‎ ‎(图三)‎ ‎13、在图三中,将直线OA向上平移1个单位,‎ 得到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 式是 . y=2+1.‎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图一)‎ O P x ‎1‎ ‎2‎ y ‎15、如图一,将直线OP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 直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y=2x-3.‎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A B x O y ‎(图一)‎ ‎23、已知一条直线经过点A(0,4)、点B(2,0),‎ 如图,将这条直线向左平移与x轴负半轴、y轴负半轴 分别交于点C、点D,使DB=DC.求:以直线CD为 图像的函数解析式.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设以直线AB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kx+b,‎ ‎∵直线AB经过点(0,4)、点(2,0),∴得方程组…………………1分 解得 ……………………………………………………………………………2分 ‎∴以直线AB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 .‎ ‎∵CD∥AB,设以直线CD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b′,……………2分 解法一:∵DB=DC,DO⊥CB,∴OB=OC, ………………………………………2分 ‎∴点C的坐标为(-2,0),得b′=-4,……………………………………1分,1分 ‎∴以直线CD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 .……………………………1分 解法二:由题意,得点D的坐标为(0,b′),点C的坐标为(b′,0).‎ ‎∵DB=DC,∴=.……………………………………2分 解得b′=±4 .…………………………………………………………………………1分 ‎∵点D′与点A不重合,∴b′=4舍去. ……………………………………………1分 ‎∴以直线CD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x-4 .……………………………1分 ‎(图一)‎ O x y A ‎-1‎ ‎1‎ ‎4‎ B ‎23、如图5,已知点A(4,m),B(-1,n)在反比例 函数y=的图象上,直线AB与x轴交于点C.如果点D 在y轴上,且DA=DC,求点D的坐标. ‎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图一)‎ O x y A ‎-1‎ ‎1‎ ‎4‎ B C D 解:可以求得点A(4,2),B(-1,-8),‎ ‎∴直线AB的解析式是y=2x-6 .∴点C(3,0),‎ ‎∵点D在y轴上,∴设点D(0,y),‎ ‎∵DA=DC,∴=,‎ ‎∴y=,D(0,).‎ ‎22、(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5分,第(2)小题满分7分)‎ ‎(图六)‎ O x y A ‎·‎ 如图六,在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点A在 第一象限,它的纵坐标是横坐标的3倍,反比例函数 y=的图象经过点A.‎ ‎(1)求点A的坐标;‎ ‎(2)如果经过点A的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正半 轴交于点B,且OB=AB,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由题意,设点A的坐标为(a,‎3a),a>0 .……………………………(1分)‎ ‎ ∵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得‎3a=,……………………………(1分)‎ ‎ 解得a1=2,a2=-2 .………………………………………………………………(1分)‎ 经检验a1=2,a2=-2是原方程的根,但a2=-2不符合题意,舍去.…………(1分)‎ ‎∴点A的坐标为(2,6).……………………………………………………………(1分)‎ ‎ (2)由题意,设点B的坐标为(0,m).…………………………………………(1分)‎ ‎ ∵m>0,∴m=.…………………………………………………(2分)‎ ‎ 解得m=,经检验m=是原方程的根,∴点B的坐标为(0,).……(1分)‎ ‎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1分)‎ ‎ 由于这个一次函数图象过点A(2,6),∴6=2k+,得k=.……………(1分)‎ ‎∴所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2x+.…………………………………………(1分)‎ ‎(图九)‎ D O C A B x y ‎24、已知:如图九,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函数y=‎ ‎(x>0,m是常数)的图象经过A(1,4)、B(a,b),‎ 其中a>1.过点A作x轴垂线,垂足为点C,过点B作 y轴垂线,垂足为点D,连结AD、DC、CB.‎ ‎(1)若△ABD的面积为4,求点B的坐标;‎ ‎(2)求证:DC∥AB; ‎ ‎(3)当AD=BC时,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1)解:∵函数y=(x>0,m是常数)图象经过A (1,4),∴m=4.…(1分)‎ 设BD、AC交于点E,据题意,可得B点的坐标为(a,),点D的坐标为(0,),‎ E点的坐标为(1,),……………………………………………………………(1分)‎ ‎∵a>1,∴ DB=a,AE=4-.由△ABD的面积为,即a(4-)=4,(1分)‎ 得a=3,∴点B的坐标为(3,).………………………………………………(1分)‎ ‎(2)证明:可以知道:A(1,4)、B(a,)、C(1,0)、D(0,),‎ ‎∴直线的AB的解析式为:y=-x+;直线的CD的解析式为:y=-x+.‎ ‎∴DC∥AB.‎ 又证:据题意,点C的坐标为(1,0),DE=1,∵a>1,易得EC=, BE=a-1,‎ ‎∴==a-1,==a-1.……………………………………(2分)‎ ‎∴=,………………………………………………………………………(1分)‎ ‎∴DC∥AB.……………………………………………………………………………(1分)‎ ‎(3)解:AD=,BC=,‎ 若AD=BC,则=,‎ 即a3-‎2a2-‎16a+32=0,即a2(a-2)-16(a-2)=0,∴(a2-16)(a-2)=0,‎ ‎∴a1=2,a2=4,a3=-4(∵a>1,∴舍去)‎ ‎∵直线的AB的解析式为:y=-x+,‎ ‎∴当a1=2时,y=-2x+6;当a2=4时,y=-x+5.‎ 又解:∵DC∥AB,∴当AD=BC时,有两种情况:‎ ‎① 当AD∥BC时,四边形ADCB是平行四边形,‎ 由(2)得,==a-1,∴a-1=1,得a=2.∴点B的坐标是(2,2).(1分)‎ 设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把点A、B的坐标代入,‎ 得 解得 ∴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是y=-2x+6.…(1分)‎ ‎② 当AD与BC所在直线不平行时,四边形ADCB是等腰梯形,‎ 则BD=AC,∴a=4,∴点B的坐标是(4,1).…………………………………(1分)‎ 设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把点A、B的坐标代入,‎ 得 解得 ∴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是y=-x+5.………(1分)‎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是y=-2x+6或y=-x+5.‎ 五、二次函数 ‎5、抛物线y=x2-6x+3的顶点坐标是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3,-6).‎ ‎14、二次函数y=-(x-1)2+3图象的顶点坐标是………………………………(B )‎ ‎(A)(-1,3); (B)(1,3); (C)(-1,-3); (D)(1,-3).‎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4、抛物线y=2(x+m)2+n,(m、n为常数)的顶点坐标是………………( )‎ ‎(A)(m,n); (B)(-m,n); (C)(m,-n); (D)(-m,-n).B.‎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9、在函数y=、y=x+5、y=x2的图象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原点的图象共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B.‎ ‎9、将抛物线y=x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2,3).‎ ‎7、如果将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那么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y=2x2+1.‎ ‎12、将抛物线y=x2-2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那么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y=x2-1.‎ ‎4、若抛物线y=(x+1)2-2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A)(-1-,0); (B)(,0);‎ ‎(C)(-1,-2); (D)(-1+,0). D.‎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1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是……………( )‎ ‎(A)3; (B)2; (C)1; (D)0. B.‎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图五)‎ O x y A B C ‎22、在直角坐标平面中,点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 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与 x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B,与y轴相交于点C(如图五).‎ 点C的坐标为(0,-3),且BO=CO.‎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点M,求AM的长.(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BO=CO,点C的坐标为(0,-3),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 ‎∴点B的坐标为(3,0).……………………………………………………………(1分)‎ 点C、点B在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上,‎ ‎∴……………………………………………………………………(2分)‎ 解得…………………………………………………………………………(1分)‎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 .……………………………………………(1分)‎ ‎(2)∵y=x2-2x-3=(x-)2-4,………………………………………………(1分)‎ ‎∴点M的坐标为(1,-4).…………………………………………………………(1分)‎ 又∵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的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相交于点A,‎ ‎∴点A的坐标为(-1,0).…………………………………………………………(1分)‎ ‎∴AM==2.……………………………………………(2分)‎ ‎22、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A(1,-4),并且经过点B(3,0).‎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该二次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几个单位,可使得平移后所得图象经过坐标原点?并直接写出平移后所得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1)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1)2-4,…………………………………(2分)‎ ‎∵二次函数图象过点B(3,0),∴0=‎4a-4, 得a=1.…………………………(3分)‎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1)2-4,即y=x2-2x-3.………………………(1分)‎ ‎(2)令y=0,得x2-2x-3=0,解方程,得x1=3,x2=-1.…………………(2分)‎ ‎∴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3,0)和(-1,0).‎ ‎∴二次函数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经过坐标原点.………………………………(2分)‎ 平移后所得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4,0).……………………………(2分)‎ ‎(图一)‎ A D C B O x y ‎26、如图7,已知抛物线y=2x2-4x+m与x轴交于不 同的两点A、B,其顶点是点C,点D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轴的交点.‎ ‎(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求顶点C的坐标和线段AB的长度(用含有m的 式子表示);‎ ‎(3)若直线y=x+1分别交x轴、y轴于点E、F,‎ 问ΔBDC与ΔEOF是否有可能全等?如果可能,请证明;‎ 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4)2-4×‎2m>0,∴m<2;‎ ‎(2)顶点C的坐标是(1,m-2),‎ ‎(图一)‎ A D C B O x y E F 设点A(x1,0)、B(x2,0),则E x1+x2=2,x1·x2=m,‎ ‎∴AB=OB-OA=x2-x1==;‎ ‎(3)可以求出点R(-,0),F(0,1)‎ ‎∴OE=,OF=1 .‎ 又可以求出点B(1+,0),∴BD=,CD=2-m,‎ 若OE=BD且OF=CD,即=且1=2-m,∴m=1;‎ 又若OE=CD且OF=BD,即=2-m且1=,∴无解,‎ ‎∴ΔBDC与ΔEOF可能全等.‎ ‎23、已知:二次函数y=x2-2(m-1)x+m2-‎2m-3,其中m为实数.‎ ‎(1)求证:不论m取何实数,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2)设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x1,0)、B(x2,0),且x1、x2‎ 的倒数和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4(m-1)2-4(m2-‎2m-3)=16>0,‎ ‎∴不论m取何值,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 ‎(2)∵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x1,0)、B(x2,0),‎ ‎∴x1+x2=2(m-1),x1·x2=m2-‎2m-3,‎ ‎∵x1、x2的倒数和为,∴+=,∴=,∴3(x1+x2)=2x1·x2,‎ ‎∴6(m-1)=2(m2-‎2m-3),即m2-‎5m=0,∴m1=0,m2=5 .‎ ‎∴当m1=0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2x-3;当m2=5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8x+12 .‎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2x-3或y=x2-8x+12.‎ ‎25、卢浦大桥拱形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在大桥截面1︰11000的比例图上,跨度AB=‎5cm,拱高OC=‎0.9cm,线段DE表示大桥拱内桥长,DE∥AB.如图一,在比例图上,以直线AB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以‎1cm作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二.‎ ‎(1)求出图上以这一部分抛物线为图象的函数解极式,写出函数定义域;‎ M O D E C A B ‎5cm ‎0.9cm ‎(图一)‎ ‎(图二)‎ y x O D E C A B M ‎(2)如果DE与AB的距离OM=‎0.45cm,求卢浦大桥拱内实际桥长(备用数据:≈1.4 ,计算结果精确到‎1米).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由于顶点C在y轴上,所以设以这部分抛物线为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y=ax2+.………………………………………………1分 ‎∵点A(-,0)(或点B(,0))在抛物线上,‎ ‎∴0=a(-)2+,得a=-.………………………………………………1分 因此所求函数解析式为y=-x2+(-≤x≤).