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4.00 KB
  • 2024-04-14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第I卷(选择题)‎ ‎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对夫妇,男性仅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仅患有红绿色盲病。对于这对夫妇的后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后代女儿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 B. 后代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呈线性排列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 后代中儿子两病同患的概率是0‎ ‎【答案】B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D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用b表示红绿色盲基因,则依题意可知: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BDY(男性)、XbdXbd(女性)。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均为XBDXbd,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但不会出现“一条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呈线性排列”的情况,A正确,B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所生儿子的基因型均为XbdY,仅患色盲,因此两病同患的概率是0,D正确。‎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及其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不支持萨顿的假说 B. 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 C. F1 中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一半含红眼基因,一半不含红眼基因 D. F1 中红眼雌果蝇和F2 中白眼雄果蝇交配,可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答案】C ‎【解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支持萨顿的假说,A项错误;摩尔根等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项错误;F1 中红眼果蝇基因型为XRXr、XRY,产生的雌雄配子中均是一半含红眼基因,一半不含红眼基因,C项正确;F1 中红眼雌果蝇和F2 中白眼雄果蝇交配,后代雌雄果蝇均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不能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项错误。‎ ‎3.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该病可能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C. 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该病的致病的基因 D. 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和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答案】B ‎【解析】Ⅱ4为患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是隐形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错误;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是杂合子,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间期的复制,含2个致病基因,C正确;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Ⅰ2均为杂合子,他们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D正确。‎ ‎4.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 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 B. 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 C. 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 D. F1雌果蝇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_XB_为红眼,aaXB_为粉红眼,则A_XbXb、A_XbY、aaXbXb、aaXbY为白眼,则亲代纯合粉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A正确;由于F1代全为红眼果蝇,则亲代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 F1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将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粉红眼(基因型为aa__)的果蝇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占1/2,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占1/4,因此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B正确;在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3×1/2=1/6,所以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C正确;F1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可以产生4种配子,D错误。‎ ‎5.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妇女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  )‎ A.大于M、大于N B.小于M、大于N C.小于M、小于N D.大于M、小于N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为:男患多于女患、交叉遗传、一般为隔代遗传,妇女患红绿色盲的概率小于M;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为:女患多于男患、代代遗传,妇女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为大于N。‎ 考点: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区分能力,属于中档题。‎ ‎6.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 9/16 B. 3/4 C. 3/16 D. 1/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HXh×AaXHY,就血友病而言,他们所生女孩的基因型为XHXH或XHXh,不会患血友病;就苯丙酮尿症而言,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亲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3/4×1=3/4。‎ 考点:伴性遗传 ‎7.下图为某种动物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2。现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 B.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C.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2上 D.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若子代雌性为显性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Y或XbYb,Y染色体上可以含有b基因也可以不含有,所以该对基因可以位于同源区Ⅰ上,也可以位于非同源区Ⅱ-2上,A、B错误;若子代雌性为隐性的基因型为XbXb,雄性为显性的XbY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Ⅰ上,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8.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 B. 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 C. 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 D. 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不同 ‎【答案】D ‎【解析】子代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原料、能量和核糖体,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A正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35S标记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B正确;用35S标记的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C正确;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噬菌体中DNA为双链结构,其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也为1,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A ‎【解析】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有的是DNA,有的是RNA,A正确;不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不论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0.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 A.