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9.95 KB
  • 2024-01-22 发布

【生物】甘肃省天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甘肃省天水一中 2019-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孟德尔在探索分离定律时, 就很好地运用了此种方法,对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B. “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 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是 3∶1”属于推理内容 C. “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例接近 1∶1”属于 演绎过程 D. 孟德尔测交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 【答案】B 【解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 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 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 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 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假说内容,A 正确;“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 豌豆杂交,F2 中高茎与矮茎的分离比是 3:1”属实验现象,B 错误;“若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 遗传因子分离,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其比值接近 1:1:”属于演绎过程,C 正确;孟 德尔通过测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D 正确。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基本步骤,掌握各步骤 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区分假说内容、演绎过程及实验验证方法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 解层次的考查。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XXY 的后 代 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 10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 期 D. 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 Y 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 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 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发生同源染色体 联会和分离,A 正确;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XX 或 YY 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 XYY 或 XXX 的后代,B 错误;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 4 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 胞分裂后期含有 10 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后期,C 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 Y 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 Y 染色 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 正确;故选 B。 3.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把握基因与 DNA、 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摩尔根和萨顿科学研究的方法及结论,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 体上,②正确;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存在一对相同的基因(如 AA),也可能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如 Aa),③错误;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④错误; 的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⑤正确; 综上分析,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和圆形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F、f,T、t) 控制。现用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杂交,所得 F1 全为卵圆形,F1 自交产生 的 F2 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综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 A. FFtt×fftt B. ffTt×Fftt C. ffTT×FFtt D. FfTt×fftt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F2 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而 12:3:1 实质上是 9:3: 3:1 的变式,因此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 F1 的基因型为 FfTt,且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的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因此可推导出卵圆形的基因型为 F_T_、 ffT_,三角形的基因型为 F_tt,圆形的基因型为 fftt,或者卵圆形的基因型为 F_T_、F_tt, 三角形的基因型为 ffT_,圆形的基因型为 fftt。因此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 杂交,所得 F1 全为卵圆形(FfTt),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 ffTT×FFtt。故选 C。 5.下列有关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B.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 C. 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的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D. 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知识。选 项描述涉及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以及对实验现象 的分析。 【详解】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A 错误;分 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以获得分别含 35S、32P 的 大肠杆菌,再用分别含 35S、32P 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来对其进行标记,B 错误;噬菌体能 利用自身的 DNA 为模板,以宿主菌细胞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C 错误;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 中,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有 少量含 35S 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致,D 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 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 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 6.下列关于病毒和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硝化细菌中不存在既有蛋白质又有核酸的结构 C. 大肠杆菌拟核环状 DNA 上含有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 D. 肺炎双球菌中由 G、C、T、U 组成的核苷酸有 6 种 【答案】D 【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细胞生物均含核 糖体,核糖体是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 【详解】T2 噬菌体只含 DNA,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核糖 体,核糖体是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 ,B 错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另 外在细胞质的质粒中也有,故大肠杆菌拟核环状 DNA 上含有控制大多数性状的基因,C 错 误;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既含有 DNA 又含有 RNA,DNA 的碱基组成为 A、T、G、C, RNA 的碱基组成为 A、U、G、C,DNA 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含有的五碳 糖是核糖,故由 G、C 可分别组成两种核苷酸,而 T、U 则均只能组成一种核苷酸,所以由 G、C、T、U 组成的核苷酸有 6 种,D 正确。故选 D。 7.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则④有基因 A 或 a C. 若②表示 X 染色体,则③表示 Y 染色体 D. 