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 MB
  • 2024-01-05 发布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www.ks5u.com 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下高二期中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Na-23 Cl-35.5 Fe-56 Cu-64 S-32‎ 一、单选题(本题共26小题,共5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原子中3s、3p、3d、4s能量依次升高 B. 某原子核外电子由1s22s22p63s23p1→1s22s22p63s13p2,原子放出能量 C. 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数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数也在增多 D. 按照泡利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多电子原子中,根据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为①相同n而不同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为:ns<np<nd<nf,②n不同时的能量高低:2s<3s<4s,2p<3p<4p;③不同层不同能级ns<(n-2)f<(n-1)d<np,所以同一原子中,3s、3p、4s、3d 能量依次升高,故A错误;‎ B.3s能级上的电子比3p能级上的电子能量更低,所以原子核外电子由 1s22s22p63s23p1→1s22s22p63s13p2,原子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 C.p轨道是哑铃形的,任何能层的p能级都有3个原子轨道,与能层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在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填充在不同的能层,能层又分不同的能级,同一能级又有不同的原子轨道,每个轨道中最多可以填充两个电子,自旋相反,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应用,明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解答关键,难点A,记住构造原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融化时,分子中有H-O键发生断裂 B. 卤化物CX4(X代表卤族元素)中,从F到I,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它们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 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D. 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 28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融化时发生物理变化,只破坏范德华力而不破坏化学键,故A错误;‎ B.CX4均为分子晶体,物质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卤化物CX4(X代表卤族元素)中,从F到I,CX4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它们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故B正确;‎ C.物质的熔沸点与化学键无关,水的熔沸点比H2S高,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C错误;‎ D.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范德华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键,不属于化学键 B. 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 C. 单质分子中一定含非极性键 D. 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中一定有电子得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属于化学键,故A错误;‎ B.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例如AlCl3,故B正确;‎ C.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非极性键,单原子单质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例如稀有气体,故C错误;‎ D.离子键的作用微粒为阴阳离子,阴、阳离子的形成不一定有电子的得失,如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过程没有电子转移,NaOH+HCl═NaCl+H2O,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没有电子的得失,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键,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一些特殊物质的分类,如AlCl3,虽然是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但其是共价化合物。‎ ‎4.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它与水反应有气体生成。下列关于氢化铵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 28 -‎ B. 电子式是 C. 与水反应时,是还原剂 D. 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所以氢化铵是离子化合物。‎ ‎【详解】A.氢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正确;‎ B.对比氯化铵的结构,氢化铵应该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负一价H应该要标出2个电子并加上中括号,B错误;‎ C.氢化铵(NH4H)与水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化铵中的H-被氧化为0价的氢气,作还原剂,C正确;‎ D.氢化铵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水合氨,水少量的时候,可放出氨气,D正确。‎ 答案选B。‎ ‎5.下列各组原子中,一定属于同族元素的是( )‎ A.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一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一个电子的Y原子 B. 2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 C.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s2的Y原子 D. p轨道上都只有三个电子的X原子与Y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一个电子的X原子,X为Na元素、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一个电子的Y原子,Y可以为K、Cr、Rb等元素,Na位于第IA族、Cr位于ⅥB族,二者不属于同一族,故A错误;‎ B.2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X为C或O原子,3p轨道上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Y可以为Si或S,C、Si位于ⅣA族、O、S位于第ⅥA族,所以二者不一定属于同一族,故B错误;‎ - 28 -‎ 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X为He元素,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s2的Y原子,Y为Be元素,所以不属于同一族,故C错误;‎ D.