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 MB
  • 2021-04-12 发布

江西省物理中考试卷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2年江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请您正确填写单位: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 ‎2.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_________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_________所受的重力.‎ ‎3. 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如下图所示.当老虎用相同的力咬食食物时,受力的________越小,产生的_______越大.‎ ‎4. 如下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______比较_______的方法.‎ ‎5. 如下图所示,蚂蚁用N的力拉着树叶,10s内沿着拉力方向前进了‎10cm,则蚂蚁对树叶做功为_________J,此时的功率为____________W.‎ ‎6. “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是井冈山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五一”期间,苹苹乘坐的汽车刚刚进入井冈山景区,便有一种“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心旷神怡.“车行绿色中,风景扑面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 ‎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下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下图乙所示位置,此时能观察到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8. 如下图所示,汽车在转向前,司机会拨动方向盘旁边的横杆,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就会同时闪亮、同时熄灭,这两个转向灯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司机所拨动的这根横杆就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 分.不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 ‎9.如下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 A. B. ‎ C. D. ‎ ‎10.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形成 ‎11.如下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12.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C.电压表与电压表的示数之和不变 D.电压表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不变 ‎13.以下实验中,主要是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的有()‎ A.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B.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 C.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 D. 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 ‎14. 如下图所示,能够说明“磁生电”的是()‎ A. B. ‎ C. D. ‎ 三、计算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 ‎15. 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1.0×‎103kg/m3,=1.1×‎103kg/m3)‎ ‎16.如下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 求:(1)电压表的示数;‎ ‎(2)、的阻值.‎ ‎17.家用电器使用日益广泛.好学的瑞瑞突发奇想,想检验电热水壶和电饭煲谁的热效率高.如下图所示是瑞瑞家两种电器及铭牌.下表是瑞瑞在使用这两种电器(正常工作)烧水时所记录的数据.‎ ‎(1)在1规范大气压下,把电热水壶中的水烧开,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试通过计算说明电热水壶和电饭煲的热效率谁高.‎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各8分)‎ ‎18.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的基本实验仪器吗?‎ ‎(1)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_____图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刻度尺更精确些.其中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____刻度尺.‎ ‎(3)小园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时,正确连接好如下图所示的实物图,并画出与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在闭合开关前,同伴小苹提醒她所画的电路图有不对应之处,请您指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 (4)江西省居民生活用电试行阶梯电价听证方案:每月耗电第一档电量为150度及以内,维持现行价格不变,即每度电0.6元;第二档电量为151至280度,每度电0.65元;第三档电量为281度以上,每度电0.9元.小袁家上月初和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则她家上月用电为_________kw·h;如据此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要比原来多付__________元.‎ ‎19.“测算简单机械的效率”实验 ‎(1)下表是小明做“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数据:‎ ‎①将表格中数据补充填写完整;‎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斜面,倾斜程度越高,拉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拉力越_______,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2)请您尝试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 ‎①在下图中用笔画线按最省力的方法组装好滑轮组.‎ ‎②设计一个记录此实验数据的表格.‎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 ‎20.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的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人一枚大头针,如下图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 ‎(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人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人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下图所示,调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水平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_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这是根据_________原理来进行判断的.‎ ‎【交流与评估】‎ ‎(1)该自制的杠杆类似于力学实验中所用的___________(填写基本仪器名称);‎ ‎(2)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1. 