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0 KB
  • 2021-04-12 发布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 ‎“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毛泽东同志请教怎样做诗。毛泽东同志题写了“诗言志”三字。这“志”即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兴”与“寄”的统一即是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具体来说,是六朝的绮靡之风。这股绮靡之风,有“兴”而无“寄”。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明确表示:“常恐逶逦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陈子昂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提出“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过娱”,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 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此种种,都是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气。‎ 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吶喊,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诗言志”“兴寄论”这两个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等典籍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岀了“教化”说。‎ B.言志贵在至诚,只要做到至诚,言志与教化就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就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审美力。‎ C.陈子昂对初唐时期泛滥的六朝绮靡之风极为不满,他将重理重善的“兴”与重情重美的“寄”结合起来,创造了 “兴寄论”。‎ D.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岀一系列美学理论,这些美学理论以家国情怀为核心,“诗言志”与“兴寄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按照提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从整体逻辑上看呈现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B.文章第四段引用刘勰的文句,证明了“情贵在真,贵在自然” 这一观点。‎ C.文章论证手法灵活多样,既有丰富的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也有典型的举例论证。‎ D.“诗言志” 强调 “言志” 与 “教化” 的统一,“兴寄论” 强调情与理、美与善的统一,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显示岀深刻的社会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艺术家需要有一种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担当意识,这是由作家、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决定的。‎ B.“诗言志” 的“志”往往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对封建家长制的抨击就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C.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所以 “过娱论” 每个时代都岀现过,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过娱论” ,亟需发挥 “兴寄论” 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一破 “过娱论” 。‎ D.作家、艺术家要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需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需要有担当,有责任。‎ ‎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教师授课效果更好。但是,由于在线教育具有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另外,在线教育“名师”掺假注水,技术控制不过关,会误人子弟,影响在线教育的效果。(摘编自卞广春等《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材料三 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一个话题,它关系个体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种教育模式要行稳致远,其核心要件当然是人才。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好课。好的课程一般都有好的教学体验。然而,好的教学体验不同于受学生欢迎。我们希望寓教于乐,可是别忘了,寓教于乐必须重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应该是内容,乐应该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二者既不可偏废,其地位也不可颠倒。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机构,商业铜臭味太重,眼睛里只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和底线。它们不是在诲人不倦,而是在“毁”人不倦。这一现象尤其值得注意。(摘编自文峰等《给教育产业戴上质量“紧箍咒”》)‎ 材料四 除了中国大学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免费通识类教育课程之外,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也涌现出来,如专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应对雅思、托福、公务员等专门考试的线上培训等。‎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上的突破,更体现在教育的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不再只是呈现、接收、反馈的过程,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过程。课程的建设也不再只是师生传授,需要更加关注进度设计、用户感受、社会参与等。比如,当课程后台大数据显示,在课程进行到某一时段时,有超过一半的学员做出了暂停或回放的动作,那么可以就此了解课程难点所在,并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摘编自丁雅诵《在线教育,打开你的知识空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网络在线学习,有着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等特点,因此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B.