该细胞的子细胞有 2 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A 错误;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 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 A 或 a,B 正确; C、若图中的②表示 X 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 示 Y 染色体,C 正确; 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子细胞含有 2 对同源染色体,D 正确。故选 A。 8.基因型为 AaXbY 的男性,其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基因型为 AAaXb、aXb、Y、Y 的 4 个精 子。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的 A. 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B. 非洲人和欧洲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导致其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周期不同 C. 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均出现异常 D. 在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核 DNA 分子数=1:1 【答案】B 【解析】精原细胞是体细胞的一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精原细胞,又可以进行减 数分裂产生精子,A 正确;非洲人和欧洲人是同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不同,并不改变细胞 的分裂周期,故 B 错误; AAaXb 精子的出现,Aa 出现在一个精子中,说明同源染色体没 有分离,AA 出现在一个精子中,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故 C 正确;在正常情况下,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核 DNA 分子数=1:1,D 正确。 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9.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7 号与 8 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12 C. 12 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1/2 D. 11 号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 3/5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1 号和 2 号作为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女儿 6 号,所以有“无中生 有为隐性,生个病女为常隐”的特点,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A. 据图分析,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 正确; B. 7 号为携带者的概率是 2/3 与 8 号一定是携带者,2/3×1/4(隐性概率)×1/2(男孩概率) =1/12,B 正确; C. 10 号是否是携带者,不能确定,故 12 号的概率没法计算,C 错误; D.如果该病用 A,a 表示, 7 号为 1/3AA 或 2/3Aa 与 8 号一定是 Aa,11 号是正常人,计算 正常人中的携带者概率,为 1/3AA×Aa=1/6Aa,2/3Aa×Aa=1/3Aa,1/6aa;但是,由于 11 号 正常,不可能是 aa,则 11 号是 Aa 的概率=Aa/(AA+Aa)=Aa/(1-aa)=(1/6Aa+1/3Aa) /(1-1/6aa)=3/5,D 正确;故选 C。 10.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 基因分别在( ) A.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B. 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C. 姐妹染色单体上;同一条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 姐妹染色单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 【答案】A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 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据上分析可知,遵循分离定律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 合定律的基因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为交叉而互换的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 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 正确。故选 A。 11.将某一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用 14C 充分标记,其同源染色体上的 DNA 用 32P 充分标记,置于不含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不考虑交叉互换)。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均含有 14C 和 32P B. 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含 14C 的染色体可能是含 32P 染色体的两倍 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 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细胞中可能两个有放射性,两个没有放射性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最终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 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 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若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会分开,因此四个细胞中有两个细胞都含有 14C,另 外两个细胞都含有 32P,A 错误;若进行有丝分裂,某一细胞中可能含 14C 的染色体和含 32P 染色体相等,也可能只含 14C,也可能只含 32P,可能不含 14C 和 32P,B 错误;若进行有丝 分裂,细胞分裂两次,DNA 复制两次,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 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因此,四个细胞中可能三个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C 正 确;若进行减数分裂,DNA 只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四个细胞中都有放射性,D 错误;本题答案选 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会分离,生殖细胞中不存在 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再根据 题意作答。 12.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 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解析】XY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 XX 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 XY 代表雄性个体, 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即表示雄配子 Xb 不育,而雌配子 Xb 可育。 【详解】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 Xb 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 XbXb 的个体,故窄叶 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植株中,A 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若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当雌株基因型为XBXb时,子代中可能会出现窄叶雄株XbY, B 正确;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 XBX-,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bY,由 于雄株提供的配子中 Xb 不可育,只有 Y 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株,不会出现雌株,C 错误;若杂交后代中雄株均为宽叶,且母本的 Xb 是可育的,说明母本只提供了 XB 配子, 故该母本为宽叶纯合子,D 正确。故选 C。 13.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 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 AADD、AADd、AaDD、AaDd;雄蜂是 AD、Ad、 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  ) A. AADd 和 ad B. AaDd 和 Ad C. AaDd 和 AD D. Aadd 和 A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雄蜂的基因型是 AD、Ad、 aD、ad,因其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故其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是 AD、Ad、aD、ad, 得出其基因型为 AaDd,再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 AADD、AADd、AaDD、AaDd,逆推出父 本雄峰的基因型为 AD。 