【探究名称】探究欧姆定律 ‎【猜想与假设】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并进行实验】‎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如下图所示,请您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滑动变阻器正确接人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 ‎②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小英同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进行创新实验,除了与原有实验所必须的器材相同外,没领电压表,而是多领了一只电流表,并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①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读出电流表与的示数分别记为I1和I2;‎ ‎②把定值电阻R2换成R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使R3两端的____________不变.记录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3;‎ ‎③把定值电阻R3换成R4, 重复上一步骤进行实验;‎ ‎④分析数据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2.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 ‎(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人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 ‎(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 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 ‎ 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人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下图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此时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下图所示).‎ ‎(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上图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 ‎(1)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____________.‎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把下图的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则细玻璃管内的液面将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由于___________.‎ ‎2012年江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答案与解读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答案:V;kg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电压的单位,质量的单位.‎ 思路分析:根据家庭电路的规范电压分析第一空;根据实际生活中对中学生的质量估测分析第二空.‎ 解题过程:‎ 解:‎ ‎(1)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体重)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 规律总结:‎ 估测题是一种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一种感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如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名小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等.‎ ‎2.答案:向上。水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浮力的方向;阿基M德原理.‎ 思路分析:根据浮力的方向分析第一空;阿基M德原理的内容填写第二空.‎ 解题过程 解:‎ 浸在水中的苹果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苹果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规律总结:‎ ‎(1)浮力的方向都是竖着向上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阿基M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 答案:面积;压强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压强的知识.‎ 思路分析:根据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判断填空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老虎都长有尖尖的牙齿,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规律总结:‎ 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 答案:时间(路程):路程(时间)‎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运动快慢的比较.‎ 思路分析:根据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过程:‎ 解:‎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通过的距离,所以就填时间和路程;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所用的时间,所以就填路程和时间.‎ 规律总结:‎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但是物理学中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速度).‎ ‎5. 答案:1×;1×‎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思路分析:根据公式W=FS可求蚂蚁对树叶做功;利用公式P=求蚂蚁做功的功率.‎ 解题过程:‎ 解:‎ ‎(1)蚂蚁对树叶做功:‎ W=FS=N×‎0.1m=1×J;‎ ‎(2)蚂蚁做功功率:‎ P===1×W.‎ 规律总结:‎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力的方向有距离;(2)功率的公式P==Fv.‎ ‎6. 答案:青山;乘客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 思路分析:根据参照物的定义分析即可.‎ 解题过程:‎ 解:‎ 苹苹感觉的车在动,车与青山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应该选青山为参照物;‎ 当感觉到风景在动时,是车上的乘客与风景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应该选乘客为参照物.‎ 规律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什么物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7. 答案:正立;虚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差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思路分析:从凸透镜成像情况分析焦距的大小位置,再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成像性质,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凸透镜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倒立等大的像,此时蜡烛正好处在二倍焦距处;小明将烛焰、凸透镜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蜡烛处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规律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③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④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⑤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8. 