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测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解: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经离心后处于沉淀物中.由此可知上清液中不应该带有放射性,现测得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其原因可能是:(1)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的DNA还没有注入大肠杆菌内;(2)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这样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故选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1.某研究小组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与含3H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搅袢器中搅拌,并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DNA需在大肠杆菌的细胞核中进行复制 B. 悬浮液中含放射性的物质是蛋白质 C. 增加搅拌时间,会提高沉淀物的放射性 D. 减少培养时间,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知道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培养时间长短和搅拌离心是否充分对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的影响。‎ T2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D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H;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分别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3‎ H标记,A错误;一段时间后在搅袢器中搅拌,并离心,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会分布在上清液中,没有释放出的噬菌体会随大肠杆菌一起分布在沉淀物中,B错误;一段时间后,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增加搅拌时间,有利于子代噬菌体释放,会提高上清液的放射性,C错误;减少培养时间,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数量减少,故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D正确。‎ ‎【点睛】解题思路点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含量误差分析:‎ ‎(1)32P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 ‎(2)35S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 及时梳理这些知识有助于解决对该实验中放射性含量误差来源的判断。‎ ‎1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答案】D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发现存在一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转化因子,但并没有证明这种物质是DNA,A错误;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蛋白质是否是遗传物质,B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正确。‎ ‎13.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分子复制时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遗传信息的翻译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翻译时也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中心体和高尔基体中都不含有核酸,都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NA分子复制、基因的表达 ‎14.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独特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特异性 B. DNA分子复制时,③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 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占1/2n 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答案】C ‎【解析】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使其具有特异性,A项错误;DNA分子复制时,①所示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B项错误;图示的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的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共产生2n个DNA分子,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这2n个DNA分子中,只有1个DNA分子的1条链含有14N,即子代中含14N的DNA占1/2n,C项正确;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另一条链及整个DNA上G+C=56%,因此整个DNA分子中T=A=(1—56%)÷2=22%,D项错误。‎ ‎15.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含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n个 B. 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C. 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 D.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含31P的原料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1/2)n ‎【答案】B ‎【解析】一个含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A错误。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因为G和C的数量是相等的,所以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B正确。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C错误。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2/2 n),D错误。‎ 点睛:(1)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 ‎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 ‎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③含子代链的DNA有2n个。‎ ‎(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条。‎ ‎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条。‎ ‎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16.图中α、β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γ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 B. γ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 C. 基因上增加—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 若β链中碱基G占28%,则γ中碱基A占22%‎ ‎【答案】B ‎【解析】图示过程表示转录,其中的酶是RNA聚合酶,A错误;γ是RNA链,彻底水解后可生成磷酸、核糖、含氮的碱基(A、U、C、G),计6种小分子物质,B正确;基因上增加—个碱基对,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多个密码子发生改变,可能会改变肽链上的多个氨基酸,C错误;γ链中碱基A与α中的T配对,β链中碱基G占28%,不能判断α中T的比例,因此不能判断γ中碱基A的比例,D错误。‎ ‎17.17.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的图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图中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 ,图中(A+C)/(T+G) 的比值不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B.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 C. 形成丙图③的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 D. DNA酶可作用于甲图①处,解旋酶作用于甲图③处,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 ‎【答案】C ‎【解析】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进行计算,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2×2-1)÷(22×2)=7/8,对于任何双链DNA来讲,碱基种类都是4种,图中(A+C)/(T+G)的比值都是1,不可体现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原核细胞(如蓝藻细胞)中,这两个过程可同时进行,B正确;丙图③为mRNA,是转录过程中形成的,可发生在拟核中;乙图为转录过程,在人的神经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可发生,C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酶可作用于①处,解旋酶作用于③处,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准确判断三幅图发生的生理过程的名称,明确丙图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的表达过程。