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9.07 KB
  • 2021-04-13 发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四课 峨日朵雪峰之侧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四课 峨日朵雪峰之 侧 【基础知识】 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 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峨日朵雪峰之侧》) D.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 式经营得风生水起。 B.如何让农耕文化的菁华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值得深 入研究的课题。 C.艺术评论,特别是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评论,由于人们的视角不同,往往通过争论能发 展和提高文艺理论。 D.地球是一个家,无论哪一种生命灭绝,对地球都是伤害。一旦生态被人类破坏,所有不好的恶果最后也 将由人类承担。 3.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春节,小李给老师拜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D.涂鸦之作,不值先生一哂,如蒙赐正,不胜感激!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韩寒是愤青,而鲁迅、闻一多、柏杨同样是愤青。一位位愤青,都是以骂而闻名于世的。愤青的重点不 在“青”而在“愤”,因为愤怒他们永葆年轻人的活力。愤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为惊醒,或为疗救,不平则鸣 ②看清了社会的种种无良 ③却能发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 ④手无实权而心有正义公理 ⑤很难居于高位,却能居于思想和灵魂的高地 ⑥虽不能与主流之音共鸣 A.⑤②⑥③①④ B.⑤②④①⑥③ C.①④⑤②⑥③ D.④①⑥③⑤②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我小心地探出前额”突出了“我”面对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的惊讶与敬畏之情。 B.《峨日朵雪峰之侧》写小蜘蛛时用“可怜”与“默享”两个词,将前面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 的高度之上。 C.《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 的面前。 D.《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进行对比,突出云雀歌声所 具有的巨大力量。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你能从中读出哪些韵味 呢? 2.《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峨日朵雪峰之侧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一特写镜头有何用意? 三、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的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填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都抒发了诗人在特殊年代的热烈情感。郭沫若用_____ (特点)的海浪意象传 递了_________的磅礴情感;闻一多化用_________(特点)的红烛意象,寄托了_______的时代之思。 2.有人评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是新诗“感性形式”与“理性形成”的典型代表,请选择其中一 首,谈谈诗歌中的感性流露与理性思考。 3.有人说,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相比,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更具庄严之美,请结合诗歌 具体意象进行分析。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2.诗人向我们展示大海的整体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壮士心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 1934年 1月 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 关头。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 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 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 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 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 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 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 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沉郁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 特殊的艺术效果。 3.诗歌的第一节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出两组。 4.诗歌末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非常巧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冬(之一) 穆旦 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 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 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 我将用一杯酒灌溉我的心田。 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枯草的山坡,死寂的原野, 独自凭吊已埋葬的火热一年, 看着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 不知低语着什么,只是听不见。 呵,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冬晚围着温暖的炉火, 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 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 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 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 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 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 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 来温暖人生的这严酷的冬天。 