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那些一味追求金钱的教育机构,可能会给学生好的体验,但由于教育底线的缺失,也在毁掉学生。‎ C.在线教育如果想更上一个台阶,需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 D.在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模式,使学习呈现出了全新的认知过程,可以更好地关注教学进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分析材料二,可看到在线教育市场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到2017年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可推断出在线教育发展趋势良好。‎ B.从材料二提供的数据来看,增长率在2012—2014年增长幅度较大,且在2014年达到高峰,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 C.寓教于乐中的“教”和“乐”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就会出现不和谐现象,出现教育问题。‎ D.在线教育有着越来越多专业细分的教育平台,如基础教育、公务员考试的线上培训,给教育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 ‎6.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小学在线教育。(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信 念 阿成 黑龙江境内的业余作者,彼此都是有联系的。看到谁成功地发表作品了,或者征文得了三等奖,优秀奖,提名奖了,就通通信,在血泪般的成绩面前,发泄一下,无比自豪一下。省内的大作家,我们也扯不上。但是,我们不服他们!‎ 我们这些业余作者之间经常走动。我们有我们的世界。另外,大家都在省内,走动起来很方便,车票也不太贵,吃住也不敢挑剔。彼此见了面,就是一个聊啊。‎ 通宵达旦地聊!‎ 我先是在鹤岗下的火车。下了火车后,我再转长途汽车去梧桐。都说好了,我的那个文友在车站等我。‎ 我下了长途车,便和文友像外国人那样拥抱起来,互相叭叭地拍了背。这种样子当地人是看不惯的。‎ 在附近的一家小饭铺吃饭的时候,文友无奈地跟我说,住他家里是不行了,他的那个娘儿们,又从娘家整来一大堆的亲戚,大人小孩的,人五人六的,连老爹的寿材上都睡了人了。唉,怎么创作呢。‎ 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当天返回去可没车了,咋也得明天早晨走哇!‎ 他说,放心吧,安排妥了,在一家老房子里。事先我都收拾好了,搭了两个板铺。还说得过去。大夏天儿的,还用被褥么?‎ 我说,不用不用,能聊天就行。我能让住几天?‎ 他说,两天。‎ 我说,两天够了。就是想跟你聊啊,都想疯了。 ‎ 事后,我们又弄了点酒、烟和吃食,出了小饭铺,就去了那个老房子。‎ 那个老房子虽然破,但比预想的还要好。我们住进了其中的一个屋子里。屋子里的两个板铺也行,平的,阔极了。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我们都有很多很多的构思。比如爱情啊,打猎啊,土匪啊,七大姑八大姨,爹妈兄弟呀,还有机关改革,美好的理想,自杀,疯子,流浪汉等等。但是,好像编起来挺困难。目前就是咱们兄弟嘴小,等以后吧……奴隶要翻身哪。不远的将来,也有咱们不断接受采访,不断上电视的那一天!‎ 我们仰面躺在板铺上聊天的时候,文友说,你也别瞧不起咱们睡觉的这个地方。‎ 我说,我没瞧不起。我又不是托尔斯泰,我刚才讲的话,也不过是展望未来。‎ 文友说,这个地方,日伪时期是梧桐伪警察分驻所。赵尚志被俘之后,就死在这里。‎ 真的?‎ 文友说,赵尚志可是抗联队伍里的一个大人物啊,他担任过东北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还有一些衔我记不住了。日本鬼子想抓他想得眼珠子都红了。后来,他们和梧桐警察分驻所共同下了一个套,把赵尚志抓住了。‎ 什么套儿?‎ 文友说,挺复杂的。我简单说,就是派了一个假装收山货的特务上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勾他一同去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就是现在咱俩住的这个地方中埋伏了是不是?肯定的。‎ 对。并且那个特务还冲着赵尚志的腹部干了一枪。我到现在还能背下来当时伪三江省警务厅给满洲国治安部的报告呢。是一个日本人写的。‎ 我说,你背背我听听。‎ 他开始背:“赵尚志受伤后,仅活八小时。当警察审讯时,他对中国人警察说:‘你们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祖国,犯下了罪行,还不觉得可耻吗?我一个人死去,这没有什么。但要知道,抗联是杀不完的。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他痛骂审讯官,狠狠地瞪着警察,而对他受重伤所造成的痛苦,却未发一声呻吟。其最后的表现,真不愧一个大匪首的尊严。”‎ 文友问,咋样?写得挺客观吧?‎ 我说,写得好!‎ 后来,我提议,用酒祭奠一下赵尚志。于是,我们翻身下床,把碗斟满了酒,将酒一圈一圈儿洒在地上,并说了些佩服的话。‎ 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坐长途车离开梧桐的时候,车又路过了那座老房子。看着它离我们车越来越远了,在灰尘里变得迷蒙起来,心中不禁一阵凄凉。 (有删改) ‎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吃了一惊说,那我住哪儿?”这里既有“我”对文友所说的他的家事感到吃惊,又有怕自己没有住处的担心。‎ B.文中的老房子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与文友之间的对话在老房子中展开,它勾连着历史与现在,是抗日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者。‎ C.通过对话,文章再现了赵尚志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 D.“我”被赵尚志的人生感动,因而斟满酒祭奠他;面对少人问津、略显破败的老房子,“我”又不免倍感寒心和凄凉。‎ ‎8.作为业余作者,作品中的“我”和文友具有哪些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作者在记叙中插入有关赵尚志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自唐末,蕃户有居渭南者,温仲舒知秦州,驱之渭北,立堡栅以限其往来。太宗览奏不怿,曰:“古羌戎尚杂处伊、洛,彼蕃夷易动难安,一有调发,将重困吾关中矣。”准言:“唐宋璟不赏边功,卒致开元太平。疆场之臣邀功以稔祸,深可戒也。”帝因命准使渭北,安抚族帐,而徙仲舒凤翔。‎ 真宗即位,迁尚书工部侍郎。六年,迁兵部,为三司使。时合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命准裁定,遂以六判官分掌之,繁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因请帝幸澶州。高琼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降准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安州,贬道州司马。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B.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C.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D.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传记。