‎ ‎18.下列有关细胞中蛋白质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 核糖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但不含氢键 C. 叶肉细胞中DNA转录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 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 ‎【答案】D ‎【解析】病毒的蛋白质只能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A项错误;核糖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也可能含氢键,例如tRNA中的双链区域也含有通过氢键结合形成的碱基对,B项错误;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DNA转录过程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项错误;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磷酸、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4种产物是相同的,D项正确。‎ ‎19.一个分子有个碱基,其中有个;由该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分子的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mRNA中的 A+T数为m-n,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模板DNA单链中的A+T数为m-n,由于DNA分子有两条链,因此模板DNA分子中的A+T数为2(m-n)。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称为密码子,因此该mRNA合成的两条多肽链共含有m/3个氨基酸,每条多肽链两端分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因此两条多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为m/3-2,故D选项正确。‎ ‎2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①模板 ‎ ②原料 ‎③能量 ‎④酶(主要)‎ ‎⑤场所 复制 DNA分子的 两条链 四种脱氧核苷酸 需要 解旋酶、DNA聚合酶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转录 DNA分子的一条链 四种核糖核苷酸 需要 解旋酶、RNA聚合酶 细胞核 翻译 mRNA 氨基酸 需要 不需要 核糖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DNA分子复制的模板是DNA分子的两条链,转录的模板是DNA分子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①正确;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②正确;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都需要消耗能量,③正确;DNA分子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的催化,转录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的催化,翻译也需要相关酶的催化,④错误;DNA分子复制和转录都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反应发生在核糖体,⑤错误。故选D。‎ ‎21.下列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 甲图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 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D. 甲图和乙图所示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答案】B ‎【解析】甲图所示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A错误;甲图中,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B正确;乙是转录过程,其产物是RNA,包括mRNA、rRNA、tRNA,其中只有mRNA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C错误;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但两者配对方式不同,甲图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U-A、C-G、G-C,乙图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C-G、G-C,D错误。‎ ‎22.下图表示生物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过程中 B. 一个基因可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 C. 一条多肽链的合成需要多个核糖体的共同参与 D. 图示过程中既有D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也有R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基因是一边转录一边翻译的,因此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过程中,A正确;图示一条mRNA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了多条肽链,因此一个基因可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B正确;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只需要一个核糖体的参与,C错误;图示同时进行了转录和翻译,所以图示过程中既有D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也有R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图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发生的,表示的是原核基因的表达,而真核基因是先转录后翻译的。‎ ‎23.图是真核细胞中某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分裂 G1期,起点为起始密码 B. 图中的酶是 DNA 解旋酶,能使 DNA 双链氢键解开 C. 甲、乙、丙链均有特异性序列,丙可以行使传达 DNA 上的遗传信息 D. 若乙链中碱基 G 占 28%,则丙链碱基 G 也占 28%‎ ‎【答案】C ‎【解析】图中所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分裂的G1期,起点为启动子,A错误;图中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甲、乙为DNA链,丙为mRNA,均有特异性序列,丙可以行使传达DNA上的遗传信息,C正确;丙是以甲链上的特定的片段(该片段为某个特定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乙链中的G与甲链中的C相等,但甲链中的C与丙链中的G未必相等,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因忽略了“转录的模板实际上是DNA分子中特定基因的一条链,而不是整个DNA分子的一条链”,而导致对D选项的误判。 ‎ ‎24.下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系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B. 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1/6‎ C. 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1/202‎ D. 8的基因型为Aa ‎【答案】D ‎【解析】分析系谱图,1号和2号均没有苯丙酮尿症,但他们有一个患此病的女儿(5号),说明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5号和7号的基因型均为aa, 1号、2号、3号、4号、9号和10号的基因型均为Aa,8号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或1/3AA,所以8与9结婚,所生孩子患PKU的概率为2/3×1/4=1/6,B正确;已知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即aa基因型频率为1/10000,所以a基因频率=1/100,A基因频率=99/100,AA基因型频率为99/100×99/100,Aa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则正常女子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1/100×99/100)/(99/100×99/100+2×1/100×99/100)=2/101,因此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患病孩子几率为2/101×1/4=1/202,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8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遗传系谱图,根据无中生有的特点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和相关个体的基因型,选项C中根据患者的发病率计算正常个体中的杂合子的概率是本题的难点。‎ ‎25.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色盲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B. 1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D.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答案】C ‎【解析】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_,则色盲孩子基因型为XbY,因此可确定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而丈夫不携带致病基因。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色盲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故选C。‎ ‎26.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可继续合成新生肽但无法将蛋白分泌到细胞外 B. 