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各节均为五行,前面具体展开,最后以感叹作结;各节二四五行押韵,一三行不押韵,显得错落有 致,回环有序。 B.诗人在“冬”这个核心意象的统摄下,通过“北风”“茫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 悲凉的意境。 C.穆旦的诗歌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诗中意象的内涵具有开放性,如“严酷的冬天”和“冰冻的小河” 均有象征意义。 D.诗中的“冬天”融合视觉、听觉,带给读者强烈的官能感受,如“昏黄”“茫茫白雪”等视觉和“门窗沙 沙地响”等听觉。 2.《冬(之一)》并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矛盾之处。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还给我 严力 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过锁的门 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 哪怕已经被你吃掉了 也请把骨头还给我 请还给我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 哪怕已经被你录在了磁带上 也请把笛子还给我 请还给我 我与我兄弟姐妹们的关系 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 请还给我爱的空间 哪怕已经被你污染了 也请把环保的权利还给我 请还给我整个地球 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 一千个国家 一亿个村庄 也请你还给我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没有房间也要一扇门,即使雄鸡被吃掉也要鸡的骨头,荒唐要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和悲凉。 B.牧歌被录在磁带上,就变成了“你”赚钱的工具,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 C.“哪怕只有半年也请还给我”,既表明作者对与兄弟姐妹关系的珍视,也暗含了对失去亲情的痛惜。 D.如果爱的空间被污染了,诗人希望通过“环保”治理改善,含蓄地表现出对纯洁的爱的执着追求。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各国统治者集中为一个“你”作为诉求和谴责的对象。 B.“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用夸张手法呈现世界被分割的图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诉求。 C.诗中一再使用的“哪怕”,凸显了最高期待与最低限度的满足之间强烈的反差,强化了情感力度。 D.全诗借助多种意象,展开丰富联想,运用排比等多种手法,显现出清晰的思维脉络和深沉的情感旋律。 3.“还给我”是这首诗的核心诉求,简要概括作者希望“还给我”的究竟是什么。 4.这首诗各段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片段写作】 1.请结合《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内容,借助丰富的想象,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一句进行扩 展,写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峨日朵之雪的特点,不少于 150字。 2.疫情期间,收到某国机构援助的物资,上面附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现请你 拟写一段话作为回复,来表达我们的内心感受。 要求:(1)引用合适的古代诗句;(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不少于 80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本题:A项,赐于一赐予;C项,锲入一揳入;D项,消溶一消融。 故选 B。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放到主语 前面,即将“一方面”提到“传统书店”前。C项,“提高文艺理论”搭配不当。D项,“不好的恶果”中“不 好”和“恶”表意重复。故选 B。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A 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小李称自己, 使用不当。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不能用于“我”。C项,敝: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 的事物。可把“敝校”改为“母校”。“躬临”多用于贵宾,用于自己则显得不谦逊。故选 D。 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先“居于高地”,才能“看清无良”,故为⑤②的顺序。看清了后,表明 内心有正义公理,而内心的正义公理促使着呐喊、疗救,故为④①的顺序。排除 AC项。“虽不能……共鸣” 承接“不平则鸣”,故为①⑥的顺序。根据“虽……却……”的转折关系可知,应先⑥后③。整改句群,⑤ 句“居于高地”可以作开头,④句则不能作开头。排除 D项。故选 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 力。D项,“对比”理解错误,应为“类比”。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 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故选 D。 【文本阅读】 一、【答案】1.①这个高度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②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 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③暗示着“我”的 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 2.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 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 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 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②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 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 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炼字手法的掌握和品味语言艺术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用简约的 文字反映了丰富的内容,这都要归功于诗人对炼字艺术的不懈追求。题干要求回答“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 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语读起来特别有韵味。你能从中读出哪些韵味呢?