答案:并联;开关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路的组成.‎ 思路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第一空;根据题中横杆的作用,联系电路的组成分析第二空.‎ 解题过程:‎ 解:‎ 由题意可知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同时闪亮、同时熄灭,但是实际生活中转向灯可以单独工作,所以它们是并联的.司机拨动的这根横杆,转向灯才会工作,所以这根杆子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规律总结:‎ 此题的易错点在于,根据题意很容易判断成串联电路,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还要联系实际;在并联电路中两个灯泡同时亮同时灭,说明开关在干路位置上.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各支路互不影响.‎ 二、选择题(共20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 ‎9.答案:C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与生活有关的物理常识.‎ 思路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判断选项,符合声现象标志即为答案.‎ 解题过程:‎ 解:‎ A选项为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100km/h,不合题意;‎ B选项为交通标志牌,图中的“20t”表示车辆限载20吨.不合题意;‎ C选项标志表示禁止鸣笛,符合题意;‎ D选项为交通标志牌‎20km表示距南昌‎20km.不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C.‎ 规律总结:‎ 此题是一道物理常识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解此类题目,不仅要求我们对物理常识有系统全面的掌握,还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多留心观察.‎ ‎10.答案:A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知识.‎ 思路分析:分析冰、雪、霜、露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再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情况分析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冰的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A符合题意;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B不符合题意;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的,D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 规律总结:‎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生活中:常见的,雾:液化,霜:疑华,露:液化雪:凝华;雨:熔化.‎ ‎11.答案:D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 思路分析:分别分析题中四种现象形成的原因,现象与原因一致的为正确答案.‎ 解题过程:‎ 解:‎ 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B错误;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所以本题答案为D.‎ 规律总结:‎ 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放大镜、人看水里的物体比实际的浅.‎ ‎12. 答案:B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思路分析:根据电路图分析出电路是什么电路,电压表分别测的是哪个电阻的电压,‎ 然后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方向,联合欧姆定律,判断各个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由电路如可知,电路为串联电路,测的是电源电压,测的是两端的电压,当滑片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公式I=可知,电路电流减小,所以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公式U=IR可知,电阻 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源电压不变,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B正确、A错误.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所以说电压表与电压表的示数之和不变是错误的,故C错误.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示数减小,所以电压表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D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B 规律总结:‎ 在串联电路中,如果电压表测的是滑动变阻两端的电压,那么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和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即,电阻增大,电压也增大.‎ ‎13.答案:A。B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思路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四个选项,符合二力平衡条件的即为正确答案.‎ 解题过程:‎ 解:‎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A选项符合题意;物体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利用了二力平衡的条件,B选项符合题意;‎ 利用天平测量水的重力,是利用的杠杆的平衡条件,不是利用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利用量筒测量水的重力是根据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公式,即G=mg=ρVg,因此不是利用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答案为AB.‎ 规律总结:‎ 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时,要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14. 答案:C。D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电磁感应的应用.‎ 思路分析:根据奥斯特实验揭示的现象分析A;根据电磁铁的实验现象分析B,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分析C、D选项.‎ 解题过程:‎ 解:‎ A错误;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由该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不能说明“磁生电”;‎ B错误;电磁铁实验说明电流可以产生磁,不能说明“磁生电”;‎ C正确;摇绳发电是电磁感应现象,能说明“磁生电”;‎ D正确;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能说明“磁生电”.‎ 规律总结:‎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实验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都来源于实验,在学习中应重视实验的学习,要牢记一些重要实验装置图:奥斯特实验装置图。