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但⑥的合成与核仁无关 C. 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 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P肽段可以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所以当P肽段功能缺失时,新生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该蛋白质也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A正确;①为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⑥为核糖体,其合成与核仁有关,B错误;多个核糖体均结合在同一条mRNA(①)上,以同一条mRNA(①)为模板进行翻译,合成的多肽链是相同的,C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同一种氨基酸有不同的密码,故①的结构与多肽链的结构的对应关系不一定是唯一的,D错误。‎ ‎【考点定位】翻译过程及相关知识 ‎27.一个DNA分子转录形成的RNA中,腺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5%。若该DNA分子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2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 21% .35% B. 34% .15%‎ C. 31% .25% D. 55% .20%‎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mRNA中,(A+U) =45%,可得(G+C) =55%,其DNA模板链(T+A) 占该链45%,(G+C) 占该链55%,其互补链(T+A) 占该链45%,(G+C) 占该链55%,则整个DNA(T+A) 为45%,(G+C) 为55%,A=T=22.5%,G=C=27.5%,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占整个DNA为12%,另一条链C占整个DNA为27.5%-12%=15.5%,占该链31%;胸腺嘧啶占20%,占整个DNA为10%,另一条链C占整个DNA为22.5%-10%=12.5%,占该链25%;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8.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1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2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 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 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5/48‎ ‎【答案】C ‎【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1和2个体无病,而其女儿6号个体患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3和4号个体患有乙病,9和10号个体也有乙病,而他们的女儿都有乙病,说明乙病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6号个体患有甲病和乙病,但其儿子没有乙病,说明其是乙病的杂合子,所以基因型是aaXDXd,B正确。13号个体既有甲病又有乙病,一定是aaXDX-,其母亲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2,所以其是杂合子的概率是1/4,C错误。12没有甲病和乙病,其母亲有甲病,所以其是甲病携带者,14没有甲病但其父母是甲病携带者,所以其有2/3是甲病携带者,患有乙病,是乙杂合子的概率是1/4,所以他们的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2/3*1/4=1/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1/4*1/2=1/8,后代正常的概率是5/6*1/8=5/48,D正确。‎ ‎29.下列关于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叙述正确的是 : ‎ A. 如图所示,过程①②两种酶的作用体现了酶的高效性 B. 过程①的酶作用于非结合区DNA的磷酸二酯键 C. 若该“蛋白质-DNA复合体”是染色体片段,则可能存在于产甲烷杆菌中 D. 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序列是mRNA的起始密码 ‎【答案】B ‎【解析】 图中过程①②两种酶只针对特定物质才起作用,体现的是酶的专一性,故A项错误;由图可看出,结合区的DNA并未被水解,只有非结合区的DNA片段消失,DNA链的主要连接键就是磷酸二酯键,故B项正确;产甲烷杆菌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故C项错误;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转录的模板是DNA,故其识别和结合位点应该是DNA上的启动子,而不是mRNA上的启始密码,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区分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差异,以及分辨起始密码和启动子。‎ ‎30.30.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两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子代中 A. 白眼雄果蝇占1/12 B.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雌果蝇占1/4‎ C. 红眼雌果蝇占1/2 D. 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占1/3‎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XBY×XBXb,子代白眼雄果蝇占1/4,A错误;Ⅳ_XBY×Ⅳ_XBXb,后代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红眼雌果蝇占1/2,所以后代中染色体数目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1/2=1/6,B错误;XBY×XBXb,子代红眼雌果蝇占1/2,C正确;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占2/3,D错误。‎ 考点: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用B、b表示).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即Ⅳ_XBY×Ⅳ_XBXb,由于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因此子代为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缺失1条Ⅳ染色体的果蝇占2/3;子代中红眼果蝇占3/4,白眼果蝇占1/4.‎ ‎31.31.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1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1中的Ⅱ和Ⅲ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图2表示色素的形成过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 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区段不只是Ⅰ D. 若一白花雌株与一蓝花雄株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3/16‎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上,基因A、B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紫花,因此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 AAXBXB、AAXBXb、AaXBXB、AaXBXb、AAXBY、AaXBY,A错误;蓝花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B错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X与Y染色体能联会的是Ⅰ所示的同源区段,C正确;若一白花雌株(aaX_X_)与一蓝花雄株(A_XbY)杂交所得F1都开紫花,说明亲本白花雌株与蓝花雄株的基因型依次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相互杂交产生的后代中,紫花雄株所占比例是3/4A_×1/4XBY=3/16,D错误。‎ ‎32.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a.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 c.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属于“演绎”的内容 e.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测交 f.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且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此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互不干扰的,b正确;若杂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为伴性遗传(如基因型为XWXw的红眼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WY的红眼雄果蝇杂交,F1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分离比为3:1),c错误;孟德尔得到了高茎:矮茎=30:34是对F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的结果,不属于“演绎”的内容,d错误;孟德尔发现问题采用的实验方法依次是先杂交、再自交,e错误;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f正确。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33.现有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①若男孩色觉正常,其母色盲,其父正常;②若男孩色觉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③若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则①②③中此染色体变异分别发生在什么生殖细胞中( )‎ A. 精子、卵细胞、不确定 B. 