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6.00 KB
  • 2024-01-16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7-2018学年山西省祁县中学高二4月月考地理试题 命题人:师文娴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 )‎ ‎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右图为“东南亚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 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 A. 该区域降水增加 B. 该区域地下径流增加 C.该区域蒸发量不变 D. 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2. 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下列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发地下水 B. 围湖造田 C. 封山育林 D. 人工降雨 下图表示撒哈拉沙漠附近牧区的荒漠化过程,图中序号代表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随着旅游业发展,该牧区部分牧民转而从事旅游相关的产业。读图回答3-4题。‎ ‎3. 图中序号按土地退化、水分减少、过度开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4. 该牧区旅游业发展的生态意义表现为( )‎ A. 就业增加,牧民收入提高 B. 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改善 C. 牧场压力减轻,草原质量改善 D. 交通条件改善,经济发展加快 ‎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5~7题:‎ ‎5.图中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 ‎6.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对图中A处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 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智利设计师们寻获了一个“新思路”,利用太阳能把太平洋的水抽到安第斯山脉顶峰的两座水库里,然后让海水向下流经水电站发电。读图回答8~9题。‎ ‎8.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少,对其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离岸风 B.秘鲁寒流 C.下沉气流 D.地形 ‎9.智利设计师们设计该“新思路”的原因是(  )‎ A.太阳能发电不稳定 B.水能为清洁能源 C.太阳能发电成本高 D.使用水能不会产生温室气体 ‎ 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当地称为“血瀑布”。据此回答10~11题:‎ ‎10.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 B.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形成“温室效应”‎ C. 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 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11.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论正确的是(  )‎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 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 C. 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D. 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 ‎ 读“等日照时数线图”,回答12~14题:‎ ‎12.北美洲年日照时数最大的地区在( )‎ A.北美洲的西部 B.美国的西南部 C.北美洲的热带地区D.五大湖周围地区 ‎13.该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因此成为( )‎ A. 美国的棉花带 B.加拿大的畜牧业基地 C.加拿大的小麦带 ‎ D. 美国水果、蔬菜重要产区 ‎14.甲地日照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是( )‎ A.沿岸有暖流经过 B. 全年盛行西风,降水较多 ‎ C. 所处纬度较高 D.全年在低气压带控制下 ‎ 下图示意我国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区域,该区域有冰川分布,R河2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完成15~16题。‎ ‎15.“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该科考基地位于(  )‎ A.格陵兰岛 B.北极黄河站 C.南极长城站 D.青藏高原 ‎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D.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据此回答19~21题。‎ ‎19.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20.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21.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22~24题。‎ ‎22.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冬 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捕鱼的渔船 B.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北方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3.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②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 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不可信的是(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下图示意海洋中的一个小岛,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据此完成25~26题。‎ ‎25.若a和b分别表示15°N和20°N纬线,且该岛位于印度洋。关于甲、乙两地气候或自然景观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热带草原 C.乙地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6.若a和b分别表示35°N和40°N纬线,岛屿以东不远处有一块大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上的河流有结冰现象 B.岛屿的最高峰能终年看到积雪 C.乙地夏季高温多雨 D.甲地适宜种植葡萄 第II卷(非选择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迪拜约17%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人占42.3%、巴基斯坦人占13.3%、阿拉伯人占9.1%、孟加拉国人占7.5%,其他占10.8%。上图为迪拜气候资料统计图。‎ ‎(1)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描述迪拜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5分)‎ ‎(2)分析材料二,指出迪拜人口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8分)‎ ‎(3)分析阿拉伯半岛内油气资源的主要运输方式并评价此种交通运输方式。(6分)‎ ‎28.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近年来智利与我国交往密切,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人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原因。(4分)‎ ‎(2)据图说出在冰川作用下,在科尔科瓦多湾地区会形成哪些地貌。(3分)‎ ‎(3)有人认为应扩大智利南部港口规模,营造世界大港,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29 读材料一、二和三,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 ‎ 材料二:阿姆河流域等高线图(上图)‎ 材料三: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6分)‎ ‎(3)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请你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6分)。‎ ‎ ‎ ‎ 2018年4月高二地理答案 ‎1-5 DCBCC 6-10 BCDAB 11-15 CBDBD ‎ ‎16-20 CBDCC 21-25 DCDCB 26 D ‎27.答案:(1)自然环境整体以干旱为主要特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植被稀少,以耐旱植被为主;地表水稀少;地貌以风沙地貌为主,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土地荒漠化严重。(5分)‎ ‎(2)石油资源丰富,经济收入高;缺乏大量年轻的劳动力;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吸引了附近国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国际劳工远远超过了本国人口的总量;对周边国家劳工的吸引力更大(8分)‎ ‎(3)管道运输。(2分)‎ 优点:货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速度快。(2分)‎ 缺点:需铺设专门的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2分)‎ ‎28. (1)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通不便。(每点1分,共4分)‎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海岸;冰川(侵蚀,堆积)作用,形成众多湖泊;冰川与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每点1分,共3分)‎ ‎ (3)可行。南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适宜建港,可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南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出口。‎ 不可行。山脉直逼西海岸,经济腹地小;远离世界主要航线,影响力小,贸易量小,城市规模小,经济水平低。(理由答出两点共4分,只写结论不得分)‎ ‎29.(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2分)。3、4月,从下流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2分);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 2分)。 (2)从甲到丙,只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所以丙点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2分);从甲到丙,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所以丙点河流流量较小(2分);从甲到丙,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丙点河流含沙量减小(2分)。 (3)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共6分 每点2分,合情合理得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