电磁铁实验装置图。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电磁感应现象图,并且要牢牢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证明的结论: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电磁铁的实验证明了电磁铁的磁性大小和电流、线圈匝数、有无铁心有关;电磁感应是发电机的实验原理.‎ 三、计算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 ‎15. 答案:(1)550ml。(2)550ml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 思路分析:‎ ‎(1)由题意可知矿泉水的密度和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根据V=即可求解;‎ ‎(2)求出瓶子的体积,再根据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即可知酱油的体积.‎ 解题过程:‎ 解:‎ ‎(1)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为‎550g,=1.0×‎103kg/m3,根据V===550=550mL.‎ ‎(2)瓶子能装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所以==550mL.‎ 规律总结:‎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1)装水的体积,装酱油的体积就等于瓶子的容积.(2)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1cm3=1mL,1×‎103kg/m3=‎1g/cm3.‎ ‎16. 答案:(1)2V。(2)10欧;5欧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规律.‎ 思路分析: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求出V2的示数,再根据欧姆定律的公式计算出R1,R2的阻值.‎ 解题过程:‎ 解:‎ ‎(1)闭合开关S,电路中,串联,电压表V1测电阻R1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U2=U-U1=6V-4V=2V,即电压表V2的示数为2V;‎ ‎(2)从题目中可以得出电流是‎0.4A,再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得:‎ ‎===10,===5.‎ 规律总结:‎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1)串联电路电压、电流规律:U=+,I=+;(2)欧姆定律的公式I=,R=,U=IR.‎ ‎17. 答案:(1)6.048×105J。(2)电饭煲的热效率高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思路分析:利用吸热公式=cm△t可求水吸收的热量;利用W=Pt求电能(总能量),利用效率公式求电热水壶和电饭煲的效率;再进行比较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1)水吸收的热量:‎ ‎=cm△t=cm(t-t0)=4.2×103J/(kg·℃)×‎1.8kg×(‎100℃‎-‎20℃‎)=6.048×105J;‎ ‎(2)用电热水壶、电饭煲加热相同的水,有用能量==6.048×105‎ J,使用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P1t1=1800W×480s=8.64×105J,‎ 电热水壶的效率:===70%‎ 使用电饭煲消耗的电能:==900W×840s=7.56×105J 电饭煲的效率:η2===80%;‎ 因为η1<η2,所以电饭煲的效率高.‎ 规律总结:‎ 本题的关键是:(1)能从表格和铭牌得出相关信息.(2)吸热公式为:=cm△t;(3)求热效率时,公式为=,水吸收的热量为,电源提供的能量为.‎ 四、实验题(共16分,每小题各8分)‎ ‎18.答案:乙;-4‎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思路分析:根据生活常识,比较晚上和正午的温度高低,分析哪个图示晚上的气温;‎ 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填写第二空.‎ 解题过程:‎ 解:‎ 图中甲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上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4℃‎.乙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值(也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分度值为‎1℃‎,因此图乙中的温度值为-‎4℃‎.因为晚上气温要低一些,所以乙温度计测量的是晚上的气温.‎ 规律总结:‎ 温度计读数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温度计读数时特别要注意是零摄氏度以下的读数.‎ ‎(2)答案:A;A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 思路分析:根据刻度尺的读数原则分析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由图可知,①A的分度值是‎1mm,B的分度值是‎2mm,所以A尺更精密;‎ ‎②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所以A尺的使用方法正确.‎ 规律总结:‎ ‎①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这样的刻度尺越精密;‎ ‎②刻度尺使用时,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③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答案:①电源正负极画反;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画在阻值最大处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实物图和电路图的辨别.‎ 思路分析:根据实物图和电路图,一一对应找出不对应的地方即可.‎ 解题过程 解:‎ 由电路图和实物图对比可知不对应之处为:①电源正负极画反;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画在阻值最大处.‎ 规律总结:‎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要注意元器件、电源的正负极,以及它们的连接方式.画电路图时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如:按照电流的流向画.‎ ‎(4)答案:215;3.25‎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电能表读数方法与电费的求法.‎ 思路分析:根据电能表的读数方法读出电能表上的数字,两表之差为她家上月用的电;‎ 用电的度数乘以每度电的价钱,可以算出多付的电费.‎ 解题过程:‎ 解:‎ 图中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功的仪器.刻度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上月初电能表的示数为6112.1kw•h;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为6327.1kw•h;所以她家上月用电为 ‎ 6327.1kw•h-6112.1kw•h=215kw•h.原来需上交电费215kw•h×0.6元/kw•h=129元;据此听证方案计算,她家上个月电费150kw•h×0.6元/kw•h+65kw•h×0.65元/kw•h=132.25元.所以她家上个月电费要比原来多付132.25元-129元=3.25元.‎ 规律总结:‎ 观察电能表的单位和读数,注意刻度盘上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的数字.一个月的耗电量等于上月底电能表的示数减去上月初电能表的示数.‎ ‎19.答案:(1)①4;60%。②大;高。‎ ‎(2)①。‎ ‎②如下表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思路分析:‎ ‎(1)①根据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公式计算出表格中的数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用控制变量法分析②的规律;‎ ‎(2)根据滑轮组的画法,画出滑轮组的绕法;根据题中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的实验数据表格设计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记录表格.