精子、不确定、卵细胞 C. 卵细胞、精子、不确定 D. 精子、不确定、精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①其母色盲(XbXb),其父正常(XBY),若男孩色觉正常(XBXbY),则应该是父本产生的含XBY的精子与母本产生的含Xb的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②其父色盲(XbY),其母正常(XBXB或XBXb),若男孩色觉正常(XBXbY或XBXBY),则可能是父本产生的含XbY的精子与母本产生的含XB的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也可能是父本产生的含Y的精子与母本产生的含XBXB或XBXb的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③其母色盲(XbXb),其父正常(XBY),若男孩色盲(XbXbY),则应该是父本产生的含Y的精子与母本产生的含XbXb的卵细胞结合而形成的;所以B正确,ACD错误。‎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生物变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异常分离时产生的配子类型分析:‎ ‎(1)下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配子的情况:‎ ‎(2)下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产生配子的情况:‎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 ‎②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③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 ‎④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 ‎⑥性别受性染色体的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都是体细胞的一半,①正确;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②错误;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③错误;女儿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其中有一条一定来自父亲,④正确;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⑤错误;性别受性染色体上相应基因的控制,⑥错误。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伴性遗传 ‎35.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B.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D. 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 ‎【答案】C ‎【解析】噬菌体进入细菌的只有DNA,所以侵染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A正确;DNA的特征元素是P,蛋白质外壳的特征元素是S,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确定是何种物质进行细菌内,B正确;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大量的放射性,C错误;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得到2n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只有2个DNA含有32P ‎,因此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解答本题关键能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 第II卷(非选择题)‎ ‎36.下图表示某植物在红光照射下,叶肉细胞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图中的SSU、LSU和LHCP表示三种不同的蛋白质)。‎ 请分析回答:‎ ‎(1)完成图中的过程①时既需要__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酶进行催化。由图分析,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 ‎(2)从图中分析,LHCP合成后转移至_________________上发挥作用,影响与之相关的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3)图中的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从其分布位置推断,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有关。‎ ‎【答案】 四种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 翻译 类囊体 叶绿素的含量、酶的含量、酶的活性 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 暗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②表示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合成好的LHCP转移至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发挥作用,SSU转移至叶绿体基质发挥作用,LSU在叶绿体基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其中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Rubisco酶在叶绿体基质发挥作用;细胞左侧表示细胞核结构、右侧表示叶绿体结构。‎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表示转录过程,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该过程需要需要与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RNA聚合酶进行催化;②表示翻译过程。‎ ‎(2)由图可知,LHCP合成后转移至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发挥作用,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影响光反应过程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影响光反应过程的主要内因是叶绿素的含量、酶的含量、酶的活性。‎ ‎(3)SSU由核基因控制合成,LSU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SSU和LSU组装成Rubisco酶,说明Rubisco酶的合成受细胞核基因和叶绿体基因的共同控制;RuBisCo酶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而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说明RuBisCo酶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有关。‎ ‎37.大麻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大麻的纤维截面有4种表现型:三角形、六边形、扁圆形和肾形,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均为完全显性),且AA个体胚胎致死。让两株三角形植株作亲本杂交,F1中三角形、六边形、扁圆形、肾形的比例为6:2:3:1,请回答:‎ ‎(1)假设A、a、B、b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①亲本中三角形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1中正常存活的六边形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②F1中胚胎致死的个体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 ‎③让F1中正常存活的六边形植株随机杂交,存活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2)①假设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I区段上,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存活的六边形植株的基因型为:雌株_____________,雄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II-2区段上,II-1区段上没有其等位基因(且XAY致死),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存活的六边形植株性别为__________。让六边形与肾形植株杂交,存活后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六边形:肾形=2:1 bbXAXa bbXAYa或bbXaYA 雌性 bbXAXa、bbXaXa、bbXaY ‎【解析】试题分析:(1)①让两株三角形植株作亲本杂交,F1中三角形、六边形、扁圆形、肾形的比例为6:2:3:1及AA个体胚胎致死,可知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分析如下:‎ Aa Bb ‎↓自交 ↓自交 ‎1AA 2Aa 1aa 1BB 2Bb 1bb 死亡 ‎②F1中胚胎致死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 ‎③F1中正常存活的六边形基因型为Aabb,其随机交配存活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析如下:‎ Aabb→1AAbb(死亡) 2Aabb(六边形) 1aabb(肾形)‎ ‎(2)①正常存活的六边形个体的基因型Aabb,若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I区段上,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性为bbXAXa,雄性为bbXAYa或bbXaYA。‎ ‎②正常存活的六边形个体的基因型Aabb,若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II-2区段上,II-1区段上没有其等位基因(且XAY致死),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性为bbXAXa,雄性为bbXAY(死亡)。‎ bbXAXaX bbXaY→bbXAXa bbXaXa bbXaY bbXAY(死亡)‎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知识,意在考查结合题中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