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9.19 KB
  • 2021-04-12 发布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应用学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微焦点15 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应用 ‎[学生用书P32]‎ 微考向 难度指数 热度示意 命题探究 ‎1.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规律 ‎★★★‎ 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简答题 ‎★★★★‎ 化学平衡移动类题目的重点和难点 ‎3.化学平衡转化率等相关计算 ‎★★★‎ 常考题,考查转化率、产率等基本概念和相关计算 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规律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3)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续 表 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简答题 此类题目需利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题目信息或生产实际,分析反应条件的选择或选择某个反应条件的原因、理由。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要抓住:“特征→条件→方向→结果”这四个关键词。特征指的是这个反应的焓变、气体分子数的变化;条件指的是改变了什么条件,这个条件是否对平衡移动产生影响;方向指的是条件改变后,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结果指的是平衡移动造成的结果,如原料的平衡转化率的变化、某种物质百分含量的变化等 化学平衡转化率等相关计算 ‎(1)某物质(设为X)的平衡转化率=n(X‎)‎平衡转化n(X‎)‎初始总量,当容器体积不变时,也可用X的物质的量浓度代入计算,但若容器体积变化,则不能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因为体积变化本身就造成了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 ‎(2)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不一定提高,如A+BC(均为气体),恒温恒容下,充入A,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但A自身转化率却是减小的 ‎(3)对只有一种反应物的反应体系[aA(g)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恒温恒容的条件再充入一定量A达到新的平衡后,有关量的变化如下表:‎ 反应 PCl5(g)PCl3(g)+Cl2(g)‎ ‎2HI(g)H2(g)+I2(g)‎ ‎2NO2(g)N2O4(g)‎ 特征 Δn>0‎ Δn=0‎ Δn<0‎ 条件 充入PCl5‎ 充入HI 充入NO2‎ 移动方向 正向 正向 正向 体积分数 φ(PCl5)增大 φ(HI)不变 φ(NO2)减小 转化率 α(PCl5)减小 α(HI)不变 α(NO2)增大 ‎       化学平衡移动的基本规律 ‎[典例导考1][2018·江苏卷(改编)]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1‎ 容器2‎ 容器3‎ 反应温度T/K ‎700‎ ‎700‎ ‎800‎ 反应物投入量 ‎2 mol SO2、‎ ‎1 mol O2‎ ‎4 mol SO3‎ ‎2 mol SO2、‎ ‎1 mol O2‎ 平衡v正(SO2)/‎ ‎( mol·L-1·s-1)‎ v1‎ v2‎ v3‎ 平衡 c(SO3)/(mol·L-1)‎ c1‎ c2‎ c3‎ 平衡体系 总压强p/Pa p1‎ p2‎ p3‎ 物质的平衡 转化率α α1(SO2)‎ α2(SO3)‎ α3(SO2)‎ 平衡常数K K1‎ K2‎ K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K3,p2>2p3‎ C.v12c3,α2(SO3)+α3(SO2)<1‎ ‎【审】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思想的应用。‎ ‎【切】 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对不同条件下平衡状态的比较,可假想一些中间过程。‎ ‎【解】 对比容器的特点,将容器1和容器2对比,将容器1和容器3对比。容器2中加入4 mol SO3等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投入量为4 mol SO2和2 mol O2,容器2中起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为容器1的两倍,容器2相当于在容器1达平衡后增大压强,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v2>v1,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2>2c1,p2<2p1,α1(SO2)+α2(SO3)<1,容器1和容器2温度相同,K1=K2;容器3相当于在容器1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v3>v1,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3p1,α3(SO2)<α1(SO2),K3v1,c2>2c1,A项错误;K3p1,则p2<2p3,B项错误;v3>v1,α3(SO2)<α1(SO2),C项错误;c2>2c1,c32c3,α1(SO2)+α2(SO3)<1,α3(SO2)<α1(SO2),则α2(SO3)+α3(SO2)<1,D项正确。‎ ‎【答】 D ‎【思】 化学平衡中的等效思想 恒温恒容时:当方程式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不同时,只要能使各物质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相等,就可以建立相同平衡,即两平衡的关系是相等关系。两个平衡的所有对应平衡量(包括正逆反应速率、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完全相等。当方程式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同时,只要能使各物质初始物质的量之比相等就可以建立相似平衡,即两平衡的关系是相似关系。两平衡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百分含量相等;而两平衡中的正逆反应速率、各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对应成比例。‎ 恒温恒压时:只要使各物质初始浓度对应成比例即可建立相似平衡,即两平衡的关系是相似关系。