……………………1+1分 ‎ (2)∵点D、E的纵坐标为,………………………………………………………1分 ‎∴=-x2+,得x=±. ……………………………………………2分 ‎∴点D的坐标为(-,),点E的坐标为(-,).‎ ‎∴DE=-(-)=. ………………………………………………1分 因此卢浦大桥拱内实际桥长为×11000×0.01=275≈385(米).………2分 O O B A y x ‎.‎ ‎.‎ ‎(图一)‎ ‎26、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为坐标原点,‎ 点A、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 如图一,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 过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 ‎(1)a、c的符号之间有何关系?‎ ‎(2)如果线段OC的长度是线段OA、OB长度的 比例中项,试证:a、c互为倒数; ‎ ‎(3)在(2)的条件下,如果b=-4,AB=4,求a、c的值.‎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解:设点A的坐标为(x1,0),点B的坐标为(x2,0),‎ ‎∵点A、B是x轴正半轴上的两点,∴x1x2>0,∴a、c同号. ……………………2分 或当a>0时,c<0; ……………………………………………………………………1分 当a<0时,c<0 .………………………………………………………………………1分 ‎ (2)证明:设点A的坐标为(x1,0),点B的坐标为(x2,0),则0<x1<x2 .‎ ‎∴OA=x1,OB=x2,OC=|c|. ………………………………………………………1分 根据题意,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x1·x2=,………1分 由题意,得OA·OB=OC2,即=|c|2=c2. ………………………………………1分 ‎∵c≠0,∴c=,即ac=1.……………………………………………………………1分 ‎∴当线段OC长是线段OA、OB长的比例中项时,a、c互为倒数.‎ ‎(3)解:当b=-4时,由(2)知,x1+x2=-=>0,∴a>0 .…………1分 解法一:AB=OB-OA=x2-x1=‎ ‎∴AB==. ……………………………………………………1分 ‎∵AB=4,∴=4,得a=,∴c=2 .………………………………1分 解法二:由求根公式,x===,‎ ‎∴x1=,x2=.‎ ‎∴AB=OB-OA=x2-x1=-=.……………………………1分 ‎∵AB=4,∴=4,得a=,∴c=2 .………………………………1分 ‎23、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k-5)x-(k+4)的图象交x轴于点A(xl,0)、B(x2,0),且(xl+1)(x2+1)=-8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设平移后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点C,顶点为点P,求△POC的面积.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由题意知,x1、x2是方程x2+(k-5)x-(k+4)=0的根,‎ ‎ 则x1+x2=5-k,x1·x2=-(k+4),……………(2分)‎ ‎ 由(x1+1)(x2+1)=-8, 即x1·x2+(x1+x2)=-9,……………………(1分)‎ 得-(k+4)+(5-k)=-9, …………………………………………………(1分)‎ 解得k=5,……………………………………………………………………………(1分)‎ ‎ 则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9;……………………………………………(1分)‎ ‎ (2)由题意,平移后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y=(x-2)2-9,……………………………………………………………………(1分)‎ 则点C的坐标为(0,-5),…………………………………………………………(1分)‎ ‎ 顶点P的坐标为(2,-9),…………………………………………………………(1分)‎ 所以△POC的面积5=×5×2=5 .………………………………………………(1分)‎ ‎27、数学课上,老师出示图六和下面框中条件,‎ ‎(图六)‎ A O B x H C M D y 如图六,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坐标原点,点A坐标为(1,0),点B在x轴上且在点A的右侧,AB=OA.过点A和B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于点C和D.直线OC交BD于点M,直线CD交y轴于点H.记点C、D的横坐标分别为xC、xD,‎ 点H的纵坐标为yH.‎ ‎ 同学发现两个结论:①S△CMD︰S梯形ADMC=2︰3;②数值相等关系:xC·xD=-yH.‎ ‎(1)请你验证结沦①和结论②成立;‎ ‎(2)请你研究: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点A坐 标为(1,0)”改为“点A坐标为(t,0)(t>0)”,其 它条件不变,结论①是否仍成立? (请说明理由)‎ ‎(3)进—步研究:如果将上述框中的条件“点A 坐标为(1,0)”改为“点A坐标为(t,0)(t>0)”,‎ 又将条件“y=x‎2”‎改为“y=ax2(a>0)”,其它条件不 变,那么xC、xD和yH有怎样的数值关系?(写出结果 并说明理由)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由已知可得点B的坐标为(2,0),点C坐标为(1,1),‎ ‎ 点D的坐标为(2,4),………………………………………………………………(1分)‎ ‎ 由点C坐标为(1,1)易得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x,‎ ‎ ∴点M的坐标为(2,2),……………………………………………………………(1分)‎ ‎ ∴S△CMD=1,S梯形ABMC=,‎ ‎∴S△CMD︰S梯形ABMC=2︰3,即结论①成立;………………………………………(1分)‎ 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 则,得,‎ ‎∴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x-2;……………………………………………(1分)‎ 由上述可得,点H的坐标为(0,-2),yH=-2,………………………………(1分)‎ ‎∵xC·xD=2,∴xC·xD=-yH,即结论②成立;…………………………………(1分)‎ ‎(2)结论①仍成立.…………………………………………………………………(1分)‎ ‎∵点A的坐标为(t,0)(t>0),则点B坐标为(2t,0),‎ ‎ 从而点C坐标为(t,t2),点D坐标为(2t,4t2),‎ ‎ 设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则t2=kt,得k=t,‎ ‎ ∴直线OC的函数解析式为y=tx,‎ ‎ 设点M的坐标为(2t,y),∵点M在直线OC上,‎ ‎ ∴当x=2t时,y=2t2,点M的坐标为(2t,2t2),…………………………………(1分)‎ ‎ ∴S△CMD︰S梯形ABMC=·2t2·t︰·t(t2+2t2)=2︰3,……………………(1分)‎ ‎ ∴结论①仍成立;‎ ‎ (3)xC·xD=-yH,………………………………………………………………(1分)‎ ‎ 由题意,当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a>0),且点A坐标为(t,0)(t>0)时,点C坐标为(t,at2),点D坐标为(2t,4at2),‎ 设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 ‎ 则,得,‎ ‎∴直线CD的函数解析式为y=3atx-2at2;…………………………………………(1分)‎ 则点H的坐标为(0,-2at2),yH=-2at2,………………………………………(1分)‎ ‎∵xC·xD=2t2,∴xC·xD=-yH.…………………………………………………(1分)‎ 六、概率与统计 ‎8、出租车公司在“五一”长假期间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为5万元,由此推断5月份的总营业额约为5×31=155(万元).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你认为这样的推断是否合理?答:________________.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不合理.‎ ‎14、为了了解某所初级中学学生对‎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是否知道,从该校全体学生1200名中,随机抽查了80名学生,结果显示有2名学生“不知道”.由此,估计该校全体学生中对“限塑令”约有 名学生“不知道”. 30.‎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22、为了了解某校初中男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在该校六年级至九年级共四个年级的男生中,分别抽取部分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所有被测试者的“引体向上”次数情况如表一所示;各年级的被测试人数占所有被测试人数的百分率如图一所示(其中六年级相关数据未标出).‎ 表一 次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数 ‎1‎ ‎1‎ ‎2‎ ‎2‎ ‎3‎ ‎4‎ ‎2‎ ‎2‎ ‎2‎ ‎0‎ ‎1‎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写出结果):‎ ‎(1)六年级的被测试人数占所有被测试人数的百分率是 ;‎ ‎(图一)‎ ‎25%‎ 八年级 ‎25%‎ 七年级 ‎30%‎ 九年级 六年级 ‎(2)在所有被测试者中,九年级的人数是 ‎ ;‎ ‎(3)在所有被测试者中,“引体向上”次数不小 于6的人数所占的百分率是 ;‎ ‎(4)在所有被测试者的“引体向上”次数中,众 数是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20%;……………………………………………………………………………2分 ‎(2)6;……………………………………………………………………………………3分 ‎(3)35%; ………………………………………………………………………………2分 ‎(4)4.……………………………………………………………………………………3分 ‎(图四)‎ 路口数 ‎10‎ ‎30‎ ‎0‎ ‎20‎ ‎40‎ 红 橙 黄 蓝 绿 标识 ‎20、某市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选取重点示范路口进行交通文明状况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的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依次以红、橙、黄、蓝、绿五色标识.今年五月发布的调查结果中,橙色与黄色标识路口数之和占被调查路口总数的15%.结合未画完整的图四中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被调查的路口总数是 ;‎ ‎(2)将图四中绿色标识部分补画完整,并 标上相应的路口数;‎ ‎(3)此次被调查路口的满意度能否作为该 市所有路口交通文明状况满意度的一个随机样本?‎ 答: .‎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60;……………………………………………………………………………(3分)‎ ‎(2)图略(条形图正确,得2分;标出数字10,得2分);……………………(4分)‎ ‎(3)不能.……………………………………………………………………………(3分)‎ ‎16、六个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投进的个数分数为2,3,3,5,10,13,这六个数的中位数是…………………………………………………………………………………( )‎ ‎(A)3; (B)4; (C)5; (D)6. B.‎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快餐公司个数情况图 ‎80‎ ‎59‎ ‎50‎ 个 ‎1998‎ ‎1999‎ ‎2000‎ 年份 ‎(图一)‎ ‎2.0‎ ‎1.0‎ ‎1.5‎ 万盒/个 ‎1998‎ ‎1999‎ ‎2000‎ 年份 快餐公司盒饭年销量平均数情况图 ‎(图二)‎ ‎21、小李通过对某地区1998年至2000年快餐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制成了该地区快餐公司个数情况的条形图(如图2)和快餐公司盒饭年销量的平均数情况条形图(如图3).利用图2、图3共同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1999年该地区销售盒饭 共_____________万盒;‎ ‎(2)该地区盒饭销量最大的 年份是________年,这一年的年销 量是__________万盒;‎ ‎(3)这三年中该地区每年平 均销售盒饭多少万盒?‎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118;(2)2000、120;‎ ‎(3)96万盒.‎ ‎22、近五十年来,我国土地荒漠化扩展的面积及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土地荒漠化扩展的面积情况 年代 ‎50、60年代的20年 ‎70、80年代的20年 ‎90年代的10年 平均每年土地荒漠化扩展的面积(km2)‎ ‎1560‎ ‎2100‎ ‎2460‎ 表2: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情况 年代 ‎50年代的10年 ‎60年代的10年 ‎70年代的10年 ‎80年代的10年 ‎90年代的10年 每十年沙尘暴发生次数 ‎5‎ ‎8‎ ‎13‎ ‎14‎ ‎23‎ ‎5‎ ‎15‎ ‎25‎ ‎10‎ ‎20‎ 年代 ‎50‎ ‎60‎ ‎70‎ ‎80‎ ‎90‎ 次数 ‎(图一)‎ ‎(1)求出五十年来平均每年土地荒漠化扩展的 面积;‎ ‎(2)在图一中画出不同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次数 的折线图;‎ ‎(3)观察表2或(2)所得的折线图,你认为沙 尘暴发生次数呈 (选择“增加”、“稳定”‎ 或“减少”)趋势.‎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5‎ ‎15‎ ‎25‎ ‎10‎ ‎20‎ 年代 ‎50‎ ‎60‎ ‎70‎ ‎80‎ ‎90‎ 次数 ‎(图一)‎ 解:(1)平均每年土地荒漠化扩展的面积为 ‎……(2分)‎ ‎=1956(km2),…………………………(1分)‎ 答:所求平均每年土地荒漠化扩展的面积为1956‎ km2;‎ ‎(2)右图;………………………………(5分)‎ ‎(3)增加.………………………………(2分)‎ ‎25、某班进行个人投篮比赛,受污损的下表记录了规定时间内投进n 个球的人数分布情况:‎ 进球数n ‎0‎ ‎1‎ ‎2‎ ‎3‎ ‎4‎ ‎5‎ 投进n个球的人数 ‎1‎ ‎2‎ ‎7‎ ‎2‎ 同时,已知进球3个或3个以上的平均每人投进3.5个球;进球4个或4个以下的人平均每人投进2.5个球.问投进3个球和4个球的各有多少人.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投进3个球的有x个人,投进4个球的有y个人.根据题意得:‎ ‎ ,整理得:.∴‎ 检验知道:它们是原方程组的解.‎ 答:投进3个球的有9个人,投进4个球的有3个人.‎ 人数 不及格 培训前 培训后 及格 优秀 等级 ‎24‎ ‎16‎ ‎8‎ ‎7‎ ‎1‎ ‎8‎ ‎22、某校初二年级全体320名学生在电脑培训前后各参加了一次水平相同的考试,考分都以同一标准划分成“不合格”、“合格”、“优秀”三个等级.为了了解电脑培训的效果,用抽签方式得到其中32名学生的两次考试考分等级,所绘制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试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的这32名学生培训前考分的中位数所 在等级是 ,培训后考分的中位数 所在的等级是 ;‎ ‎(2)这32名学生经过培训,考分等级“不 合格”的百分比由 下降到 ;‎ ‎(3)估计该校整个初二年级中,培训后考分 等级为“合格”与“优秀”的学生共有 名;‎ ‎(4)你认为上述估计合理吗?理由是什么?‎ 答: ,理由: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不合格,合格;(2)75%,25%;(3)240;(4)合理,该样本是随机样本(该样本具有代表性).……………………………………………………………………每空格1分 旅游收入图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90‎ ‎70‎ ‎50‎ ‎30‎ ‎10‎ 年旅游收入 ‎(亿元)‎ ‎(图九)‎ 入境旅游人数图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 ‎240‎ ‎220‎ ‎180‎ ‎160‎ 年入境旅游 人数(万)‎ ‎32‎ ‎200‎ ‎242‎ ‎(图十)‎ ‎22、某人为了了解他所在地区的旅游情况,收集了该地区2004至2007年每年的旅游收入及入境旅游人数(其中缺少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的有关数据,整理并分别绘成图九,图十.‎ ‎(图一)‎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2004至2007年四年的年旅游收入的平均数是 亿元;‎ ‎(2)据了解,该地区2006年、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相同,那么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是 万;‎ ‎(3)根据第(2)小题中的信息,把图十补画完整.