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50 KB
  • 2021-04-13 发布

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21讲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作业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练案[21]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21讲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A组 基础必做题 ‎1.(2020·安徽铜陵一中月考,3)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8 min时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前20 min A的反应速率为1.00 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30 min时表示增大压强 D.40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 A项,由图像可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在2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8 min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错误;B项,由图像可知在前20 min内C的浓度变化了2.0 mol/L,v(C)=2.0 mol/L÷20 min=0.1 mol/(L·min),根据v(A)︰v(C)=1︰2,可知v(A)=0.1 mol/(L·min)÷2=0.05 mol/(L·min),B错误;C项,30~40 min内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都减小,说明扩大了容器的容积,减小了体系的压强,v(正)、v(逆)都减小,但减小后的v(正)=v(逆),说明减小了压强,平衡不移动,则1+x=2,x=1,C错误;D项,根据图像可知、40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所以改变的外界条件只能是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后,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正确。‎ ‎2.(2019·山西太原期末,19)以反应5H‎2C2O4+2MnO+6H+===10CO2↑+2Mn2++8H2O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H‎2C2O4‎ 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温度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 ‎①‎ ‎0.10‎ ‎2.0‎ ‎0.010‎ ‎4.0‎ ‎25‎ ‎②‎ ‎0.20‎ ‎2.0‎ ‎0.010‎ ‎4.0‎ ‎25‎ ‎③‎ ‎0.20‎ ‎2.0‎ ‎0.010‎ ‎4.0‎ ‎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实验①、②、③所加的H‎2C2O4溶液均要过量 B.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 s,则这段时间内(KMnO4)=2.5×10-4 mol·L-1·s-1‎ C.实验①和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实验①和②起初反应均很慢,过了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解析] A项,只有H‎2C2O4过量,才能保证KMnO4完全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5H‎2C2O4~2MnO,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①、②、③中所加H‎2C2O4溶液均过量,故A正确。B项,高锰酸钾完全反应,(KMnO4)=≈1.7×10-4 mol·L-1·s-1,故B错误。C项,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①和②只是浓度不同,即实验①和②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③只是温度不同,所以实验②和③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D项,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开始速率很小,过一会儿速率突然增大,可能是反应生成了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该实验中起催化作用的可能是Mn2+,故D正确。‎ ‎3.(2020·上海黄浦调研,17)下图是合成氨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状态Ⅰ和状态Ⅱ时,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 B.状态Ⅰ变化为状态Ⅱ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C.t1时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同一种反应物在状态Ⅰ和状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解析] A项,状态Ⅰ和状态Ⅱ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A正确;B项,状态Ⅰ改变条件瞬间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行到达平衡状态Ⅱ,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正确;C项,t1时刻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图像可知,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逆反应速率瞬间没变,所以是增大反应物浓度,温度没变,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D项,由于平衡移动,所以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均发生变化,D正确。‎ ‎[点拨] 速率—时间图像定性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由图像可知:t1时刻,改变条件平衡正向移动,且状态Ⅰ的反应速率小于状态Ⅱ的,v′逆在状态Ⅰ的基础上没出现“断点”,故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反应物浓度。‎ ‎4.(2020·江苏高三检测)(双选)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容器 甲 乙 丙 反应物投入量 ‎1 mol N2、3 mol H2‎ ‎2 mol NH3‎ ‎4 mol NH3‎ NH3的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吸收c 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转化率 α1‎ α2‎ α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2c1>c3  B.a+b=92.4‎ C.2p2‎2c2,即c3>‎2c1,A错误;B项,甲反应生成NH3的量加乙反应消耗NH3的量恰好为2 mol,则a+b=92.4,B正确;C项,将丙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将4 mol NH3加入2倍体积的容器,达到与乙一样的平衡状态,此时丙的压强p′3等于p2,第二步将丙的体积压缩至一倍体积,在这一时刻 ,丙的压强p″3=2p2,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压强减小,最终平衡时,2p2>p3,C错误;D项,甲乙为等同平衡,α1+α2=1,丙的转化率小于乙,α1+α3<1,D正确。‎ ‎5.