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KB
  • 2024-01-05 发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爬天都峰》教案 (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爬天都峰教案 教学目标:‎ ‎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 教学重点 ‎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 教学难点 ‎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观看课件里天都峰。‎ ‎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  1.谁爬天都峰?‎ ‎  2.怎样爬天都峰?‎ ‎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 ‎  1.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  2.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 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 ‎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 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提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全文之间的联系。‎ ‎    根据课标3——4年级阶段目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注重体现人文精神。根据三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学生能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  二、说教法运用 ‎  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 根据课件设定让学生回答问题。‎ ‎ 四、说教学环节 ‎  (一)引入课题,分析题眼 ‎  (1)先以质疑的方式,引入课题,质疑:我们怎么才能上到山上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并小组交流。再通过比较“登山”与“爬山”让他们体会爬山是手脚并用。这为后面的体会思想起到铺垫作用。‎ ‎  (2)朗读课文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天都峰有什么特点?找出句子读一读。‎ ‎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奋力、手脚并用、终于”等词语。小组讨论:人物的动作、语言,体验我的心情。‎ ‎  3、自读第三部分,自由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果然、突然、忽然)并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的话,品析“汲取”是什么意思?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吸取力量)‎ ‎  4、拓展学习:想一想,假如你在爬天都峰,请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重点说一直对于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在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通过“挂”等词体会天都峰的陡。但是在找一找这些词语时,却碰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挂”这个词语,很多小朋友不能理解,因此花在这里的时间就相对多了些,最后我希望通过知识的迁移来使学生理解,我举了《望庐山瀑布》的例子,通过这里的“挂”字来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挂”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所以这样一来就比较容量理解了,我也认识到有些东西的学习对三年级刚升上中段的学生不能太强求了,要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感性的事物的帮助才能行!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