“此刻”点明了时间, 而“仅”意思是“只”,表示了范围。作者用这些副词修饰了所登的地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眼前之景,给人 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结合句子中的“征服”表现了一种攀登者的勇气。此刻征服的高度,表明诗人经过 了努力取得了眼前的小成就,但这仅仅是眼前的,将来他还会攀上更高的地方,这样写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继 续攀登、奋斗不止的执着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及其作用,准确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题干要求回答《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 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只蜘蛛有何内涵?“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 蛛”在原文中后半部分,需要结合全诗来分析。这句的前文是“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这 是表现我的勇者风范和气度,希望与动物界中的猛禽为伍;然而诗人的笔锋一转看到的是“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蜘蛛与雄鹰、雪豹形成鲜明对比,但是蜘蛛虽然渺小,但作为一个生灵存在, 它“还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作者这样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生命的礼赞和讴歌:再小的生灵 都有它存活世界的理由和方式,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宇宙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以及绝对的强弱之分。 二、【答案】1.“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 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 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 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2.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语言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 多个层面。“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关键词有“此刻”“仅”等,这两个词都是用来修饰限制“高 度”的,但它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 因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结合下文,“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说明这高度是“我” 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 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从句式特点上看这是个 判断句,更能表现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意境作用的能力。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只“蜘蛛”是“不 起眼”的,“可怜”的,但即便如此,“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在这样的高度上,“蜘蛛” 与“我”为伴;再联系上文,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用以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 的赞颂之情。 三、【答案】1.排山倒海/滚滚滔滔/破坏旧世界又创造新世界/(突出海浪特点即可) 开辟洪荒/冲破束缚 /解放个性/追求自由(符合诗意即可) 烧蜡成灰,创造光明/自我殒灭,照亮他人(突出红烛特点即可) 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执着理想/默默耕耘(符合诗意即可)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示例:这首诗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从雄浑的豪 放的宏朗的调子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自己说“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郭沫若的早期诗歌,很多都 是灵感到来一泻直下的产物,非常感性。读这样的诗,读者会感到作者就站在读者面前,他火热赤诚的心, 澎湃激扬的热情,一下子就把读者全部感染了。同时,又是理性的产物,诗人先有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然 后才找到抒情的寄托物。这首诗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奋 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社会的时代精神,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红烛》示例:“我”与红烛之间的对话其实就是诗人内心的自我叩问。大量感叹句、问句的使用,体现了 诗人的恳切与拳拳情意。诗人对理想情怀的内心探索正是其理性思考的结果。诗歌的情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 化:赞美红烛——困惑于红烛的自我燃烧——找到红烛燃烧的高尚理由——理解红烛的奉献精神。全诗情理 交融,情感的变化历程也是诗人归于理性沉静的过程。 3.诗人塑造了众多的审美意象,雪峰、太阳、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 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雪峰高大壮美,是诗人圣洁的理想园 地;太阳炽热高远,是生命不息的召唤;雄鹰雪豹,凶猛有力,翱翔于苍天,奔跑于雪原,是大自然的神性 代表,是理想追求的崇高象征;突然出现在岩壁上的微小蜘蛛,更是对世间任何顽强生命的热爱与赞颂。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 1919年 9、10月间。其时郭沫 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 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 突的画面。用“排山倒海/滚滚滔滔/破坏旧世界又创造新世界”的海浪意象传递了“开辟洪荒/冲破束缚/解 放个性/追求自由”的磅礴情感。这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闻一 多的《红烛》,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烧蜡成灰,创造光明/自我殒灭,照亮他人”红红的,如同赤 子的心。闻一多要问诗人们,你们的心可有这样的赤诚和热情,你们可有勇气吐出你的真心和这红烛相比。 寄托了“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执着理想/默默耕耘”的时代之思。