原子基态时2p轨道上有3个电子,为N元素;原子基态时3p轨道上有3个电子,为P元素;原子基态时4p轨道上有3个电子,为As元素;原子基态时5p轨道上有3个电子,为Sb元素;均为同主族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6.已知:①Al(OH)3固体的熔点为300℃,电离方程式为H++AlO2-+H2OAl(OH)33OH-+Al3+;②无水AlCl3晶体易升华,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AlCl3=Al3++3Cl-;③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稀溶液具有弱的导电能力且可作为手术刀的消毒液,下列关于Al(OH)3、AlCl3和HgCl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为强电解质 B. 均为弱电解质 C. 均为离子化合物 D. 均为共价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电离方程式:氢氧化铝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A错误;‎ B.氯化铝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氯化铝为强电解质,故B错误;‎ C.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氯化汞不是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依据Al(OH)3固体的熔点为300°C,无水AlCl3晶体易升华,熔融状态的HgCl2不能导电,三者都是分子晶体,都只含共价键,均为共价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强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根据物质中所含化学键来确定化合物类型,明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 ‎7.下列关于NaH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aHSO4固体溶于水时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B. NaHSO4固体熔化时破坏的是离子键和共价键 C. NaHSO4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1‎ D. NaHSO4晶体是离子晶体,因此能够导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HSO4固体溶于水时既破坏Na+和HSO4-‎ - 28 -‎ 间离子键,又破坏H-O间共价键,故A正确;‎ B.NaHSO4固体熔化时只破坏Na+和HSO4-间离子键,故B错误;‎ C.NaHSO4固体中只有Na+和HSO4-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C错误;‎ D.NaHSO4晶体是离子晶体,只有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导电,故D错误;‎ 故选A。‎ ‎8.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图所示。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P4S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B. P4S3中磷元素为+ 3 价 C. P4S3中 P 原子和 S 原子均为 sp3杂化 D. 1molP4S3分子中含有 6mol 极性共价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从图中可看出,P4S3中每个磷原子形成了3个共价键,每个硫原子形成了2个共价键,所以P4S3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 B. P4S3分子中,有一个磷原子连接了3个硫原子,其化合价为+3,其他的磷原子都是连接两个磷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其化合价为+1,B错误;‎ C.从图中可看出该分子中,每个磷原子形成3个σ键且有一对孤电子对,每个硫原子形成2个σ键且有两对孤电子,所以,该分子中硫原子和磷原子均采取杂sp3化,C正确;‎ D.一个P4S3分子中含有6个P—S键和3个P—P键,P—S键属于极性键,P—P键属于非极性键,所以1mol P4S3中含有6mol极性键,D正确;‎ 故答案为:B。‎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O2和SiO2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B. SO2分子与O3分子中均含有2个σ键 - 28 -‎ C. CCl4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但却为非极性分子 D.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都是电性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2中碳为sp杂化,SiO2中硅原子是sp3杂化,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不相同,故A错误;‎ B.SO2中和含2个S=O,O3分子中含2个O=O,SO2与O3分子中均含有2个σ键,故B正确;‎ C.分子中除了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键合电子外,还经常存在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非键合电子。这些未成键的价电子对叫做孤对电子,CCl4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CCl4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叠,为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 D.离子键是原子间得、失电子而生成阴、阳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共价键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都是电性作用,故D正确;‎ 故选A。‎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sσ键与s-pσ键电子云形状相同 B. 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的作用 C. Cu(OH)2是一种蓝色的沉淀,既溶于硝酸、稀硫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D. 第一电离能:Si<C<N<O<F ‎【答案】C ‎【解析】‎ ‎【详解】A.s-s σ键为球形对称,s-p σ键为轴对称,电子云形状不同,故A错误;‎ B.氢键不是化学键,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 Cu(OH)2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与氨水形成配位化合物,则Cu(OH)2是一种蓝色的沉淀,既溶于硝酸、浓硫酸,也能溶于氨水中,故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且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N的p电子为半满结构,则第一电离能:Si<C<O<N<F,故D错误;‎ 故选C。‎ ‎11.有机金属配合物二茂铁(Fe(C5H5)2)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已知二茂铁的熔点是173℃(在100℃时开始升华),沸点是249℃,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等非极性溶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28 -‎ A. 二茂铁属于分子晶体 B. 在二茂铁结构中,C5H5-与Fe2+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 C. 已知,环戊二烯的结构式为,则其中仅有1个碳原子采取sp3杂化 D. C5H5-中一定含有π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茂铁熔沸点较低,则二茂铁属于分子晶体,故A正确;‎ B.