【详解】据题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 AD、Ad、 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 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 雌蜂的基因型是 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 AADD、 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 AD、Ad、aD、ad,所以精子是 AD,故亲本中雄蜂的 基因型是 AD。 故选 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这一条件,另要知道雄峰 的减数分裂是特殊情况,减 I 后期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产生的精子和其体细胞染色体一致, 故雄峰的基因型和其精子的基因型相同。 14.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 沉淀物,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30%。在实验过程中,被 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 沉淀物的放射性来自噬菌体的 DNA C. 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 D. 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DNA 【答案】C 【解析】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经搅拌、离心后,上清液中是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 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据题意“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 说明子代噬菌体还没有从寄主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详解】A、因为大肠杆菌的质量比噬菌体重,所以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 正确; B、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 DNA 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 中,因此沉淀物的放射性来自噬菌体的 DNA,B 正确; C、“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表明大肠杆菌基本上没有裂解,故上清液具有放射性 的原因是有一部分 32P 标记的噬菌体未进入大肠杆菌细胞中,与保温时间过短有关,C 错误; D、据题意“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30%”,说明大部分侵染 成功的噬菌体的 DNA 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该 DNA 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发 挥作用, 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提取,根据题意“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约占初始被标记 噬菌体放射性的 30%,在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 100%”,判断出上清液有 放射性的原因。 15.已知一小鼠的基因型为 XBXb。该小鼠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A. 第二极体中同时含有 B 基因和 b 基因 B. 卵细胞中可能含有 B 基因或含有 b 基因 C. 若卵细胞中含有 B 基因,则极体中必不含有 B 基因 D. 卵细胞中必然含有 B 基因,极体中可能含有 b 基因 【答案】B 【解析】根据小鼠基因型可知其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XBXb,染色体复制后,变成初级卵 母细胞其基因组成为 XBBXb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 若次级卵母细胞为 XBB,则第一极体为 Xbb;若次级卵母细胞为 Xbb,则第一极体为 XBB。若 次级卵母细胞为 XBB,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为 XB;若次级 卵母细胞为 Xbb,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都为 Xb;根据以上分析,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规律。但核心只有两 点:一是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上的基因加倍;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实质。 16.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 (甲、乙、丙)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 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 15:1、63:1、4095:1。下列描述正确是( ) A. 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 5 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 C. 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 1/64 D. 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 3: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乙、丙不同的红 花纯系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在所有的杂交组合中,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 植株,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子一代均开红花,因此红花为显性性状。 【详解】A、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 别为 15:1、63:1、4095:1,说明只有纯隐性个体才会表现为白花;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 的比例为 15:1 时,说明子一代有 2 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 63:1 时,说明子一代有 3 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 4095:1 也就是(1/4) 6=1/4096 时,说明子一代有 6 对基因是杂合的,A 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所有等位基因中任何一对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 错 误; C、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 2+3=5 对,则子二代开白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则 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 错误; 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 2 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 3:1,D 正确。故选 D。 17.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 有一个黄色斑点。控制芦花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养鸡场为了多养 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 ) A. 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B. 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 C. 芦花母鸡×芦花公鸡 D. 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 【答案】A 。 【解析】A、对于伴性遗传的可以采用隐性的同型即隐性的非芦花公鸡和显性的异型芦花母 鸡进行杂交,后代中雌性都是芦花,雄性都是非芦花,故 A 正确; B、芦花公鸡与非芦花母鸡,后代中雌雄可能都有芦花和非芦花,故 B 错误; C、芦花母鸡和芦花公鸡后代雌雄可能都是芦花,故 C 错误; D、非芦花母鸡和非芦花公鸡,后代雌雄都是非芦花,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 (1)若已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则可用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进行判断。若后代雌性全 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为伴 X 染色体遗传;若后代全为显性且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 色体遗传。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则可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进行判断。若后代的性状表 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后代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 X 染 色体上。 18.基因型为 Aa 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 代中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 3:2:1 B. 2:3:1 C. 4:4:l D. 1:2:1;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Aa 的植物产生的 A 和 a 两种精子和卵 细胞的比例均为 1:1,又由于“产生的 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 A: a=1:1,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 A:a=2: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产生的 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因此产生的卵细胞为 1/2A、1/2a,而精子的种类和比例为 2/3A、1/3a。