‎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二年春”,采用的是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法,历代帝王只有在新君王即位时才更改年号。‎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寇准年少有才,19岁就考中进士,且精通《春秋》三传;他为人诚实,不欺不瞒;讨论国事时,他极力陈说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准性情耿直而执着,曾经议事时与皇上意见不合,皇上十分生气想要离开,可是,寇准毫不退让,牵住皇上衣服不放,直到皇上让步,寇准才放手。‎ C.淳化二年天大旱,皇上问时政所失,大臣们认为是天数,于是,寇准借机说案,认为与朝政得失有关,指出法度有不公平之处,于是说出祖吉、王淮枉法受贿之事。‎ D.寇准在与契丹军队交战中展示了指挥才能,他仔细观察和分析敌情,及时调遣军队进行防御,并请皇上驾临澶州以鼓舞士气,结果大败契丹军队。‎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2)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森森”写出了孤桐的茂盛繁密,“自”则突显了孤桐的自身努力。‎ B.颌联“凌霄”与“得地”相互配合,道出了孤桐立足深稳、虽虚心而不屈己的品格。‎ C.颈联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异曲同工,“阳骄”外部环境的介入,更胜一筹。‎ D.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不仅刻画出了树的形象,也折射出诗人的精神。‎ ‎15.本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与毛泽东“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在千年之前,屈原就在《离骚》中以“ ? ”教导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目前我国要真正          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超级太阳风暴及其引发的灾害,除了技术准备外,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制定一个空间天气或空间气象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美国已经走在前面,2017年再次更新了空间天气国家战略,将空间天气灾害纳入国家防灾减灾体系,由美国各部门多机构联合协作,各领域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预案,在灾难爆发之前制定对策。其次还需要一颗在L1点上“为地球站岗”的卫星。在这第一个烽火台上,美欧的SOHO和ACE卫星为人类立下了          ,而这两颗卫星已经老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号召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高度认可。目前距上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已经159年了,而造成加拿大魁北克省大停电的太阳风暴也是近30年前的事了,按照目前科学家们关于“超级太阳风暴百年一遇”的说法来粗略计算,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需要对太阳风暴、空间天气灾害有足够的认知。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的,以当前人类的预警水平,(         )。反之,如果我们不知道相关知识,在灾害来临之时就会           。评估表明,对空间天气灾害的认知不足,将是未来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原因。因此,空间天气知识普及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空间天气灾害减缓措施同等重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行之有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措手不及 B.卓有成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措手不及 C.行之有效   汗马功劳   未雨绸缪   手足无措 D.卓有成效   丰功伟绩   有备无患   手足无措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的类似卫星。‎ B.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科学家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这种呼声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C.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D.我国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开始就一直在呼吁发射一颗类似的卫星,它被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我们知道如何应对,才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B.除非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否则就难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C.因为我们知道如何应对,所以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D.只要我们知道如何应对,就可以有效减缓空间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 ‎20. 下面话语情境存在五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5分)‎ 情境一 某杂志上有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二 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三 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情境五 近日闻尊夫妇喜得千金,弄璋之喜,明珠入拿,增辉彩悦,衷心祝愿贵千金聪明灵秀。‎ ‎(1) (2) (3) (4) (5) ‎ ‎21.根据上下文语境,在下面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6分)‎ 过年回家,和初中的同学们聚首,大家畅谈美好而充实的高中生活,感慨良多。‎ 甲:这半年,或者说我成长的这16年,父母最辛苦,虽然他们嘴上说着“不辛苦”,可是 。这样的细节,足以让我感动落泪。‎ 乙:刚开始我对高中生活有些不适应,幸好有老师的指导和陪伴,所以我想送他们一首小诗:老师,如果我是小船,您就是大海,没有您我怎能远航? (仿写)‎ 丙:进入高中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们一起相互砥砺,奋进前行,相信三年后一定会迎来属于我们的辉煌。所以,我要送给自己和同学们一副对联以振士气:十年寒窗苦读立壮志, 。‎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配角综合症”是一种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症”。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症”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 有人认为“甘当配角”也是工作、生活中的一种正常选择;也有人认为,我们处于新时代,应当“争当主角”。