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9.51 KB
  • 2021-04-25 发布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 07 课 李商隐诗两首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 813-858),晚唐重要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 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 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 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 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喜爱。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 寄北》《锦瑟》等。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为“温李”。 【重点理解】 古今异义 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义:青春年华。 今义:青少年时代。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伤春之心。 今义: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的情怀。 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一词多义 端 锦瑟无端.五十弦(名词,缘故) 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事物的一头)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尽头,边际) 徒 海外徒.闻更九州(形容词,空,没有根据的)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名词,门徒,弟子)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 两人在也(副词,只,仅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形容词,白白的) 迷 庄生晓梦迷.蝴蝶(动词,迷恋,沉醉) 迷.不知吾所如(动词,分辨不清) 棋迷.(名词,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 以迷.天下之主(动词,迷惑) 可 此情可.待成追忆(副词,难道,哪能) 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动词,如,比得上) 望尘莫及.(动词,赶得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到,达到)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介词,趁) 初九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连词,和) 【难点探究】 1.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它是如何成为全诗 之主的。 【答案】 本诗写于作者晚年,是回顾华年情事之作,诗人以“思华年”(诗眼)总领全篇。颔、颈二 联写华年情事,围绕一生如梦如幻的身世遭逢,反复抒写了理想破灭、追求成空的深沉感慨与无穷遗恨, 尾联以“可待成追忆”与“惘然”作结,与首联“思华年”呼应。 2. 《锦瑟》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请你分析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感情有何作用? 诗歌原文 典故 对表现人物感情作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 ①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宇啼春 ② 沧海月明珠有泪 月明珠泪 ③ 蓝田日暖玉生烟 蓝田玉烟 ④ 【答案】 ①既是美好的梦境,又是虚幻之境,借此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境。 ②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之情。 ③月明珠泪,构成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了复杂的怅惘情怀。 ④借此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3.《马嵬(其二)》,本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 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 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4.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收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案】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前者是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 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对比 今昔之事。“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 后者指向以往。 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 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 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5.简要赏析《马嵬(其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 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 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 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 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 正确的一项是( ) A.琴弦.(xuán) 宵柝.(tuò) 未卜.(bǔ) B.晓.梦(xiǎo) 惘. 然(mǎnɡ) 虎旅. (lǚ) C.晓筹.(chóu) 马嵬.(wéi) 杜鹃.(juān) D.沧.海(cānɡ) 锦.瑟(jǐn) 贵妃.(fǐ) 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 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 C.望帝春心..托杜鹃 D.不及..卢家有莫愁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 同的一项是( ) A.千载谁堪伯仲..间 B.山围故国..周遭在 C.沧海..月明珠有泪 D.犹及清明..可到家 6.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7.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 典的一项是( )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8.把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6 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4)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外徒闻更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内精读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7 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诗,且都是以 事件为题材。 (2 分)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 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 C.《马嵬坡 》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 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 (2 分) 5.B【解析】“故国”古义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 6. B【解析】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7.B【解析】B 项,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8.(1)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空闻虎旅传宵柝 (4)当时七夕笑牵牛 (5)他生未卜此生休 (6)如何四纪为天子 9.(1)咏史 马嵬之变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按照题材,诗歌分为咏史诗、这两首诗都 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见解 (2)C【解析】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玄宗能当 机立断,终属“圣明”,但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昧的陈后 主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这不是“直抒胸臆”,也不是“盛赞唐玄宗”。 (3)诗中也包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同情,诗前两句暗示了玄宗迫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但仍不忘云雨旧情,所 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人的思想 感情。前两句暗示马嵬赐死杨贵妃,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 “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课外拓展】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①宝剑篇:唐代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作《宝剑篇》,借古剑尘埋托寓才士不遇。后因此篇得 到武则天赏识,终于实现匡国之志。②新丰酒:唐代初期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舍, 受到店主人的冷遇,于是取酒独酌。后来得到唐太宗赏识,拔居高位。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羁泊异乡时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悲酸凄苦和愤郁不平的身世之感。(2 分)(1) 首联展示出理想抱负与实际境遇的矛盾,悲叹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大抱负和用世热情, 却没有他那样的际遇,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飘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2)颔联进一步抒 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上句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 句写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鲜明强烈对比,表现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际关 系,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实和世态炎凉的激愤不平之情。(3)颈联写对“新知”“旧好” 的思念,但思念的结果却反而给心灵带来更深的痛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诋毁,旧日的知 交也关系疏远,良缘阻隔。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 对“薄俗”的强烈不满。(4)尾联写诗人想到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遇, 所以只能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然而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 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抒发到极致。末 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2 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颔联中“仍”“自”二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 “仍”字有“更”“兼”之意。黄叶本已凋衰,再加风雨摧残,其凄凉景象更令人触目神伤。不 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和不幸的加倍,而且有力地渲染了诗人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1 分)“自”字有 “自顾”之意。写出了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根本无视人间另有忧苦的意态。(1 分)两者对 比鲜明,表现出苦者自苦、乐者自乐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社会现 实和世态炎凉的激愤不平之情。(2 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①本:本来。高难饱:蝉以高洁自处,自然难以得饱。费声:枉费鸣声。②疏欲断:鸣声稀疏, 无力继续下去。碧无情:碧树对蝉的鸣叫无动于衷。