因此该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 AA 的比 例为 1/2×2/3=1/3,Aa 的比例为 1/2×1/3+1/2×2/3=1/2,aa 的比例为 1/2×1/3=1/6。因此,该植 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2:3:1,综上分析,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点睛】正确理解“产生的 a 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准确分析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解题 关键。 19. 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 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 C1 与 C2、S1 与 S2 细胞核中 DNA 数目 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 DNA 数目 C1 与 C2 相同,S1 与 S2 不同 B. 遗传信息 C1 与 C2 相同,S1 与 S2 不同 C. DNA 数目 C1 与 C2 不同,S1 与 S2 相同 D. 遗传信息 C1 与 C2 不同,S1 与 S2 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分裂相关知识,C1、C2 是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有丝分裂重 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所 以 C1 和 C2 的 DNA 数目和遗传信息相同;C、D 错误。而 S1 和 S2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 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重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平分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 半,有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所以 DNA 数相同,但遗传信息不同。A 错误,B 正确。 20.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 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 ①或② B. ①或④ C. ②或③ D. ③或④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 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 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 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 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 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 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 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1:1, 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 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 3:1,说明 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 正确,A、C、D 均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 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1.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C. 红绿色盲通常表现出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 D. 白化病通常会在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C 【解析】A、伴 X 显性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故 A 错误。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在男女中相等,故 B 错误。 C、伴 X 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的特点,故 C 正确。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低,会有隔代遗传的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不同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特点 遗传病类型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显性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相等 常染色 体 隐性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显性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 一定患病 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伴 X 染 色体 隐性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 一定患病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单 基 因 遗 传 病 伴 Y 遗传 父传子,子传孙 患者只有男性 多基因遗传病 ①家族聚集现象;②易受环境影 响;③群体发病率高 相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胚胎期 引起流产 相等 22.为研究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 DNA 还是蛋白质,进行了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培养皿中只有 S 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 乙组培养皿中有 R 型及 S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 丙组培养皿中只有 R 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 D. 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答案】C 【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 S 型菌的 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 离开,与 R 型菌混合培养,观察 S 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 S 型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 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 R 型菌转化成了 S 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 中不仅有 S 型菌落也有 R 型菌落,A 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 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B 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 中加入了 DNA 酶,DNA 被水解后 R 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 DNA 参与了 R 型菌 的转化,C 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 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 选项错误。 23.现有 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 14N(表示为 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 在含有 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 DNA 分 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 有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3 B. 有 15N15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1 C. 有 15N15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D. 有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 DNA 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DNA 分子复制的特点,掌握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DNA 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 14N,该大肠杆菌在含有 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 形成 4 个 DNA,其中 2 个 DNA 为 15N14N,另外 2 个 DNA 为 15N15N。;再转到含有 14N 的 培养基中繁殖一代,DNA 为 15N14N 形成的子代 DNA 中,一个 DNA 为 15N14N,另外 1 个 DNA 为 14N14N;而 DNA 为 15N15N 形成的 2 个子代 DNA 都为 15N14N;因此理论上 DNA 分子的 组成类有 15N14N 和 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 故选 D。 