两平衡中各组分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各 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对应相等;两平衡中正与正、逆与逆速率各自对应相等;而两平衡中各物质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反应容器的体积等对应成比例。‎ ‎[应用提能1-1]可逆反应A(g)+B(g)2C(g),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v(T3)>v(T4)>v(T2)‎ B.化学平衡常数:K(T4)>K(T3)‎ C.由T1向T2变化时,v正>v逆 D.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C ‎【微探究】 升温反应速率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v(T4)>v(T3)>v(T2),A项错误;T3时达到最高点,瞬间达到平衡状态,再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平衡常数:K(T4)v逆,C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 ‎[应用提能1-2]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物质制备、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O2与NH3合成尿素的反应如下:‎ CO2(g)+2NH3(g)[CO(NH2)2](s)+H2O(g) ΔH=a kJ/mol 曲线表示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0,p1     p2(填“>”“<”或“=”)。 ‎ ‎(2)t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NH3和1 mol CO2,实现M点的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      倍,t ℃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 ‎②若保持条件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1 mol NH3和1 mol CO2,NH3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答案】 (1)< > (2)①0.75 1 ②增大 ‎【微探究】 (1)根据图像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a<0;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 ‎(2)①t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NH3和1 mol CO2,实现M点化学平衡,发生反应:‎ ‎     CO2(g)+2NH3(g)[CO(NH2)2](s)+H2O(g)‎ c(始)/(mol·L-1)0.5  1.5          0‎ c(变)/(mol·L-1) 0.25 0.5 0.25‎ c(平)/(mol·L-1) 0.25 1.0 0.25‎ K=c(H‎2‎O)‎c(CO‎2‎)·c‎2‎(NH‎3‎)‎=‎0.25‎‎0.25×1.‎‎0‎‎2‎=1,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n=(0.25×2+1.0×2+0.25×2) mol=3 mol,开始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3 mol+1 mol=4 mol,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p平p始=‎3mol‎4mol=0.75。‎ ‎②若保持条件不变,再向该容器中充入1 mol NH3和1 mol CO2,可认为先充入1 mol NH3和0.5 mol CO2,达到平衡后再充入0.5 mol CO2,相当于增大了CO2的浓度,所以NH3的转化率将增大。‎ ‎       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的简答题 ‎[典例导考2](2019·绍兴地区月考)在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    0(填“>”或“<”);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0~60 s 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 ‎ ‎(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T    100 ℃(填“>”或“<”),判断理由是  ‎ ‎ 。 ‎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 ‎【审】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切】 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解】 (1)由题意及图示知,在1.00 L的容器中,通入0.100 mol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说明反应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ΔH>0;由图示知60 s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消耗N2O4的浓度为0.100 mol·L-1-0.040 mol·L-1=0.060 mol·L-1,根据v=ΔcΔt可知,v(N2O4)=‎0.060mol·‎L‎-1‎‎60 s=0.001 0 mol·L-1·s-1。‎ ‎(2)改变温度后,c(N2O4)降低,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向吸热,所以T>100 ℃。‎ ‎(3)温度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压强增大,平衡会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反应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 (1)> 0.001 0 (2)> c(N2O4)降低,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向吸热,故温度升高 (3)逆反应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思】 在练习中不断反思,提炼、概括答题要点,理论(化学平衡移动原题、速率理论)联系实际(题目情境、生产实际、能耗、成本等)。