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1-04-28 发布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五年级-少年拳第一套7-8节教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体育教学计划设计(实践课) 单元课题:武术少年拳第一套(震脚架打-蹬踢架打-垫步弹踢-马步横打) (弓步撩掌-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拳收抱) 总体目标: 1、运动参与: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集体、分组和个人演练、展示攻防练习,体 验到习武的乐趣; 2、运动技能:能够说出基本动作和少年拳中的一些动作的名称和术语,了解其 基本锻炼价值和攻防含义;掌握基本动作中每个动作的动作方法和少年拳第一套 的完整套路,能够协调连贯,劲力顺达、形神皆备的完成动作演练。 3、身体健康:发展柔韧、敏捷、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衔接能力。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够精神振奋、意志昂扬,表现出勇于克服困难、顽 强果敢、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课 时 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主 要 教 学 手段、方法 预 计 练 习 密 度 与强度 1 1、复 习 武 术的基本功 和基本动作 2、学习 1-2 节 3、比赛 重:精气神足、 动作有力; 难:动作顺达、 落地轻巧。 1、了解少年拳 1-2 节的动作名称; 2、初步掌握少年拳 1-2 节的技术动作; 3、发展柔韧、灵敏、 协调。 讲解法、示范 法、游戏法、 评价法。 30%-35% 中 2 1、复 习 少 重:移重心及 1、了解 3-4 节动作 示范法、讲解 35%-40% 年拳 1-2 节 2、学习 3-4 节 3、比赛 时,依次用力; 难:弹踢时上 体正直,力达 脚尖。 名称; 2、初步掌握 3-4 节 技术动作; 3、发展柔韧、灵敏、 协调、速度、力量。 法、直观教学 法、语言提示 法、分层递进 法、评价法、 游戏法。 中大 3 1、复习 1-4 节 2、实 战 演 练 3、比赛 重:动作熟练、 连贯; 难:在实战中 的应用。 1、熟练完成 1-4 节 少年拳; 2、能在实践中应 用。 示范法、讲解 法、直观教学 法、语言提示 法、分层递进 法、评价法、 游戏法。 30%-35% 中 4 1、1-4 节的 实战小游戏 2、学习 5-6 节 重:步随手到, 成虚步时依次 用力; 难:重心稳定, 冲拳有力。 1、了解少年拳 5-6 节的名称; 2、初步学习 5-6 节 技术动作; 3、发展柔韧、灵敏、 协调、力量、速度。 讲解法、示范 法、直观教学 法、游戏法、 评价法。 30%-35% 中 5 1、复习 5-6 节 2、学习 7-8 节,3、比赛 重:动作的顺 序、路线清晰 难:脚跟与脚 掌的配合好, 1、了解少年拳 7-8 节名称; 2、初步学习少年拳 7-8 节技术动作; 讲解法、示范 法、直观教学 法、游戏法、 评价法、小组 30%-35% 中 4、课课练 会蹬腿、拧腰 3、发展柔韧、灵敏、 协调、力量、速度。 合作法。 6 1、复习 1-8 节 2、考核套 路。 重、难:冲拳 有力,跨步时 重心稳定,动 作连贯。 1、动作娴熟、连贯; 2、体现武术的精、 气、神。 讲解法、示范 法、直观教学 法、游戏法、 评价法。 30%-35% 中 一、课时计划 教授年级:五年级 课时: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少年拳 5-6 节,新授少年拳 7-8 节,实战小游戏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集体、分组和个人演练、展示和攻防练习, 体验到习武的乐趣。 2、运动技能:学生能够说出 5-8 节的动作名称,基本掌握少年拳 7-8 节技术动作。 3、身体健康:发展柔韧、灵敏、协调、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衔接能力。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够精神振奋、意气昂扬,表现出坚韧不拔的优良品 质。 教材重点:动作的顺序、路线清晰 教材难点:脚跟与脚掌的配合好,会蹬腿、拧腰 教学阶段 教 学 内容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活 动 组织形式及 要求 场 地 器 材 时 间 安排 安 排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 二、宣布本节 课的内容与 要求。 1、整队集合; 2、报告人数; 3、师生问好; 1、老师指导观察学 生; 2、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内容 与要求。 