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9.50 KB
  • 2021-05-06 发布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 4 单元 千克和克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四单元 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教材第 37~40 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知道 1 千克=1000 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过程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 情感态度: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 1 千克=1000 克,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糖果,请你们猜一猜它们是一样重,还是哪一袋重一些? 师:谁想上来掂一掂? 学生可能说: 生 1:我认为左边那袋重一些。 生 2:我认为右边那袋重一些。 生 3:我认为它们是一样重的。 三位学生来掂一掂,一致认为是左边那袋重一些 师:刚才大家用眼睛观察得到了三种不同的结果,但通过掂一掂,大家的意见就 统一了。看来比较两件物品的轻与重光靠眼睛是不行的,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 法。那么这袋糖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学生可能说: 生 1:用秤来称。 生 2: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昨天老师请大家回去任选两件物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你们 完成了吗?谁想上来汇报? 学生汇报可能说: 生 1:一块香皂 100 克。 生 2:一支牙膏 105 克。 生 3:一袋大米 25 千克。 生 4:一袋洗衣粉 1.7 千克。 师:刚才你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 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板书:克和千克)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秤 1、提出问题。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但很多物品没有 包装袋,比如你们桌上所摆的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有多重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质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组织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的 秤。) 学生可能说出: 生 1:在水果店里见过盘秤。 生 2:在超市见过电子秤 生 3:我在实验室见过天平。 生 4:我在米店见过磅秤。 生 5:我在菜市场见过杆秤。 生 6:我家里有弹簧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种常用的秤——盘称。(实物展示) (1)组织学生观察秤面。 师: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的克数是多少。 在秤面上,指针指向 0 刻度,下面还有 2Kg 的字样,Kg 就是单位千克,表示如 果指针转了一圈,物体的重量是 2 千克。在一大格的位置标有 100g 的字样,g 就是单位克,表示如果指针指向这,物体的重量是 100 克。每一大格又分了 10 小格,那么每一小格表示有多重呢? 生:10 克。 (2)称秤练习。称出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 生 1:指针过了一大格又有 8 小格,数学课本重 180 克。 生 2:指针离 200 克的地方还少了两小格,数学课本重 180 克。 (二)建立"千克"的概念 1、动手实践。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别用盘秤称出 1 千克的盐,并填写好实验卡(1)。 2、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填写结果。 讨论:为什么每个小组称得的 1 千克盐都是两袋,而 1 千克的苹果个数却不一样 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生:因为每袋盐都一样重,每个苹果的重量却不一样。 3、让学生感受 1 千克有多重。 把两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觉一下 1 千克有多重。 4、举例。 师:1 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 1 公斤,在你的周围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 吗? 学生可能会说: 生 1:我们的体重。 生 2:一桶矿泉水。 4、举例。 师:1 千克也就是生活中常说的 1 公斤,在你周围能找到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吗? 师:那你们互相抱一抱吧。(同桌同学互相抱一抱) 师:你们的体重大约是 25 千克。 师:一桶矿泉水的重量大约是 19 千克。 (三)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 师:书、盐可以用盘秤称出它们的重量,那 1 粒黄豆能用盘秤称出它的重量吗? 生:能 师:试一试吧。 学生试后可能发现:很难称出它的质量。 师:用什么秤才能称出 1 粒黄豆的重量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说: 生:天平。 师:对,生活中常用天平来称较轻物品的质量,使用的单位是"克"。 2、用天平秤出数学课本的重量。 砝码:100+50+10+10+5=175(克) 游码:3(克) 数学课本重:175+3=178(克) (讨论)用盘称和天平,哪种称出的重量更准确? 3、在天平上演示称 1 克重量的过程。 师:1 枚 2 分的硬币重 1 克 4、让学生感受 1 克的重量。 每名学生在桌上找到 1 个 2 分硬币,把它放在手指上感受它的重量 师:说一说你对 1 克的感觉 生:很轻很轻。 5、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质量大约是 1 克的物品。 学生通过思考可能会说: 生 1:一枚图钉。 生 2:一张纸。(随手撕下一张作业本纸,用天平称出重量,发现比 1 克重,一 小张纸的重量才是 1 克。) 生 3:一枚 1 角的硬币。(拿出两个不同大小的 1 角硬币,发现大的那个重量有 2 克,小的那个才重 1 克。) 师:这些都说明 1 克的质量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非常轻。 7、将 10 个 2 分的硬币放在手上,感受 10 克的重量。 (四)"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大家猜一下多少个 1 克会是 1 千克呢? 生:1000 个克是 1 千克 师:你是怎么猜想出来的? 学生可能会说: 生 1:我从盘秤的刻度上看出来的。 生 2:我看到一包盐上标的净含量是 500 克,刚刚又称了一千克的盐有两包,就 是 500+500=1000 克,我就才 1 千克等于 1000 克。 师:满 1000 克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千克"来表示。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 1、2 题,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 生 1:我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千克和克作单位。 生 2:我知道了 1 千克=1000 克。 生 3:我知道了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作单位。 生 4:我认识了一些秤。 生 5:我知道比较轻的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