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00 KB
  • 2024-02-19 发布

历史理卷·2018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蚌埠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历史(理科)‎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 ‎ 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 ‎ 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 ‎ 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 A.孔子的“仁爱”思想 B.老子的“无为”思想 ‎ C.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3.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 ‎ 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 ‎ 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 ‎4.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 ‎ 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 ‎ 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 ‎ 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7.下列说法中,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 C.“人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8.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 ‎ 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 ‎ 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 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 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 ‎9.“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说明作者 ‎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维护君主专制 ‎ C.崇尚人的自由平等 D.抨击教皇骗子式的说教 ‎10.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 ‎ 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11.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 ‎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12.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存《世界:一部历史》中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 ‎ 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打破了人们对绝对时空观的认识 B.相对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 C.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13.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 ‎ 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 C.政治共和 D.救亡图存 ‎14.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李鸿章 ‎15.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 ‎ 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龚自珍 B.洪仁 C.李鸿章 D.严复 ‎16.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 ‎ 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 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17.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 ‎ 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文献 ‎ 与之观点相似的是 ‎18.“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 ‎ 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9.右图中的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2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21. -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 ‎ 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22.“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 ‎ 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与上述论述有关的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统一战线理论 ‎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23.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毛泽东思想完全照抄照搬了马克思主义 ‎ B.毛泽东思想完全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 C.毛泽东思想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D.毛泽东思想既对中国又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24.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 ‎ 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6.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 ‎ 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 ‎ 远离饥饿。”此人的研究领域是 ‎ 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农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27.“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 ‎ 到繁荣”。该讲话 ‎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2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重新建立了为 ‎ 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文中的“转变了方针”在当时具体是指 ‎ A.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 B.重新确定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 ‎ C.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9.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 ‎ 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这种文学流派被称为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30.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但不拘泥于 ‎ 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下列作品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40分)‎ ‎31.(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 - 1921) -生的经历和 ‎ 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 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 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 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 一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8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普罗泰戈拉 ‎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 ‎ 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 ——卢梭 ‎(1)普罗泰戈拉属于什么运动(或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4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6分)‎ ‎(4)假如把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蚌埠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历史(理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两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 ‎31.(20分)‎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 ‎ 海军、兴办新式教育。(6分)‎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 ‎ 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6‎ ‎ 分)‎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 ‎ 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8分)‎ ‎32.(20分)‎ ‎(1)智者运动或智者学派。(2分)“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 ‎(2)宗教改革。(2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 ‎ 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6分)‎ ‎(3)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天赋人权。(6分)‎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