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50 KB
  • 2021-04-14 发布

高考物理复习同步练习:第一章 第2单元 课下综合提升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1.(2011·天津高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 (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第 1 s 内的位移是 ‎‎5 m B.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6 m/s C.任意相邻的 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 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 ‎2 m/s 解析:由x=v0t+at2 与 x=5t+t2 的对比可知:该运动的初速度v0=‎5 m/s,加速度a= ‎2 m/s2。将t= 1 s 代入所给位移公式可求得第 1 s内位移是‎6 m;前 2 s内的位移是‎14 m,平均速度 m/s = ‎7 m/s;由 Δx = aT2可得T= 1 s时,相邻 1 s 内的位移差都是 ‎2 m;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得任意 1 s内速度的增量(增加量)都是 ‎2 m/s。因此D正确。‎ 答案:D ‎2.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g取‎10 m/s2)(  )‎ 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 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 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 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 解析:小球被竖直上抛,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可以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规定向上为正,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上‎10 m/s时,vt=‎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15 m/s,方向向上,A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为向下‎10 m/s时,vt=-‎10 m/s,用公式求得平均速度为‎5 m/s,方向向上,C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 ‎10 m/s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x==‎15 m,D正确。‎ 答案:B ‎3.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起计时,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  )‎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 ‎3.0‎ ‎6.0‎ ‎9.0‎ ‎12‎ ‎12‎ ‎9.0‎ ‎3.0‎ A.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4 s B.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5 s C.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 s D.汽车减速运动的时间为4 s 解析:由表中前3 s可知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a1=‎3.0 m/s2,由vm=a1t可得匀加速经历的时间是4 s,A对B错;再由9.5 s到10.5 s的速度变化可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6.0 m/s2,由3=vm+a2t2得t2=1.5 s,因此9 s开始减速直到停止,经历的时间为2 s,D错;由4 s开始匀速到9 s开始减速,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 s。‎ 答案:A ‎4.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x1=‎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x3=‎8 m。由此可以求得(  )‎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在第二、三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由于闪光时间未知,所以根据x2-x1=x3-x2=aT2,只能求出第二次、第三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x2=‎5 m,选项C正确。‎ 答案:C ‎5.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  )‎ A.保持不变 B.不断增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解析: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 s,则经过时间t s,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gt2-g(t-1)2=gt-g,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的增大而增大,故B正确。‎ 答案:B ‎6.某乘客用手表估测火车的加速度,他先观测3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540 m;隔3分钟后又观测1分钟,发现火车前进了‎360 m,若火车在这7分钟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列火车加速度大小为(  )‎ A.‎0.03 m/s2        B.‎0.01 m/s2‎ C.‎0.5 m/s2 D.‎0.6 m/s2‎ 解析:v1.5= m/s=‎3 m/s,‎ v6.5= m/s=‎6 m/s a= m/s2=‎0.6 m/s2。‎ 答案:D ‎7.如图1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 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图1‎ 解析:由图可知相邻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2d,3d,4d,5d,所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由位移差Δx=aT2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a=,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 答案:A ‎8.如图2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射入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 图2‎ 出A时的速度为(  )‎ A. B. C. D. v1‎ 解析:设子弹运动的加速度为a,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v,子弹在A中运动过程中,有:v2-v=-2aL,子弹在B中运动过程中,有v-v2=-‎2a·‎2L,两式联立可得,v= ,因此C对。‎ 答案:C ‎9.如图3所示,传送带保持‎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m=‎0.5 kg的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的a点上,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5 m,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g取‎10 m/s2)(  )‎ 图3‎ A. s B.(-1) s C.3 s D.2.5 s 解析:物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μg=‎1 m/s2,速度达到皮带的速度时发生的位移x==m=‎0.5 m<L,故物体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段时间t1==1 s,第2段时间t2==s=2 s,t总=t1+t2=3 s。‎ 答案:C ‎10.如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t∝ B.t∝ C.t∝h D.t∝h2 图4‎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t=∝,选项B正确。‎ 答案:B ‎11.如图5所示,A、B两棒长均为L=‎1 m,A的下端和B的上端相距x=‎20 m,若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v0=‎40 m/s,求:‎ ‎(1)A、B两棒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2)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解析:(1)设经过时间t两棒相遇, 图5‎ 由gt2+(v0t-gt2)=x,‎ 得t== s=0.5 s。‎ ‎(2)从相遇开始到两棒分离的过程中,A棒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B棒做匀减速运动,设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为Δt,‎ 则(vAΔt+gΔt2)+(vBΔt-gΔt2)=‎‎2L 其中vA=gt,vB=v0-gt 代入后解得:Δt== s=0.05 s。‎ 答案:(1)0.5 s (2)0.05 s ‎12.如图6所示,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长L=‎2 m,车上左侧有一挡板,紧靠挡板处有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球。开始时,小车与小球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0=‎5 m/s。某时刻小 图6‎ 车开始刹车,加速度a=‎4 m/s2。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小车右端滑出并落到地面上。求:‎ ‎(1)从刹车开始到小球离开小车所用的时间;‎ ‎(2)小球离开小车后,又运动了t1=0.5 s落地。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多远?‎ 解析:(1)小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小球在平板车上向右匀速运动,设小球经t s离开小车,‎ 则:v0t-(v0t-at2)=L 解得t=1 s。‎ ‎(2)小球离开小车后, 经0.5 s落地,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x1=v0t1=‎2.5 m。‎ 小球离开小车时,小车的速度v=v0-at=‎1 m/s,‎ 再向前运动t2==0.25 s就停止运动,‎ 此过程前进x2=t2=‎0.125 m,‎ 故小球落地时离小车右端的距离 Δx=x1-x2=‎2.375 m。‎ 答案:(1)1 s (2)‎‎2.37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