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0 KB
  • 2021-04-12 发布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能力进阶+真题汇编)课时练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课时训练 能力进阶 ‎1.(2017•重庆三模)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 ‎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2017•藁城区校级模拟)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 A.Q 点 B.N点 C.P点 D.M点 ‎1.(2017•广东模拟)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现将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从实验获得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棉花具有可燃性 B.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C.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D.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4.(2017•滨湖区一模)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在温度什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 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 C.移走可燃物 ‎ 8‎ D.无法判断 ‎ ‎5.(2017•肥城市二模)“纸火锅”(如图)是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该“纸”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纸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该“纸”的着火点 ‎ D.空气不充足,纸不会燃烧 ‎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7.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 ‎8.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9.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0.门窗紧闭的厨房内一旦发生煤气大量泄漏,极容易发生爆炸,当你从室外进入厨房嗅到极浓的煤气异味时,在下列操作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立即开启抽油烟机排出煤气,关闭煤气源 ‎ B.立即关闭煤气源,打开门和窗 C.立即打开电灯,寻找泄漏处 ‎ D.上述三者可同时进行 ‎11.某学校新建一座图书馆,较适用于用图书的灭火器材是(  )‎ A.黄沙箱 B.泡沫灭火器 ‎ C.消防水龙头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 ‎12.日常生活中使用燃气时出现了以下现象,我们应探究原因并想办法解决。 ⑴做饭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这是为什么?_______ 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出现上面情况时造成的一条不良后果: 。‎ ‎⑶为了解决上面出现的情况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13.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 ‎(2)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真题面对面 ‎1.【2017年广州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然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 ‎2.【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图标解读不正确的是( )‎ ‎3.【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不必检纯度,直接点燃氢气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燃气灶的厨房内上方安装报警器 ‎4.【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吋,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5.【2017年四川省自贡市】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6.【2017年山东省聊城市】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7.【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 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 ‎8.【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9.【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离的水 B.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 C.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试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D.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10.【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9分)探究白酒燃烧的奥秘。在诊所里,小华同学看到老中医用“酒火疗法”为患者治疗,发现白酒竟然能够被点燃。老中医告诉她:只有酒精体积分数较大(即度数较高)的白酒才能被点燃。好奇并喜欢探究的小华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指每100 mL酒精水溶液中含75mL酒精)代替白酒进行了系列探究。‎ ‎【提出问题】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酒精( C2H5OH)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可任意比倒与水互溶。‎ ‎②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 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20 mL、10 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 ‎(1)实验时,用75%酒精溶液配制10 mL60%的酒精溶液。‎ ‎①最好选用-___ mL量简,使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____。‎ ‎②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2)在室温(20℃)时,小华按上述方法配制了体积分数为50%、40%、30%、20%的酒精溶液各l0mL,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 酒精体积分数 ‎50%‎ ‎40%‎ ‎30%‎ ‎20%‎ 观察到的现象 可燃 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20℃),在小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要想更精确测定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请你补充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应用 ‎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因酒精含量低而不能燃烧的酒精溶液,要分离出其中的酒精,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1.【2017年江西省】(7分)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l)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 8‎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侧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能力进阶 ‎1.C 提示: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 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A错误; 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 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2.A 提示:A、Q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最大,燃烧最旺.故选项正确; B、N点的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且氧气的浓度较大,燃烧较旺.故选项错误; C、P点的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D、M点的温度虽然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3.B 提示:A、沾有Na2O3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就说明棉花具有可燃性,故正确; B、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稀硫酸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熄灭;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它的特性,并不因燃烧物的不同而改变.所以CO2不支持蜡烛燃烧,同样不支持棉花燃烧,故错误; C、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之所以燃烧起来,就是因为Na2O2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释放出热量,使棉花达到着火点,所以棉花燃烧起来.故正确; D、棉花能够燃烧就是因为棉花是可燃物,并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稀硫酸与杯底的Na2CO3反应释放的热量,使棉花达到了着火点.所以我们由此可知“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故正确. 4.C 提示 8‎ ‎: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A.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隔绝氧气,故选项错误. B.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而不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C.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D.快速推动活塞,使气态石蜡被赶走,所以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5.C 提示:A、纸张具有可燃性,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纸张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蒸发时吸热,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因此纸张不能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纸张与空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项解释错误. 6.A ‎ 提示 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7.C ‎ 提示 该反应中镁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发生了氧化反应;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 ‎8.A ‎ 提示 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接触;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9.A ‎ 提示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 ‎10.B ‎ 提示 燃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开启抽油烟机、打开电灯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 ‎11.D 提示:A、黄沙箱主要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常用来扑灭酒精燃烧引起的火灾,若用来扑灭图书引起的火灾,会对图书文件造成损坏,故选项错误. B、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一般火灾,其泡沫会对图书造成损坏,故选项错误. C、用水灭火会对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文件造成损坏,故选项错误.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是物体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处的火灾,故选项正确. 12.⑴氧气(空气)量不足,燃料中的碳不能充分燃烧(燃气不完全燃烧) ⑵浪费燃料(或燃料燃烧的利用率降低;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空气等) ⑶增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气充分燃烧等 ‎13.(1)可燃物 氧气 (2)119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4)吹灭蜡烛(合理即可)‎ 真题面对面 ‎1.B 提示:A.燃烧都放出热量,正确; B.红磷的着火点是240oC ,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自燃,错误;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正确;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着火点,正确。故选B。‎ ‎2.A 提示:A、是回收利用图标,错误;B、是严禁烟火的图标,正确;C、是当心爆炸的图标,正确;D、是节约用水的图标,正确。‎ ‎3.A 8‎ ‎4.C 提示: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这样做会造成触电;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引起爆炸;C选项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吋,使用楼内电梯逃生,容易造成被困电梯中;故答案选择C ‎5.D 提示:A、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酒精燃烧放出热量,能提高机制炭的温度,使其更易达到着火点,正确;B、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正确;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 ‎6.B 提示: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隔绝空气。故A错误。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正确。C.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应乘电梯撤离,应走安全通道。故C错误。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细砂来灭火。‎ ‎7.A 提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棉花是可燃物,能燃烧;黄金、食盐、大理石不是可燃物,无法燃烧。故选A。‎ ‎8.D 提示:A.布手帕是可燃物,能燃烧,错误; B.空气虽然充足,但温度没达到布手帕的着火点,不会燃烧,错误;C.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错误;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正确。故选D。‎ ‎9.D ‎ 10.(1)①10 量筒放平(.视线与到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②(2分)用量筒分别量取8 mL 75%的酒精溶液郓2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C2H5OH+3O2 2CO2+3H2O(3)(2分)用75%酒精溶液配制体积分数介'30%-40%之问的酒精溶液若干份,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现象。 (4)①灯内酒精挥发(或酒精挥发灯芯上留有水分)②蒸馏 8‎ ‎11.(l)酒精灯(2)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低(4)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