(2020·试题调研)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2n mol 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解析]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等效于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2同时消耗2n mol A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B.容器内,AB、A2、B2三种气体共存,只要反应发生一直共存,故B错误;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速率之比不等于计量数之比,故C错误;D.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无法说明达平衡状态,故D错误。‎ ‎6.(2020·江苏高三检测)(双选)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H2)‎ c(CO)‎ c(CH3OH)‎ c(CH3OH)‎ Ⅰ ‎400‎ ‎0.20‎ ‎0.10‎ ‎0‎ ‎0.080‎ Ⅱ ‎400‎ ‎0.40‎ ‎0.20‎ ‎0‎ Ⅲ ‎500‎ ‎0‎ ‎0‎ ‎0.10‎ ‎0.025‎ A.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解析] 将容器Ⅲ中c(CH3OH)=0.10 mol·L-1换算为左边的反应物,相当于c(H2)=0.20 mol·L-1,c(CO)=0.10 mol·L-1。A项,容器Ⅲ中相对于容器Ⅰ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放热,正确;B项,容器Ⅱ中相对于容器Ⅰ中,压强增大,平衡右移,则容器Ⅱ中反应物转化率大,错误;C项,容器Ⅲ相对于容器Ⅱ,温度升高,压强减小,平衡左移,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小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错误,D项,容器Ⅲ中比容器Ⅰ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正确。‎ ‎7.(2020·山东潍坊检测)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B )‎ A.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合成氨工业选择高温(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 C.增大压强,有利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 D.在Fe3++3SCN-Fe(SCN)3反应达平衡时,增加KSCN的浓度,体系颜色变深 ‎[解析] Cl2+H2OCl-+H++HClO,用饱和食盐水,增加c(C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抑制氯气的溶解和反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N2+3H22NH3,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不利于合成氨,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B符合题意;2SO2+O22SO3,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SO3‎ 的生成,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增加c(SCN-),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e(SCN)3为血红色溶液,颜色加深,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8.(2019·山东潍坊模拟)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g)+O2(g)2SO3(g) Δ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1)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 C (填字母序号,下同),平衡 不 移动。‎ ‎(2)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 A ,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3)增大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 D ,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 ‎(4)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 B ,平衡向 正反应 方向移动。‎ ‎[解析] (1)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不会破坏化学平衡,图像为C。‎ ‎(2)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因题给反应的正反应放热,故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即升温导致v′(正)0达到平衡后,恒压升高温度过程中,CH3OCH3的转化率变化趋势 ‎[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后,减小NH3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且开始减小NH3浓度的瞬间,v正保持不变,v逆减小,图像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发生可逆反应:Fe3+(aq)+3SCN-(aq)Fe(SCN)3(aq),K+和Cl-均不是可逆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加入固体KCl,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平衡不移动,溶液中Fe3+的浓度不变化,图像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HA为弱酸,HB为强酸,弱酸部分电离,强酸完全电离,起始时,HA溶液、HB溶液的pH相同,c(H+)相等,说明HA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HB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未电离的HA继续电离出H+,HA溶液pH的变化幅度小于HB溶液,图像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恒定压强,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3OCH3的转化率增大,图像与题意相符,D项正确。‎ ‎11.(2020·福建漳州模拟)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和3 mol O2,‎ ‎4 min后,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C )‎ A.v(N2)=0.125 mol·L-1·min-1‎ B.v(H2O)=0.375 mol·L-1·min-1‎ C.v(O2)=0.225 mol·L-1·min-1‎ D.v(NH3)=0.250 mol·L-1·min-1‎ ‎[解析] 设4 min时,生成H2O(g)的物质的量为6x ‎    4NH3(g)+3O2(g)2N2(g)+6H2O(g)n(总)‎ 起始/mol 4   3   0   0   7‎ 变化/mol 4x   3x   2x   6x ‎4 min/mol 4-4x  3-3x   2x   6x  7+x 根据题意,=0.4解得:x=0.5 mol,‎ 则4 min内H2O的变化浓度为:Δc(H2O)==1.5 mol·L-1,v(H2O)==0.375 mol·L-1·min-1,再依据用各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v(N2)=0.125 mol·L-1·min-1,v(NH3)=0.250 mol·L-1·min-1,v(O2)=0.187 5 mol·L-1·min-1,C项符合题目要求。‎ ‎12.