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10+30+50+90)=45;………………………………………(3分)‎ ‎(2)设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增长率为x,则200(1+x)2=242,∴x=10%,‎ ‎∴200(1+10%)=220;……………………………………………………………(4分)‎ ‎(3)(图正确).………………………………………………………………………(3分)‎ ‎22、某区从参加数学质量检测的8000名学生 ‎)‎ ‎)‎ ‎)‎ ‎)‎ ‎)‎ ‎)‎ 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作为样本,为了节省时间,先将样本分成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分析,得到表一;随后汇总整个样本数据,得到部分结果,如表二.‎ 甲组 乙组 人数(人)‎ ‎100‎ ‎80‎ 平均分(分)‎ ‎94‎ ‎90‎ 分数段 ‎[0,60‎ ‎[60,72‎ ‎[72,84‎ ‎[84,96‎ ‎[96,108‎ ‎[108,120‎ 频数 ‎3‎ ‎6‎ ‎36‎ ‎50‎ ‎13‎ 频率 ‎20%‎ ‎40%‎ 等第 C B A 请根据表一、表二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 (1)样本中,学生数学成绩平均分约为 分(结果精确到0.1);‎ ‎ (2)样本中,数学成绩在[84,96 分数段的频数为 ,等第为A的人数占抽样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 ,中位数所在的分数段为 ;‎ ‎ (3)估计这800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分约为 分(结果精确到0.1).‎ ‎)‎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92.2;(2)72,35%,[84,96 ;(3)92.2 . ………(2分)(3分)(2分)‎ ‎24、为制定本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作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 (A)测量少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 (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 (C)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 (1)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分布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答案分别填在空格内)‎ 答:选 ;理由: .‎ 下表中的数据是使用了某种调查方法获得的:‎ 初中男生身高情况抽样调查表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总计(频数)‎ ‎143-153‎ ‎12‎ ‎3‎ ‎0‎ ‎153-163‎ ‎18‎ ‎9‎ ‎6‎ ‎163-173‎ ‎24‎ ‎33‎ ‎39‎ ‎173-183‎ ‎6‎ ‎15‎ ‎12‎ ‎183-193‎ ‎0‎ ‎0‎ ‎3‎ ‎ (注: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填写表中的空格;‎ ‎②根据填写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000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选C.理由:方案C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可以被用来估计总体;(2)①表格中频数从上到下依次是:15,33, 96,33,3 .② 略.‎ 时间段 ‎(小时/周)‎ 小丽抽样人数 小杰抽样人数 ‎0~1‎ ‎6‎ ‎22‎ ‎1~2‎ ‎10‎ ‎10‎ ‎2~3‎ ‎16‎ ‎6‎ ‎3~4‎ ‎8‎ ‎2‎ ‎(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表一 ‎20、初三学生小丽、小杰为了解本校初二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各自在本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小丽调查了初二电脑爱好者中40名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算得这些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5小时;小杰从全体初二学生名单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调查了他们每周上网的时间,算得这些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2小时.小丽与小杰整理各自样本数据,如表一所示.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0‎ ‎1‎ ‎2‎ ‎3‎ ‎4‎ 小时/周 人数 ‎6‎ ‎4‎ ‎2‎ ‎8‎ ‎18‎ ‎12‎ ‎22‎ ‎20‎ ‎16‎ ‎14‎ ‎10‎ ‎(图七)‎ ‎(1)你认为哪位学生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答: ;估计该校全体初二学生平均每 周上网时间为 小时;‎ ‎(2)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把图七中的频 数分布直方图补画完整;‎ ‎(3)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中,中位数所 在的时间段是 小时/周.‎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1)小杰;1.2.…………………………………………………………(2分,2分)‎ ‎(2)直方图正确.……………………………………………………………………(3分)‎ ‎(3)0~1.……………………………………………………………………………(3分)‎ ‎(图一)‎ ‎(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 频数 ‎153‎ ‎158‎ ‎178‎ ‎183‎ ‎163‎ ‎173‎ ‎168‎ ‎143‎ ‎148‎ ‎2‎ ‎6‎ ‎1‎ ‎3‎ ‎4‎ ‎5‎ ‎7‎ ‎8‎ 身高 ‎(厘米)‎ 六年级 九年级 ‎170.4‎ ‎151.8‎ ‎22、某校在六年级和九年级男生中分别随机抽取20名男生测量他们的身高,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2所示,其中两条点划线上端的数值分别是每个年级被抽20名男生身高的平均数,试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填空:‎ ‎(1)六年级被抽取的20名男生身 高的中位数所在组的范围是__________‎ 厘米;九年级被抽取的20名男生身高 的中位数所在组的范围是_________厘 米.‎ ‎(2)估计这所学校九年级男生的 平均身高比六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高 ‎__________厘米.‎ ‎(3)估计这所学校六、九两个年级全体男生中,身高不低于‎153厘米且低于‎163厘米的男生所占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148~153 168~173 (2)18.6 (3)22.5% .‎ ‎9、甲、乙两人比赛飞镖,两人所得平均环数相同,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15,乙所得环数如下:0,1,5,9,10,那么成绩较为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甲.‎ ‎6、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6、下列事件中,属必然事件的是…………………………………………………( )‎ ‎(A)男生的身高一定超过女生的身高; (B)方程4x2+4=0在实数范围内无解;‎ ‎(C)明天数学考试,小明一定得满分; (D)两个无理数相加一定是无理数. B.‎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13、如果从小明等6名学生中任选一名作为“世博会”志愿者,那么小明被选中的概率是 . .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4、一个布袋中有4个红球与8个白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那么从布袋中随机摸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 )‎ ‎(A); (B); (C); (D). C.‎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5、从一副未曾启封的扑克牌中取出1张红桃,2张黑桃的牌共3张,洗匀后,从这3张牌中任取1张牌恰好是黑桃的概率是………………………………………………( )‎ ‎(A); (B); (C); (D)1. C.‎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七、三角形 ‎(图四)‎ a ‎2‎ b ‎1‎ ‎15、如图四,已知a∥b,∠1=40°,那么∠2的 度数等于 . 40.‎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0、已知在△ABC和△A1B‎1C1中,AB=A1B1,∠A=A1,要使△ABC≌△A1B‎1C1,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B=∠B1(或∠C=∠C1,或AC=A‎1C1).‎ ‎11、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 (度)..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120°.‎ ‎1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高为‎3 cm,那么它的边长是 cm.‎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2.‎ ‎(图一)‎ ‎·‎ A P Q C ‎18、已知AC平分∠APQ,如图一,点B、B′分别在边AP、AQ上.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AB=AB′,那么该条件可以是……………………………………( )‎ ‎(A)BB′⊥AC;‎ ‎(B)BC=B′C;‎ ‎(C)∠ACB=∠ACB′;‎ ‎(D)∠ABC=∠AB′C.(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CD.‎ ‎(图一)‎ A C B D O F E ‎23、已知:如图一,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 联结AB、DC,点E为OB的中点,点F为OC的中 点,联结EF.‎ ‎(1)添加条件∠A=∠D,∠OEF=∠OFE,‎ 求证:AB=DC;‎ ‎(2)分别将“∠A=∠D”记为①,“∠OEF=∠OFE”记为②,“AB=DC”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 命题,命题2是 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证明:∵∠OEF=∠OFE,∴OE=OF.…………………………………………1分 ‎∵点E为OB的中点,点F为OC的中点,∴OB=2OE,OC=2OF, ……………1分 ‎∴OB=OC.………………………………………………………………………………1分 ‎∵∠A=∠D,∠AOB=∠DOC,∴△AOB≌△DOC.………………………………2分 ‎∴AB=DC.………………………………………………………………………………1分 ‎(2)真; …………………………………………………………………………………3分 假.…………………………………………………………………………………………3分 ‎(图四)‎ A B C D E F ‎21、将两块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EDB=90°,‎ ‎∠A=45°,∠E=30°,AB=DE=6,求重叠部分四边形 DBCF的面积.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在△EDB中,∵∠EDB=90°,∠E=30°,DE=6,‎ ‎∴DB=DE·tg30°=6×=2,‎ ‎∴AD=AB-DB=6-2,又∵∠A=45°∴∠AFD=45°,DE3FD=AD,‎ ‎∴S△ADF=AD2=(6-2)2=24-1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6,∴S△ABC=AB2=9.‎ ‎∴S四边形DBCF=S△ABC-S△ADF=9-(24-12)=12-15.……………………1分 A B C E D G ‎(图一)‎ ‎24、已知:如图一,在△ABC中,AD是高,CE是 中线,DC=BE,DC⊥CE,点G是垂足.‎ 求证:(1)点G是CE的中点;‎ ‎(2)∠B=2∠BCE.‎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A B C E D G ‎(图一)‎ 证明:(1)如图一,连结DE………………1分 ‎∵∠ADB=90°,点E是AB的中点,‎ ‎∴DE=AE=BE, …………………………2分 又∵DC=BE,∴DC=DE.………………1分 又∵DC⊥CE,∴点G是CE的中点.……2分 ‎(2)∵DE=DC,∴∠DCE=∠DEC, …1分 ‎∴∠EDB=∠DEC+∠DCE=2∠BCE. …1分 又∵DE=BE,∴∠B=∠EDB,………………………………………………………1分 ‎∴∠B=2∠BCE.………………………………………………………………………1分 C A B F E D C ‎(图一)‎ ‎23、已知:如图一,在△ABC中,点D在边AC 上,DB=BC,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AB的中点.‎ ‎(1)求证:EF=AB;‎ ‎(2)过点A作AG∥EF,交BE的延长线于点G,‎ 求证:△ABE≌△AGE.(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图一)‎ E A B F D C 证明:(1)连结BE(如图一), ………(1分)‎ ‎∵DB=BC,点E是CD的中点,‎ ‎∴BE⊥CD.…………………………………(2分)‎ ‎∵点F是Rt△ABE中斜边上的中点,‎ ‎∴EF=AB;………………………………(3分)‎ ‎(图一)‎ E A B F D C G ‎(2)[方法一]在△ABG中,AF=BF,AG∥EF,‎ ‎∴BE=EG.…………………………………(3分)‎ 在△ABE和△AGE中,‎ ‎∵AE=AE,∠AEB=∠AEG=90°,‎ ‎∴△ABE≌△AGE;……………………………………………………………………(3分)‎ ‎[方法二]由(1)得,EF=AF,∴∠AEF=∠FAE.………………………………(1分)‎ ‎∵EF//AG,∴∠AEF=∠EAG.………………………………………………………(1分)‎ ‎∴∠EAF=∠EAG.……………………………………………………………………(1分)‎ ‎∵AE=AE,∠AEB=∠AEG=90°,∴△ABE≌△AGE.………………………(3分)‎ 八、四边形 ‎(图一)‎ A B C E D F ‎25、已知:如图一,在△ABC中,AB=AC,点E 是AB的中点,以点E为圆心,EB为半径画弧,交BC 于点D,连结ED,并延长ED到点F,使DF=DE,连 结FC.‎ 求证:∠:F=∠A.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提示:证明四边形AEFC是平行四边形.‎ ‎14、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结DE、DF.在不再连结其他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EDF成为菱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AB=AC、AE=AF、AE=ED、DE∥AC、∠B=∠C等.‎ ‎23、‎(图十一)‎ A D B C O E 已知:如图十一,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是BD延长线上的点,‎ 且△ACE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若∠AED=2∠EAD,求证: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O=CO.……………………………(2分)‎ ‎∵△ACE是等边三角形,∴EO⊥AC,即DB⊥AC,……………………………(2分)‎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2分)‎ ‎(2)∵△ACE是等边三角形,∴∠AEC=60°.‎ ‎∵EO⊥AC,∴∠AEO=∠AEC=30°.………………………………………(1分)‎ ‎∵∠AED=2∠EAD,∴∠EAD=15°,∴∠ADO=∠EAD+∠AED=45°. (1分)‎ ‎∵四边形ABCD是菱形,∴∠ADC=2∠ADO=90°,…………………………(2分)‎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分)‎ ‎1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C.