‎ ‎[应用提能2]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既可以作为燃料,还可用于合成其他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CH3OH(g)+CO(g)HCOOCH3(g) ΔH=-29.1 kJ· mol-1。向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H3OH(g)和2 mol CO,测得容器内的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①Ⅱ和Ⅰ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 ‎ ‎②反应Ⅰ在5 min时达到平衡,在此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v(HCOOCH3)=       。 ‎ ‎③反应Ⅱ在2 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Ⅱ)=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 mol CO和2 mol HCOOCH3(g)后,v(正)   (填“>”“<”或“=”)v(逆),原因是  ‎ ‎ 。 ‎ ‎④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T1   (填“>”“<”或“=”)T3,判断的理由是 ‎ ‎ ‎ ‎ 。 ‎ ‎(2)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新型催化剂对CO、NO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CO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利用以下反应填空:‎ ‎2NO+2CON2+2CO2(有CO)‎ ‎2NON2+O2(无CO)‎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 ‎ ‎②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最佳温度在    左右。 ‎ ‎【答案】 (1)①Ⅱ中使用催化剂 ②0.1 mol·L-1·min-1 ③2 < Qc=‎1.5‎‎0.5×1‎=3>2=K,反应逆向进行,故v(正)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或反应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比反应Ⅲ达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 (2)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更有利于反应逆向进行 ②870 ℃(或850~900 ℃之间都可以)‎ ‎【微探究】 (1)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Ⅱ和Ⅰ相比,Ⅱ先达到化学平衡,但平衡时体系的总压强没有改变,说明平衡未发生移动,因此改变的条件为加入了催化剂。②相同的温度和体积之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反应后各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为3 mol,根据“三段式”或“差量法”可得生成的HCOOCH3为1 mol,则可得v(HCOOCH3)=0.1 mol·L-1·min-1。③平衡常数K=c(HCOOCH‎3‎)‎c(CH‎3‎OH)·c(CO)‎=‎0.5‎‎0.5×0.5‎=2;浓度商Qc=‎1.5‎‎0.5×1‎=3>2=K,反应逆向进行,故v(正)Ⅰ,B项错误;由B项的分析可知容器Ⅱ中 c(H2)小于容器Ⅰ中c(H2)的两倍,而容器Ⅰ与“容器Ⅲ400”是完全相同的平衡,“容器Ⅲ500”相对于“容器Ⅲ400”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容器Ⅱ中c(H2)小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C项错误;“容器Ⅲ400”与容器Ⅰ是完全相同的平衡,各物质的浓度都相等,正反应速率也相等,升温到500 K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项错误。‎ ‎【答】 A ‎【思】 对于某一特定可逆反应投料比的问题,以其综合性强、智能性要求高而逐步成为加试题中最具有区分性能的亮点之一,也就成了最易失分的问题之一。通常失误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将该特定可逆反应中的气体成分与固态、液态等非气体成分区别开来;二是没有将所处的容器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或是绝热恒容区分开来;三是没有将等效平衡中的成分含量、转化率、热量值与非等效平衡中的成分含量、转化率、热量值区分开来。按照起始投料的相同比例增加各气体物质,等效于分析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应用提能3]碳、硫和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处理,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 ‎(1)CO可转化成二甲醚,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温度升高,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在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SO2 和NO2 各1 mol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此时NO2 的转化率为α1),维持温度和容积不变,10 min时再通入各1 mol的SO2 和NO2 的混合气体,20 min时再次平衡(此时NO2 的转化率为α2)。两次平衡时NO2 的转化率:α1    (填“>”“<”或“=”)α2。 ‎ ‎【答案】 (1)减小 (2)=‎ ‎【微探究】 (1)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对于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在投料比[n(H2)/n(CO)]相同时,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2)在恒温密闭容器中通入SO2 和NO2 各1 mol 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维持温度和容积不变,10 min时再通入各1 mol的SO2 和NO2 的混合气体,按照起始投料的相同比例增加各气体物质,等效于分析增大压强对平衡的影响。而由于SO2(g)+NO2(g)SO3(g)+NO(g)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加压平衡不移动,则两次平衡时NO2 的转化率:α1=α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