【点睛】DNA 复制是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每个 DNA 分子 都是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构成。 24.某种物质可插入 DNA 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 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后细胞中的 DNA 复制发生障碍 B. 该物质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影响 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转录、翻译与 DNA 复制的比较: 复制 转录 翻译 时 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 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 场 所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 粒体和叶绿体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 核糖体 原 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四种核糖核苷酸 二十种氨基酸 模 板 DNA 的两条链 DNA 中的一条链 mRNA 条 件 解旋酶、DNA 聚合酶 ATP 解旋酶、RNA 聚合酶 ATP 酶、ATP、tRNA 过 程 DNA 解旋,以两条链为模 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合成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 母链螺旋化 DNA 解旋,以其中一条链为 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形成 mRNA 单链,进入细胞 质与核糖体结合 以 mRNA 为模板,合 成有一定氨基酸序列 的多肽链 模 板 去 分别进入两个子代 DNA 分 子中 恢复原样,与非模板链重新组 成双螺旋结构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向 特 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DNA 双链全 保留 ①核糖体沿着 mRNA 移动 ②一个 mRNA 结合多 个核糖体,顺次合成 多条多肽链,提高合 成蛋白质的速度 ③翻译结束后,mRNA 分解成单个核苷酸 产 物 两个双链 DNA 分子 一条单链 mRNA 蛋白质 产 物 去 向 传递到 2 个子细胞 离开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组成细胞结构蛋白质 或功能蛋白质 意 义 复制遗传信息,使遗传信息 从亲代传给子代 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配 对 方 式 A-(T) T-(A) G-(C) C-(G) A-(U) T-(A) G-(C)  C-(G) A-(U) U-(A) G-(C) C-(G) 注 意 (1)对细胞结构生物而言,DNA 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过程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发 生 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生长等过程; (2)DNA 中含有 T 而无 U,而 RNA 中含有 U 而无 T,因此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 T 或 U,研究 DNA 复制或转录过程; (3)在翻译过程中,一条 mRNA 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 链,但不能缩短每条肽链的合成时间。 【详解】A、DNA 复制需要解旋,由于该物质能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故说明该物质能阻 断 DNA 的解旋,故 DNA 的复制发生障碍,A 正确; B、该药物能抑制 DNA 的复制,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影响,B 正确; C、该物质能阻断 DNA 的解旋,使 DNA 的复制发生障碍,由于 DNA 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故细胞周期应阻断在分裂间期,C 错误; D、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加入该物质能抑制其增殖,D 正确。故选 C。 25.下列关于基因、DNA、遗传信息和染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遗传信息是指 DNA 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B.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不管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均小于 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 D. 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只有一个 DNA 分子 【答案】C 【解析】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遗传信息是指 DNA 或 RNA 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A 错误;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 了每一个 DNA 分子的特异性,B 错误;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 DNA 分子的碱 基总数,C 正确;DNA 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 DNA 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 上通常只有一个 DNA 分子,但在染色体复制着丝点未分裂时,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 DNA 分子,D 错误。 26.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 和 a),其中雄羊的显 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 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 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 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 不可能出 现的是(  ) A. 有角:无角=3:1 B. 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 C. 基因型及比例为 AA:Aa:aa=1:2:1 D. 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aa=2:1 【答案】A 【解析】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 说明杂合子在雌雄中表现型不同。突破点为“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 一定 为杂合子,其中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故雄羊有角的基因型为 AA、Aa,无角的 基因型为 aa,雌羊的有角基因型为 AA,无角的基因型为 Aa、aa。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有角雄羊的基因型为 AA 或 Aa,而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 AA,让 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AA)和无角雌羊(aa)杂交,F1 都为 Aa,F2 中 AA∶Aa∶aa=1∶ 2∶1,雄羊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因此在 F2 中有角:无角=1:1,无角 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aa=2:1,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从性遗传是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 27.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A.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存在 DNA 的加倍 B.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C.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④过程均存在胞质分裂,核 DNA 数减半 D. 若受精卵中有 12 对同源染色体,则其分裂过程形成 12 个四分体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染色质的复制,②表示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③表示着丝 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④表示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 【详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①过程细胞核中均发生 DNA 的复制,结果使 DNA 加倍,染 色体数目不变,A 正确;③过程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 正 确;④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均存在胞质分裂,核 DNA 数减半,C 正确;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会形成四分体,D 错误。 28.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 1~8 表示基因。不考虑 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与 2、3、4 互为等位基因,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 1~8 C. 1 与 3 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 与 2 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 分别与 6、7、8 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 与 2、5 与 6、3 与 4、7 与 8 为相同基因,1 (或 2)与 3 或 4 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 6)与 7 或 8 可能是等位基因。 