‎ ‎16、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C )‎ ‎(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7、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互相平分,交点为点O.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BCD成为矩形,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AC=BD或∠ABC=90°等.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5.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D )‎ ‎(A)∠D=90°; (B)AB=CD; (C)AD=BC; (D)BC=CD.‎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23、(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6分)‎ ‎(图七)‎ F D A C B E G 已知:如图七,在梯形ABCD中,AD∥BC,AB=DC.点E、F、G分别在边AB、BC、CD上,AE=GF=GC.‎ ‎(1)求证: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 ‎(2)当∠FGC=2∠EFB时,‎ 求证:四边形AEFG是矩形.‎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证明:(1)∵在梯形ABCD中,AB=DC,∴∠B=∠C.………………………(2分)‎ ‎∵GF=GC,∴∠C=∠GFC.………………………………………………………(1分)‎ ‎ ∴∠B=∠GFC,AB∥GF,即AE∥GF.……………………………………………(1分)‎ ‎∵AE=GF,∴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2分)‎ ‎(2)过点G作GH⊥FC,垂足为点H.……………………………………………(1分)‎ ‎∵GF=GC,∴∠FGH=∠FGC.…………………………………………………(1分)‎ ‎ ∵∠FGC=2∠EFB,∴∠FGH=∠EFB.…………………………………………(1分)‎ ‎ ∵∠FGH+∠GFH=90°,∴∠EFB+∠GFH=90°.……………………………(1分)‎ ‎ ∴∠EFG=90°.………………………………………………………………………(1分)‎ ‎∵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EFG是矩形.………………………(1分)‎ ‎10、如果梯形的两底之比为2︰5,中位线长14厘米,那么较大底的长为 厘米.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0.‎ ‎(图四)‎ A D F E B C ‎24、如图四,在△ABC中,∠BAC=90°,延长 BA到点D,使AD=AB,点E、F分别为边BC、‎ AC的中点.‎ ‎(1)求证:DF=BE;‎ ‎(2)过点A作AG∥BC,交DF于点G,求证:AG=DG.‎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证明:[方法一] (1)点E、F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 ‎ ∴EF是△ABC的中位线,‎ ‎ ∴EF∥AB,EF=AB=AD,………………………………………………………(1分)‎ ‎ ∴∠EFC=∠BAC=90°=∠DAF.…………………………………………………(1分)‎ 又AF=FC,∴△AFD≌△FCE,……………………………………………………(1分)‎ ‎∴DF=CE,……………………………………………………………………………(1分)‎ ‎ 又CE=BE,∴DF=BE;……………………………………………………………(1分)‎ ‎(2)画出线段AG.…………………………………………………………………(1分)‎ ‎∴△AFD≌△FCE,‎ ‎ ∴∠D=∠FEC,………………………………………………………………………(1分)‎ ‎ 又∵FE∥AB,∴∠FEC=∠B,又∵AG∥BC,‎ ‎ ∴∠B=∠DAG,………………………………………………………………………(1分)‎ ‎ ∴∠D=∠DAG,………………………………………………………………………(1分)‎ ‎ ∴AG=DG.……………………………………………………………………………(1分)‎ ‎ [方法二] (1)∵点E、F分别为边BC、AC的中点,‎ ‎ ∴EF是△ABC的中位线,‎ ‎ ∴EF∥AB,EF=AB=AD,………………………………………………………(1分)‎ 连结AE得,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1分)‎ ‎∴AE=DF,……………………………………………………………………………(1分)‎ 又AE是Rt△ABC斜边BC上的中线,∴AE=BE,………………………………(1分)‎ ‎∴BE=DF;……………………………………………………………………………(1分)‎ ‎ (2)画出线段AG.…………………………………………………………………(1分)‎ ‎ 由(1)得,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 ∴AE∥DF,‎ ‎∴∠D=∠BAE,………………………………………………………………………(1分)‎ 又∵AE=BE,∴∠BAE=∠B,‎ 又∵AG∥BC,∴∠B=∠DAG,……………………………………………………(1分)‎ ‎∴∠D=∠DAG,………………………………………………………………………(1分)‎ ‎ ∴AG=DG.……………………………………………………………………………(1分)‎ ‎ [方法三] (1)∵点F是边AC的中点,∴AF=AC,‎ 又∵AD=AB,∴==,……………………………………………(1分)‎ ‎∵∠FAD=∠CAB=90°,∴△FAD∽△CAB,……………………………………(1分)‎ ‎∴==,即DF=BC,………………………………………………(1分)‎ ‎∵点E是边BC的中点,∴BE=BC,……………………………………………(1分)‎ ‎∴DF=BE;……………………………………………………………………………(1分)‎ ‎(2)画出线段AG.…………………………………………………………………(1分)‎ 由(1)得△FAD∽△CAB,∴∠D=∠B,…………………………………………(1分)‎ ‎∵AG∥BC,∴∠B=∠DAG,………………………………………………………(1分)‎ ‎ ∴∠D=∠DAG,………………………………………………………………………(1分)‎ ‎ ∴AG=DG.……………………………………………………………………………(1分)‎ ‎10、一个梯形的两底长分别为6和8,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7.‎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九、图形的运动 ‎(图一)‎ G A D F E B C H ‎14、如图一,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绕点C按顺 时针方向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EFCG,EF交AD于点 H,那么DH 的长为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4、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BC=‎2cm.如果以AC的中点为旋转中心,将这三角形旋转180°,点B落在B′处,那么点B′与点B的原来位置相距 cm..‎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2.‎ ‎13、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B=45°,AE为BC上的高,将△AB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后得△AB′E,那么△AB′E与四边形AE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图一)‎ A B C D B′‎ E F ‎.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2 .‎ ‎13、在Rt△ABC中,∠A<∠B,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如果CD恰好与AB垂直,那么∠A等于 (度).‎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A B C D M N ‎(图一)‎ 解:∵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 ‎∴CM=AM,∴∠CMN=2∠A=2∠ACM,‎ ‎∵将△ACM沿直线CM折叠,点A落在点D处,‎ ‎∴∠NCM=∠A=∠ACM,‎ ‎∴∠CMN=2∠NCM,‎ ‎∵CD⊥AB,∴∠NCM=30°,‎ ‎∴∠A=30° .‎ ‎(图三)‎ x y O A B ‎11、如图三,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线段AB垂直于 y轴,垂足为点B,且AB=2.如果将线段AB沿y轴 翻折,点A落在点C处,那么点C的横坐标是 ‎ .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2.‎ ‎(图四)‎ ‎12、图四是4×4正方形网格.请在其中选取一个 白色的单位正方形并涂黑,使图4中黑色部分是一个 中心对称图形.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答案见图一.‎ ‎(图一)‎ ‎(图一)‎ ‎(C)‎ ‎(A)‎ ‎(B)‎ ‎(D)‎ ‎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C.‎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图二)‎ ‎12、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很多建筑图形具有对称 性.图2是一个破损花窗的图形,请把它补画成中心对 称图形.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答案见图一.‎ ‎(图一)‎ ‎21、(1)在图三所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三角形中,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关于坐标原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的编号为 ;‎ ‎1‎ ‎2‎ ‎3‎ ‎4‎ ‎-1‎ ‎-2‎ ‎-3‎ ‎-4‎ x y O ‎1‎ ‎2‎ ‎3‎ ‎4‎ ‎-1‎ ‎-2‎ ‎-3‎ ‎-4‎ ‎①‎ ‎②‎ ‎③‎ ‎④‎ ‎(图三)‎ A B C ‎1‎ ‎2‎ ‎3‎ ‎4‎ ‎-1‎ ‎-2‎ ‎-3‎ ‎-4‎ x y O ‎1‎ ‎2‎ ‎3‎ ‎4‎ ‎-1‎ ‎-2‎ ‎-3‎ ‎-4‎ ‎(图四)‎ ‎(2)在图四中,画出与△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①和②;①和③.……………………………………………………(2分,2分)‎ ‎(2)所画三角形正确.………………………………………………………………(4分)‎ 十、相似形 ‎6、如图一,如果AB∥CD∥EF,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B A C D E F ‎(图一)‎ ‎(A)=; (B)=; ‎ ‎(C)=; (D)=. A.‎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9、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如果AD=8,DB=6,EC=9,那么AE=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2.‎ ‎1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CD平分ACB,DE∥BC,如果AC=10,AE=4,那么BC=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5.‎ ‎11、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DE∥BC.如果AD=2,DB=4,AE=3,那么EC=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6.‎ ‎17、如图五,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BC 上‎(图五)‎ D E A C B F 的点,AE交BD于点F.如果=,那么 ‎=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 ‎(图一)‎ A C B M E F B′‎ 翻折、比例线段 ‎18、如图一,在Rt△ABC中,∠BAC=90°,AB ‎=3,点M为边BC上的点,联结AM.如果将△ABM 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边AC的中点处,那 么点M到AC的距离是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作ME⊥AB于点E,MF⊥AC于点F,‎ ‎∵∠BAC=90°,∴MF∥BA.∵直线AM为折痕,∴∠MAC=45°,∴MF=AF.‎ ‎∵MF∥BA,∴CF︰CA=MF︰BA,‎ ‎∵AB=3,将△ABM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边AC的中点处,‎ ‎∴AC=2AB=6,∴(6-MF)︰6=MF︰3,∴MF=2,即点M到AC的距离是2.‎ ‎11、在△ABC中,如果AB=AC=‎5cm,BC=‎8cm,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重心G到BC的距离是 cm.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 ‎12、在△ABC中,点G为重心,若BC边上的高为6,则点G到BC边的距离为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 ‎15、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G是重心.如果AG=6,那么线段DG的长为………………………………………………………………………………………(B )‎ ‎(A)2; (B)3; (C)6; (D)12.‎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6、在△ABC中,过重心G且平行BC的直线交AB于点D,那么AD︰DB= . 2︰1(或2).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18、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个钝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B)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D)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D.‎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图二)‎ D E C A B F ‎9、如图二,点E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延 长线上一点,连结AE,交边CD于点F.在不添加辅 助线的情况下,请写出图中一对相似三角形:‎ ‎ .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AFD∽△EFC(或△EFC∽△EAB,或△EAB∽△AFD).‎ C′‎ B′‎ A′‎ ‎14、如图1,在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的顶点A、B、C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图中画一个△A1B‎1C1,使△A1B‎1C1∽△ABC(相似比不为1),且点A1、B1、C1都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画出一个合要求的三角形,即得2分.‎ C′‎ B′‎ A′‎ C′‎ B′‎ A′‎ ‎(图一)‎ A B C ‎(图二)‎ A D E B C ‎16、如图二,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DE∥BC,那么在下列三角形中,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是………………………………………( )‎ ‎(A)△DBE;‎ ‎(B)△ADE;‎ ‎(C)△ABD;‎ ‎(D)△BDC.‎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B、D.‎ ‎(图二)‎ A B C D E ‎14、在三角形纸片ABC中,∠C=90°,∠A=30°,‎ AC=3 .折叠该纸片,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与AB、‎ A AC分别相交于点D和点E(如图二),折痕DE的长 为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1.‎ ‎(图一)‎ A B C D F E G ‎18、如图一,矩形纸片ABCD,BC=2,∠ABD=‎ ‎30°.将该纸片沿对角线BD翻折,点A落在点E处,‎ EB交DC于点F,那么点F到直线DB的距离为 ‎ .