‎ 解题过程:‎ 解:‎ ‎(1)①第二次实验中的总功是: W=FS=4N×‎1m=4J;第三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 ‎==60%;‎ ‎②由表中记录数据可见:同一斜面,倾斜程度越高,拉同一个物体所用的拉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①图中滑轮组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最省力的绕法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3段,因此从动滑轮的挂钩上开始绕线,如下图所示:‎ ‎②结合测量斜面机械效率的思路,故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记录表格如下:‎ 规律总结:‎ ‎(1)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即η= ,因此测量机械效率无非是测量有用功和总功;‎ ‎(2)无论是斜面还是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斜面或滑轮组,拉动或者提升的物体越重,则机械效率越高.‎ ‎(3)对同一滑轮组绕绳时,绳子先从动滑轮绕要比先从定滑轮绕,绕出的股数多,且省力.‎ 五、探究题(共24分,每小题各8分)‎ ‎20.答案:(3)快;杠杆。‎ ‎【交流与评估】(1)天平。(2)相同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蒸发的快慢,杠杆平衡原理.‎ 思路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3);联系物理实验中的器材与杠杆原理结合分析“交流与评估”中的(1);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填写“交流与评估”中的问题(2).‎ 解题过程:‎ 解:‎ ‎(3)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吸管哪端上翘,就是质量轻了,也就是蒸发得更快,‎ ‎【交流与评估】‎ 物理实验中的器材,天平的原理为等臂杠杆,所以该自制的杠杆类似于力学实验中所用的天平;‎ 在比较蒸发快慢时要使影响蒸发的因素相同,才能进行比较,而蒸发的影响因素有表面积,所以表面积必须相同.‎ 规律总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力臂相同时,那端轻那端就上翘,反之下沉;影响蒸发快慢的常见因素有三个: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被研究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21. 答案: (1)①如下图所示 ‎②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2)②I1;电压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思路分析:(1)①根据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连接电路图;②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写出填空题的答案;(2)由题意可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以必须保证电压不变,由此分析②即可填空.‎ 解题过程:‎ ‎ 解:‎ ‎(1)①根据题意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增大,也就是电阻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串连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接左上右下接线柱,电路图图所示;‎ ‎②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由题意可知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以必须保证电压不变,因为没有电压表,其中一个支路的电流表和电阻是为了计算电压的,把定值电阻换成,那么就说明这一支路是用来控制电压不变的,所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 电阻所在支路两端电压U=不变,与电阻并联的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规律总结:‎ 此题的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在测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如果只有两个电流表,那么采取的是并联电路,进行测量,其中一条支路是用来观察保证电压不变的;如果只有两个电压表,那么要采取串联电路进行测量,其中一个电压表是为了测量电流的.‎ ‎22.答案:质量(密度); 温度 ‎【设计并进行实验】‎ ‎(2)增大;‎ ‎(3)b处位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拓展】‎ ‎(1)相同;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上升;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解题思路:‎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气体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点.‎ 思路分析:(1)根据两个实验现象分析大气压强和气体的哪些因素有关;(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出压强是变大还是变小,用手握着瓶颈压强增大,液面会升高,由此判断b的位置;(3)据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分析管内水柱的变化;最后再根据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判断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细玻璃管内的液面的变化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解:‎ ‎(1)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牛奶喷出的原因是内部压强大造成的;其盒内压强变大的原因是向里面吹气造成的,即能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同理,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即气球爆破的原因也是内部压强变大造成的,即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所有气体压强的大小还与温度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当用细管向瓶中吹气时,瓶内空气的质量变大,故瓶内的气压变大,所有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会上升到a处位置;‎ ‎(2)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因此,玻璃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如下图所示.‎ ‎【实验拓展】‎ ‎(1)在该题中,瓶内增大的压强与上升的那一段液柱的压强是相等的,故在瓶内增大的压强相等的情况下,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据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可知,此时管中的水柱上升的高度相等.‎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时,把下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液体液面会上升,因为大气压强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从山脚移到山顶,瓶子内的气压大于瓶子为的气压,所以液面会上升.‎ 规律总结:‎ ‎(1)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2)大气压强的大小与天气,季节,高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阴天的气压比晴天的气压低,冬天的气压比夏天的气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