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2 KB
  • 2024-01-19 发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0: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目标】‎ ‎1.把握本首词的意象,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 ‎2.掌握表现手法,理解用典、对比的写法。 ‎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用典的含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千多年前,一个失意的武将,一个落魄的官员,一个爱国的词人,登上北固亭.他举目远望,老泪纵横,写下了《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他就是“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的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知人论世 ‎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词现存 620 余首。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 ‎2.我们初中学过他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学生齐读。‎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 ‎ ——臧克家 ‎3.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二、学生读这首词,理解词的内容 ‎1.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请分别用一句简练而完整的话来概括这些典故。‎ 讨论明确:‎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 ‎②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 ‎③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 ‎④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 ‎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2.作者用典故与现实有什么联系??这些人又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典故一:孙权。 ‎ 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表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 ‎ 典故二:刘裕。 ‎ 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的赞叹和对统治者的惋惜。体现了他主张北伐的观点。 ‎ 典故三:刘义隆 ‎ 刘义隆好大喜功,草草北伐,赢得仓皇北顾。作者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反对草率北伐。他借古讽今,其实在劝说宰相不要草率出兵。 ‎ 典故四:佛狸祠 ‎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是写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体现了他对国运的担忧之情。 ‎ 典故五:“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3.感受作者 ‎23 岁前,在中原金国统治区生活和起义。他自幼丧父由祖父辛赞养大,受影响颇深。 24——42岁,南归以后仕宦生涯。屡遭排挤打击,此期词作以抗金救国为多,词情悲壮慷慨。43——68岁,罢职后的闲居生活。仍然希望报效国家,临终大呼“杀贼”数声,含恨去世。纵观辛弃疾的一生,首先是一个中原起义的豪杰,一个力主抗金的 名臣,一个有才略有建树的地方官,一个凛然有节气的爱国志士。总之他首先是一个有抱负有才智的政治家、军事家。‎ ‎4.名家评论 ‎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苏不如辛。 ‎ ‎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公所作大声镗鎝(tāngtà),小声铿鍧(kēng hōng),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 ‎ ——(宋)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 三、阅读拓展 ‎1.比较辛弃疾两首词的意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两首词在感情、写法上有何异同?结合词内容分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请找出你喜欢或感受深的句子、词语 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他浑身发热。‎ ‎ ——梁衡《把栏杆拍遍》 ‎ 四、请你拟一副对联,或写一段小诗,可以化用辛弃疾词中的句子、词语或意象,写出对辛弃疾或他的词的评价。 ‎ ‎ 示例 悲中原不复老泪横流 ‎ 叹壮志难酬热血空洒 ‎ ‎1.请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对联。‎ ‎2.教师出示自己撰写的词 破阵子 咏辛弃疾 ‎ ‎ ‎ 梦里吹角连营,胸中豪气词章。虎啸龙吟声悲壮,铁马金戈流韵长。英雄叹国殇。‎ ‎ 深恨灭金难成,高歌浩气苍凉。西北深情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遮挡。热泪满襟裳。‎ 五、布置作业 读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这两首词在感情写法上有何异同。‎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六、板书设计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用典 孙权 刘裕 廉颇 含义 刘义隆 拓拔焘 神鸦社鼓 用典 对比 虚实结合 悲中原不复老泪横流 叹壮志难酬热血空洒 现实 雄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