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 ‎9、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AC上,DE∥BC,AD=1,BD=2,则S△ADE︰S△ABC=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9.‎ ‎20、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点O.如果AD︰BC=1︰3,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S△COD=9S△ACO; (B)S△ABC=9S△ACD;‎ ‎(C)S△BOC=9S△AOD; (D)S△DOC=9S△AOD.‎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C.‎ ‎16、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3,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是 . 1︰9.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4、计算3-2的结果是…………………………………………………………( )‎ ‎(A)a; (B); (C)-a; (D)-. B.‎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6、如图二,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那么+等于( )‎ ‎(图二)‎ C D A B ‎(A); (B);‎ ‎(C); (D). B.‎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5、若是非零向量,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B)=; (C)+=0;(D)+=0.A.‎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图一)‎ A C B D ‎15、如图二,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 设向量=,=.如果用向量、表示向 量,那么= .+.‎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十一、锐角三角比 ‎17、已知在Rt△ABC中,∠C=90°,AC=2,BC=3,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sinB=; (B)cosB=; (C)tgB=; (D)ctgB=.C.‎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0、在△ABC中,∠A=90°,设∠B=θ,AC=b,则AB= (用b和θ的三角比表示).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b·ctgθ或.‎ ‎10、正方形ABCD中,∠ABD的余弦值等于 .‎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1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如果将线段BD绕着点B旋转后,点D落在BC延长线上的点D′处,那么tg∠BAD′=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A B C D ‎(图一)‎ ‎21、已知:如图一,在四边形ABCD中,BC=CD ‎=DB,∠ADB=90°,cos∠ABD=,‎ 求:S△ABD∶S△BCD.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2 .‎ ‎(图一)‎ D A C B ‎22、如图4,在△ABC中,∠C=90°,点D在BC 上,BD=4,AD=BC,cos∠ADC=.‎ 求:(1)DC的长;(2)sinB的值.‎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6;(2).‎ ‎(图四)‎ A C D B E ‎19、已知:如图三,在△ABC中,AD是边BC上 的高,点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 sinB=. ‎ 求:(1)线段DC的长;(2)tg∠EDC的值.‎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在Rt△BDA中,∠BDA=90°,AD=12,sinB==,………(1分)‎ ‎∴AB=15,……………………………………………………………………………(1分)‎ ‎∴BD===9,…………………………………………(2分)‎ ‎∴DC=BC-BD=14-9=5 .………………………………………………………(1分)‎ ‎(2)[方法一]过点E作EF⊥DC,垂足为点F,∴EF∥AD.……………………(1分)‎ ‎∵AE=EC,∴DF=DC=,EF=AD=6,…………………………………(2分)‎ ‎∴在Rt△EFD中,∠EFD=90°,tg∠EDC==.………………………(2分)‎ ‎[方法二]在Rt△ADC中,∠ADC=90°,tgC==.……………………(2分)‎ ‎∵DE是斜边AC上的中线,∴DE=AC=EC.…………………………………(1分)‎ ‎∴∠EDC=∠C,………………………………………………………………………(1分)‎ ‎∴tg∠EDC=tg∠C=.……………………………………………………………(1分)‎ ‎(图三)‎ A D F E B C ‎21、如图三,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 ‎=45°.翻折梯形ABCD,使点B重合于点D,折痕分别 交边AB、BC于点F、E.若AD=2,BC=8,‎ 求:(1)BE的长;(2)∠CDE的正切值.‎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由题意得△BFE≌△DFE,∴DE=BE,…………………………………(1分)‎ ‎ ∵在△BDE中, DE=BE,∠DBE=45°,‎ ‎ ∴∠BDE=∠DBE=45°,‎ ‎ ∴∠DEB=90°,即DE⊥BC,………………………………………………………(1分)‎ ‎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BC=8,易得 ‎ EC=(BC-AD)=3,……………………………………………………………(1分)‎ ‎ ∴BE=5;………………………………………………………………………………(1分)‎ ‎ (2)由(1)得DE=BE=5,………………………………………………………(1分)‎ ‎ 在△DEC中,∠DEC=90°,DE=5,EC=3,‎ ‎ ∴tg∠CDE==.………………………………………………………………(2分)‎ ‎(图一)‎ A C B D ‎21、已知:如图一,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8,∠B=60°,BC=12,联结点A、C.‎ ‎(1)求tan∠ACB的值;‎ ‎(2)若点M、N分别是AB、DC边的中点,联 结点M、N,求线段MN的长.(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过点A作AE⊥BC,垂足为点E(如图一).………………………………1分 ‎(图一)‎ A C B D E 在Rt△ABE中,∵∠B=60°,AB=8,‎ ‎∴BE=AB·cosB=8×cos60°=4,…………1分 AE=AB·sinB=8×sin60°=4, ………1分 ‎∵BE=4,BC=12,∴EC=8.………………1分 在Rt△ACE中,tan∠ACB===. …………………………………1分 ‎(2)在梯形ABCD中,∵AB=CD,∠B=60°,‎(图二)‎ A C B D F E ∴∠DCB=∠B=60°. ………1分 过点D作DF⊥BC,垂足为点F(如图二),‎ ‎∵∠AEC=∠DFC=90°,∴AE∥DF.……1分 ‎∵AD∥BC,∴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AD=EF.……………………………………1分 在Rt△CDF中,FC=DC·cos∠DCF=8×cos60°=4,‎ ‎∴EF=EC-FC=4,∴AD=4.‎ ‎∵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MN==8. ……………………1分 ‎(图八)‎ D E C A B ‎23、已知:如图八,在梯形ABCD中,AD∥BC,‎ CA平分∠BC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B=2∠E.‎ ‎(1)求证:AB=DC;‎ ‎(2)若tgB=2,AB=,求边BC的长.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1)证明:∵DE∥AC,∴∠BCA=∠E.…………………………………………(1分)‎ ‎∵CA平分∠BCD,∴∠BCD=2∠BCA.…………………………………………(1分)‎ ‎∴∠BCD=2∠E.……………………………………………………………………(1分)‎ 又∵∠B=2∠E,∴∠B=∠BCD.…………………………………………………(1分)‎ ‎(图三)‎ D E C A B F G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即AB=DC.…………………………………………(2分)‎ ‎(2)解:如图3,作AF⊥BC,DG⊥BC,垂足分 别为F、G,则AF∥DG.‎ 在Rt△AFB中,tgB=2,‎ ‎∴AF=2BF.………………………………(1分)‎ 又∵AB=,且AB2=AF2+BF2,∴5=4BF2+BF2,得BF=1.……………(1分)‎ 同理可知,在Rt△DGC中,CG=1.………………………………………………(1分)‎ ‎∵AD∥BC,∴∠DAC=∠ACB.‎ 又∵∠ACB=ACD,∴∠DAC=ACD.∴AD=DC.‎ ‎∵DC=AB=,∴AD=.……………………………………………………(1分)‎ ‎∵AD∥BC,AF∥DG,∴四边形AFGD是平行四边形.∴FG=AD=.……(1分)‎ ‎∴BC=BF+FG+GC=2+.……………………………………………………(1分)‎ C B A D ‎(图一)‎ ‎21、已知:如图一,在梯形ABCD中,AD∥BC,‎ AC⊥AB,AD=CD,cosB=,BC=26.‎ 求:(1)cos∠DAC的值;(2)线段AD的长.(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解:(1)在Rt△ABC中,∠BAC=90°,cosB==.…………………(1分)‎ ‎∵BC=26,∴AB=10.………………………………………………………………(1分)‎ ‎∴AC===12.………………………………………(2分)‎ ‎∵AD//BC,∴∠DAC=∠ACB.……………………………………………………(1分)‎ ‎∴cos∠DAC=cos∠ACB==;……………………………………………(1分)‎ C B A D ‎(图一)‎ E ‎(2)过点D作DE⊥AC,垂足为E(如图一).…………………………………(1分)‎ ‎∵AD=DC,AE=EC=AC=12.………(1分)‎ 在Rt△ADE中,cos∠DAE==,(1分)‎ ‎∴AD=13.……………………………………………………………………………(1分)‎ α A B C ‎(图一)‎ ‎12、如图一,自动扶梯AB段的长度为‎20米,倾 斜角A为α,高度BC为 米(结果用 含α的三角比表示).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20sinα.‎ ‎(图六)‎ O x y A B ‎19、已知:如图六,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 原点.点A的坐标为(10,0),点B在第一象限内,‎ BO=5,sin∠BOA=.‎ 求:(1)点B的坐标;(2)cos∠BAO的值.‎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解:(1)如图2,作BH⊥OA,垂足为点H.………………………………………(1分)‎ ‎(图二)‎ O x y A B H 在Rt△OHB中,∵BO=5,sin∠BOA=,‎ ‎∴BH=3.…………………………………(2分)‎ ‎∴OH=4.…………………………………(1分)‎ ‎∴点B的坐标为(4,3). ………………(2分)‎ ‎(2)∵OA=10,OH=4,∴AH=6. ……………………………………………(1分)‎ 在Rt△AHB中,∵BH=3,∴AB=3.………………………………………(1分)‎ ‎∴cos∠BAO==.…………………………………………………………(2分)‎ ‎12、某飞机在离地面‎1200米的上空测得地面控制点的俯角为60°,此时飞机与该地面控制点之间的距离是 米.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800.‎ ‎10、在离旗杆‎20米处的地方用测角仪测得旗杆顶的仰角为α,如果测角仪高为‎1.5米,那么旗杆的高为 米(用含α的三角比表示).‎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0tgα+1.5 .‎ ‎11、某山路的路面坡度i=1︰,沿此山路向上前进‎200米,升高了 米.‎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0 .‎ 十二、圆 ‎21、“创意设计”公司员工小王不慎将墨水泼在一张设计图纸上,导致其中部分图形和数据看不清楚(如图七所示).已知图纸上的图形是某建筑物横断面的示意图,它是以圆O的半径O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点A是OD与圆O的交点.‎ DE=4‎ CE=5‎ r=‎ AD=7‎ OC⊥DE I=1︰0.75‎ O A C D E H ‎(图七)‎ O A C D E H ‎(图八)‎ F B ‎(1)请你帮助小王在图八中把图形补画完整;‎ ‎(2)由于图纸中圆O的半径r的值已看不清楚,根据上述信息(图纸中i=1︰0.75是坡面CE的坡度),求r的值.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1)(图形正确);………………………………………………………………(3分)‎ ‎(2)由已知OC⊥DE,垂足为点H,则∠CHE=90°.∵i=1︰0.75,∴=.‎ 在Rt△HEC中,EH2+CH2=EC2.设CH=4k,EH=3k(k>0),‎ 又∵CE=5,得(3k)2+(4k)2=52,解得k=1,∴EH=3,CH=4,………(3分)‎ ‎∴DH=DE+EH=7,OD=OA+AD=r+7,OH=OC+CH=r+4.‎ 在Rt△ODH中,OH2+DH2=OD2,∴(r+4)2+72=(r+7)2,‎ 解得r=.…………………………………………………………………………(3分)‎ ‎16、在圆O中,弦AB的长为6,它所对应的弦心距为4,那么半径OA= .‎ ‎5.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图六)‎ A C B ‎18、在△ABC中,AB=AC=5,cosB=(如图 六).如果圆O的半径为,且经过点B、C,那么 线段AO的长等于 .A C B ‎(图一)‎ O1‎ O2‎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 解:3或5.‎ ‎①‎ ‎②‎ ‎③‎ ‎④‎ ‎(图五)‎ ‎16.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五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 B )‎ ‎(A)第①块; (B)第②块;‎ ‎(C)第③块; (D)第④块.‎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10、已知圆O的弦AB=8,相应的弦心距OC=3,那么圆O的半径长等于 .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5 .‎ ‎21、(本题满分10分)‎ ‎(图五)‎ ‎·‎ A B C ‎ 本市新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 径,小杰和小丽沿湖边选取A、B、C三根木柱,使得 A、B之间的距离与A、C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测得BC 长为‎240米,A到BC的距离为‎5米,如图五所示.请 你帮他们求出滴水湖的半径.(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设圆心为点O,连结OB、OA,OA交线段BC于点D.……………………(1分)‎ ‎∵AB=AC,∴AB=AC.∴OA⊥BC,且BD=DC=BC=120 .……………(1分)‎ 由题意,DA=5 .……………………………………………………………………(1分)‎ ‎ 在Rt△BDO中,OB2=OD2+BD2,…………………………………………………(2分)‎ ‎ 设OB=x米,…………………………………………………………………………(1分)‎ ‎ 则x2=(x-5)2+1202,……………………………………………………………(2分)‎ ‎∴x=1442.5 .…………………………………………………………………………(1分)‎ 答:滴水湖的半径为‎1442.5米.……………………………………………………(1分)‎ ‎(图一)‎ O1‎ O2‎ B A ‎17、如图一,圆O1与圆O2相交于A、B两点,它 们的半径都为2,圆O1经过点O2,则四边形O1AO2B 的面积为 . 2.‎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M A P N Q ‎·‎ ‎(图一)‎ ‎27、如图一,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 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米.