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5 KB
  • 2021-04-13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9: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教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锦瑟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 二、赏析《锦瑟》‎ 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 三、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 ‎  2.听录音 ‎  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 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多读)‎ 四、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    ①典故                 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   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 ‎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七、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①朦胧的意象 ②哀怨的基调 ③凄迷的意境 ④华美的语言 ⑤象征的手法 八、背诵全诗(作业)‎ ‎         聆听繁弦,追思往事→起兴 ‎         庄生梦蝶:沉迷于美好情感(怀恋)‎ ‎      用典{ 望帝托心:托春心于锦瑟(迷惘)‎ ‎  锦瑟{    海月珠泪:月夜听瑟,眼泣出珠泪(悲伤)   }语言清丽意境凄婉 ‎           蓝天玉烟:昔日年华依稀可见(搓掉)‎ ‎          无穷怅恨,点明题旨→反映 马嵬(其二)‎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 二、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三、诵读诗歌 1.重点字词解释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 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导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四、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赏析《马嵬(其二)》内容意境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赏析:首联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之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他生来世为夫妇的事渺茫难求,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赏析:颔联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时和现在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的兵谏。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赏析: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上。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 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 五、合作探究 ‎1.提问:《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2.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3.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4.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5.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6.提问: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六、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②‎ 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 ‎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  ②措辞的委婉  ③立意含蓄 七、作业布置 背诵全诗 八、板书:‎ ‎       { 此生休→他生→此生            }‎ ‎ 马嵬    {无人报晓→昔乐昔安→今苦今危  }      对比(不及卢家)‎ ‎  (其二){六军驻马→当时笑牵牛→此日同驻马  }   批判锋芒 ‎     {  总结反思→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 }    直指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