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如《红烛》,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的意象,诗人接着问红烛, 问它的身躯从何处来,问它的灵魂从何处来。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 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诗歌从第四节开始,一直歌颂红烛,写出了红烛的责任和生活中的困顿、 失望。红烛要烧,烧破世人的空想,烧掉残酷的监狱,靠自己的燃烧救出一个个活着但不自由的灵魂。红烛 的燃烧受到风的阻挠,它流着泪也要燃烧。那泪,是红烛的心在着急,为不能最快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着急, 流泪。诗人要歌颂这红烛,歌颂这奉献的精神,歌颂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全诗情理交融,情感的变化历程也 是诗人归于理性沉静的过程。 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比较鉴赏能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 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 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 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 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 理上引发一种紧张。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 于诗人心中的天堂。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 【拓展阅读】 一、1.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对大海的感受。 2.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海人格化了、生命化了。 3.诗人通过描写对大海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大海、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惊喜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可根据诗歌内容从声音、色彩、气味、触摸等方面出 发分析。比如,“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颜色;“从一阵阵清风,嗅到 了你的气息”一句,是从嗅觉的角度写气味;“摸着潮湿的一角,触到了你的体温”一句,是从触觉的角度 写感觉;“其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一句,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什么手法”的提法,这是对诗 歌技巧的考查,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分析。根据诗歌中的“气息”“体温”“呼吸”等 词语可知,主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本首诗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用“气息”“体温”“呼吸”等 词语,赋予大海以生命,将大海写得很有人情味,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本题可通过“碧澄澄”“清风”“气息”“体温” “呼吸”这些描写大海的意象中揣摩出等人的情感。整首诗歌运用第二人称“你”,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 使用“气息”“体温”“呼吸”等词语,赋予大海以生命,将大海写得很有人情味。而且这些词都给人以亲切 的感觉,所以应是表达诗人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二、【答案】1.B 2.D 3.①热烈的梦境与凄凉的江庵,②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和孤身独栖的现实。 4.①用景物作结,寓情于景,意味深长,意蕴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②江潮澎湃,契合了壮 士壮烈的胸怀,突出了人物形象;③隐喻在壮士的感召下,众多抗日勇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④江潮波澜 壮阔,有力地烘托了抗战激情,升华了爱国主题。 【解析】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 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卷兵书, 一支剑”,表现壮士的身份。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 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D项,“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 错误,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故选 D。 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诗歌第 1节:“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与“壮士的梦正灿烂地 开花”,凄凉的江庵与热烈的梦境形成对比;“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与“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叱咤风 云的当年和孤独衰老的现实形成对比。 4.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能力。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 思乡怀人等。“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壮士走了,留下江潮夜夜澎湃。“江潮夜夜澎湃”有比喻和象征意义, 象征了抗日勇士前赴后继的壮烈。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是一句景物描写,用在 诗歌结尾,烘托了壮士形象,以景结情,升华了爱国主题。这一句景物描写给读者留有很大想象空间,是想 象中的战斗,也是真实的战斗,意味深长,意蕴深远。 三、【答案】1.B 2.①在“死寂的原野”上,小河却仍在冰下“低语”(象征诗人隐忍不屈的生命意志和特殊年代人们对真理 的渴求、不屈的抗争);②在“严酷的冬天”、北风劲吹的夜晚,“我”却享受着“人生的乐趣”(有友人相伴, 有快乐的回忆);③在诗人笔下,“严酷的冬天”、雪花飘飞的夜晚,与“感情的热流”(对亲人的珍念)并存, 两者相反相成,交叉渗透,丰富了诗歌意蕴。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形象、手法、语言以及情感的能力。