‎ 假设拖拉机在公路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受到噪声 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 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 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千米/小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 (2000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M A P N Q ‎·‎ ‎(图一)‎ 解:若以A为圆心,‎100米为半径作圆,那么圆 C D E A和直线MN有两个交点分别是C、D,过A作MN 的垂线AE,垂足是E,在直角△AEP中,∠AEP=‎ ‎90°,∠APE=30°,AP=‎160米,AE=AP=80‎ 米.因为点A到直线MN的距离小于‎100米,所以 这所学校会受到噪声影响.由勾股定理及垂径定理可计箅得EC=‎60米,所以CD=‎120米,学校受到噪声影响时间t=120÷18=24秒.‎ ‎11、一个圆弧形门拱的拱高为‎1米,跨度为‎4米,那么这个门拱的半径为 _米.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2.5 .‎ ‎(图六)‎ ‎·‎ A B C D E F O ‎23、已知:如图六,圆O是△ABC的外接圆,圆心 O在这个三角形的高CD上,点E和F分别是边AC和 BC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CEDF是菱形.‎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图一)‎ 证法一:∵点O为圆心,AB为圆O的弦,OD⊥AB,∴AD=BD.…(2分)‎ 又∵CD⊥AB,∴AC=BC.‎ ‎∵∠CDA=90°,点E是AC的中点,∴DE=AC=EC.……………………(1分)‎ 同理DF=BC=FC.………………………………………………………………(1分)‎ ‎∴DE=EC=CF=FD.………………………………………………………………(2分)‎ ‎∴四边形CEDF是菱形.……………………………………………………………(2分)‎ 证法二:∵点O为圆心,AB为圆O的弦,OD⊥AB,∴AD=BD.……(2分)‎ ‎∵点D和F分别是边AB和BC的中点,∴FD∥AC,且FD=AC.…………(2分)‎ ‎∵点E是AC的中点,∴EC=AC=FD.…………………………………………(1分)‎ ‎∴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分)‎ ‎∵∠CDA=90°,点E是AC的中点,∴DE=AC=EC.……………………(1分)‎ ‎∴四边形CEDF是菱形.………………………………………………………(2分)‎ 证法三:连结EF,交CD于点G.‎ ‎∵点E、F分别为AC、BC的中点,∴EF∥AB.…………………………(1分)‎ ‎∴CG=DG,EG︰AD=CG︰CD=GF︰DB.………………………………(1分)‎ ‎∵点O为圆心,AB为圆O的弦,OD⊥AB,∴AD=BD.………………(2分)‎ ‎∴EG=GF.……………………………………………………………………(1分)‎ ‎∵CG=DG,EG=GF,∴四边形CEDF是平行四边形.…………………(2分)‎ ‎∵EF∥AB,CD⊥AB,∴CD⊥EF.…………………………………………(1分)‎ ‎∴四边形CEDF是菱形.………………………………………………………(2分)‎ ‎3、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4或5.‎ ‎13、如果半径分别为2和3的两个圆外切,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5.‎ ‎16、已知圆O1和圆O2外切,半径分别为‎1cm和‎3cm,那么半径是‎5cm且与圆O1、圆 O2都相切的圆一共可以作出 个.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6..‎ ‎14、矩形ABCD中,AB=5,BC=12 .如果分别以A、C为圆心的两圆相切,点D在圆C内,点B在圆C外,那么圆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1<r<8或18<r<25.‎ ‎11、已知圆O的半径为1,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2,过点P引圆O的切线,那么切线长是 .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 ‎6、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圆的切线必垂直于半径; (B)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C)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D)经过圆心与切点的直线必垂直于切线.D.‎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B M A P O ‎(图一)‎ ‎23、已知:如图一,过圆O外一点B作圆O的切 线BM, 点M为切点,BO交圆O于点A,过点A作 BO的垂线,交BM于点P,BO=3,圆O半径为1 .‎ 求:MP的长. (2000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MP=.‎ ‎12、两个以点O为圆心的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如果AB的长为24,大圆的半径OA为13,那么小圆的半径为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5 .‎ ‎(图一)‎ A B C D O M N ‎·‎ ‎24、已知:如图一,AB是半圆O的直径,弦 CD∥AB,直线CM、DN分别切半圆于点C、D,‎ 且分别和直线AB相交于点M、N.‎ ‎(1)求证:MO=NO;‎ ‎(2)设∠M=30°,求证:MN=4CD.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答案:(1)OM=ON;(2)4CD. ‎ ‎(图一)‎ B O P A ‎6.如图一,从圆O外一点P引圆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如果∠APB=60°,PA=8,那么弦AB的长是……………………………………………………( )‎ ‎(A)4; (B)8;‎ ‎(C)4; (D)8. B.‎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图一)‎ E A B C D ‎24、已知:如图一,在△ABC中,∠B=90°∠A的 平分线交BC于点D,点E为AB上的一点,DE=DC,‎ 以点D为圆心,DB长为半径作⊙D.‎ 求证:(1)AC是⊙D的切线;‎ ‎(2)AB+EB=AC.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证明:(1)过点D作DF⊥AC,垂足为点F,‎ ‎∵AD为∠BAC的角平分线, ∴DF=BD , ∴AC为⊙D的切线. ‎ ‎(2)‎ ‎1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圆; (B)两个等圆不可能内切;‎ ‎(C)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内切圆; (D)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外切三角形.‎ ‎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BC ‎17、如果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可能有……( )‎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BC.‎ ‎10、如果两个圆的一条外公切线长等于5,另一条外公切线长等于‎2a+3,那么a= . 1.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18、如果⊙О1、⊙О2的半径分别为4、5,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О1О2=1时,⊙О1与⊙О2内切;‎ ‎(B)当О1О2=5时,⊙О1与⊙О2有两个公共点;‎ ‎(C)当О1О2>6时,⊙О1与⊙О2必有公共点;‎ ‎(D)当О1О2>1时,⊙О1与⊙О2至少有两条公切线.‎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BD.‎ ‎17、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这个圆的半径,这个点在圆外;‎ ‎ (B)一条直线垂直于圆的半径,这条直线一定是圆的切线;‎ ‎ (C)两个圆的圆心距等于它们的半径之和,这两个圆有三条公切线;‎ ‎ (D)圆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小于这个圆的半径,这条直线与圆有两个交点.‎ ‎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C、D.‎ ‎13、正十五边形的中心角等于 (度).(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 24 .‎ ‎5、下列正多边形中,中心角等于内角的是……………………………………( )‎ ‎(A)正六边形; (B)正五边形; (C)正四边形; (D)正三边形.C.‎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B)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大小与边数成正比例;‎ ‎ (C)正多边形一个外角的大小随边数的增加而减小;‎ ‎ (D)边数大于3的正多边形的对角线长都相等.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AC.‎ ‎8、正六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6 .‎ 十三、综合 统计初步与一元一次方程 ‎24、小明家使用的是分时电表,按平时段(6︰00~22︰00)和谷时段(22︰00~次日6︰00)分别计费.平时段每度电价为0.61元,谷时段每度电价为0.30元.小明将家里2005年1月至5月的平时段和谷时段的用电量分别用折线图表示(如图7),同时将前4个月的月用电量和相应电费制成表格(如表1).‎ ‎20‎ ‎60‎ ‎40‎ ‎80‎ ‎1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月份 用电量(度)‎ ‎10‎ ‎17‎ ‎34‎ ‎50‎ ‎65‎ ‎45‎ ‎55‎ ‎64‎ ‎75‎ ‎80‎ 谷时段用电量 平时段用电量 ‎(图七)‎ ‎(表一)‎ ‎ 项目月份 月用电量 ‎(度)‎ 电费(元)‎ ‎1月 ‎90‎ ‎51.80‎ ‎2月 ‎92‎ ‎50.85‎ ‎3月 ‎98‎ ‎48.24‎ ‎4月 ‎105‎ ‎48.55‎ ‎5月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计算5月份的月用电量及相应电费,将所得结果填人表1中;‎ ‎(2)小明家这5个月的月平均用电量为 度;‎ ‎(3)小明家这5个月每月用电量呈 趋势(选择“上升”或“下降”);这5个月每月电费呈 趋势(选择“上升”或“下降”);‎ ‎(4)小明预计7月份家中用电量很大,估计7月份用电量可达500度,相应电费将达243元.请你根据小明的估计,计算出7月份小明家平时段用电量和谷时段用电量.‎ ‎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110,46.95;(2)99;(3)上升,下降.(每小题各2分,共6分)‎ ‎(4)解:设小明家7月份平时段用电量为x度,谷时段用电量为y度.(1分)‎ 根据题意,得…………………………………………(2分)‎ 解得 答:设小明家7月份平时段用电量为300度,谷时段用电量为200度.…(1分)‎ ‎28、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3,6),并与x轴交于点B(-1,0)和点C,顶点为点P.‎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点D为线段OC上的一点,满足∠DPC=∠BAC,求点D的坐标.‎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由条件得6=(-3)2-3b+c与0=(-1)2-x+c,‎ 可以解得b=-1,c=-.‎ ‎(图一)‎ C O A B x y P D E F ‎∴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是y=x2-x-.‎ ‎(2)由(1)可求得此函数图象顶点是P(1,-2),‎ 由函数式等于0,得到方程的解分别为3与-1,∴点C 坐标是(3 ,0),‎ 作AE、PF垂直于x轴,垂足分别是E、P.易得AE ‎=EC=6,即△PE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CE=45°.‎ 同理可得△P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CE=45°,‎ 设点D坐标是(a,0),那么DC=OC-OD=3-a.‎ ‎∵∠PCD=∠ACB, ∠DPC=∠BAC,∴△DPC∽△BAC.‎ ‎∴DC︰BC=PF︰AF,即(3-a)︰(3+1)=2︰6,‎ ‎∴得a=,点D坐标为(,0).‎ ‎24、已知:如图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点A(0,-3)为圆心,5为半径作圆A,交x轴于B、C两点,交y轴于点D、E两点.‎ ‎(图一)‎ ‎·‎ O x C A.‎ y B D ‎(1)求点B、C、D的坐标;‎ ‎(2)如果一个二次函数图像经过B、C、D三点,‎ 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 ‎(3)点P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过点P作与圆 A相离并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上述二次函数图像于 点F,当△CPF中一个内角的正切之为时,求点P的坐标.‎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解:(1)∵点A的坐标为(0,-3),线段AD=5,‎ ‎∴点D的坐标(0,2).……………………………………………………………(1分)‎ 连结AC,在Rt△AOC中,∠AOC=90°,OA=3,AC=5,∴OC=4. ……(1分)‎ ‎∴点C的坐标为(4,0);…………………………………………………………(1分)‎ 同理可得 点B坐标为(-4,0). ………………………………………………(1分)‎ ‎(2)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 由于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B、C、D三点,则 ……………(3分)‎ 解得 ∴所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3分)‎ ‎(图一)‎ ‎·‎ O x C A.‎ y B P F D ‎(3)设点P坐标为(t,0),由题意得t>5,……………………………………(1分)‎ ‎∴点F的坐标为(t,-t2+2),‎ ‎∴PC=t-4,PF=t2-2,‎ ‎∵∠CPF=90°,‎ ‎∴当△CPF中一个内角的正切值为时,‎ ‎①若PC︰PF=1︰2时,即(t-4)︰(t2-2)=1︰2,‎ 解得t1=12,t2=4(舍);……………………………………………………………(1分)‎ ‎②当PF︰PC=1︰2时,即(t2-2)︰(t-4)=1︰2,‎ 解得t1=0(舍),t2=4(舍);……………………………………………………(1分)‎ ‎∴所求点P的坐标为(12,0).……………………………………………………(1分)‎ ‎(图一)‎ A B O P H G ‎29、已知:如图一,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 扇形OAB的弧AB上有一个动点P,PH⊥OA,垂足为 点H,△OPH的重心为G.‎ ‎(1)当点在弧AB上运动时,线段GO、GP、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 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 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x,G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3)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长. (2000市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在线段GO、GP、GH中有保持不变的线段是GH.‎ 延长PG交OH于点D,延长HG交OP于点E.由于点G是△POH的重心,‎ ‎∴GH=HE=·OP=2;‎ ‎(2)在直角△OPH中,OH==.DH=OH=.‎ 在直角△DPH中,DP==,‎ ‎∴y=GP=DP=.0<x<6 .‎ ‎(3)△PGH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当GP=PH时,即=x. 解得x=,经检验是原方程根且符合题意;‎ 当GP=GH时,即=2解得x=0,不符合题意,故舍去;‎ 当PH=GH时,即x=2 .‎ 综上所述,如果△PGH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的长等于或2 .‎ A B P D C ‎(图一)‎ ‎27、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 AD<BC,且AD=5,AB=DC=2 .‎ ‎(1)如图一,点P为AD上的一点,满足 ‎∠BPC=∠A,‎ ‎① 求证:△ABP∽△DPC;‎ ‎②求AP的长.