‎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入学考试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等典籍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岀了 ‘教化’说”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提出“教化”说的只有《毛诗序》。‎ B项,表述绝对,将原文的“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系表述为“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系。‎ C项,张冠李戴,应为“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 故选D。‎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阐述“诗言志”与“兴寄论”是并列式,但文章整体上的论证结构应为“递进式”。‎ 故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强加因果,“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与“过娱论每个时代都出现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同时,表述绝对,与原文“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相比,少说了“差不多”二字。‎ 故选C。‎ ‎4.B【解析】题中B项,“在线教育不是商业”错误,原文“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而不是商业”。故选B。‎ ‎5.B【解析】B项,“2014年后则较平稳增长”错,2014-2016年呈下降趋势。‎ ‎6.①多点责任和温度。既要传授知识,增长学生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成长,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②端正教育目的,不要让在线教育充满铜臭味。不要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媚俗、低俗甚至采用掺假注水的方式,要时时记着在线教育的关键词仍是教育;③充分使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更多的前沿技术,更好地把控教学过程,全面提升授课效果,以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④采用合适的教法。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采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7.C(“这与‘我’所处时代芸芸众生的碌碌无为形成对比,使作品具有批判意识”无中生有。) ‎ ‎8.①虽名不见经传,但骨子里存在文人的傲气,对省内大作家不服气,对未来充满希望。②彼此之间真诚以待,交流频繁,志同道合,能够促膝长谈。③生存处境窘迫,创作艰难,发表作品不易,却不失生活的乐趣。④怀有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体现了他们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6分。每点2分。划线处为得分点,意思对即可。答出三点可得满分。)‎ ‎9.①插入有关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使原本平淡的情节产生波澜,将读者带入抗战岁月,缅怀历史,丰富了文章内容。②插入部分集中塑造了一位大义凛然,甘愿为民族国家牺牲自我的英雄形象,利于表现我对赵尚志的崇敬之情。③这一故事凸显了赵尚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与文章题目照应,也与“我”和文友秉持的对创作、对未来的态度相照应,有利于强化文章主旨。(6分。每点2分。划线处为得分点,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 ‎10.C 【解析】10.这句话的含义是: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顷之”时间名词,要单独成句,排除AD项。“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问”后面接的内容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1.B 【解析】A项,“传”是为经书作注的著作。C项,在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时也会改年号。D项,帝王和王后去世叫崩,诸侯之死,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大夫死叫卒,士死为不禄。故选B。‎ ‎12.B【解析】B项,理解有误,寇准牵扯皇帝衣服不让其离开,直到有了决断才离开。故选B。‎ ‎13.(1)有人教寇准多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 ‎(关键词:“或”“增年”“方”“进取”“可……邪”)‎ ‎(2)这是轻侮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来防备敌人。‎ ‎(“狃”轻侮;“也”判断句式的标志;“简”挑选;“以”连词,来;“之”代词,指敌人。)‎ 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春秋》三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多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朝廷招他在学士院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为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 恰逢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太宗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回答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前来,寇准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问王沔这是怎么回事,王沔叩头认罪,皇上严厉责罚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自唐朝末年,蕃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往来。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那些蕃夷人易冲动难以安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寇准进言:“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啊。”太宗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温仲舒到凤翔。‎ 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使机构的繁简开始适中。