(2020·山西大同模拟)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 ‎[解析] ①中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生成2n mol NO,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则表示有色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⑤‎ 容器容积固定且气体质量守恒,故密度始终不变;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恒容容器中压强不变,说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 ‎[点拨] 变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变量恒定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3.(2019·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现有下列四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B )‎ A.图甲:N2(g)+3H2(g)2NH3(g) ΔH1<0‎ B.图乙:2SO3(g)2SO2(g)+O2(g) ΔH2>0‎ C.图丙:4NH3(g)+5O2(g)4NO+6H2O(g) ΔH3<0‎ D.图丁:H2(g)+CO(g)C(s)+H2O(g) ΔH4>0‎ ‎[解析] 由图像甲可知,升高温度,生成物含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ΔH>0;相同温度时,增大压强,生成物含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A错误;由图像乙可知,升温,生成物含量增大,平衡正向移动,ΔH>0,B正确;由图像丙可知,增大压强,变大,n总变小;升温,变小,n总变大,C错误;由图像丁可知,增大压强,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D错误。‎ ‎14.(2020·青岛模拟)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 Δ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B )‎ A.图Ⅰ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解析] 图Ⅰ中乙到达平衡时间较短,乙的温度较高,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2的百分含量增大,乙的温度较高,故A错误;图Ⅱ在t0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应是加入催化剂的原因,故B正确;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图Ⅲ改变条件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应是增大压强的原因,故C错误;曲线表示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各点都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 ‎15.(2020·安徽合肥调研)氨作为重要化工原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氨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可发生下列两个反应:‎ 反应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0 kJ·mol-1‎ 反应Ⅱ:4NH3(g)+3O2(g)2N2(g)+6H2O(g)‎ ΔH2=-1 266.6 kJ·mol-1‎ ‎(1)写出NO分解生成N2与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2NO(g)N2(g)+O2(g) ΔH=-180.8 kJ·mol-1 。‎ ‎(2)反应Ⅰ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浓度 时间  ‎ 第0 min ‎0.8‎ ‎1.6‎ ‎0‎ 第2 min ‎0.3‎ ‎0.975‎ ‎0.5‎ 第3 min ‎0.3‎ ‎0.975‎ ‎0.5‎ 第4 min ‎0.7‎ ‎1.475‎ ‎0.1‎ A.反应从开始到第2 min时,v(H2O)= 0.375 mol·L-1·min-1 。‎ B.在第3 min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 c (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减小压强 c.升高温度  d.增加O2的浓度 C.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b (填序号)。‎ a.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NO的同时消耗n mol NH3‎ c.百分含量w(NH3)=w(NO)‎ d.反应速率v(NH3)︰v(O2)︰v(NO)︰v(H2O)=4︰5︰4︰6‎ ‎(3)A.若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H3(g)和6 mol O2(g),发生反应Ⅱ。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相同时间内测得c(N2)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在T‎1 ℃‎下,NH3的平衡转化率为 60% 。‎ B.图中a、c两点对应的容器内部压强pa < pc(填“>”“<”或“=”)‎ ‎[解析] (1)已知:Ⅰ 4NH3(g)+5O2(g)4NO(g)+6H2O(g) ΔH1=-905.0 kJ·mol-1,Ⅱ 4NH3(g)+3O2(g)2N2(g)+6H2O(g) ΔH2=-1 266.6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Ⅱ-Ⅰ)×可得2NO(g)O2(g)+N2(g),该反应的ΔH=(ΔH2-ΔH1)×=-180.8 kJ·mol-1。‎ ‎(2)A.反应从开始到第2 min时,v(H2O)=v(NO)=×=0.375 mol·L-1·min-1。B.因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从第3 min到第4 min,根据数据可知反应按比例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a项错误;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错误;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正确;增加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C.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a项错误;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 NO的同时消耗n mol NH3,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b项正确;w(NH3)=w(NO),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所以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C项错误;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始终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d项错误。‎ ‎(3)A.T‎1 ℃‎下,c(N2)=1.2 mol·L-1,则生成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2 mol·L-1×‎2 L=2.4 mol,根据反应4NH3(g)+3O2(g)2N2(g)+6H2O(g)可知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4.8 mol,故其转化率为×100%=60%;B.由题图可知,a、c两点c(N2‎ ‎)相同,说明反应物的转化率相同,则a、c两点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相同,又Tc>Ta,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