四横队集合: ♀♀♀♀♀ ♀♀♀♀♀ ♀♀♀♀♀ ♀♀♀♀♀ △ 要求:快静齐 操场 1' 准备部分 一、准备活 动,热身慢 跑,小游戏 “桃花朵朵 开” 二、准备操, 自编武术韵 律操: 1、冲拳步 2、弓步冲拳 3、弓步推掌 1、绕场地围成 2 个 圈跑动; 2、听在老师的讲游 戏的方法和规则; 3、听老师口令进行 游戏; 4、跟着老师在音乐 的带动下做韵律操。 1、老师指挥学生 变成两个圈; 2、老师提出不同 的跑法,并在过程 中喊数; 3、调动气氛; 4、带领学生做韵 律操; 5、提出要求。 两路纵队热身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 1、注意安全听指挥; 2、动作幅度大、到位、跟上 节奏。 操场 7' 基本部分 一、复习 5-6 节; 二、学习 7-8 式。 跳步推掌:左 脚向前落步 后,要立即向 前远跳左脚 落地要轻。 1、听口令进行练 习; 2、精气神到位; 1、学生认真听讲解, 并观察教师动作顺 序、路线; 2、学生模仿练习跳 步 2-3 次、跳步加推 掌的动作练习 2-3 次; 3、学生听教师口令 指挥集体练习 2-3 次; 1、教师口令指挥 复习 5-6 节动作 2 遍; 2、强调动作标准。 2、教师完整示范 跳步推掌动作(正 面侧面各一次), 并进行动作讲解; 3、教师采用分解 教学,先教跳步(手 抱拳),后教推掌; 4、采用完整教学, 教师统一口令指挥 脚和手的动作连起 来做; 四横队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认真复习,动作到位。 四横队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认真学习、练习到位。 操场 29' 撩拳收抱: 撩拳有力,拍 掌响亮,收抱 还原动作连 贯。 1、①拍(掌 拍拳背)② 举(上举掌交 叉) ③收(收拳 左转头) ④立(站立 还原) 三、重点:动 作的顺序、路 线清晰 难点:脚跟与 脚掌的配合 好,会蹬腿、 拧腰 ①向左、右 转 ②“你来我 往” ③马步转弓 步练习 ④巩固 7-8 式 四、实战演 练:学生三人 一组进行实 战演练,1 号 位先进攻 2、 3 号位先阻 挡,以此轮换 五、得分大比 武 游戏方法: 分成 3 人一 4、学生认真听讲 解,并观察教师动作 顺序、路线; 5、听教师口令模仿 慢动作练习①-④动 作 2-3 次,并喊出对 应的动作; 6、听教师口令指挥 2-3 次; 7、听教师口令,完 整练习 2-3 次; 1、练习方法: ①教师口令指挥,集 体练习 2 次 ②学生两人一组自 主练习,每人帮助同 学 5 次,再由教师集 体指挥练习 2-3 次 ③弓马步互换练习, 左右各 5 次 ④在教师指挥下完 整练习 2-3 次 1、学生按照老师要 求三人一组进行实 战演练 1、学生按照比赛规 则进行游戏; 5、教师完整示范 撩拳收抱,并进行 动作要点讲解; 6、教师分解教学: ①拍(掌拍拳背) ②举(上举掌交 叉) ③收(收拳左转 头) ④立(站立还原) 7、教师口令指挥 撩拳收抱完整练习 1、教师利用练习解 决难点: ①教师示范向左、 右转(体会脚跟与 脚掌配合用力) ②教师请同学一 起示范两人“你来 我往”:体会转髋、 拧腰;教师巡视并 帮助学生; ③教师示范马步 转弓步练习方法: 体会脚掌和脚跟配 合,转髋、拧腰; ④教师指挥完整 练习 2-3 次。 1、教师请两名同学 一起示范,并讲解 实战演练的方法; 2、教师巡视,并予 以帮助。 1、教师讲解游戏的 方法和规则; 2、教师巡视 3、教师评价; 四横队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认真学习、练习到位。 四横队散开: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认真学习、练习到位。 三人一组成三角形 ♀ ♀ ♀ △ 要求:注意三人配合 三人一组成三角形 ♀ ♀ ♀ 组,一人裁 判,两人先进 行共 3 局的 攻防比赛,每 一局各有一 次进攻和防 守,进攻有效 得一分,进攻 无效则失分, 两轮比赛最 多可得 12 分。轮换进行 比赛。 游戏规则: 进攻的有效 部位为脖子 以下腰以上 部位,击中手 臂无效。 六、身体素质 练习: 1、原地立卧 撑女生 10 个,男生 15 个; 2、行进间高 抬腿 20 个; 3、原地高抬 腿接冲刺跑。 1、学生听教师指挥 练习。 1、教师统一指挥课 练习。 △ 要求:裁判公平公正 三人一组成三角形 ♀ ♀ ♀ △ 要求:认真学习、练习到位。 结束部分 一、放松操。 二、总结,布 置课后作业。 三、下课。 1、跟随老师做放松 操; 2、认真听,反思学 习情况; 3、完成课后作业。 1、老师带领学生做 放松操; 2、总结本节课学习 情况,布置课后作 业; 3、安排收器材。 操场 3' 预计运动 量 练习密度:45% 平均心率:120——140 次/分 最高心率:130 次/分 二、教学反思 因为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 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 则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才能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 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