‎ ‎(2)如果点P在AD边上移动(点P与点A、D 不重合),且满足∠BPE=∠A,PE交直线BC于点E,同时交直线DC于点Q,那么 ‎①当点Q在线段DC的延长线上时,设AP=x,CQ=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②当CE=1时,写出AP的长(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2001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图二)‎ Q A B P D C E 答案:(1)①略;②设AP=x,∵△APB∽△DCP,∴AP︰DC=AB︰PD,∴x︰2=2︰(5-x),∴x=1或4;‎ ‎(2)①如图二,∵△APB∽△DQP,‎ ‎∴AP︰DQ=AB︰PD,‎ ‎∵AP=x,CQ=y,AD=5,AB=DC=2,‎ ‎∴x︰(2+y)=2︰(5-x),‎ ‎∴y=-x2+x-2,由y>0,得定义域为1<x<4;‎ ‎②如图二,∵△APB∽△CQE,∴AP︰CQ=AB︰CE,‎ ‎∵AP=x,CQ=y,CE=1,AD=5,AB=DC=2,‎ ‎(图三)‎ Q A B P D C E ‎∴x︰y=2︰1,∴x=2y,即x=2(-x2+x-2),∴x=2,∴AP=2;‎ 如图三,∵△APB∽△DQP,‎ ‎∴AP︰DQ=AB︰PD,‎ ‎∵AP=x,CQ=y,AD=5,AB=DC=2,‎ ‎∴x︰(2-y)=2︰(5-x),‎ ‎∴y=x2-x+2,由y>0,得定义域为0<x<1或4<x<5 .‎ ‎∵△BAP∽△PDQ∽△ECQ,∴AB︰EC=AP︰CQ,‎ ‎∵AB=2,CE=1,AP=x,CQ=y,∴2︰1=x︰y,∴x=2y,即x=2(x2-x+2),∴x=3-(x=3+舍去).AP=3-.‎ 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函数、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九上)‎ ‎(图一)‎ A P B D Q C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5分,第(3)小题满分5分)‎ ‎25、已知:如图一,∠ABC=90°,AB=2,BC ‎=3,AD∥BC,点P为线段BD上的动点,点Q在射 线AB上,且满足=.‎ ‎(1)当AD=2,且点Q与点B重合时(如图二),‎ 求线段PC的长;‎ ‎(2)在图一中,联结AP,当AD=,且点Q在 A P B D Q C ‎(图三)‎ A P B(Q)‎ D C ‎(图二)‎ 线段AB上时,设点B、Q之间的距离为x,=y,‎ 其中S△APQ表示△APQ的面积,S△PBC表示△PBC的面 积,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AD<AB,且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时(如图三),求∠QPC的大小.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AD∥BC,∴∠ADB=∠DBC.‎ ‎∵AD=AB=2,∴∠ABD=∠ADB,∴∠ABD=∠DBC.‎ ‎∵∠ABC=90°,∴∠PBC=45°.…………1分 A P B(Q)‎ D C ‎(图二)‎ ‎∵=,AD=AB,点Q与点B重合(如图二),‎ ‎∴PB=PQ=PC,‎ ‎∴∠PCB=∠PBC=45°,……………………1分 ‎∴∠BPC=90°.………………………………1分 在Rt△BPC中,PC=BC·cosC=3×cos45°=. ……………………………1分 ‎(2)过点P作PE⊥BC,PF⊥AB,垂足分别为点E、F(如图一). ……………1分 E F ‎(图一)‎ A P B D Q C ‎∴∠PFB=∠PEB=90°=∠ABC,‎ ‎∴四边形FBEP是矩形,∴PF∥BC,PE=PF.‎ ‎∵AD∥BC,∴PF∥AD,∴=.‎ ‎∵AD=,AB=2,∴=. ………1分 ‎∵AQ=AB-QB=2-x,BC=3,∴=,‎ ‎∵BC=3,∴ y===·=×=-x+,…2分 函数的定义域是0≤x≤. ……………………………………………………………1分 ‎(3)过点P作PM⊥BC,PN⊥AB,垂足分别为点M、N(如图三).……………1分 M N A P B D Q C ‎(图三)‎ 易得四边形PNBM是矩形,‎ ‎∴PN∥BC,PM=BN,∠MPN=90°.‎ ‎∵AD∥BC,∴PN∥AD,‎ ‎∴=,∴=.‎ ‎∵=,∴=.………………………………………………………1分 又∵∠PMC=∠PNQ=90°,∴Rt△PMC∽Rt△PNQ,………………………………1分 ‎∴∠CPM=QPN.…………………………………………………………………………1分 ‎∵∠MPN=90°,∴∠CPM+QPM=∠QPN+∠QPM=∠MPN=90°,‎ 即∠QPC=90°.…………………………………………………………………………1‎ 分 ‎(图一)‎ A B C P O y x ‎26、如图4,直线y=x+2分别交x、y轴于点 A、C,点P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PB⊥x 轴,点B为垂足,S△ABP=9.‎ ‎(1)求点P的坐标;‎ ‎(2)设点R与点P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点R在直线PB的右侧.作RT⊥x轴,点T为垂足,当△BRT与△AOC相似时,求点R的坐标.‎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图一)‎ P A B C O y x R T C 解:(1)可以求得点A(-4,0)、C(0,2).‎ R 设点P(a,a+2)(a>0),则点B(a,0),‎ ‎∴AB=a+4.PB=a+2.‎ ‎∵S△ABP=9,∴AB·PB=9,∴(a+4)(a+2)=9,∴a=2或-10,‎ ‎∵点P是该直线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点,∴取a=2,∴点P的坐标为(2,3).‎ ‎(2)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点P(2,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3=,∴k=6,∴反比例函数是y=,‎ ‎∵点R与点P在同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设R(b,),T(b,0),其中b>2,那么BT=b-2,RT=,‎ 当△RTB∽△AOC时,RT︰CO=BT︰AO,RT︰BT=AO︰CO=2,‎ ‎∴︰(b-2)=2,∴b1=-1(舍去),b2=2,∴R的坐标为(3,2).‎ 当△RTB∽△COA时,RT︰AO=BT︰CO,RT︰BT=CO︰AO=1︰2,‎ ‎∴︰(b-2)=1︰2,∴b1=1-(舍去),b2=1+,‎ ‎∴点R的坐标为(1+,),‎ 所以,点R的坐标为(3,2)或(1+,).‎ ‎27、操作:将一把三角尺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上,并使它的直角顶点P在对角线AC上滑动,直角的一边始终经过点B,另一边与射线DC相交于点Q.‎ ‎ 探究: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 ‎(1)当点Q在边CD上时,线段PQ与线段PB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试证明你观察得到的结论;‎ ‎(2)当点Q在边CD上时,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当点P在线段AC上滑动时,△PCQ是否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PCQ成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位置,并求出相应的x的值;如果不可能,试说明理由.(图5、图6、图7的形状大小相同,图5供操作、实验用,图6和图7备用)‎ ‎(2002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图5)‎ ‎(图6)‎ ‎(图7)‎ M P A B C D Q ‎(图一)‎ N 解:(1)作PM⊥BC于点M,PN⊥CD于点N(如图一).‎ 可以证明△PNQ≌△PMB,∴PQ=PB.‎ ‎(2)如图一,M 可以求得PC=-x,‎ A(P)‎ B C D(Q)‎ ‎(图二)‎ ‎∴S四边形PBCQ=S正方形PMCN=PC2=(-x)2‎ ‎∴y=x2-x+1, 0≤x<;‎ ‎(3)△PCQ可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图三)‎ A Q B C D P E F 当点P与点A重合时,点Q与点D重合,‎ 这时PQ=QC,△PCQ是等腰三角形.此时x=0;‎ 当点Q在边DC的延长线上,且CP=CQ时,‎ ‎△PCQ是等腰三角形.‎ 如图三,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设PC=m,‎ ‎∴PE=PF=CE=CF=m,‎ 当PC=CQ=m时,BE=FQ=CF+CQ=m+m,‎ ‎∵BE+CE=1,∴(m+m)+m=1,‎ ‎∴m=-1 .此时x=AP=AC-PC=1 .‎ ‎(图一)‎ A D B G E C O x ‎25、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射 线CD上的动点(不与点D重合),直线AE交直线 BC于点G,∠BAE的平分线交射线BC于点O.‎ ‎(图二)‎ ‎(备用图)‎ A B C D ‎(1)如图一,当CE=时,求线段BG的长;‎ ‎(2)当点O在线段BC上时,设=x,BO=‎ 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3)当CE=2ED时,求线段BO的长.‎ ‎(2008年上海市学业考试模拟题)‎ 解:(1)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CE=,得DE=,‎ 又∵AD∥BC,即AD∥CG,∴==,得CG=1.…………………(2分)‎ ‎∵BC=2,∴BG=3.…………………………………………………………………(1分)‎ ‎(图一)‎ A D B G E C O F ‎(2)当点O在线段BC上时,过点O作OF⊥AG,垂足为点F(如图一),‎ ‎∵AO为∠BAE的角平分线,∠ABO=90°,‎ ‎∴OF=BO=y.………………………………(1分)‎ 在正方形ABCD中,AD∥BC,∴==x.‎ ‎∵AD=2,∴CG=2x.………………………(1分)‎ 又∵=x,CE+ED=2,得CE=.………………………………………(1分)‎ ‎∵在Rt△ABG中,AB=2,BG=2+2x,∠B=90°,∴AG=2.‎ ‎∵AF=AB=2,∴FG=AG-AF=2-2.…………………………(1分)‎ ‎∵△GOF∽△GAB,∴OF︰FG=AB︰BG,‎ 即y︰(2-2)=2︰(2+2x),‎ ‎(图二)‎ A D B G E C O ‎∴y=,(x≥0).…………………………………………(2+1分)‎ ‎(3)当CE=2ED时,‎ ‎①当点O在线段BC上时(如图二),即x=2,‎ 由(2)得OB=y=; ………(1分)‎ ‎(图三)‎ A D B E C O ‎②当点O在线段BC延长线上时(如图三),CE=4,ED=DC=2,在 Rt△‎ ADE中,AE=2.‎ 设AO交线段DC于点H,‎ ‎∵AO是∠BAE的平分线,即∠BAH=∠HAE,‎ 又∵AB∥CD,∴∠BAH=∠AHE,‎ ‎∴∠HAE=∠AHE,‎ ‎∴EH=AE=2.∴CH=4-2.……………………………………………(1分)‎ ‎∵AB∥CD,∴=,即=,得BO=2+2.……(2分)‎ 一次函数、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两圆之间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八下)‎ ‎(图一)‎ y M C O x ‎1‎ ‎3‎ ‎4‎ ‎2‎ A ‎1‎ ‎-1‎ ‎24、已知:如图一,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4),直线CM∥x轴,点B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直线y=x+b(b为常数)经过点B,且与直线CM相交与点D,联结OD.‎ ‎(1)求b的值和点D的坐标;‎ ‎(2)设点P在x轴上,若△POD是等腰三角形,‎ 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PD为半径的圆 P与圆O外切,求圆O的半径.‎ ‎(200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点A的坐标为(1,0),点B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 ‎∴点B的坐标为(-1,0), ……………………………………………………………1分 ‎∵直线y=x+b经过点B,∴-1+b=0,得b=1. …………………………………1分 ‎∵点C的坐标为(0,4),直线CM∥x轴,∴设点D的坐标为(x,4).…………1分 ‎∵直线y=x+1与直线CM相交于点D,∴x=3,∴点D的坐标为(3,4).……1分 ‎(2)∵D的坐标为(3,4),∴OD=5.……1分 y M C O x ‎1‎ ‎3‎ ‎4‎ ‎2‎ A ‎1‎ ‎-1‎ D P1‎ P3‎ P2‎ ‎(图一)‎ 当PD=OD=5时,点P的坐标为(6,0); 1分 当PO=OD=5时,点P的坐标为(5,0); 1分 当PO=PD时,设点P的坐标为(x,0)(x>0),‎ ‎∴x=,得x=,‎ ‎∴点P的坐标为(,0).…………………1分 y M C O x ‎1‎ ‎3‎ ‎4‎ ‎2‎ A ‎1‎ ‎-1‎ ‎-1‎ D P1‎ P3‎ P2‎ ‎(图二)‎ 综上所述,所求点P的坐标是(6,0)、(5,0)、(,0)(如图一).…………1分 ‎(3)当以PD为半径的圆P与圆O外切时,‎ 若点P的坐标为P2(6,0)(如图二),‎ 则圆P的半径PD=5,‎ 圆心距PO=6,∴圆O的半径r=1. ………2分 若点P的坐标为P1(5,0)(如图三),‎ ‎(图三)‎ y M C O x ‎1‎ ‎3‎ ‎4‎ ‎2‎ A D P1‎ P3‎ P2‎ ‎-1‎ 则圆P的半径PD=2,‎ 圆心距PO=5,∴圆O的半径r=5-2.2分 综上所述,所求圆O的半径等于1或5-2.‎ 说明:若点P的坐标为P3(,0)时,r=0.‎ ‎27、如图一,在正方形ABCD中,AB=1,AC是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点E是边AD上的任意一点(点E与点A、D不重合),过点E作AC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于点F,点G为切点;‎ ‎(1)当∠DEF=45°时,求证点G为线段EF的中点;‎ ‎(2)设AE=x ,FG=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A B C D E F G A B C D A B C D E F G D1‎ ‎(图一)‎ ‎(图二)‎ ‎(备用图)‎ ‎(3)将△DEF沿直线EF翻折后得△D1EF,如图(2),当时,讨论△AD1D与△ED‎1F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 (2003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1)证明:∵∠DEF=45°,得∠DFE=90°-∠DEF=45°,‎ ‎∴∠DFE=∠DEF,∴DE=DF,又∵AD=DC,∴AE=FC.………………………1分 ‎∵AB是⊙B的半径,AD⊥AB,∴AD切⊙B于点A;………………………………1分 同理,CD切⊙B于点C.‎ 又∵EF切⊙B于点C,∴AE=EG,FC=FG. ………………………………………1分 ‎∴EG=FG,即点G是线段EF的中点. ………………………………………………1分 ‎(2)解:∵EG=AE=x,FG=CF=y,∴ED=1-x,FD=1-y.‎ 在Rt△DEF中,由ED2+FD2=EF2,得(1-x)2+(1-y)2=(x+y)2.……2分 A B C D E F G D1‎ H ‎(图一)‎ ‎∴y=, 0<x<1 .…………………1分,1分 ‎(3)解:当EF=时,由(2)得 EF=EG+FG=x+=,‎ 得x1=,或x2=,即AE=,或AE=.‎ ‎①当AE=时,△AD1D∽△ED‎1F.…………………………………………………1分 证明如下:设直线EF交线段DD1于点H(如图一),‎ 根据题意,△EDF≌△ED‎1F1;EF⊥DD且DH=D1H.‎ ‎∵AE=,AD=1,得AE=ED,∴EH∥AD1,‎ ‎∴∠D1AD=∠FED=∠FED1,…………………………………………………………1分 ‎∠AD1D=∠EHD=90°.‎ 又∵∠ED‎1F=∠EDF=90°,∴∠ED‎1F=∠ADD,…………………………………1分 ‎∴△AD1D∽△ED‎1F. ‎ ‎②当AE=时,△AD1D与△ED‎1F不相似. ………………………………………1分 ‎(图五)‎ A B O C ‎26、在△ABC中,∠BAC=90°,AB=AC=2,‎ 圆A的半径为1,如图五所示.若点O在BC边上运动 ‎(与点B、C不重合),设BO=x,△AOC的面积为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 域;‎ ‎(2)以点O为圆心,BO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圆O与圆A相切时,△AOC的面积.‎ ‎(2004年上海市中考试题)‎ 解:(1)过点A作AH⊥BC于点H.………………………………………………(1分)‎ ‎∵∠BAC=90°,AB=AC=2,∴BC=4,AH=BC=2,‎ ‎∴S△AOC=AH·CO=4—x,‎ 即y=-x+4,0<x<4;……………………………………………………(1分)(1分)‎ ‎(2)当点O与点H重合时,圆O与圆A相交,不合题意;当点O与点H不重合时,在Rt△AOH中,‎ AO2=AH2+OH2=4+|2-x|2=x2-4x+8,…………………………………………(1分)‎ ‎∵圆A的半径为1,圆O的半径为x,‎ ‎∴①当圆A与圆O外切时,(x+1)2=x2-4x+8,………………………………(1分)‎ 解得:x=,…………………………………………………………………………(1分)‎ 此时△AOC的面积y=4-=;………………………………………………(1分)‎ ‎②当圆A与圆O内切时,(x-1)2=x2-4x+8,…………………………………(1分)‎ 解得:x=,…………………………………………………………………………(1分)‎ 此时△AOC的面积y=4—=,…………………………………………………(1分)‎ ‎∴当圆A与圆O相切时,△AOC的面积为或.