【详解】1 与 2 是相同基因,1 与 3、4 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 与 6、7、8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 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 1~8,B 正确;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 与 3 会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 与 2 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 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 1 与 2 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 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 与 3 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 错误;1 与 5 在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5 与 6 是相同的基因,因此 1 与 6 的组合不能形成 重组配子,D 错误。故选 B。 29.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 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 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 遗传,G、g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 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GXg 和 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 三 项均错误,D 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 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30.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 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 1/12 B. 1/8 C. 1/6 D. 1/3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患病的后代,则半乳糖血症为隐性遗传, 又因为后代中患病的是女儿,则半乳糖血症不可能为伴性遗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该病 致病基因为 a,其正 常的等位基因为 A,则可得儿子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该儿子与半乳糖血症的携带者 女性结婚,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的可能性为为 。A 选项为正确答案。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学生容易混淆计算“患病的女儿”和“女儿患病”的概率的方法。计 算“患病的女儿”的概率时,需要计算生出女儿的概率,需要在计算出所需的基因型概率后再 的 1 3 2 3 2 1 1 1 3 4 2 12 × × = 乘 ;计算“女儿患病”的概率时,则已经默认出生的后代为女性,则不需要考虑生出女儿的 的概率。 31.DNA 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 DNA 分子中 (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 DNA 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 DNA 分子是双链 D.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后一比值等于 1 【答案】D 【解析】由于双链 DNA 碱基 A 数目等于 T 数目,G 数目等于 C 数目,故(A+C)/(G+T) 为恒值 1,A 错。A 和 T 碱基对含 2 个氢键,C 和 G 含 3 个氢键,故(A+T)/(G+C)中, (G+C)数目越多,氢键数越多,双链 DNA 分子的稳定性越高,B 错。(A+T)/(G+C) 与(A+C)/(G+T)两个比值相等,这个 DNA 分子可能是双链,也可能是单链,C 错。经 半保留复制得到的 DNA 分子,是双链 DNA,(A+C)/(G+T)=1,D 正确。 【点睛】明确双链 DNA 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3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 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 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 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 正确;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 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 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 错误。 3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 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DNA 是 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 2 1 2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 TMV A 的 RNA 和 TMV B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 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 A 型病毒,说明 RNA 是 TMV A 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DNA,而 DNA 进行半保 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 错误;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 错误;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 型菌的 DNA 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说明 DNA 是 遗传物质,C 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 TMV A 的 RNA 和 TMV B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 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 A 型病毒,说明 RNA 是 TMV A 的遗传物质,D 正确。 故选 D。 34.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 S 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但没有提 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 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 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 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 正确; 32P 标记 亲代噬菌体的 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 32P 标记,有的不带有 32P 标记,D 错误。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 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5.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 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 正确; 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 正确; O 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 ii,表现为 O 型血, 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 正确;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 素决定的,D 错误。 【点睛】结合“基因型+环境=性状”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时,注意各项描述个体间的异同是基 因型决定的,还是环境变化引起的。 36. 如图所示的四个遗传图谱中,不可能是伴性遗传的一组是 A. ① B. ④ C. ① ③ D. ② ④ 【答案】A 【解析】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 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是 常染色体遗传。 “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 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 【详解】A、图谱 A 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若为伴 X 隐 性遗传病,则正常的父亲不可能生出有病的女儿,所以该遗传图谱只能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不可能是隐性伴 X 遗传,A 正确; B、图谱 B 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孩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由于有病的是儿子,所 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 X 隐性遗传病,B 错误; C、分析遗传图谱 C 可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显性遗传、伴 X 隐性遗传等,C 错误; D、分析遗传图谱 D 可知,该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隐性遗传,D 错误。