B 项,“诗人……通过‘北风’‘茫 茫白雪’等意象,营造出昏黄、凄冷、死寂而又悲凉的意境”错误,从诗歌整体来看,“我爱在冬晚围着温 暖的炉火,和两三昔日的好友会心闲谈,听着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而我们回忆着快乐无忧的往年”“人 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当茫茫白雪铺下遗忘的世界,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来温暖人生的这严 酷的冬天”,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诗中所写的冬天虽然是严酷的,但也是温暖的,所以“昏黄、凄冷、死寂 而又悲凉”一说错误。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诗歌内容,赏析现代诗歌丰富意蕴的能力。首先理解“矛盾”所指,结合题干中 “不是一首单色调的诗,而是体现了现实生活和诗人感情世界关系的复杂性,甚至是矛盾”这一信息可知, 这个“矛盾”是指“现实生活”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然后通读诗歌,找出诗歌中能体现“现实生活” 和诗人的“感情”的矛盾,如诗歌标题是“冬”,诗中的“冬”“又冷又昏黄”“严酷”“枯草的山坡”“冰冻 的小河”“北风吹得门窗沙沙地响”“雪花飘飞”,可以看出这冬是严酷的,但在这样严酷的冬天,诗人“我 爱在”“我爱在”“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我愿意感情的热流溢于心间”可以感觉到情感的热流,这 里“严酷的冬天”和“感情的热流”并存,相反相成;如诗歌中所写的原野是“死寂的”,但在这死寂的原 野上,“冰冻的小河还在冰下面流”“低语着什么”;如诗歌中所写的冬天是严酷的,而身处严酷冬天的“我” “人生的乐趣也在严酷的冬天”。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分析矛盾之处。 四、【答案】1.B 2.A 3.①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②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③不被商业化、纯朴天 然的艺术形式。④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⑥和平、团结、友爱的大同 世界。 4.第一问:①各段落按照诉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微观到宏观)的内在顺序安排。②先是在“门”“雄鸡” “牧歌”这些具体事物上的诉求,然后是在“兄弟姐妹们的关系”“爱的空间”这些情感上的诉求,最后是 “整个地球”这一最大的理想诉求。第二问:①使得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上浑然一体。②使得全 诗内涵层层推进,境界逐步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B项,“所以作者希望要回笛子,收回自己应有的权利”曲 解诗句含意。应理解为作者痛心于纯真美好的事物被商业化污染,希望能至少保留一点天然美好的东西。故 选 B。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分析错误,不是拟人手法,将“你” 理解为各国统治者也不全面。故选 A。 3.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能力。“没有装过锁的门”——“我”不愿被异己的力量所封闭,“我” 希望拥有自由的空间。诗人呼唤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和谐相处的关系。“早晨叫醒我的那只雄鸡”——“我” 不愿不分昼夜不辨黑白地活着,“我”必须主宰自己的时间;“半山坡上的那曲牧歌”——“我”渴望诗意地 生活,拥有宁静与安适。诗人呼唤符合自然规律和人性的田园生活,呼唤不被商业化、纯朴天然的艺术形式。 “我与我兄弟姊妹的关系”——“我”不愿被孤立被边缘化,“我”渴望温馨和睦、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 诗人呼唤兄弟姐妹之间的天伦之爱。“爱的空间”——(这个概念比上一个更进一步)“我”憎恶生活在充斥 冷漠、布满仇怨、杀机四伏的世界。诗人呼唤纯洁美好、不受世俗污染的爱。“整个地球”——(这个意象 是全诗的高潮点)——“我”希望地球是一个和平的星球,不再干戈纷扰。诗人呼唤和平、团结、友爱的大 同世界。……诗人借“我”这个抒情主人公之口,宣泄了自己的美好理想。 4.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诗歌的结构安排。从整首诗文本来看,“我”的请求显然是按着由小到 大(或着说由“小我”到“大我”)的顺序展开的,而现实世界(“你”)所能给予的满足是空洞的,是不存 在的;初级层次的小的“请求”,尚且无法得以满足,更何况更高层级的要求呢?而“我”却不在乎这个严 酷的现实了,而一厢情愿“变本加厉”地一次次地提出更高级的“请求”,当然这更高层级的“请求”的满 足只能是更加地空洞,更加地不现实,也就更加地荒谬可笑。这或许就是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者的天真与 幼稚。因而,各段落按照诉求由具体到抽象(或由微观到宏观)的内在顺序安排。这样使得全诗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结构上浑然一体。诗歌先是在“门”“雄鸡”“牧歌”这些具体事物上的诉求,然后是在“兄弟姐 妹们的关系”“爱的空间”这些情感上的诉求,最后是“整个地球”这一最大的理想诉求。这样使得全诗内 涵层层推进,境界逐步提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当我登上了峨日朵雪峰之际,此刻雪峰就在我的脚下,我对着雪峰大声呼喊“峨日朵,我来 啦!”我仿佛听到了雪峰的回应,“欢迎你,我的英雄!”登上雪峰是我期待已久的事情。我,也许是雪峰等 待已久的客人。这是我看到东方有一轮红日,在我的脚下,徘徊已久,然后,慢慢升起。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扩句实质上是以原句为基础,增加一些必要的成分,使原本简 单、抽象、概括的内容变得丰富、具体、形象。本题考查扩写。解析本题需要了解诗句意思,注意语言风格、 中心、字数限制,注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要求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一句进 行扩展,写作时,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对雪峰、太阳的活动进行情境创设。可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表现 其特点。如写雪峰、太阳,可以运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寄托一种特定的心理情感。 2.【参考例文】冬日的冰雪终会消融,温暖的风会悄悄带走寒冷与无助,亦如春日阳光、和煦春风的你们, 感谢你们的援手,感恩你们的慰藉;有了你们,我们将更有信心去战胜眼前的困难。走出当下的困境。古人 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国虽山河异域,但风雨同天,让我们一起携手驱散阴霾,共赏春光。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拟写一段话作为回复,来表达我 们的内心感受”,并且要引用合适的古代诗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另外,还要注意字数要求。学生写作 时还应注意语句的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疫情期间,收到某国机构援助的物资”说明外国友人在疫情期间向我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那么我们就 应当表达感谢之情,表达对两国友谊的赞美,可以据此选择合适的诗句。同时,还应针对国际友人的帮助表 达战胜疫情的决心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