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4-01-22 发布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8-2019学年度祁县二中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记・晋世家》载:“(晋)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邑大朴翼。翼,晋君都邑也。”之后,桓叔之孙晋武公伐翼,灭晋络侯,“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当时( )‎ A.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 B.分封制受到较大冲击 C.兼并战争促进国家统一 D.王室与地方矛盾尖锐 ‎2.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 ‎3.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 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4.明代赵遂认为:“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以至于移诈,谓非封建之弊乎?”作者认为“周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心离散天下大乱 B.封建集权国家动荡 C.分封割据上下失序 D.天子昏庸欺诈渐起 ‎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6.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 A.社会稳定军事人员缩减 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 D.皇帝兼任太尉以掌军权 ‎7.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8.《全球通史》中提到,“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分封制。…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这里“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是指( )‎ 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官员均由皇帝任命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9.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10.读图:‎ ‎ 唐代前期进士分布图 唐代后期进士分布图 注:图中黑点越大、越密,则表明进士人数多与上图有关的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 A.统一局面形成使进士的分布区域更广 B.唐朝后期藩镇窃取了开科取士的权力 C.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D.唐朝后期南方社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 ‎11.关于“王国问题”,贾谊的主张,重在分王国为侯国;晃错的主张,在用武力削平割据之局;主父偃的主张,则在把由王国分出的侯国,以推恩为名再加分裂。他们的主张是( )‎ A.层层递进方式 B.加强中央集权 C.社会不稳根源 D.分封制的延续 ‎12.“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 )‎ A.门阀士族操纵政权 B.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 C.尚书职责得到规范 D.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 ‎13.有学者认为,元代欠缺一种合理的政治理想,他们并不知宋朝所谓政治的责任,因此亦无所谓政治的事业,他们的政治,举要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制反动,二是征敛赋税。以下可作为其论据的选项是( )‎ A.罢除丞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皇帝 B.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各地邢狱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省官互迁 D.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14.清初,官员奏本经过内阁票拟才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推行奏折制。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折匣送回。奏折制的实行( )‎ A.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 B.创造了一种全新奏事机制 C.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D.彻底架空了内阁的票拟权 ‎15.明代中后期在司礼监和内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相权动态游移于司礼监、内阁之间,二者中任何一方的权势都不能在时间上取得连续、持久的积重式发展。这反映明朝中后期( )‎ A.权力制衡体制得到完善 B.内阁获得独立的决策权 C.皇帝的至尊权威日益强化 D.政治体制渐趋理性运作 ‎16.军机处设置以后,凡内容涉及告诫重臣、指授方略等机密事项,朝廷就不通过内阁明发,而是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地方高级官吏亲收。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兵部效率的提高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地方官吏的专权 D.内阁职能的转型 ‎17.英国近代法学家梅因指出“在(希腊)早期共和政治中,所有公民都认为,凡是他们作为其成员之一的集团,都是建筑于共同血统上的。”其意在强调,古希腊城邦共和具有( )‎ A.排他性 B.自治性 C.民主性 D.开创性 ‎18.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势。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 )‎ A.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 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 C.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 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 ‎19.在被雅典陪审法庭宣判有罪之后,面对劝其越狱的弟子,苏格拉底说,对于冤案,越狱是一种正义,但遵守即使是不公正的法律,同样也是一种正义的要求,而且在价值上,后一个正义要比前一个正义更为重要。材料可用来说明苏格拉底( )‎ A.认为雅典法律体系完备 B.主张雅典实行精英政治 C.具有强烈的法制意识 D.认为雅典应该赋予公民自由 ‎20.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度到与夫权抗衡的“女人”,直到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 B.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C.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D.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 ‎21.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 A.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B.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 C.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顺应资本主义需要 ‎22.罗马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5尺以便于通行和犁地;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8尺,拐弯处为16尺;建筑物的周围应留2.5尺宽的空地以利通行。这说明罗马法( )‎ A.重视维护财产私有 B.体系完备,易于推行 C.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3.有学者指出:罗马法从重形式主义的市民法(共和国时期的适用于本国公民的法律)发展到不重形式主义的万民法(适用于帝国统治下的各族人),最后发展到用万民法统一了市民法,并最终摆脱了形式主义的羁绊。这表明罗马法( )‎ A.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 B.根据现实的需要而不断改变 C.实质上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忽视了诉讼程序和审判形式 ‎24.有学者认为,罗马法的法学理论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古罗马法律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从这一角度看( )‎ A.古罗马很早就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 B.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C.罗马法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 ‎ D.罗马军队起了类似于“上帝鞭子”的作用 ‎25.下表是古罗马不同时期对释奴财产的规定,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罗马法( )‎ 内容 出处 如若被释奴死后既无遗嘱,又无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有权继承其财产;而若该释奴立有遗嘱,或有直系继承人,则保护人不得染指其遗产。‎ ‎《十二铜表法》‎ 释奴必须在遗嘱中将其财产之半数赠子保护人;如果释奴临死时没有留遗嘱,保护人可以按法令规定对其半数遗产照取不误。‎ ‎《最高法官令》(公元2世纪初)‎ A.适应了帝国统治的需要 B.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 C.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二、材料分析题 ‎2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战国法家有三个学派: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鞍重“法”,这些学派思想由韩非子集以大成,构成法家思想的终极核心。其中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了以“术”为主的改革。他认为,国君治国的主要方法就是“明察法令”;他整顿官吏队伍,“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他还整肃军兵,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他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摘编自《变法图强的申不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申不害改革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申不害改革的影响。(9分)‎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的扶贫开发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1978年开始了农村经营制度的改革,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措施,……这为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打开了出路。‎ 第二阶段:(1986—1993年)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中国政府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成立专门扶贫工作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自此,中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三阶段:(1994—2000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进一步呈现出明显的地缘性特征,集中分布在西南大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区、秦巴贫困山区以及青藏高寒区等几类地区。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的意义。(7分)‎ ‎28.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探究问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 材料: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政治制度)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材料二: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規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僚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探究问题二:古代雅典的政治文明 材料三: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服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組装了哪些“硬件”?汉武帝添加的“软件”又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7分)(5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建设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C 6.C 7.D 8.A 9.D 10.C 11.B 12.B ‎13.C 14.A 15.C 16.B 17.A 18.A 19.C 20.C 21.B 22.C 23.B 24.D ‎25.B ‎26.15分(1)措施:加强君权,推行法制;整顿吏治,建立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整肃军队,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鼓励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6分)‎ ‎(2)影响: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提高了行政效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限制了贵族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发展了生产,增加了百姓的收入。(9分)‎ ‎27.15分(1)特点:由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呈现阶段性特征;扶贫开发方式不断丰富;成果显著。(8分)‎ ‎(2)意义: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该地区的生活环境;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有利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完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世界其他地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借鉴。(7分)‎ ‎28.20分(1)秦始皇: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让宫廷内侍机构参与军国大事(建立内外朝制度或中朝制度)。(6分)(2)说明 :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分散、削弱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6分)(3)优点: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5分)‎ ‎(4)看法: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各自形成的必然性与政治、经济、历史倖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有关;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辔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等。(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