故选 A。 【点睛】伴性遗传的特点表现为在男女后代中出现的比例不同,如伴 X 显性遗传病中女性 患者多于男性,而隐性遗传中男性多于女性等。 37.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雄性动物体细胞有 20 对同源染色体,则该动物某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含有 20 对同源 染色体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 DNA 数目相同 C. 1 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能形成 2 种类型的精细胞 D.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和 DNA 的含量变化: 2、减数分裂各分裂时期的特点比较和区别: 分裂时期 减Ⅰ分裂 减Ⅱ分裂 前期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有染色单体,四分体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不形成四 分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随机分 布 中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体 在赤道板处排成两行 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染色 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行 后期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着丝 粒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末期 有同源染色体(二极间),有染色单体, 染色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染色 体均分两极,在每极随机分布 【详解】A、由于减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 错误; B、减Ⅱ前期细胞的 DNA 数目(2n)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 DNA 数目(4n)的一半,B 错 误; C、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则 1 个精原细胞可能形成 4 种精细胞,C 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 2N,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结合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和 DNA 的数目变化分析选项。 38.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 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 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 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 【详解】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移向两极,A 正确; B、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 错误;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 正确; D、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类似,前期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 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正确。故选 B。 【点睛】要注意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 但不联会配对;虽然减数分裂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39.下列关于真核生物 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毎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DNA 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 4 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 样性 B. 毎个 DNA 分子上有一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 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对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 DNA 的多样性 D. 基因在 DNA 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答案】C 【解析】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核酸系列,在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生物和 DNA 病毒)中是 一段 DNA,在 RNA 病毒中是一段 RNA。 【详解】A、毎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DNA 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排列 方式,4 种碱基配对方式为 A-T、G-C,配对方式没有多样性,A 错误; B、毎个 DNA 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B 错误; C、核基因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基因,如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对生物界的丰 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 DNA 的多样性,C 正确; D、基因是一段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 错误。故选 C。 40.某种品系的鼠毛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 下表所示的结果,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 亲本 后代 杂交 A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 B 黄色×黄色 2/3 黄色、1/3 灰色 杂交 C 灰色×黄色 1/2 黄色、1/2 灰色 A. 杂交 A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是纯合子 B. 由杂交 B 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 C. 杂交 B 后代中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D. 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C 【解析】分析表格:杂交 B 中,黄色×黄色→后代出现灰色,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色相 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用 A、a 表示),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Aa;杂交 A 中两亲本的基因型 均为 aa;杂交 C 后代分离比为 1:1,属于测交,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据此答题。 【详解】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根据题意“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可说明子代数量足够多,故 杂交 A 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说明亲本为纯合子,也可以根据杂交组合 B 判断灰色为隐 性性状,故亲本均为纯合子,A 正确;由杂交 B 中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 显性基因,B 正确;杂交 B 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后代基因型、表现 型及比例应为 AA(黄色):Aa(黄色):aa(灰色)=1:2:1,即黄色:灰色=3:1,而 实际黄色:灰色=2:1,这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杂交 B 后代中黄色毛鼠只有杂合子,C 错 误;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可知,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D 正确。 故选 C。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 质,能根据后代分离比推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各组亲本的基因型,这需要考生熟 练掌握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 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 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二、非选择题 41.已知具有 B 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基因型为 bb 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 I (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有关。下图是狗毛色的遗传实验。请回答: (1)B、b 基因与 I、i 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I 基因的作用是______。 (2)F2 中的白毛狗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3)如果让 F2 中褐毛狗与 F1 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 (4)如果让 F2 中所有白毛雌狗和黑毛雄狗进行交配,后代中白毛狗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自由组合 抑制狗毛色基因 表达 1/6 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 = 2:1:1 2/3 【解析】F2 的表现型之比为 9∶3∶3∶1 的变式,说明 F1 为 BbIi,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 组合定律。F2 的白毛狗为 B_I_、bbI_,黑毛狗为 B_ii,褐毛狗为 bbii。 【详解】(1)B、b 基因与 I、i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从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I 基因的作用是抑制狗毛色基因的表达。 (2)F2 的白毛狗为 B_I_、bbI_,F2 中的白毛狗中纯合子(1BBII、1bbII)所占比例为 2/12=1/6。 (3)如果让 F2 中褐毛狗(bbii)与 F1(BbIi)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 毛狗(1BbIi、1bbIi)∶黑毛狗(1Bbii)∶褐毛狗(1bbii) = 2∶1∶1。 (4)如果让 F2 中所有白毛雌狗(B_I_、bbI_)和黑毛雄狗(B_ii)进行交配,雌配子的比 例为 4/12BI、2/12Bi、4/12bI、3/12bi,雄配子的比例为 2/3Bi∶1/3bi,后代中白毛狗(B_I_、 bbI_)的比例为 24/36=2/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变式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相关 的计算。 42.图中 A 表示基因型为 MmNn(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且都表现为完全显性)的某雌性动物 的体细胞,B、C 分别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B 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A 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 C 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该动物的基因 M 和 m 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过 程中。 的 (4)若图示动物与基因型为 Mmnn 的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是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丝分裂 MMmmNNnn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② 3/4 【解析】由题意“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准确定位基因 M 和 m、N 和 n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由题意“A 表示体细胞”推知①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依据图示中 C 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明辨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在此基础上,围绕“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和图示中各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及其数目,对相 关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详解】(1)依题意可知:A 表示基因型为 MmNn 的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而体细胞进行 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图中 A→B 的分裂方式是为有丝分裂。 (2)A 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 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进而推知 A 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MMmmNNnn。 与 B 细胞相比,C 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每条染色体含 2 条染色单体,且散乱分布,说 明 C 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因此 C 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3)M 和 m 为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通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M 和 m 伴随着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即 M 和 m 的分离发生在②过程中。 (4)图示动物的基因型为 MmNn,与基因型为 Mmnn 的个体交配,后代与亲本表现型相同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3/4M_×1/2N_+3/4M_×1/2nn=3/4。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43.下图甲是五个细胞(A〜E)分裂的示意图,图乙是一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 线图。请分析完成: (1)若图甲所示细胞来自同一个体,则细胞 D 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 (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与图甲中 D 细胞相 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 (3)图乙中,c 段对应图甲中的细胞__________,基因分离定律发生于__________段,染 色体和核 DNA 分子数的比例仅为 1:1 的是__________段。 【答案】精细胞 YYRR、YYrr、yyRR、yyrr D b a、d 【解析】由图可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有 4 条染色体。图甲中 A 是有丝分裂后期,B 是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是有丝分裂中期,D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期;因为 B 是细胞质均等平分,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个体 【详解】(1)D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 D 产生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 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的细胞,所含基因种类可能是 YR 或 Yr 或 yR 或 yr,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基因组 成有可能为 YYRR、YYrr、yyRR、yyrr。 (3)c 段表示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与之对应的是 D。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故是 b 段,染色体数和 DNA 分子数的比例为 1∶1 的是 a、d 段。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理解,学会从图形的角度进行分析。 44.人类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并且分别由 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 虑交叉互换)。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一个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遗传系谱图中Ⅱ-1、Ⅱ-2 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1 与Ⅱ-2 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__________。 【答案】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bXAXa BbXaY 1/8 3/8 【解析】Ⅱ-1 与Ⅱ-2 生下 III-1 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另外一种病为伴 X 遗传病,Ⅱ-3 与Ⅱ-4 生下了Ⅱ-1 与 III-7 患甲病,说明甲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分析,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1 与Ⅱ-2 生下 III-1 患乙病,说明Ⅱ-1 与Ⅱ-2 的基因型为 Bb×Bb,Ⅱ-2 患乙病,基 因型为 XaY,III-3 患甲病,因此Ⅱ-1 的基因型为 XAXa,在遗传系谱图中Ⅱ-1、Ⅱ-2 的基因 型分别为 BbXAXa、BbXaY。 (3)Ⅱ-1、Ⅱ-2 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BbXaY,Ⅱ-1 与Ⅱ-2 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 概率为 1 /2,患乙病(bb)的概率为 1/4,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1/2×1/4=1/8。只患甲 病的概率为 1/2×3/4=3/8。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以及概率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 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