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来到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敌方数千骑兵乘胜追至城下,寇准诏令士兵迎击敌兵,斩杀擒获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了中风,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真宗起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到身边的人:“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寇准被重视达到这个地步。‎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全诗通过写孤桐从初生到参天的过程”无中生有,结合诗歌“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可见只是写了孤桐参天大树时的样子。故选D。‎ ‎15.【参考答案】‎ 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诗人借孤桐干直入云、扎根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 ‎【解析】‎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理解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尾联是“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意思是政治清明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借物写人,表达了自己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感情。这首诗题目是一个物象“孤桐”,这种情况经常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孤桐自况,明咏物暗抒情。“孤高”——写心志,“凌霄”——述追求;“岁老”——歌老当益壮情,“解愠”——咏宽容豁达怀;“愿斫五弦琴”一句,更将诗情推向了极致:“孤桐”,高而且大,壮而且强,但却甘愿被砍斫为五弦琴一把,颂奏清明之乐音,突出了坚强不屈、老而弥坚、甘于奉献之情。‎ ‎16.(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1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级为表达运用E。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二者都有“有效”的意思,“卓有成效”从结果着眼,“行之有效”则从措施、过程着眼。原文强调在解决太阳风暴带来的灾害预防问题时要“真正做到应对灾害”,故用“行之有效”更为恰当。“汗马功劳”,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现泛指大的功劳。“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二者都有“立下功劳”的意思,“汗马功劳”偏重在“立功的艰辛”,“丰功伟绩”偏重在“功劳的卓著”,一般用于领袖人物。原文句意是强调“两个卫星为地球站岗”立功的辛劳,故用“汗马功劳”更为恰当。“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二者都有“事先做好准备”的意思。“未雨绸缪”强调“绸缪”,即事先做好准备;“有备无患”强调“无患”,即可以避免祸患。原文句意强调“事先做好准备”,故用“未雨绸缪”更为恰当。“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二者看起来相似,实则有不同之处。“手足无措”形容临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措手不及”指临时来不及应付。原文句意侧重于“一旦灾害来临,人类不做好应对就会手忙脚乱”,故用“手足无措”更为恰当。故答案为C。‎ ‎18.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属级为表达运用E。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赘余,结构足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语病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不合逻辑”:该句主干是“我国科学家呼吁发射一颗类似卫星”没有错误,但是从宾语部分的修饰语看,“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的卫星”不合逻辑,还没有发射,怎么得到高度认可?C项,“成分残缺”:该句中后一分句缺少主语“这种呼声”。D项,“有歧义”:后一分句的主语“它”所指不明,产生歧义,可以理解为“这种呼声”,也可以理解为“卫星”。“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一状语位置调整并不影响句意表达。故答案为B。‎ ‎19.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级为表达运用E。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前面有“空间天气灾害是‘难防御可减缓’”这个前提条件,所以此处需要填写的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D项“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属于恰当选项。A“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B“除非……否则就……”表示“必要条件”,用在此处均逻辑牵强;C“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用在此处不合逻辑。故答案为D。‎ ‎20. (1)“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2)“笑纳”改为“收下”。 (3)“光顾”改为“游览”。 (4)“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5)将“弄璋之喜”改为“弄瓦之庆”。 ‎ ‎【解析】本题第一句中“乔迁新居”是别人对自己的祝贺,不能用于自身。第二句“笑纳”是请别人收下自己的馈赠,此处主客颠倒。第三句“光顾”是光临惠顾,用在此处游览景点不得体。第四句“可望”可以盼望。不符合游客脱险的语境。第五句“弄璋之喜”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21. 妈妈时常在陪我熬夜的时候坐着睡着了。(细节1分,辛苦1分) ‎ 老师,如果我是泉水,您就是高山,没有您我怎能潺潺流淌?(结构1分,感恩1分)‎ 一朝金榜高中展宏图(结构一致1分,表达振作士气的内容1分。)‎ ‎22. 本题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辨、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于材料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揭示了“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并举出了两种态度,要求考生面对此种现象进行思考。考生可就“配角综合症”表明自己的态度,可探究“配角综合症”普遍存在的原因,可批评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或理性看待等;也可以倡导“争当主角”的意识,谈要有争当主角的勇气,还要有争当主角的决心以及争当主角的担当精神等。如果离开材料的内容,只谈选择、奋斗则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1.甘做人梯,当好配角。‎ ‎2.为甘做配角的人点赞。‎ ‎3.勇做红花,敢于担当。 ‎ ‎4.勇立潮头引领时代。‎ ‎5.多元让世界更美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