‎ 函数、锐角比、图形的运动 ‎24、(本题满分12分,第(1)小题满分5分,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4分)‎ 如图八,在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tan∠OAB=2.二次函数y=x2+mx+2的图象经过点A、B,顶点为点D.‎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图八)‎ O x y A B ‎(2)将△O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点B落 到点C的位置,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y轴向上或向下 平移后经过点C.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和平移后所得 图象的函数解析式;‎ ‎(3)设(2)中平移后所得二次函数图象与y轴的 交点为B1,顶点为D1 .点P在平移后的二次函数图象 上,且满足△PBB1的面积是△PDD1面积的2倍,求点 P的坐标.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说明:(1)本题所要求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经给出,只不过其中有一个系数未知,因此只要求一个条件即可求得这个系数.根据解析式可得,图像与y轴的交点B的坐标为(0,2).再结合tan∠OAB=2,可求得点A的坐标,从而求得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要求点C坐标,其实只需根据条件将线段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根据△ABO≌△CAH,可得AH=BO=2,CH=AO=1,从而得到点C的坐标(3,1).图像上下作平移运动时,保持开口方向和大小不变,因此二次项系数a不变.对称轴不变,结合二次项系数。可得一次项系数b也不变.因此根据点C的坐标,不难求得常数项c的值.‎ ‎(3)由第(2)题的结论可知,经过平移后的图像是原图像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因此BB1=DDl=1.所以根据面积的关系,可求得点P的横坐标,进而可求得点户的坐标.‎ 解:(1)由题意,点B的坐标为(0,2),…………………………………………(1分)‎ ‎∴OB=2,∵tan∠OAB=2,即=2,‎ ‎(图一)‎ O x y A B C ‎∴OA=1,∴点A的坐标为(1,0).(2分)‎ 又∵二次函数y=x2+mx+2的图象过点A,‎ ‎∴0=12+m+2,解得m=-3,…(1分)‎ ‎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3x+2.(1分)‎ ‎ (2)由题意,可得点C的坐标为(3,1),(2分)‎ ‎ ∴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3x+1. (1分)‎ ‎ (3)由(2),经过平移后所得图象是原二次函数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的图象,那么对称轴直线x=不变,且BB1=DD1=1.………………………………………(1分)‎ ‎ ∵点P在平移后所得二次函数图象上,设点P的坐标为(x,x2-3x+1).‎ ‎ 在△PBB1和△PDD1中,∵=2,∴边BB1上的高是边DD1上的高的2倍.‎ ‎(图二)‎ P1‎ B1‎ P2‎ O x y D B D1‎ ‎ ①当点P在对称轴的右侧时,‎ x=2(x-),得x=3,∴点P的坐标为(3,1);‎ ‎②当点P在对称轴的左侧,同时在y轴的右侧时,‎ x=2(-x),得x=1,∴点P的坐标为(1,-1);‎ ‎③当点P在y轴的左侧时,x<0,又-x=2( -x),得x=3>0(舍去).‎ 综上所述,所求点P的坐标为(3,1)或(1,-1).……………………………(3分)‎ 说明:看到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两条重要信息:①解析式中除两个变量x、y外,还有几个字母,那么就需要几个条件才能求得;②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即为常数项.图形作旋转运动时,其形状、大小保持不变.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其关键点,像本题中,不一定要把△OAB一起旋转.第(3)小题可解为:由题意,得BB1=DD1=1,对称轴x=.‎ 设点P的坐标为(x,y).∵=2,∴×1×|x|=2××1×|x-|,‎ 解得x1=3,x2=1.‎ 圆、相似形 ‎ 25、已知点P在线段AB上,点O在线段AB延长线上.以点O为圆心,OP为半径作圆,点C是圆O上的一点.‎ ‎(1)如图九,如果AP=2PB,PB=BO.求证:△CAO∽△BCO;‎ ‎(2)如果AP=m(m是常数,且m>1),BP=1,‎ ‎(图九)‎ O B C A P OP是OA、OB的比例中项.当点C在圆O上运动时,‎ 求AC︰BC的值(结果用含m的式子表示);‎ ‎(3)在(2)的条件下,讨论以BC为半径的圆B 和以CA为半径的圆C的位置关系,并写出相应m的取 值范围. (2006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1)证明:∵AP=2PB=PB+BO=PO,‎ ‎ ∴AO=2PO.∴AO︰PO=PO︰BO=2 .…………………………………………(2分)‎ ‎ ∵PO=CO,……………………………………………………………………………(1分)‎ ‎ ∴AO︰CO=CO︰BO.∵∠COA=∠BOC,∴△CAO∽△BCO.………………(1分)‎ ‎(2)解:设OP=x,则OB=x-1,OA=x+m.‎ ‎∵OP是OA、OB的比例中项,∴x 2=(x-1)(x+m),………………………(1分)‎ 得x=,即OP=,………………………………………………………(1分)‎ ‎∴OB=.………………………………………………………………………(1分)‎ ‎∵OP是OA、OB的比例中项,即OA︰OP=OP︰OB,‎ ‎∵OP=OC,∴OA︰OC=OC︰OB.………………………………………………(1分)‎ 设圆O与线段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当点C与点P、点Q不重合时,‎ ‎∵∠AOC=∠COB,∴△CAO∽△BCO.…………………………………………(1分)‎ ‎∴AC︰BC=OC︰OB.………………………………………………………………(1分)‎ ‎∴AC︰BC=OC︰OB=OP︰OB=m;‎ 当点C与点P或点Q重合时,可得AC︰BC=m,‎ ‎ ∴当点C在圆O上运动时,AC︰BC=m.…………………………………………(1分)‎ ‎ (3)解:由(2)得,AC>BC,且AC-BC=(m-1)BC(m>1),AC+BC=(m+1)BC,圆B和圆C的圆心距d=BC,‎ ‎ 显然BC<(m+1)BC,∴圆B和圆C的位置关系只可能相交、内切或内含.‎ 当圆B与圆C相交时,(m-1)BC<BC<(m+1)BC,得0<m<2,‎ ‎∵m>1,∴1<m<2 .………………………………………………………………(1分)‎ ‎ 当圆B与圆C内切时,(m-1)BC =BC,得m=2;……………………………(1分)‎ ‎ 当圆B与圆C内含时,BC<(m-1)BC,得m>2 .…………………………(1分)‎ ‎·‎ A B C D E F O P ‎(图一)‎ 圆、相似形、函数 ‎·‎ A B C D E F O P ‎(图一)‎ ‎25、在△ABC中,∠ABC=90°,AB=4,BC=‎ ‎3 .点O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为圆心作半 圆,与边AB相切于点D,交线段OC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于点P,交射线CB于点F.‎ ‎(1)如图一,求证:△ADE∽△AEP;‎ A B C ‎(备用图)‎ ‎(2)设OA=x,AP=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 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F=1时,求线段AP的长.‎ ‎(2005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 A B C D E F O P ‎(图一)‎ 证明:如图一,连结OD.…………………(1分)‎ 根据题意,得OD⊥AB,即∠ODA=90°.(1分)‎ ‎∵OE=OD,∴∠ODE=∠OED.‎ ‎∵∠DEP=90°,‎ ‎∴∠ADE=∠AEP.………………………(1分)‎ 又∵∠A=∠A,‎ ‎∴△ADE∽△AEP.……………………………………………………………(1分)‎ ‎(2)解:∵∠ABC=90°,AB=4,BC=3,∴AC=5 .‎ ‎∵OA=x,∴OE=OD=x,AD=x.……………………………………(1分)‎ ‎∴AE=x+x=x.…………………………………………………………(1分)‎ 当点O在边AC上移动时,总有△ADE∽△AEP,∴AP︰AE=AE︰AD.‎ ‎∴y=x,……………………………………………………………………(1分)‎ ‎∵AE≤AC,∴x≤5,∴x≤,∴0<x≤.…………………………(1分)‎ ‎(3)解法—:∵△ADE∽△AEP,∴AE︰AD=PE︰ED.‎ ‎∵AE=x,AD=x.∴PE︰ED=AE︰AD=2 .‎ 易证△BPF∽△EPD,∴BP︰BF=PE︰ED=2 .‎ ‎∴当BF=1时,BP=2 .‎ ‎①若EP交线段CB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一),则 AP=4-BP=2 .………………………………………………………………(2分)‎ A B C F P D E O ‎(图二)‎ ‎②若EP交线段CB于点F(如图二),则 AP=4+BP=6 .…………………………(2分)‎ 解法二:当BF=1时,‎ ‎①若EP交线段CB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一),‎ 则CF=4 .‎ ‎∴∠ADE=∠AEP,∴∠PDE=∠PEC.‎ ‎∵∠FBP=∠DEP=90°,∠FPB=∠DPE,∴∠F=∠PDE,‎ ‎∴∠CFE=∠FEC.∴CF=CE.‎ ‎∵CE=5-AE=5-x,∴5-x=4,得x=.‎ ‎∴y=2,即AP=2 .…………………………………………………………(2分) ‎ ‎②若EP交线段CB于点F(如图二),则CF=2 .‎ 类似①,易得CF=CE.‎ ‎∵CE=5-AE=5-x,∴5-x=2,得x=.‎ ‎∴y=6,即AP=6 .…………………………………………………………(2分) ‎ ‎(图十)‎ A B M N P Q O ‎·‎ ‎25、已知:如图一,∠MAN=60°,点B在射线 AM上,AB=4.点P为直线AN上一动点,以BP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PQ(点B、P、Q按顺时针排列),‎ 点O是△BPQ的外心.‎ ‎(1)当点P在射线AN上运动时,求证:点O ‎(备用图)‎ A B M N P Q O ‎·‎ 在∠MAN 的平分线上;‎ ‎(2)当点P在射线AN上运动(点P与点A不 重合)时,AO与BP交于点C,设AP=x,AC·AO ‎=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若点D在射线AN上,AD=2,圆I为 ‎△ABD的内切圆.当△BPQ的边BP或BQ与圆I相 切时,请直接写出点A与点O的距离.‎ ‎(2007年上海市学业考试试题)‎ A B M N P Q O H T ‎(图四)‎ ‎(1)证明:如图4,连结OB、OP,‎ ‎∵O是等边三角形BPQ的外心,‎ ‎∴OB=OP,………………………………(1分)‎ 圆心角∠BOP==120°.‎ 当OB不垂直于AM时,作OH⊥AM,OT⊥AN,‎ 垂足分别为点H、T.‎ 由∠HOT+∠A+∠AHO+∠ATO=360°,‎ 且∠A=60°,∠AHO=∠ATO=90°,∴∠HOT=120°.∴∠BOH=∠POT.(1分)‎ ‎∴Rt△BOH≌Rt△POT.………………………………………………………………(1分)‎ ‎∴OH=OT.∴点O在∠MAN的平分线上.………………………………………(1分)‎ 当OB⊥AM时,∠APO=360°-∠A-∠BOP-∠OBA=90°.‎ 即OP⊥AN,∴点O在∠MAN的平分线上.‎ 综上所述,当点P在射线AN上运动时,点O在∠MAN的平分线上.‎ A B M N P Q O C ‎(图五)‎ ‎(2)解:如图5,‎ ‎∵AO平分∠MAN,且∠MAN=60°,‎ ‎∴∠BAO=∠PAO=30°.…………………(1分)‎ 由(1)知,OB=OP,∠BOP=120°,‎ ‎∴∠CBO=30°.∴∠CBO=∠PAC.‎ ‎∵∠BCO=∠PCA ,∴∠AOB=∠APC. (1分)‎ ‎∴△ABO∽△ACP.…………………………(1分)‎ ‎∴=.∴AC·AO=AB·AP.‎ ‎∴y=4x. ……………………………………(1分)‎ A B M N P Q O 图6‎ ‎(D)‎ I ‎(A)‎ B M N P Q O 图7‎ D I ‎(A)‎ B M N P Q O 图8‎ D I 定义域为:x>0.……………………………(1分)‎ ‎(3)解:①如图6,当BP与圆I相切时,AO=2;…………………………(2分)‎ ‎ ②如图7,当BP与圆I相切时,AO=;……………………………………(1分)‎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锐角三角比)‎ ‎24、‎(图一)‎ ‎-1‎ y ‎1‎ x ‎1‎ A O 已知:如图十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bx+3的图像经过 点A(-1,0),顶点为点B.‎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B 的坐标;‎ ‎(2)如果点C的坐标为(4,0),AE⊥BC,垂 足为点E,点D在直线AE上,DE=1,求点D的坐 标.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解:二次函数y=-x2+bx+3的图像经过点A(-1,0),‎ ‎∴0=-1-b+3,∴b=2,…………………………………………………………(2分)‎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1分)‎ F ‎-1‎ y ‎1‎ x ‎1‎ A O B C E ‎(图一)‎ 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得顶点B的坐标为(1,4).…………………………………(2分)‎ ‎(2)过点B作BF⊥x轴,垂足为点F(如图一).‎ 在Rt△BCF中,∵BF=4,CF=3,BC=5,‎ ‎∴sin∠BCF=.‎ ‎(图二)‎ ‎-1‎ y ‎1‎ x ‎1‎ A O B D1‎ C D2‎ E H2‎ H1‎ 在Rt△ACE中,∵sin∠ACE=,AC=5,‎ ‎∴=,∴AE=4.…………………(2分)‎ 过点D作DH⊥x轴,垂足为点H.由题意知,点 H在点A得右侧(如图二),‎ 易证△ADH∽△ACE,∴==.‎ 其中CE=3,AE=4.设点D的坐标为(x,y),则AH=x+1,DH=y.‎ ‎①若点D在AE的延长线上,则AD=5,得==,∴x=3,y=3,∴点D的坐标为(3,3);‎ ‎②若点D在线段AE上,则AD=3,得==,∴x=,y=,∴点D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3,3)或(,).………………………………(5分)‎ 直角梯形、一次函数、两圆位置关系(外切)、无理方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图十三)‎ A B M C D E ‎25、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十三).点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点M是线段DE的中点.‎ ‎(1)设BE=x,△ABM的面积为y,求y关 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 ‎(备用图)‎ A B C D ‎(图十四)‎ 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 ‎(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N.如果以点 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求线段 BE的长. (2008年上海市学业试题)‎ ‎(图一)‎ A B M C D E H 解:(1)取AB的中点H,联结MH(如图一).‎ ‎∵点M是线段DE的中点,‎ ‎∴MH∥BE,MH=(BE+AD).……(1分)‎ 又∵AB⊥BE,∴MH⊥AB,……………(1分)‎ ‎∴S△ABM=AB·MH,得y=x+2(x>0).………………………(2分)(1分)‎ ‎(2)由已知得DE=.……………………………………………(1分)‎ ‎∵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 H A B M C D E ‎(图二)‎ ‎∴MH=AB+DE(如图二),‎ 即(x+4)=[2+],…(2分)‎ 解得x=,即线段BE的长为.………………………………………………(1分)‎ ‎(3)由已知,以点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 又易证∠DAM=∠EBM,……………………………………………………………(1分)‎ 由此可知,另一对对应角相等有两种情况:①∠ADN=∠BEM;②∠ADB=∠BME.‎ N A B M C D E ‎(图三)‎ ‎①当∠ADN=∠BEM时(如图三),‎ ‎∵AD∥BE,∴∠ADN=∠DBE,‎ ‎∴∠DBE=∠BEM,‎ ‎∴DB=DE,易得BE=2AD,得BE=8;…(2分)‎ N A B M C D E ‎(图四)‎ ‎②当∠ADB=∠BME时(如图四),‎ ‎∵AD∥BE,∴∠ADB=∠DBE,‎ ‎∴∠DBE=∠BME,‎ 又∠BED=∠MEB,∴△BED∽△MEB,‎ ‎∴=,即BE2=EM·DE,得x2=·,‎ 解得x1=2,x2=-10(舍去),即线段BE得长为2.……………………………(2分)‎ 综上所述,所求线段BE的长为8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