③薄宦梗犹泛:诗人以之喻己漂泊不定的生涯。 故园芜已平:这句语出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④烦:劳。最相警: 最能使自己警觉,或给我敲响警钟。 (1)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抒发了诗人自己不得同情、不得 提携,四处漂泊,寄人篱下,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困顿 不平之感。表露出自己保持清高廉洁,不改初衷和意欲退隐之意。 【解析】 试题分析:诗如其人,而其人所咏之物往往似己。因此大体了解作者身世,特别是名家的身世和其为人, 这对回答好鉴赏问题至关重要。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这首咏蝉诗之所以最为入妙,关键在于写蝉能达到形神俱似,并采用什么方法来写?请结合原诗作简 要的分析。 【答案】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 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先说蝉因清高,难免受饥,其怨恨之声,实属徒劳,这 是正面描写;再说它尽管叫得声嘶力竭,疏落断续,但是所栖之树毫不动情,这是侧面烘托。 【解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1 ,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2 ,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③,岂宜重问后庭花? 【注】①日角:指隆起如日的额骨,古代以为是帝王之相,此指唐高祖。 ②隋炀帝很喜欢收集萤火,广种垂柳,劳民伤财,以供个人玩乐。 ③陈后主: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 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 艳词。 (1)此诗颈联颇受赞赏,请分析它使用的艺术手法。 【答案】(1)颈联运用了对比(手法,1 分),“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写今日之现实,隋 炀帝喜欢收集萤火,广种垂柳,如今只剩片片腐草,阵阵暮鸦(描述诗意,1 分),何等荒唐可笑! 鲜 明突出,在辛辣冷峻的讽刺中,流露出无穷的盛衰兴亡之感(讽刺隋炀帝劳民伤财,穷奢极欲招致灭 亡也可,效果 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小问是要求分析诗的颈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对此,先要分析诗歌颈联的表现特征。颈联 中,“于今”与“终古”,“无”与“有”,对比明显。第二小问要求赏析尾联的丰富蕴涵,对此, 首先要答出尾联诗句本身所表现出的内容,其次,要答出尾联背后所隐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 度。本题在答题最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就是表现手法的遗漏,赏析类的题目,一是要析手法,二是要 赏好处。好处,即表达效果,就本题来说就是蕴含丰富,意味深长。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2)此诗尾联蕴涵丰富,意味深长,请简要赏析。 【答案】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通过想象(或虚写)(1 分),设想隋炀帝在地 下若与陈后主相遇,难道还好意思再提起游乐艳词歌舞吗?(1 分)以反问(1 分)作结,问而不答, 寓答于问的写法,显得奇警道劲,增强了批判力度,很好地体现了“婉而多讽”的特色。这首诗批判 隋炀帝不接受历史教训,步了陈后主之后尘,为唐末帝王敲响了警钟(1 分)。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D 级。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 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 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 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 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 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 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 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 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 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 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弟义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 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 司之次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 义、品行不端之人。 B.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 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 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 分) 译文: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 分) 7.(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对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 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 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 县令。祖父李捕,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 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 令孤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沛州(今 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 年(837),(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 (842),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 然读书为儒者,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 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阂、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阂之党 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绚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 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 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绚在内署,共 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 在岭南多年。 三年(849)人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 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 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邹镇 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邹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 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 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沫 文和奠文。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 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 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他弟弟李义叟,也进士及第,累任宾佐。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③,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④,归飞体更轻。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 847 年)。这年春天。李商隐跟随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赴桂林,在郑 亚幕府担任幕僚,颇受厚遇。桂林的幕僚生活,成了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历程之中一小段相对平静的路途。 本诗便是到桂林后不久的一个傍晚,远离政治斗争漩涡的诗人观景所作。②夹城:两层城墙,中有通道, 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芙蓉院之间都有夹城相连。③并,相当于“更”、“又”的意思。④ 越鸟:指南方的鸟越,古越池(今两广一带地区)。幽草: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高阁迥:高阁, 诗人居处的楼阁。迥,远。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1.这首诗中,作者观景的立足点是 ;这首诗全篇的核心句是______。 2.这首诗中,哪些形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自身命运的联想?请选择其中某一形象,结合作品的整体 情调,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曲 江①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②,老忧王室泣铜驼③ 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 【注释】①曲江,又称曲江池,是唐代长安最大的风景名胜区。唐玄宗开元年间,这里非常繁华,安史之 乱后,荒废了。②华亭,西晋陆机故宅旁的华亭谷。陆机为宦官孟玖谗言所害,临死前悲叹:“华亭鹤唳, 岂可复闻乎?”③“泣铜驼”,西晋灭亡前,将军索靖预感天下有大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会见 汝在荆棘中尔!”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曲江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 分) 9.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阅读下列这首诗,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8.“远书归梦两悠悠” ,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 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 二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1)“悠悠” 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 意态。而夫妻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 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 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 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 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 (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 魄未曾入梦”。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 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 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 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 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 9.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 、“红树” 以及“雨” 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一、互文手法,二、拟人手法,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 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 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 词两两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如果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 梦”来体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读者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 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 生怜惜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