在二茂铁结构中,C5H5-与Fe2+之间形成化学键时,亚铁离子提供空轨道,C提供孤对电子,二者形成配位键,故B错误;‎ C.环戊二烯的结构式为,只有1号C形成4个单键,则仅有1个碳原子采取sp3杂化,故C正确;‎ D.C5H5-中含有C=C,双键中含有一个π键和一个ó键,则C5H5-中一定含π键,故D正确;‎ 故选B。‎ ‎12.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N≡N放出945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属于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 氮元素非金属性比磷强,可知N4沸点比P4(白磷)高 C. 1molN4气体转变为N2气体放出888kJ热量 D. N4和N2互为同位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N4属于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故A错误;‎ B.氮相对原子质量比磷小,N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P4(白磷)小,可知N4沸点比P4(白磷)低,故B错误;‎ - 28 -‎ C.1molN4气体中含有6molN-N键,可生成2molN2,形成2molN≡N键,则1molN4气体转变为N2化学键断裂断裂吸收的热量为6×167kJ=1002kJ,形成化学键放出的热量为1884kJ,所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为1884kJ-1002kJ=882kJ,故放出882kJ热量,故C正确;‎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之间互为同位素,N4与N2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分子中, 最不容易聚合的是( )‎ A. N2O5 B. BeCl2 C. AlCl3 D. N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 N2O5最不容易聚合,A正确;‎ B. BeCl2容易通过配位键形成二聚合分子,B错误;‎ C. AlCl3容易通过配位键形成二聚合分子,C错误;‎ D. NO2容易聚合为N2O4分子,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键角:BF3>CH4>H2O>NH3‎ B. 分子或离子中键角:H2O<H3O+,NH3<NH4+‎ C. 键能(作用能):氢键<离子键<共价键 D. 键长:C-H<N-H<O-H ‎【答案】B ‎【解析】‎ ‎【详解】A.BF3是平面三角形,键角120°,CH4、H2O、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CH4无孤电子对、NH3有1对孤电子对、H2O有2对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所以键角:BF3>CH4>NH3>H2O,故A错误;‎ B.H2O、H3O+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但H2O有2对孤电子对、H3O+有1对孤电子对,NH3、NH4+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NH3有1对孤电子对,NH4+无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所以键角:H2O<H3O+,NH3<NH4+,故B正确;‎ - 28 -‎ C.氢键是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作用力强弱小于化学键,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键能(作用能)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它们作用力大小,故C错误;‎ D.原子半径:C>N>O,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大,所以键长:C-H>N-H>O-H,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明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VSEPR模型可以预测分子立体构型,但不是实际分子空间构型。‎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 Be—Cl 键间的夹角为180∘,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 H2O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C. 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故为非极性分子 D. NH3分子中 N 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 C 原子形成 4 个杂化轨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A. Be-C1是极性键,BeCl2分子的立体构为直线形,所以BeCl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A正确;‎ B. H2O很稳定,是因为O一H键的键能大,水的沸点较高,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B错误;‎ C. PCl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PCl3分子是由P—Cl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C错误;‎ D. NH3中N原子成3个σ键,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型杂化杂化,CH4分子中C原子采取sp3型杂化杂化,杂化轨道全部用于成键,C 原子形成 4 个杂化轨道,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非极性分子是指偶极矩μ=0的分子,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分子里电荷分布均匀,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分子中各键全部为非极性键时,分子是非极性的(O3除外)。当一个分子中各个键完全相同,都为极性键,但分子的构型是对称的,则分子是非极性的。‎ ‎16.第ⅤA族元素的原子R与Cl原子结合形成的RCl5分子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于RCl5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28 -‎ A. 分子中5个R-Cl键的键能不都相同 B. 键角(Cl-R-Cl)有90°、120°、180°几种 C. 每个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RCl5受热分解生成的RCl3分子的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键长越短,键能越大,键长不同,所以键能不同,故A正确;‎ B.上下两个顶点与中心R原子形成的键角为180°,中间为平面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键角为120°,顶点与平面形成的键角为90°,所以键角(Cl-R-Cl)有90°、120°、180°几种,故B正确;‎ C.R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5个共用电子对,所以RCl5中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0,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RCl5 RCl3+Cl2↑,则RCl5受热后会分解生成分子立体结构呈三角锥形的RCl3,故D正确。‎ 故选C。‎ ‎17.下列有关叙述及相关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叙述 解释 A 键的极性的强弱:N-H>O-H>F-H 电负性:N<O<F B 石墨的熔点高于金刚石 碳碳键的键长:石墨<金刚石 C 熔点:>‎ Ⅰ形成分子内氢键,Ⅱ形成分子间氢键 - 28 -‎ D 酸性:HI>HBr>HCl HI、HBr、HCl中的范德华力逐渐减小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负性:N